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宏观的角度,运用社会学原理,对现代武术运动的社会价值进行了分析研究。武术运动作为一种社会特殊文化现象,主要有健身养生、娱乐与表演、自卫防身、文化教育、经济、文化交流等价值。  相似文献   

2.
高校武术作为时尚性的选修或必修科目,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高校体育教学中针对武术教学的创新,也围绕着如何立足传统武术文化,开展具有创新意义的内容、教法与目标等.高校武术教学项目的时尚性创新,也随着高校体育教改而不断地实现突破,尤其是在其功能的拓展性开发,把其健身功能、防身功能、修身养性功能与健美功能充分结合起来,呈现了全新的时尚意义.  相似文献   

3.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作为特色课程,武术教学在我国高校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普及,其在健身、防身、修身养性、娱乐观赏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它既能增强体质,又能振奋民族精神,得到学生的喜爱和广泛支持,在此,笔者就武术教学和弘扬民族精神的相关问题做一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4.
王鹏 《考试周刊》2011,(57):131-132
武术作为我国的传统体育项目之一,特色鲜明,具有很大的健身、防身的功用和价值。武术健身俱乐部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旺盛生命力。欧美等国家武术健身俱乐部的蓬勃发展就是很好的证明。我国的武术健身行业商业化起步较晚,强身健体、防身等功能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到商业方面。作者通过对西安市武术健身俱乐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寻找问题,探求解决方法.以使国内武术健身俱乐部更好地发扬中华传统文化.挖掘武术产业的商机。  相似文献   

5.
论高校太极拳教学的指导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太极拳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传授套路或拳脚技巧上,而应根据太极拳的本质特征,在全面发展其健身养生和防身自卫的功能时,充分发挥其内在修身潜能,将教学目标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的整体培养上,着眼于大学生的长期发展和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6.
武术兼有强身健体、防身自卫、修身养性和娱乐观赏四个功能,尤其以"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八法变化锻炼身心,对学生体育达标也有重要意义,但武术在高校群众性体育推广上尚不普及,文章依据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研究影响武术在高校群众性体育活动中开展的因素,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如今武术课程已被列入中小学及大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大纲,它具有强身健身、防身自卫、竞技观赏、表演娱乐、交流技艺、增进友谊、陶冶情操等功能,深受广大儿童青少年朋友的喜爱。幼儿时期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合理科学地对幼儿进行武术训练,对其生理及心理的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为它不仅能改善和提高儿童的身体素质和机能,还能锻炼其顽强的意志品质,开发智力,促进其他学科的进步,起到了健身与教育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8.
调查贵阳市武术套路健身娱乐市场营销的情况,归纳分析研究其生存与发展的策略,进而探索贵阳市武术套路健身娱乐市场的营销策略模式,同时希望给其他都市武术套路健身娱乐市场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集健身、防身、修身、养生于一体,从人的整体现出发,注重人体的内外兼修,强调从精神到肉体,由内至外,循序渐进地进行全面的修炼.武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造成学生学习心理的多异性,学习心理特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大学普修体育课中,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达到教学目的,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因人施教,以学生为主体,抓住教学中的主动权,发挥主导作用.这是武术教学和其它项目教学中都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但由于武术项目独特的运动特点,使武术与其它体育项目的教法、手段又有不同之处。本文着重探讨如何搞好高校武术教学.  相似文献   

10.
倡议协调发展竞技武术与健身武术。认为两年一度的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的发展方向应具备健身娱乐、宣传教育、整合社群和社会集体意识及促进武术产业发展等功能.  相似文献   

11.
通过阜阳市老年群体对武术养生项目健身作用的认识现状研究,以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与建议.基于此,该文采用了问卷调查研究方法,对阜阳市的老年群体进行了上门随访调查,对其对武术养生项目建设作用的认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阜阳市老年群体的武术养生有着较好的基础,但武术养生健身意识有待加强,锻炼场所的非正规化现象亟需改善.  相似文献   

12.
周德奉 《上海教育》2023,(12):69-70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健身防身、塑造品质、培育民族精神方面具有独特价值。本研究以温暖教育理念为视角,研究中小学武术核心素养构建与实践,为推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3.
武术运动是一项集技击、健身、娱乐于一体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蕴藏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武术运动讲究武德、形神兼修、内外合一的运动特点,把育人和育体高度结合起来.高校开展武术运动,能有效地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有效缓解大学生身心两方面的压力.在高校开展武术运动有着显著的教育价值和健身效果,对改善大学生体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秀萍 《教师》2011,(14):101-101
武术是一项世界瑰宝,开始于中国,具有强大的健身、防身等功能,是中华文化精髓所在。目前武术教学在多数中学都没有开展,即使已经开展的学校师资力量配备也不健全。这一现象直接影响了学校素质教育及武术项目的发展。本人在呼和浩特铁路第一中学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呼和浩特市中学武术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与归纳,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论武术的独特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术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它体现着几千年华夏民族文化的精髓.如今作为传统的体育文化项目之一,它不仅具有防身、健身的功能,而且还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从审美的角度看,武术的独特美主要体现在名称美、意境美、悬念美、气势美、服装器械美、武德美等方面.研究分析武术的美学特征,是发掘现代武术价值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武术功法的内涵和实用价值着手,结合传统养生学理论知识,对武术功法的养生价值进行研究,认为武术功法运动是一项很好的养生项目,具有养身、健身、护身等健身养生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中国武术继承传统的健身、养生思想,结合技击内容,在历代武术家长期的经验积累下,形成并丰富了武术”体用”健身、养生的理论体系。我国早期的健身“舞”、“导引”、“坐忘”等,从实践上不问程度地影响武术技术结构的发展。有学者认为:“由三国时华佗的《五禽戏》进而演化的少林龙、虎、豹、鹤、蛇五拳,是为僧众们坐禅后的健身操”。在理论上、思想上,《易经》“性命”学说和辩证思想,《黄帝内经》中的养体、健身学说,以及老庄的养生思想,发展到武术与道教、佛教结合后,接受了它们的一些宗教养生思想等,都为武术的健体、养生理论提供了依据。但是,武术的本体实用的“体用”(健身、养生作用)思想还主要在于根据武术的基本技术特征,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以“舞”养体的技术理论体系和丰富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8.
《初中生》2015,(16):30-33
以技击和保健为特色的武艺武术与养生活动 这方面主要包括传统的武艺武术、角抵与相扑以及保健养生活动等. 具有技击和健身特色的中华武术,突出表现在器械、徒手技击和器械演练方面.武术器械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得到了很大发展,如果追根溯源,大部分是从生产工具和军事兵器发展演化过来的.  相似文献   

19.
武术的功能之一就是健身和养生,千百年来深受人民的喜爱.中国传统武术具有技击、强身健体、医疗和观赏等功能在推进全民健身计划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在高科技的现代社会,如何大力地发展传统武术,进一步促进全民健身运动是我们现在关注的问题之一,也是本论文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武术的现代化发展,更好的满足了群众的全民健身需求,传统武术在现代化变迁过程中,成为全民健身的主要内容之一.为了更好的促进我国武术的发展,实现全民健身工程的实施目标,需要通过创新武术传播的路径、提升武术的社会指导力度、加大对传统武术健身价值的功能宣传等措施,吸引更多的爱好者参与进来.基于此,本文结合全民健身与武术运动发展的实际,就我国现代大众武术健身的价值、开展与普及的路径展开了分析.通过本研究,以期为更好的挖掘武术的健身功能,提供理论与实践层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