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3 毫秒
1.
模糊语言的使用是学术论文写作的一种语言策略,运用得当能增强研究可信度。摘要作为学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界了解世界的重要渠道。本研究以国内和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员撰写的海洋类科研论文英语摘要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两个语料库,并对其中语料进行了模糊限制语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组科研人员在模糊限制语使用方面存在明显不同,英美科研人员更多、更灵活地运用了模糊限制语,在呈现研究结果时采取了更为谨慎、小心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是跨文化修辞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拟从跨文化修辞理论的视角,采用语料库语言学的方法,以应用语言学英语论文结论部分为语料来源,对中国学者和英语本族语学者学术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情况进行对比与分析。研究发现:总体而言,中国学者在绝大多数模糊限制语的使用频次上与英美学者未达到显著性差异;两者在各类模糊限制语的选择策略上非常相似;两者在某些模糊限制语的语言表征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本研究对于提高中国学者使用英语进行学术写作与发表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合作原则的角度看时间模糊语的表达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模糊语言属于语义学范畴,也是语用学的研究对象.精确性并非语言的唯一追求,精确性和模糊性共同存在于人类语言中,在英语和汉语中也不例外.在工作和生活中,模糊语言的应用十分广泛.在某些情形中,使用模糊语比精确语更为恰当.而作为模糊语言的一个特殊领域,时间模糊语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应用"合作原则",通过对时间模糊语的语义研究,分析时间模糊语的相关表达,说明使用时间模糊语的目的和达到的表达效果.学习时间模糊语对提高人们的会话沟通技巧,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模糊限制语是模糊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模糊限制语和"面子论"的结合应用使文章委婉含蓄,精确严密;模糊限制语使文章更具亲和力和表现力,并具有自我保护作用和强调功能。  相似文献   

5.
模糊限制语是一种使语义表达模糊化的手段。模糊限制语从语用的角度可以分为变动型和缓和型两类。外语教学中恰当地使用模糊限制语是非常必要的。模糊限制语的正确使用能够使教师的课堂语言更为礼貌,推动教学的顺利进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模糊限制语的概念首先是由G.Lakoff在《语义标准和模糊概念逻辑的研究》中提出的,他把模糊限制语定义为“把事情弄得模模糊糊的词语”。但有的学者认为,这个定义容易把模糊限制语与模糊语混淆,因而把它定义为“限制模糊词语的模糊程度或使精确词语变模糊的词语”。模糊限制语可以模糊发话者与所说话语的命题内容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模糊限制语是模糊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角度,以模糊限制语为例,对新闻英语中的模糊现象进行分析。定量分析表明,以精确著称的新闻英语中有相当比例的模糊现象,且在软新闻与新闻中无显著差异;定性角度分析表明,新闻英语大量的模糊语有其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模糊限制语是模糊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语言交际中存在的普遍现象。自1972年莱卡夫提出模糊限制语这一概念以来,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文章选取美国国防部((2012中国军力报告》为语料,对其中出现的模糊限制语进行实例分析,并使用分析软件来统计其中模糊限制语的分布和其出现的频率。研究发现:撰写者选用的模糊限制语受其政治倾向影响;在具体语境下能表明说话人态度;提供恰到好处的信息以及具有劝导作用等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9.
日常交流中,模糊语是一种常见的语音现象,但很少有人注意到它的存在。直到1965年模糊语的概念才在扎德的一篇文章中被提出,这表明关于模糊语的理论性研究已经开始。本文试图运用语境理论,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英语交流中的模糊语。首先为模糊语下了定义并且阐述了语用学中的语境理论,其次列举了模糊语在不同情境下的功能,最后概括了模糊语存在的主客观原因。文章旨在提醒人们注重领会模糊语的内涵,提高对模糊语的敏感性,从而更好地运用它为自己服务。  相似文献   

10.
使用模糊语技巧的能力是构成说英语者其语言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模糊语言在英语教学和荚语描述中值得特别注意。本文运用语用学原理,着重对英语模糊表达法的语言形式进行了分析归纳,展现了英语模糊表达的各种不同形式。  相似文献   

11.
法庭审判过程中讯问所使用的语言是一种特殊的法律语言,既要求准确,又存在模糊的现象。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法庭讯问中模糊语言的存在是必要和客观的,有着其独特的语用功能和适用范围。并由此可知,模糊语言是客观地存在于法律语言中,有其特定的原因,表现形式和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2.
引入了模糊袋自动机和模糊袋语言的概念,给出了模糊袋自动机的状态转换图,讨论了模糊袋语言重复序列在状态转换图的结构特征,给出了Chomsky文法模糊语言与模糊袋语言的关系.指出了模糊正规语言类、模糊袋语言类、模糊上下文有关语言类之间的包含关系,及模糊袋语言类与模糊上下文无关语言类交叉关系.  相似文献   

13.
人们在交际中,特别是在社会生活中既需要精确的语言,又需要模糊的语言,而在一些政治性或应用委婉语的场合,适当地使用模糊语言是委婉化的一种有效方式。本文以英汉语的塔布现象-禁忌和委婉语词为例阐明语言模糊性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把所要表达的意思说清楚,并能够让听话者明白说话人的意图,应该使用精确语言。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需要使用一些模糊语言才能达到不同程度的交际效果。基于此,从模糊语言的特征和类型出发,着重探讨模糊语言的交际功能,以期更好地理解这一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15.
语言模糊性与模糊语言、模糊与歧义、模糊语言与模糊言语它们之间有联系亦有区别,这些基本理论的研究是模糊修辞学研究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6.
语言的模糊性是自然语言本身的一种本质属性。语言的所有层面从语音、词语、句子到语法都存在着模糊性。分析了目前英语口语表达的现状,阐述了模糊语言在日常交际中的重要作用,倡导将模糊化的思维运用于口头表达中,以期提高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7.
模糊语言学研究的核心是语义的模糊性,而词语是模糊语义最突出的载体。文章从语言基础、现实基础、心理基础、美学基础四个方面探讨模糊词语存在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模糊语言是语言的一种现象,它具有无限性、灵活性和多样性的特点。由于这些特点,模糊语言在宣传、交际活动中常常被用来表示委婉。就模糊语言在宣传、交际中的委婉功能做些分析。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中关于人物描写的模糊语言比比皆是。通过分析其语用隐含来论证在模糊语言翻译中、尤其是模糊语言文学翻译中获得语用隐含的对等是达到人们所期望的“对等”翻译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0.
翻译研究的发展离不开其他一些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国内外模糊语言学的研究成果表明,语言模糊性与翻译有着密切的联系,模糊语言学和翻译学可以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新的模糊翻译理论。分析了国内模糊翻译研究的现有成果,讨论了模糊语言现象的构成特点及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