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报纸是一种蕴涵新闻信息和文化价值的特殊商品。 工业产品需要品牌.而且品牌有大小高下之分。作为新闻文化产品的报纸呢?要不要品牌,品牌如何构成,怎样打造?  相似文献   

2.
正报纸是一种新闻文化产品,是一种蕴涵新闻信息和文化价值的特殊商品。工业产品需要品牌,而且品牌有大小高下之分,作为新闻文化产品的报纸呢·要不要品牌,品牌如何构成,怎样打造·本文试图探讨这个问题。报纸品牌的构成现代报纸(不含中国唐代的邸报)200年的历史,稍稍晚于机器工业的兴起。  相似文献   

3.
报纸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就是说,报纸有一般商品的属性,又有其特殊属性。作为“一般产品”,都市类报纸占领市场也是有它的特点的。产品靠质量、价格、服务三要素立足市场,但报纸的价格本来就很低了,纸张的费用占大头,又是刚性支出,价格要素在竞争中有作用,但所占比重不大,也不能持久使用,它不像大宗产品,依靠科技进步、内部管理可以大量压缩成本支持价格竞争;服务对报纸来讲,主要是发行上的便利,报纸本身不需要维护、保养、跟踪服务,它只有一天的寿命,使用方法就是阅读。所以,作为产品来看,质量、价格、服务竞争三要素,报…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一些探讨报纸等新闻媒介是否有商品性,报纸、新闻是不是商品的论文在报刊上发表,令人瞩目。现将有关论文的不同观点摘要予以介绍。 吴鸿业在《新闻动向》第三十期撰文说,五六十年代,一位教授提出过报纸的商品性,但对报纸根本属性的传统解释没有根本的突破,认为报纸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计划经济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诚然报纸是精神产品,不同于一般的商品。但报纸的商品性也是不容否认的。报纸同一般商品一样,具有两重性:它能向人们提供大量的新闻信息,不断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这是它的使用价值,报纸又是通过流通(即买卖关系)到达读者手中,读者付出了一定量的货币,这就是它的价值。因此它就具有了商品的属性,不能因为报纸有政治性、思想性就否定了它的商品性。报纸作为信息载体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作者指出,正视报纸的商品性,有利于报业间的公平竞争和健康发展。承认报纸的商品性,意味着办报者心目中首先要有读者,要为报纸间的公平竞争和整个报业的真正繁荣创造必要的社会条件。  相似文献   

5.
报纸是什么?报纸是商品,一种特殊的商品,具有时政、文化与信息含量的商品。既然是商品,就要具备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那么,一张报纸使用价值的高低如何判断呢?那就是要让读者觉得它“有没有用”。  相似文献   

6.
报纸是一种商品,但又不同于一般的商品。一般商品的价格,是按照成本原则确定的,生产者总是以高于成本的价格出售商品,只有这样才有钱赚;报纸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却可以“反其道而行之”。有的报纸的出售价十分低廉,甚至低到不足抵偿报纸的成本。即使这样,报纸不仅不会亏本,而且获得长足的发展,其“秘密”就在于“报纸双重出售方式”的魔力。 一、什么是报纸的“双重出售方式” 报纸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双重出售方式”是报纸商品性的最重要的特性。 1、报纸的新闻信息(包括文娱副刊)版面向读者的销售。新闻版面是不允许按商品形式买卖的,但从新闻信息转入读者手中的过程来说,它是以买卖形式出现的。读者花钱买报纸,因为报纸上面有自己“求知”的文字和图片材料。读者是新闻信息版面的出售对象,也是新闻信息传达和告知的对象。  相似文献   

7.
报纸是社会舆论工具之一,在阶级社会中又具有阶级斗争工具的作用,这是它的工具性。同时,报纸又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具有能够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要的使用价值,这是它的商品性。工具性以商品性为寄托,商品性随工具性得到实现,二者的有机统一,成为行销社会的具有宣传作用的报纸。报纸是适应人们对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的需要而产生的,它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报纸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其价值市场有一般经济意义的消费品市场,又包含了不存在货币交换的理性市场."理性市场"指的是交换消息和意见的言论市场,在这个理性市场中,一种说服的智性力量可提升个人和社会的理性,形成一种克服非理性的盲目、狂热并凝聚理性力量的社会舆论,所以它对社会意识的统一和公共价值的认同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有人认为,在培育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时,承认了报纸的商品属性,就应当承认新闻的商品属性,新闻就可以像商品一样地买卖。“有偿新闻”由此而生。可以说,“新闻具有商品属性”是“有偿新闻”的理论根据。不廓清这一理论上的迷雾,就走进了认识上的误区。报纸是一种集精神产品与物质产品于一身的特殊商品。我认为,说报纸的商品属性,是指它作为物质  相似文献   

10.
一报纸作为新闻及信息载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商品属性,或者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属性。其价值除了采编(校对人员)、广告人员、印刷人员和发行员的直接劳动,当然也包括行政后勤干部、职工的间接劳动。其使用价值通过发行员送到数以万计的用户手中,人们获得精神满足之后才产生。报纸的内容是另一个概念,它是一种精神产品,具有意识形态的属性,很难笼统地说它们是商品。要闻、地方新闻、国内外新闻反映一种经常发生并被广泛传播的事实;专刊文章、文艺作品以透视时代气息为宗旨;除此之外,文艺作品往往有其娱乐性。若说专刊文章尤其经济专刊也透露某种信息的话,那么,图表式的经济信息,和广告信息更有使用价值,并赋予商品的特性。如果说商品是可以交换的劳动产品,那么信息作为可以  相似文献   

11.
报纸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的销售模式和一般商品不一样。一般商品进入流通阶段,成本分摊在价格上,一次性从顾客手中取回。而报纸是二次销售的产品,第一次即发行,直接向读者销售内容并获取读者的“注意力”;第二次销售是卖广告,将在发行中赚到的“注意力”作为商品,卖给广告客户。报纸的两次销售模式,使报纸的成本回收分散到广告和发行两块。  相似文献   

12.
报纸的市场操作与市场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自由订阅的时代,报纸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既然报纸也是一种商品,它也有一般商品的特性,一张新的报纸的面市或是老牌报纸的改版,就像是一个新的产品进入市场或拓展新的市场。产品打开市场需要市场调查,报纸的创办或是改版,也必须进行市场调查。  未来媒介业的发展将以个人差异化、特色化的市场定位为基础,以规模化竞争为形式,以智力化投入为主导。报纸要进行市场定位,这是因为一方面受众的阅读习惯已进一步细分,随之产生了不同口味的文化消费群体,另一方面,在我国报业市场上,新的报纸不断涌现,给读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天地。…  相似文献   

13.
对于办报人来说,读者即市场。因此不妨说“心中有读者”实质上就是“心中有市场”。为什么要这样说呢?这是因为,报纸虽然有着极为强烈的政治属性,但它终究是一种特殊的商品。读者买报纸,是一种消费行为。如果你提供的新闻信息,没有什么价值,读者从中不能获取有益的营养和精神的愉悦,你就会遭到冷遇。如果做到了“心中有读者” 或者说“心中有市场”,那我们就会自觉地根据读者的需要采写新闻、编辑新闻,从而赢得读者,赢得市场。新闻学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14.
在一些精神产品的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中间,出现了“一切向钱看”,把精神产品当成商品的现象。报纸,这个具有强烈阶级性的舆论工具,居然也有人主张要商品化,说什么“报纸是一种商品,是读者花几分钱买来的商品。因此,报纸要满足读者的需要,要对得起读者的几分钱。”这种说法对吗? 我们不否认,报纸的流通和其他商品有某些共同点,人们要花钱买。此外,就“对不上号”了。从价值上看,报纸同商品  相似文献   

15.
雷鸣 《编辑学报》1995,7(2):71-7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作者认为,只有坚持市场价值取向和伦理价值取向的结合才是出版改革的合理思路。强调出版伦理,是由于出版物的内在属性。作为商品,出版物必须进入商品市场,转移它的使用价值,才能实现它的价值,但作为特殊商品,它有不同于一般商品的丰富的伦理价值。为了满足人民大众正当的精神消费需要而生产的出版物,都是正当的,是符合道德的,就必定有它相应的市场。只有基于市场的、又是基于道德的努力才能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完善的社会主义出版市场。  相似文献   

16.
谢春梅 《今传媒》2011,19(1):60-61
报纸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同时具有商品的一般属性。现代报业作为面向市场的主体,如何对其产品进行适应市场的定价,根据市场环境及自身发展采取什么样的定价策略是值得我们探讨的一个问题。本文旨在对报纸定价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通过对报纸定价影响因素,尤其是对报纸的价格需求弹性进行重点分析,针对三类需求弹性不同的报纸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对报纸定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主持人语如果说报纸是一种特殊的商品,那么版面设计就必须要吸引人的注意力,我们到报刊亭(虽然已经所剩不多,看电子版也一样)一看,就知道版面设计有多重要。当然,版面设计从来也不是仅仅为了简单好看,它和内容一起融合构成了每一种报纸独特的"面孔",甚至,当我们提起一种报纸,它独特的形象就会出现在我们的脑海中。  相似文献   

18.
今天,报纸已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参与到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直接接受市场的考验。这其中要闻版的面貌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的脸面是否生动好看,直接关系到报纸的吸引力和感召力,直接影响到报纸能否真正落实“三贴近”,深入到群众中去。  相似文献   

19.
浅论报纸读者忠诚度的测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宫京成 《新闻界》2005,(3):38-39,51
报纸是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是一种服务类信息商品,赢得读者忠诚感是报纸进入同质化竞争时代以后在报业市场立足的关键所在。报纸读者忠诚感是读者在对报纸提供的信息服务满意的基础上而形成的长期购买这种报纸的强烈愿望,并体现为长期保持购买并阅读该报纸的行为。读者对一张报纸的忠诚感是有强弱之分的,通过行为表现,可以测量他们的“忠诚度”。读者忠诚度是衡量报纸产品价值和广告价值的重要指标,是报业市场调查中的一个子指标。当前,  相似文献   

20.
李宁 《记者摇篮》2005,(11):44-45
一张报纸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市场定位是关键。而市场定位的主要依据是受众。报纸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它的受众市场有两个:一个是读者市场。另一个是广告市场。广告市场是在读者市场基础上,报纸与广告客户相互需求相互选择而确立的。报纸的读者众多、发行量大,才会吸引广告客户的投入,而广告效益的增加。又为报纸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