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口译教学一直被公认为俄语教学的重点,在取得教学成果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多技术困难.商务俄语口译课程是集口译技巧、中俄两种语言知识和商务知识的多学科的综合性课程,在中俄跨文化的经贸交往中进着重要作用,在中俄"政经两热"的新时期对商务俄语口译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提高该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是我们俄语教育工作者所共同面临的难题.  相似文献   

2.
口译技能的培养一直被视为俄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商务俄语口译是在熟练运用口译技能在商务交往中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是高素质商务从业者必备的技能.高水平的听、说技能是一名合格的新时期中俄经贸商务工作者必备的.  相似文献   

3.
商务口译是当前国际交流中使用最广泛、受文化因素影响最直接的信息传递方式之一。它具有专业性强、注重速度与时效以及工作方法灵活多变的特点。本文从跨文化角度分析文化因素对商务口译策略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商务口译技巧。  相似文献   

4.
罗海蓉 《考试周刊》2013,(34):22-23
本文以商务口译的特点和标准为基础,介绍了商务口译译员必须具备的素质,探讨了商务口译的基本技巧:以口译笔记辅助记忆,掌握句子重构技巧,符合中英文表达习惯,以及体现商务规范。  相似文献   

5.
本文围绕口译过程中经常碰到的几个具体问题,诸如语调、长句及数字的翻译、错误的补救等等,阐述了商务口译中应采取的策略和技巧,指出了如何在忠实于原话的基础上实现精练的表达,如何提高口译水平。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愈加密切,因此社会对口译人才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大。然而,口译是难度较高的交际活动,这就要求口译人员要具备相当高的专业素质。同时,俄语作为联合国规定的五种通用语言之一,在中国口译界也占有比较重要的位置。因此,俄语教师在俄语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译能力,可以通过创新教学方法,设计能吸引学生兴趣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在俄语课堂上尽可能多的用俄语进行交流等方法来提高学生口译能力。  相似文献   

7.
自1987年以来,中日贸易往来迅速扩大,两国商贸关系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因此对商务日语口译人才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商务日语口译人员既要精通商务日语专业知识,又要了解不同商务场景下的日语口译特点及对策。然而,商务日语口译与一般日语口译不同,必须要做到规范严谨,具有商务特色,注重商务礼仪礼节,遵循其特点进行翻译。同时,商务日语口译主要在商务活动的跨文化交流中使用,不同文化背景的中日贸易从业人员在接触的时候,由于对待工作的态度、商务礼仪以及国民性的不同,中方人员在翻译时经常会遇到一些困难。调查发现,国内对于商务日语口译研究的步伐较之日语语言相关研究比较缓慢和落后,教材或学术论文较少,因此通过对2001—2015年间商务日语口译相关教材和学术论文汇总统计和分析,总结商务日语口译的现状。并对商务交谈时的称呼、开场的致辞、业务谈判等口译实例进行分析。在继承先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商务日语口译特点及策略进行了进一步研究。总结商务日语口译的特点及策略,为口译工作者和口译教学提供一些实用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指导,进而促进中日间的商贸活动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借用相关研究成果,本文肯定了译员主体性的存在和作用,并从了解商务活动的内容及参与各方的关系、了解说话者真正的意图、采取合适的口译策略、恰当地参与商务交际并协调好交际中各方的关系、充当文化的使者五个方面探讨了商务口译中译员主体性的把握,以期对从事商务口译人员的口译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商务口译中的译员主体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用相关研究成果,本文肯定了译员主体性的存在和作用,并从了解商务活动的内容及参与各方的关系、了解说话者真正的意图、采取合适的口译策略、恰当地参与商务交际并协调好交际中各方的关系、充当文化的使者五个方面探讨了商务口译中译员主体性的把握,以期对从事商务口译人员的口译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完善俄语口译教学不仅符合中俄经济发展的需求,而且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由此可知,《俄语口译教学与研究之我见》这一课题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为此,作者从俄语口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对其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完善俄语口译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近年,中俄贸易商业贸易的往来日渐频繁,商务俄语方面的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加。高校商务俄语课程必须顺应当今时代发展的需求,不断加快建设课程发展的步伐,改革传统的课程教学,构建三维立体化教学模式,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俄语人才。  相似文献   

12.
刘杰 《海外英语》2014,(18):301-302
Interpretive theory brings forward three phases of interpretation: understanding, deverberlization and re-expression. It needs linguistic knowledge and non-linguistic knowledge. This essay discusses application of interpretive theory to business interpret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ory and practice.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民族是一个充满悖论的民族,东西文化的对峙使这个民族彷徨无依,精神困惑。俄罗斯的现代化之路衍生了现代性。现代性的反思绝不是一个外在的"他者",而是内在地映现于俄罗斯文学本身的东西。俄罗斯文学的五大题材在现代性视域下获得了批判性的艺术阐释。  相似文献   

14.
刘杰 《海外英语》2014,(15):128-129
With increasingly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ctivities, business English has already become main language tool of communication. Many new business English vocabularies emerge. If interpreters want to assume business interpretation work successfully,he or she has to learn the meaning of these words and their features in business field. This essay will do some research around vocabularies of business interpretation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words/phrases such as more abbreviations, professional terminology, polysemy and so on.  相似文献   

15.
吕冰 《海外英语》2012,(12):160-161
Business interpretation is quite challenging work which demands highly competent interpreters.This papers discusses about three indispensable qualities of such professionals,namely comprehensive adoption of basic translating techniques,good mastery of business knowledge,accurate and flexible coping.  相似文献   

16.
Persistent gaps in certain non-technical skills in business graduates continue to impact on organisational performance and global competitiveness. Despite business schools' best efforts in developing non-technical skills, widely acknowledged as fundamental to graduate employability, there has been considerably less attention to measuring skill outcomes and even less on their subsequent transfer to the workplace. It appears stakeholders are assuming transfer occurs automatically in graduates, neglecting the influence of learning program, learner and workplace characteristics on this complex process and its potential impact on graduate employability. This paper unpacks the concept of transfer and proposes a model of graduate employability that incorporates the process. Measures for empirical analysis are discussed. Testing the model would indicate the extent to which transfer occurs and highlight collaborative strategies for employers, universities and graduates in nurturing learning and workplace environments in which transfer may flourish, taking us one step closer to the elusive ‘work-ready’ graduate.  相似文献   

17.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从提高教学质量角度,提出高职教育要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技能竞赛可大力推进新时期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及适应社会需求的有力保障。针对高职教育特点,高职商务日语专业应坚持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原则,着重培养学生日语语言技能和职业岗位技能,形成本专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商务口译是商务英语教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也是很多高校英语专业的一门高级课程。基于商务英语的特殊性,其口译课程的设计也有一定的特点。商务口译的课程框架必须良好的规划设计,教学应以口译技能培训为重心,商务知识背景为支持,当然最理想的教学背景是开设该课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一段时间的商务英语知识,无论对商务专业知识还是商务环境中的英语应用都有所认识。商务口译的教学旨在培养综合素质较强的高级口译人才,懂得一定的商务知识,以此为基础担任商务口译工作。  相似文献   

19.
商务英语信函作为国际商务活动中书面交流的主要手段之一,其言辞技巧是否得体以及译文是否准确规范直接影响到贸易双方的商业形象及交流效果。本文从分析商务信函的语言特点入手,探讨了商务信函的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20.
栾义敏 《海外英语》2012,(10):109-111
视译即边看边译,排除了口译过程中的听力干扰,能够强化大脑对所接受信息的处理,是口译中的重要训练手段。将视译训练引入口译教学,可以有效地训练口译中的信息捕捉、拆分、重组和输出等能力,尤其可以提高学生对句子的处理能力,从而为提高学生的口译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对口译教学中的视译训练进行实证探索可以为口译学习者尤其是初学者提供有效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