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宋琰琪  盛世勇 《武当》2006,(4):28-30
泰拳雄踞世界拳坛,有称霸世界五百年天下无敌的神话。但试观泰拳技击术,虽此乃当今世界武坛之雄魁,倘究其搏击方法,亦与我国外家技击术大同小异,只是我国武术大多没有泰拳精炼。大成拳与泰拳相比较,泰拳并无高妙莫测之处,且有其不足之弱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文献法、逻辑分析法,从中泰两国的传统文化入手,深入分析泰拳与中国武术的技击风格形成的特点。得出结论:在一定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泰拳的技术和风格,值得武术学习和借鉴;中国武术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武术可持续性发展和对外推广的根本因素。  相似文献   

3.
江宗才 《精武》2004,(5):55-55
近年来,泰拳世界范围内得以迅速传播,许多国家均不同规模地举办泰拳比赛。泰拳的发展为武术走向世界提供了宝贵经验,但是,国内有关泰拳的研究几乎未见。本文对泰拳的技术体系进行了初步探讨,希望对武术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王选杰 《精武》2006,(11):6-6
泰拳作为一个风靡全球的实战拳种,其技击风格极为强悍。在本文中,王选杰先生充分肯定了泰拳的实战威力.同时以中国禅学内容为例,论述了大成拳在技击意识训练方面的长处。通过二者的对比,强调了大成拳习练者应该锻炼并掌握的技击临战精神状态,为练者指明了方向。[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对我国武术教育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我国推进多年的武术教育改革思想仍停留在理论层面,实践环节无法落地,主要原因在于学校顾虑武术攻防技击教学的安全性问题,大部分在职教师也不具备武术攻防技击的教学能力,致使武术教育改革思想与学校及教师之间存在较大的利益冲突。校方的"安全之忧"和教师的"技击教学能力缺乏"已成为武术教育改革推进的最大阻力。提出了以下应对策略:在强化武术教育改革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前提下,构建安全规范的武术攻防技击教学体系、培育教师的武术攻防技击教学能力,保障武术教育改革参与者的利益收入,充分协调好武术教育改革进程中的利益关系,夯实武术教育改革顺利推进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赵洋 《精武》2010,(6):77-78
武术不是泛指的打斗术,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对个体技击需要的产物,是古代个体技击术(《中国传统武术史》于志均著)。学术发展至今,武术的定义五花八门。笔者最赞同于老先生的观点,武术是中国古代个体技击术。这里强调“技击”,不光因为技击是本质,更重要的是当今这个技击已经出现了太多的问题:它被人们怀疑,怀疑是否有技击之用;  相似文献   

7.
从中泰争霸赛谈武术技击的继承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中泰争霸赛所传递出的一些信息,对中国武术技击的继承与发展进行了思考和探讨。提出,技击是武术的本质属性,是武术得以传承延续的根本。应在当前发展武术健身性、体育竞技性的同时,大力发展中国传统武术的各种技击术,加强对武术技击的理论研究和实战交流,找准适合武术技击发展的有效途径,依托与之相适应的各种表现形式,推动中国武术技击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散打泰拳优势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武术和泰拳同是世界上悠久的搏击术,二者都曾与拳击、空手道、跆拳道等搏击项目进行过较量,而且胜多负少。如今,两种国粹也几经交手,互有胜负。可以说,泰拳是我们武术散打的主要对手。知已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为此研究泰拳的技术及规则对于我们正确地认识泰拳并准确制定对抗策略和对抗规则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拳,雷霆万钧;腿,横扫千军;肘,泰山压顶;膝,力挺山河。泰拳,作为泰国的一项国技,以其凶狠、惊险、雄劲而著称。在泰拳存在的500余年里,这项拳术曾经力克世界上诸多技击术。泰拳因为灵活地运用了拳、肘、腿、膝这人体上的八  相似文献   

10.
T泰拳雄踞世界拳坛,倘究其搏击方法,与我国武术外家拳的技术大同小异。  相似文献   

11.
范海彪 《中华武术》2005,(10):44-45
泰拳是泰国民族的传统技击项目,是泰国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在世界武坛中,泰拳素以凶狠凌厉而闻名天下,泰拳师多次挑战世界各流派搏击高手。泰拳多年来吸引了世界各国许多搏击爱好者学习,并流行于东南亚、日本、美国、荷兰、法国、澳大利亚及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12.
俞大猷《剑经》的武术技击战略战术法则徐伯然俞大猷是明代的一代名将,著名的武术技击理论家和技击家。他的武术技击专著《剑经》,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武术技击战略战术法则。1视不能如能俞大猷在《剑经》总诀歌中首先提出这条武术技击战略指导方针,要求在...  相似文献   

13.
中华武术走向世界是大势所趋,作为武术重要组成部分的散手运动要自立于世界体育之林,就必须具备自己独特的风格。散手运动虽在国内已开展十多年,但就如何突出其技击特色众说纷纭。有一说为:“突出以踢摔为主,远踢、近打、贴身摔”。目前,象拳击、空手道、跆拳道、泰拳等技击项目均有一定的历史,在各自的发祥地根深蒂固,各具特色。开展以踢摔为主的散手运动,既可使散手明显区别于  相似文献   

14.
套路是演练者与观赏者之间的武术审美之旅,但长期以来武术技击本质论限制了对套路审美特征的认识与探索.研究认为:武术与舞蹈同源是武术套路艺术之根;武术套路不是便于记忆的技击术,也不是技击初学之门,而是运用技击元素的艺术创作;动作名称的想象以及“对手”的不在场,体现出武术套路已从技击走向审美;形似、不似、不似之似构成了武术套路审美的3个境界;武术套路超越技击的现实性、功利性、工具性,进而达到一种自由境界.  相似文献   

15.
泰拳作为一个风靡全球的实战拳种,其技击风格极为强悍。在本文中,王选杰先生充分肯定了泰拳的实战威力,同时以中国禅学内容为例,论述了大成拳在技击意识训练方面的长处。通过二者的对比,强调了大成拳习练者应该锻炼并掌握的技击临战精神状态,为练者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6.
陈平 《体育师友》2001,(6):10-11
武术是我国民族化遗产的瑰宝,是学校体育不可缺少的教材。多年来,深受广大学生喜爱,且在世界范围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兴趣。然而,经过走访调查,发现相当一部分高校武术套路教学走入了误区,过分强调武术的艺术性,而忽略武术的技击性,因而使武术变成了“舞术”,导致许多学生对武术套路失去兴趣,认为套路是花架子,中看不中用。  相似文献   

17.
武术技击观的“解咒”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戴国斌 《体育与科学》2002,23(1):12-14,11
武术的技击最为完整地记载在套路中,套路是动作的串联。因此,动作和套路是我们阅读武术技击的最好文本,也是我们研究武术攻防的最佳切入点。本文从武术的动作和套路入手,运用哲学和心理学等理论对武术的技击进行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8.
武术套路是以技击动作为素材,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变化规律编成的整套练习形式。武术套路将技击的技术动作进行提炼加工,以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它来自于技击,而又对其进一步规律化、艺术化。技击是武术的灵魂,是武术最突出的特征,强烈的攻防意识是武术区别于其他运动项目和艺术的鲜明标志。武术套路的美,  相似文献   

19.
<正>一、实战融合存在问题:由于部分学校担心出现安全隐患,在安排武术套路学习时,将武术的技击性特点渐渐淡化,课堂内容主要以学习套路动作为主,缺乏实战性和实用性。再加上大多数教师并不是武术专业出身,专业技能差、教学方法单一,导致学生学习武术套路的兴致不高,甚至厌学。解决策略:武术的技击性是武术套路的精髓,缺少了技击性的武术套路就变成了表演的"舞"术。通过笔者的调查,发现学生对武术套路的技击性、实用性较为感  相似文献   

20.
技击意识在武术套路教学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得本文对武术套路教学中技击意识的涵义、作用进行了探讨。技击意识能使学生产生学习武术套路的浓厚兴趣和持久的学习动机。技击意识是武术套路形成的精髓。重视技击意识的培养,是对学生进行武术文化传递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