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基于过程的信息系统采纳行为模型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技术接受模型和期望证实理论模型是信息技术采纳领域的两个重要行为模型,分别解释了信息系统采纳前和采纳后行为的影响因素。但是静态的行为模型不能说明信息系统采纳前后行为的动态连贯性。本文以技术接受模型和期望证实理论为基础,结合信息系统采纳前后行为的影响因素,提出一种基于过程的信息系统采纳行为模型。研究通过方便抽样获得样本,以纵断面的数据为依据,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研究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建议的模型有较好的解释能力,为信息系统采纳行为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技术接受模型(TAM),探讨了影响用户使用图书信息系统的结构层面,将影响用户使用信息系统的因素分为主要因素和外部因素两大类,着重分析了组织环境、个体差异、信息系统品质等因素,以期为图书馆信息系统的使用和相关服务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信息系统中一种面向粗糙集的数据挖掘方法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程岩  黄梯云 《情报学报》2001,20(1):90-99
数据挖掘技术是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 ,它可以从大量数据中自动发现对决策有帮助的知识。许多数据挖掘技术仅仅适用于精确集 ,不适用于粗糙集 ,而现实中粗糙集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因此开发出一种面向粗糙集的数据挖掘技术在信息系统的研究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粗糙集理论提出了一个信息系统的粗糙集模型 ,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一个属性约简方法及从粗糙集中发现规则的算法 :Apriori_2。  相似文献   

4.
胡峰 《图书与情报》2007,(1):77-80,88
从信息系统的角度分析并购研究的整合模型,讨论与理解信息系统作用相关的研究发现。该分析被分为三部分:战略协调性、组织协调性及并购整合过程。用于分析的整合模型的所有三个维度都涉及到了对于信息系统十分重要且有着潜在作用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5.
构建企业信息系统用户接受概念模型,并以ERP系统作为企业信息系统为例进行实证研究,采用结构方程分析方法对概念模型中结构变量间的关系假设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模型中提出的多数变量对持续使用意图具有直接或间接影响,对于了解企业信息系统使用中的用户行为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推进作用,因此,对信息技术的接受行为研究一直是信息系统研究领域的重要议题。技术接受模型是解释和预测人们对信息技术接受程度的基础理论中最为著名、成果也最为丰富的模型。文章对技术接受模型的形成和发展进行简述,重点阐述技术接受模型研究过程中形成的两类研究模式:"TAM++"研究模式和整合模型研究模式,最后结合各学者对技术接受模型研究的观点,得出了信息技术接受行为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关于信息系统行为研究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分析信息系统行为的含义及研究方法入手,深入讨论了市场经济环境下信息系统行为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技术接受模型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技术接受模型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理论之一.文章以不同时期学者的研究重点为依据,概括总结了技术接受模型的演化过程,将技术接受模型研究划分为三个阶段:以模型框架为研究重点和以模型内部因素为研究重点、以向模型中引入新理论为研究重点,并对典型研究进行了综述,分析了这种演化的原因。最后,对技术接受模型研究的趋势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技术接受模型跨学科、聚焦特殊人群、结合新理论和重点转移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针对受众对移动出版服务的接受行为,本文在信息技术接受模型的基本架构上展开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和添加新的研究变量,得到了移动出版用户接受行为的理论模型,并通过实证对模型进行了检验和修正。该模型概括了移动出版服务用户接受行为的微观机理,即:发现了移动出版信息系统的系统质量、信息质量等外生性因素对用户的感知有用性和易用性的影响;社会影响和沉浸体验对用户使用态度和使用意图的影响;以及用户的使用意图和行为与使用态度、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等内生性因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基于技术接受模型(T A M),从业务应用角度,设计调查问卷对图书馆信息系统的业务应用状况进行调查,获取原始数据。通过S P S S 1 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及多元回归实证研究,详细分析了影响图书馆信息系统业务应用的相关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研究范式是数字化语境下信息科学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信息科学是具有多元研究范式的常规科学,不同研究范式之间彼此关联,有可比性。本文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论述信息科学三种典型研究范式的基本观点和最新进展。系统/物理范式与信息论和技术传统关系密切,忽视信息用户和理论基础的适用性问题已成为该范式受到争议之所在。认知范式作为系统/物理范式的替代性范式而兴起,其科学共同体的发展趋于成熟。针对认知范式中社会维度的缺失,整体主义认知观等理论模型的提出使认知范式更加完善。领域分析范式重视认识论方法,强调社会文化情景的重要性,提倡从知识领域和话语社群角度开展研究。指出应从元理论层次比较信息科学各研究范式的基本理论假设与预设立场,构建从不同视角阐述社会信息现象的多元研究范式结构框架。  相似文献   

12.
以高校图书馆网站为例介绍了信息服务型网站建立基于 Web的网上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章分析了系统建立的目标、系统的设计需求 ,给出了系统的设计流程图 ,并对系统的结构层次、功能模块加以描述和说明。  相似文献   

13.
14.
15.
中国科协第126次中国青年科学家论坛于2006年12月26-28在哈尔滨召开。会议围绕“面向自主创新的情报学创新与发展”为主题,围绕情报学理论与方法创新、情报学前沿研究领域、创新性情报学人才培养、情报学教育创新等四个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探究社交媒体用户转移行为的影响因素,拓宽社交媒体用户行为的研究范围,以期为相关理论研究提供参考,并对社交媒体运营商提高服务质量、增加用户粘性提供借鉴。[方法/过程]基于期望确认理论、沉浸理论以及信息系统成功模型构建理论模型,重点关注社交媒体系统质量、信息质量、服务质量、沉浸体验以及用户社交媒体使用满意度是否会以及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用户转移行为。通过问卷调查法获得数据,利用SPSS和AMOS分析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假设的验证。[结果/结论]通过分析可知社交媒体系统质量、信息质量、服务质量以及沉浸体验对用户满意度具有正向影响,而用户满意度负向影响转移行为。  相似文献   

17.
Information system (IS) project failures are so common as to be almost expected by planners. There is an expanding literature on IS project failures including both theory and case studies. This literature, however, is largely derived from private sector IS failures, despite the fact that the likelihood of failure appears higher in the public sector. This article seeks to fill the public sector case study void. It details the failure and abandonment of a large New Zealand public hospital IS development. The case corroborates findings from the private sector literature, namely that ill-planned and managed, large and multifaceted projects are more likely to fail and that contextual issues are highly influential. It also shows how much more complex project commissioning and development is in situations of public governance where political and organizational elements come to the fore. Finally, the article offers lessons for public sector IS planners.  相似文献   

18.
With the proliferation of the Internet and World Wide Web applications, people are increasingly interacting with government to citizen (G2C) eGovernment systems. It is therefore important to measure the success of G2C eGovernment systems from the citizen's perspective. While general information systems (IS) success models have received much attention from researchers, few studies have been conducted to assess the success of eGovernment systems. The extent to which traditional IS success models can be extended to investigating eGovernment systems success remains unclear. This study provides the first empirical test of an adaptation of DeLone and McLean's IS success model in the context of G2C eGovernment. The model consists of six dimensions: information quality, system quality, service quality, use, user satisfaction, and perceived net benefit.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techniques are applied to data collected by questionnaire from 119 users of G2C eGovernment systems in Taiwan. Except for the link from system quality to use, the hypothesized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six success variables are significantly or marginally supported by the data. The findings provide several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eGovernment research and practice. This paper concludes by discussing limitations of the study which should be addressed in future research.  相似文献   

19.
评述了国内现有的关于图书馆学、情报学、信息科学、信息管理学等学科关系的几种代表性观点,结合图书馆学、情报学、信息管理学等学科发展的实践,分析了各学科之间的关系,并对本科、研究生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applications in local government have been mostly used to advance the technical capacity of localities in delivering public services. As decision making responsibility moves from the U.S. federal government to local governments, academic researchers should address the need for developing intuitive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DSS) for government managers and senior decision makers. The task-specific models of Web-based information systems (IS) discussed in this study can help local government managers capture information in multimedia format and facilitate information sharing between their department and other agencies without dependency on specific platforms, time differences, or locations in a cost-effective manner. Consequently, research should be encouraged to develop methods that respond to questions of training in the new IS environment and to provide solutions to facilitate service and system integration despite the environmental and political complexity surrounding local governm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