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版权是国家通过法律赋予作者对其创作的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所享有的一种专有的民事权利。一般来讲,只有事先得到版权所有者的授权,对受版权保护作品的使用才是合法的。如果事先没有得到作者或其他版权所有者的授权,擅自行使版权保护作品的任何专有权,均构成侵权(合理使用、法定许可等法律另有规定的使用除外)。比较典型的侵犯他人版权的行为,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将他人创作的作品当成自己的作品发表,不论是原样发表,还是删改后发表。这就是抄袭行为,或者叫做剽窃行为。这种行为大致又可分  相似文献   

2.
近有香港朋友致函国家版权局负责同志,对内地某些出版单位拟擅自大量翻印香港作者亦舒的小说表示不安,并要求政府有关部门制止此种侵犯版权的行为。继“金庸、梁羽生热”和“琼瑶热”之后,不知某些出版社是否要掀起一股“亦舒热”,作者对此亦感不安。不经作者或其他版权所有者授权,随意翻印,以至滥编滥印港、澳、台作者的作品,又不付酬,这是一种严重侵犯版权的行为,实不可取。  相似文献   

3.
法律出版社最近出版了《版权法浅谈》(沈仁干、钟颖科著)一书,以通俗的语言简要地介绍了有关版权法方面的知识。如版权究竟是什么?谁能拥有版权?版权包括哪些权利?版权在社会生活中起什么作用?还介绍了出  相似文献   

4.
图书馆业务与复制权的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靖 《图书馆杂志》1994,13(6):14-15
一、复制权与图书馆业务的关系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第十条规定,复制权是著作财产权中的一项权利,一般是指复制作品的权利。复制权是作者首要的基本的专有权利,作者行使著作权(版权)亦集中体现在复制权上,因为复制是使作品能够广泛传播和使用的重要手段。当然,  相似文献   

5.
版权与出版     
版权是指作者对其创作的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享有的专有权利,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保护作品完整性权、修改权、收回权等精神权利,以及授权或禁止他人以出版、复制、录制、表演、广播、展览、摄制影片等形式使用作品,并因他人使用而获得报酬的经济权利。版权是一种民事权利,它由民法和版权法确认和保护。出版是经过编排、加工,以书刊、音像制品等形式生产作品复制品的过程。它积累和传播科学文化,是一项重要的文化事业。出版是传播作品最古老的方式,在现有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6.
孙昊亮  吴凯 《青年记者》2017,(22):76-77
近年来,版权纠纷层出不穷,给立法和司法实践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怎样区分作品中的思想和表达,怎样在版权侵权纠纷案件中正确适用思想表达二分法原则,是当前需要引起重视的一个问题. 思想表达二分法原则在版权创意产业中的应用 最近,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审结了《美食大冒险》的版权人广州易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易动公司”)诉《吃货宇宙》的版权人北京圣壹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圣壹门公司”)、北京天工异彩影视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工异彩公司”)侵犯其版权和不正当竞争行为一案.最终,法院驳回了易动公司的全部诉讼请求.①这一结果引发了关于著作权法不保护思想是否正确的讨论,也关系到思想表达二分法原则的基本内涵——版权法只保护思想的表达而不保护思想本身.  相似文献   

7.
焦萍 《编辑之友》2017,(10):82-86,112
作为科研利用率极高的文本与数据挖掘技术,自产生之初便受科研群体的青睐.由于其在运行过程中的复制、抓取行为影响到版权人及数据库制作者的专有权利,存在法律上的不确定性.在新一轮全球版权法修改浪潮推动下,欧盟开始突破现有版权法桎梏,就“科研目的的文本与数据挖掘”使用,提出构建版权例外条款的建议.尽管我国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草案已定,但我们仍有必要研究欧盟在此问题上的修法过程,总结经验,结合国情,适时立法.  相似文献   

8.
著作权即版权,指著作者对其创作的文学艺术,科学作品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作者的精神权利(人身权);另一个是作者的经济权利(财产权)。自1710年起英国实行世界上第一部版权法《安娜法令》起,版权作为私有财产便开始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相继,欧洲各国和美国开始制定和颁布有关法规,从此现代版权法开始形成和发展。无论罗马法系国家、英美法系国家的版权法抑或苏联东欧各国现行版权法规以及发展中国家的版权法,虽有立法角度的差异,但在1886年通过的《保护文学艺术作  相似文献   

9.
有同志问:编辑工作与版权有什么关系呢?不懂版权不是照样搞编辑工作吗? 要回答这些问题,就需要弄清楚什么叫版权?它包括一些什么内容?它与编辑工作有什么联系?编辑不懂版权在工作中会产生哪些问题? 首先概略地说一下什么叫版权。版权也称著作权,简言之就是作者权的意思,也即作者对其创作的作品所拥有的各项权利。而版权法或版权保护条例就是保护作者权利的法或条例。那么我们编辑工作与版权有什么  相似文献   

10.
南朝鲜将于1987年7月1日实施新版权法并在今年晚些时候加入世界版权公约(Universal Copyright Convention,简称UCC)。南朝鲜新版权法对于外国作品,只保护世界版权公约缔约国的作者在1987年7月1日以后创作的作品,但该版权法对美国却作出“特殊让步”:凡是在该版权法1987年7月1日颁布前10年  相似文献   

11.
擅自铸造数字作品非同质权益凭证(NFT数字作品)进行出售侵犯著作权人何种专有权利,理论上存在发行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两种不同的观点。NFT数字作品的出售虽然更接近于发行行为,但以发行权控制存在“无作品载体”的法律障碍;以信息网络传播权规制虽然可以消除这个法律障碍,但是,一方面这个权利难以契合著作权人遭受的实际损害,也难以进一步控制非法铸造的NFT数字作品的转售行为;另一方面因为发行权一次用尽原则难以适用,交易合同就可以任意阻碍合法铸造的NFT的转售和流通,这会带来更多的法律问题。将发行权的控制范围予以扩张解释后适用于NFT数字作品交易是更为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某地法院曾受理这样一起版权纠纷:某出版社擅自将一位已故画家的一些油画收集起来出版了一本画册,出版后未支付报酬。不久,画家的儿子向法院起诉,提出出版社侵犯了他的版权,具体说就是侵犯了他的发表作品权和享受报酬权,要求法院处理。儿子之所以可以在父亲死后,对父亲所创作的作品提出版权要求,法院之所以会受理这样的版权纠纷,原因在于版权是一项可以继承的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3条规定,公民可以继承的遗产包括著作权(即版权)中的财产权利。因此作者死后,子女、配偶或其他继承人可以在法定的期限内(版权保护期内)  相似文献   

13.
版权,乃作者对其创作的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所享有的法律专有权。作者这项权利,只有在行使(如发表、出版)后,才有可能实现版权的价值。出版社合法取得版权所有者的授权,用支付一定报酬(或版税)的形式“购买版权”,既  相似文献   

14.
正一、电视节目制作全流程版权管理体系的概念和必要性(一)基本概念1.版权版权即著作权,是知识产权的一种类型。知识产权是权利人对其所创作的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专有权利,当这种智力劳动成果属于著作权法规定的文学、艺术、科学作品时,其作者享有该作品的版权。我国著作权法在第三条和第十条中明确规定了作品范围和著作权内容。同时,传播者在传播作品的过程中产生的创造性劳动也受著作权法保护,即享有邻接  相似文献   

15.
网络传输中的版权保护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作品以数字形式在计算机网络上传输已成为作品传播和使用的重要方式。无可否认 ,把作品搭载到因特网上向公众传播应属于著作权人的一项专有权利 ,但网络环境使传统版权制度中的“固定”、“复制”等基本原则和概念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因而传统的版权制度已无法适应网络技术的发展。如何将网络传输纳入版权保护 ,如何规范网络传输行为 ,已成为版权界研究的焦点。1 目前的几种方案1 1 以发行权涵盖网络传输1995年 9月美国公布了信息基础设施工作组的《知识产权和国家信息基础设施 :工…  相似文献   

16.
王辉 《中国出版》2012,(5):67-69
通常所说的版权,也就是著作权,其主要内容是指作者对特定的作品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是作者及其他版权人对文学、艺术、科学作品所享有的人身权以及全面支配该作品并享受其利益的财产权。网络版权,从严格意义上讲,并没有这个法律术语,一般是指著作权当中的信息网络传播权,是指作者及其他版权人在互联网中对其作品享有的权利。[1]当版权人的  相似文献   

17.
最近两年,在印发的一些版权资料上可见到“合作作品”、“集体作品”、“编辑作品”、“职务作品”等名称。这些名称,有的是国际通用的版权术语的意译,有的是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提出而暂时采用的。现在各国版权法中采用的同一术语往往并不完全相同,很多版权术语在国际上没有绝对的定义。1980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出版了一部《版权和邻接权法律词汇》(“WIPO Glossary of the Terms of the Law of Copyright and Neighboring Rights”),解释了  相似文献   

18.
引言   版权人从其智力劳动获得合理报酬的利益与版权使用者合理获得版权作品的利益之间的平衡,传统上是以多种方式来维持的.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方式是对版权人专有权实行一系列的限制和例外[1].合理使用作为最能体现版权法利益平衡原则思想的核心概念,在权利限制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要实现网络出版,具备充足的数字化作品是第一要素。由于现有的版权作品的数字化是网络出版活动中获得作品的一种重要方式,如何看待数字化行为的法律性质就成为首先明确的问题。 作品的数字化是作品的一种使用方式,理所当然由著作权人享有专有权。按照我国《著作权法》第十条规定,作者享有复制权、翻译权和改编权。作品的数字化属于使用权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上传输涉及的版权问题 在不久的将来,互联网将成为全世界大多数人收集、加工、利用和传播信息的最主要的手段。而在大量具备传播与利用价值的信息中,有相当一部分依版权法的规定属于由特定的人享有版权的“作品”,而且从现实情况来看,某些网络经营者恰恰就是依赖这些作品吸引用户的注意,进而获得运营所需的收益的。近两年的各种争论表明,网络传输引出的版权问题主要包括: 1.网页自身的版权性问题,又包括网页是不是作品 ?如果是,应被归于版权法中的哪一类 ?版权 (尤其是交互式网页 )归谁所有 ?不断更新的网页如何认定作品 ?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