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白:您知道现在有很多孩子们非常喜欢唱歌,而且希望在唱歌方面有所发展,有不少年轻人天生嗓子条件不错,但是他们可能不太有机会获得您那样丰富的经历,您有什么好的建议? 关牧村:我也不希望他们有我那样的经历。但可以从其他方面获得别人的经历,或者文学上的作品,从其他的渠道获  相似文献   

2.
我,一个来自农村的平民子弟,没有关系没有背景,非重点大学毕业,饱尝社会艰辛,奋战6载,失败了十几次。终于考上国家公务员,经历太多的挫折,走了很多的弯路,也知道很多人跟我一样有过懵懂和盲目。因此结合我的经历,告诉大家公考的经验和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3.
蝶变新生     
彭芳 《四川档案》2014,(6):49-49
<正>人生可如夏花般灿烂,也可像灰烬般熄灭,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档案工作者,经岁月沉淀后,我踏踏实实做事,实现以责任和激情推动双流档案事业跨越发展的"兰台梦",努力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献出兰台人的一份力量。回首过往,经历了一个档案人从平凡平庸到平淡而不平庸,继而充满生命激情的心路历程。我所在的团队也经历了蝶变成长的奋斗历程,虽有很多艰辛,但我们甘之若饴。小时候曾见过肉嘟嘟的蚕儿到沉睡中的蛹最后羽化成蛾的生命变异,未曾想自己长大后也经历了生命的痛苦挣扎和不懈  相似文献   

4.
《中国新闻周刊》2009,(37):48-49
我今年已经65岁,经历了很多。但如果是40年以前来思考这个问题,我是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今天比之过去会有如此天翻地覆的变化的——恐怕谁都想不到会有这样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前年因机缘巧合,我和香港这个城市发生了密切的业务关系,从此通过淘旧书,对香港的旧书店也就有了一点感性认识和实地体验。其实国内熟悉香港旧书店的人很多,如著名学者陈子善和徐雁先生、我在“天涯·闲闲书话”结识的书友何家干和OK先生,他们都写过一些关于香港淘旧书的文章。如今,我结合自己的经历,从自己的视角来写写香港的旧书店,作为自己香港淘书经历的一个纪念。  相似文献   

6.
今年的春节对所有中国人来说都是不寻常的,从最开始坐在电脑前,看着武汉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患者数量增长的新闻,到后来的感同身受——“坐在家里就是为国家做贡献”,心情很是复杂。也因为参与疫情相关的出版工作,使我对自己的职业和经历有了很多新的感悟。  相似文献   

7.
这次我是第二次为《新闻记者》写稿,我拖了很久,因为从伊拉克回来之后我到了北京,每天都在为了“非典”新闻和专题片忙着,所以这篇稿子拖了又拖。我想,对于我在这场战争里面的报道内容以及我在这场战争里面经历的东西,很多人已经从别的媒体中看到了很多。我想,既然是为一本专业的杂志写东西,不如写一些我觉得和记者有点关系的东西。这次去巴格达,首先我没有想到的是会引发关于是不是应该去巴格达的问题。对于一名记者来说,到第一现场进行报道是自己的职责,也是一个传媒机构的职责。有的人说,一个传媒机构不应该为了自己能够有独家新闻而不顾…  相似文献   

8.
作为最早的一批90后,我们是受媒体变革影响极深的一代.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报纸、广播、网站、社交应用、新闻APP等各种各样的媒体都曾尝试过,并且都不是浅尝辄止. 选择时不会考虑那么多 年轻人和老一辈人之间存在代沟,男女之间也是如此.据我观察,很多男性选择媒体时仅仅是随波逐流.我自己也如此.以社交媒体来说,我基本秉持着哪个熟人多用哪个的原则,无意识地经历了从QQ到人人然后到微博、微信的换代,一直在大潮流中亦步亦趋.大潮流中,一马当先的多是女性,女性用户可以连带出大量男性用户,我的很多同学都是“妇唱夫随”,用什么社交媒体完全取决于女朋友.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民大学从其前身陕北公学诞生时算起,至2012年,已整整经历了75个年头,其所属档案学院(现在改为信息资源管理学院)也经历了60个春秋。本人从1961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也有五十多年了。回首往事,我为中国人民大学与档案学院所取得的成就感到骄傲,也为自己能够为学校与学院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而感到高兴。教书育人,桃李芬芳1961年9月,我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档案系毕业,同班九十多名毕业生,只我一个人毕业留校,被分配到档案学教研室,担任助教。  相似文献   

10.
凌云 《新闻窗》2005,(6):24-26
我是语言工作者——贵州经济广播电台谈话节目“凌云夜话”的主持人。这注定了我会得到很多陌生人的信任,职业的操守也让我绝对要对得起这种信任。在节目里我们能听到很多,但对我而言,更多复杂的故事是在节目之外听到的。他们害怕自己的秘密被弄得满城风雨,而倾诉的需要又让他们通过各种途径找到了我。我是一个记忆收藏者,陪着许多人共同在某个特定的心境下抚摸了一段经历,一些创痛。  相似文献   

11.
我做管理也是“半路出家”。从小就喜欢看很杂的书,工作后也经历了很多.应该说积累了很多的经验。管理其实并不难.难的是能真正“沉”下去,做点实事.哪怕这件事很小,这是一个管理人员最基本的素质。以下举几个例子来说明如何“沉”下去管理。  相似文献   

12.
人在旅途,经历颇多,但一生中使人难以忘怀的事情恐怕不是很多。就拿我与中国地市报研究会秘书处各位老师和同仁结下的深厚友谊来说,可以说是让人终身难忘。因为,在过去的20多年新闻工作经历中,我曾经有幸四次到了中国地市报人之家——湖北省宜昌市三峡日报社拜师访友,学习取经。这四次令人难忘的宜昌之行,已经永远地留在了我的人生记忆之中。  相似文献   

13.
感受纯净和崇高张进近两年,在新闻扶贫行动中,我跑了很多偏远的地区,如西藏的青藏公路沿线,宁夏的西海固山区,贵州的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青海的玉树藏族自治州,四川的凉山彝族自治州和甘孜藏族自治州。回过头看,我参与扶贫的最大收获,并不是一篇篇作品,而是一段段经历,以及与这些经历相伴的感情积累和人生感悟。过去,从新闻学教科书上,我就知道记者应该深入到民众中去,培养和  相似文献   

14.
在迎接解放军报创刊50周年的日子里,《军事记》举办《我与军报》征.肯定有很多人有话要说,有事要写,有感要发。我也是这样。回眸从事军事新闻传播40年的经历,现在特别想说的话是:我崇敬、感谢军报许多老编辑、老同志,他们是甘为他人做嫁衣的一群人。  相似文献   

15.
邹江川 《新闻窗》2011,(2):99-99
不知不觉,在播音主持岗位上快十年了。每当对这些年的经历进行梳理时,总有很多让我感触至深的体会,面对央视、省台日新月异的变化,作为一名地方台主持人,也在这十年间经历着自己的成长历程。  相似文献   

16.
叶辉 《新闻实践》2008,(5):36-38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是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30周年,也是光明日报恢复记者站30周年。报社决定编辑出版记载各记者站在30年中难忘的新闻工作经历。在我25年的新闻工作经历中,难忘的事很多,如与我的老师、享誉中国新闻界的名记者樊云芳的交往,而最难忘的却是最近一次对她的采访。2006年3月8日中午,忽接本报副总编辑翟惠生的电话,让我和严红枫火速赶到海南采访本报驻海南记者樊云芳。  相似文献   

17.
说起我与记者打交道的故事, 那真是很多很多的,十七年来,从中央新闻单位到地方新闻单位,从电视台、电台到报社,我结交了很多记者朋友。应该这么说,我一直是他们追踪报道的对象,有时甚至被“追”得很辛苦,但是从他们身上,我也学到了很多“记者精神”,使我常常思考:作为一名党和国家给予荣誉的劳模,该更多地回报什么给社会。 十几年了,记者们见到我都习惯叫我“徐虎师傅”,感觉很亲切。记得当初接受记者采访时,我很紧张,是单位里的领导、师傅给我很大的鼓励和帮助。时间长了,我和一些经常来采访的记者交上了朋友,自然也就不…  相似文献   

18.
解放思想广而大,改革者压力之大,成功者会牺牲自己很多很多……历史发展终究有人去弄潮、有人去垦荒,笔者待过业、下过乡、恢复高考也幸中秀才、长期基层工作、小小县里当过副局长、政协常委、政协市委员、也有到省局挂职锻炼和借用经历、在单位当过经理、自己也搞过公司,如此坎坷经历使我面  相似文献   

19.
张奕 《新闻记者》2000,(9):41-43
在很多人眼里,网络记者可谓 是新潮的职业。事实上,直到目前为止,我国有关部门还未核发过网络记者证。所谓的网络记者,其实是一批持有传统媒体记者证,但向网络发稿的记者。那么,它究竟与传统的记者有何不同? 我是1999年进入解放日报的大学生,主要负责网络版滚动新闻的编辑和网络新闻的报道。在这之前,我曾经在解放日报国内新闻部实习过很长一段时间,也参加过1998年抗洪救灾等重大新闻的报道工作。可以说,从国内新闻部到电子网络版,我经历了从传统记者到网络记者的变化,有幸初尝了网络记者的滋味。 网络记者的亲密伙伴 …  相似文献   

20.
周毅俊 《中国索引》2006,4(3):44-45
企业信息采集的话题其实已经谈了很多年,究其发展也经历了几个阶段。以上海黄页为例,它经过了信息采集的发展、深化、调整这三个阶段。而且我感觉它还将经历第四个阶段——再次深化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