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无产阶级还是资产阶级掌握革命领导权的问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一个根本问题。瞿秋白第一个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并为如何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进行了探索和论证,指出无产阶级必须争得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必须注重农民问题,加强工农联盟,必须强调同资产阶级右翼争夺领导权,必须争取对政权和军权的领导。瞿秋白的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为中国革命理论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瞿秋白的统一战线思想包括三个方面:即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对中国资产阶级的分析及党应该采取的政策和策略;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笔者认为,与同时期的党的其他领导人相比,瞿秋白的统一战线思想是系统而完整的。尤其应该指出,他是党内明确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3.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瞿秋白对以陈独秀为首的右倾机会主义进行了批评与斗争。瞿秋白明确指出: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农民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军,掌握革命武装是无产阶级领导权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斗争中,就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无产阶级在革命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工农联盟等问题进行了理论探索,为我们党的统一战线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不同角度对瞿秋白的革命统一战线思想作了探讨,认为瞿秋白积极参加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筹备和建立,是我党较早地把马列主义关于革命统一战线理论运用于中国革命实践的领导人之一。一,他对中国社会各阶级作了深刻的分析,论证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二,他分析了国民党的历史和现状,认为改组国民党是可行的,并提出了改组意见,积极参与了改组工作;三,他强调了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领导权的极端重要性,在坚决回击戴季陶主义的同时,对当时党内陈独秀的右倾错误和彭述之的“天然领导”论也进行了批评。本文在肯定瞿秋白革命统一战线思想正确的主导方面的同时,也指出了其中不成熟性和带有教条主义色彩等缺陷,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他在大革命失败后犯“左”倾盲动主义错误的思想认识根源。  相似文献   

6.
瞿秋白同志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他在自己短暂的36年人生历程中,对中国革命的理论和实践作出了重要贡献。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克敌制胜、建功立业的三大法宝之一,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瞿秋白在这方面有较全面、系统、深刻的论述,而且时间早,理论性强。他对统一战线的重要性、统一战线中争夺领导权的必要性,以及怎样开展统一战线工作都有独到的见解,并深入浅  相似文献   

7.
坚持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是统一战线理论和实践中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有过精辟论述。然而,由于中国革命是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这一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也决定了中国统一战线的领导权问题具有极端的重要性以及实现它的复杂性。而作为长期领导我党统一战线工作的周恩来,在这方面有着系统而深刻的理论贡献。他的领导权思想随着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而不断深化,按历史的逻辑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8.
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著名活动家和领导人之一,也是我党重要的理论家和宣传家。他在理论上对中国革命有许多重要的贡献。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正确分析,就是这种贡献之一。一九二四年一月,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有力地促进了工农运动的蓬勃开展,国民革命的形势日益高涨。但同时在统一战线内部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争夺革命领导权的斗争日益尖锐,这要求共产党人进一步解决谁是革命的敌人?谁是革命的朋友?革命的领导阶级是谁?革命的同盟军是谁?不解决这些问题,敌我友就会混淆,人民革命力量就不能发展,中国革命就无法前进。  相似文献   

9.
无产阶级领导权不仅是区分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标志,而且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核心问题,决定着革命成败与国家前途。中共在成立后不久便对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进行了探索,对中国革命以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0.
一、关于无产阶级领导权的思想领导权问题是革命的根本问题。中共“二大”提出了民主革命的纲领,但未解决领导权问题。反而说:“中国国民党应该是国民革命之中心势力,更应该立在国民革命之领袖地位。”“二大”后,我党许多同志对此进行了探索,瞿秋白最早提出并阐述了这  相似文献   

11.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但并不意味着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革命领导权是区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国民大革命时期,是国共合作共同领导中国革命的独特的历史时期,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交替时期.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从总体上已转变为反革命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开始了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新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至此终结.  相似文献   

12.
1921至1949年的28年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立法机关从无到有,由弱变强,走过了一段艰难而又曲折的历程。建国前,共产党领导下的立法机关可分为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等4个时期,其立法机关的设置还只是一种探索和尝试,表现得很不成熟。然而,新中国建立前共产党领导下的立法机关的成就是不可磨灭的。一方面,它为中国革命的成功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另一方面,它为新中国的成立和新中国立法体制的建立、健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多余的话》是瞿秋白的狱中遗作。其魅力缘自作者不同凡响的一生经历,在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早期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有着强烈暗示力的话语、话语塑形的风格,以及它向世人所展示的瞿秋白的信念、情怀和人格形象。在《多余的话》中,瞿秋白思考了什么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中国革命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怎样才能把党建成一个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革命应该采取怎样的斗争策略等问题,并已触及了对革命队伍中人的价值、尊严问题的思考。《多余的话》是对历史的见证和交代,也是留给后人和未来的。《多余的话》的这些内在价值进一步彰显了其魅力。  相似文献   

14.
在毛泽东对革命的论述中,有些内容尚未引起高度重视。例如,毛泽东概括了人类历史上几次大的革命。其中却不包括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这其中蕴涵着他对马克思主义革命观的深刘理解。毛泽东关于阶级斗争性质的革命基本结束后要及时向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转变的思想,以及将经济革命称作党领导的“第二个革命”的思想。反映了建设时期他对革命的新思考。毛泽东对“文化大革命”地位的评价,则使人们得以从一个新的视角从识他的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15.
无产阶级掌握民主革命的领导权,是区别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标志.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对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的认识经历了由不明确到逐渐明确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中国革命伦理思想在文革时期的发展遭到了严重的扭曲,以致形成了极左的革命伦理。这种极左的革命伦理使文学创作受到了重创。同样,文革文学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这种道德的形成与发展的温床,致使中国革命伦理思想的发展脱离了正常的轨道。因此,革命伦理与文革文学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论题。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诞生90多年来,对辛亥革命的纪念与评价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政治特点和文化特色。党的几代领导集体中的主要领导者,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表了许多重要讲话。20世纪20年代首次提出辛亥革命既成功又失败了的观点,首次界定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这些结论一直延续到20世纪80年代。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不再提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但是有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主主义革命和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的称谓变化。中国共产党也一直将自己所从事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看做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也一直根据国共关系的变化和政治斗争的需要,不断更新对辛亥革命现实意义的解读。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瞿秋白较早地关注中国人权,并且对于人权问题发表了许多真知灼见。他认为,捍卫生存权利是保障其他一切权利的前提,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人民的当务之急是御外侮,求生存;在军阀、豪绅、地主和官僚资产阶级的统治异乎寻常的黑暗,民众一点人权也没有的情况下,瞿秋白提倡反封建,争民主;更难能可贵的是,瞿秋白站在时代的高度,主张把争取人权斗争与国家的发展战略结合起来,适应世界潮流,借鉴西方文化的合理内核,力戒盲目排外,力求打起精神,振兴实业,建设富强的国家。  相似文献   

19.
The resumption of classes to make revolution is urgently needed in the current phase of the Great Proletarian Cultural Revolution, and is the common aspiration of the broad masses of revolutionary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the broad revolutionary masses. The 16-point decision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concerning the Great Proletarian Cultural Revolution, which was personally formulated by Chairman Mao, points out that the reform of the old educational system and of the old teaching guidelines and methods i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task in the current Great Proletarian Cultural Revolu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