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吴莲 《文教资料》2007,(34):180-182
本文从小说《雪国》中三位人物——舞蹈研究家岛村、艺伎驹子、纯情少女叶子的关系出发,主要通过岛村的视角惊叹于叶子超凡脱俗的美,描摹岛村求之不得的心态,并且在叶子与驹子之间的比较中,指出她与驹子有着一脉相承的地方,但她更具有理想性,提高她的纯净度,进而让叶子这位纯美得让人不忍亵渎的处女得以独立地存在,与《伊豆的舞女》中的薰子、《千只鹤》中的雪子一起成为作家处女情结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邢孟达 《考试周刊》2013,(34):19-20
川端康成的名作《雪国》将日本传统文学的悲哀与冷艳相结合,向读者展现了以女主人公驹子为代表的纯净美和悲哀美的完美融合。同时,也体现了日本民族"物哀"之美的美学理念。  相似文献   

3.
蒋广平  张玉红 《考试周刊》2008,(47):209-210
《雪国》是日本近代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的代表作,标志着川端康成的艺术技巧达到了高峰。本文从作品中的两个重要女性人物驹子和叶子入手,阐述了《雪国》在女性人物描写上表现出来的哀与美相交融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对《雪国》主题探讨,可以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部《雪国》"。可以将其主题归纳为浮士德式求索,主要表现在驹子、岛村和作者川端康成身上。岛村是无目的的求索,最终得到肉体和精神的拯救与净化;驹子虽生活不幸,但依然求索不止;川端康成求索的则是日本的传统美,呈现出"故乡"找寻意识,继承和发扬了物哀情调和幽玄理念。  相似文献   

5.
《雪国》是川端康成最为重要的一部中篇小说。该文探讨了女主人公驹子的爱情,岛村和叶子的镜子功用以及川端的创作方法。作者认为,川端先生极其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具有日本美的纤细而哀婉的下层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6.
江琦 《襄樊学院学报》2013,(7):60-62,82
基于奥地利心理学家A·Adler的自卑理论,对川端康成代表作之一《雪国》的文本内容进行分析解读。从家庭价值、个人价值、社会价值三个方面揭示主人公驹子自卑感的根源:不幸际遇及低下的社会地位,并通过分析其自卑的表现,解读她试图补偿和超越其自卑感的方式。关键词:《雪国》;驹子;自卑感  相似文献   

7.
《雪国》中反复出现的"山峦"意象与故事的发展走向密切相关,承载多重意蕴。在环境方面构建了不同于纷繁红尘的雪国天堂;在情节方面昭示了时间推移、情感悲欢和叶子命运;在人物塑造方面象征着岛村矛盾的人生哲学以及驹子的纯洁、徒劳。  相似文献   

8.
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的小说《雪国》起笔于1935年,作者把背景设置在远远离开东京的雪国及其温泉旅馆,并以那里的“五等艺妓”驹子和游客岛村的邂逅为题材,表现了他们的性爱生活和游览活动。作家以富于抒情色彩的优美笔致,描绘年轻艺妓的身姿体态和音容笑貌。并巧妙地用雪国独特的景致加以烘托,创造出美不胜收的情趣和境界,使人受到强烈的感染。  相似文献   

9.
《雪国》围绕岛村和驹子、叶子在雪国这个冰雪纷飞环境里的生活和情感变化,“雪”的意象不断闪现。雪对雪国的自然环境。对小说人物的情感演绎以及对川端康成思想情感的寄托。都有巨大的生成意义,从而使“雪”的意象至少具有了雪境自然、雪境情感、雪境禅韵三个层面的联结意义。  相似文献   

10.
概观《雪国》中的色彩世界,红白是两大主色调。红色是整部作品的焦点色,是驹子的象征色。白色则是理解整部作品的关键色调,是叶子的象征色。白色不仅是女性洁净美及死亡的象征,更是被幻化为虚幻虚无的象征。《雪国》中两位女主人公的红白人生恰好从色彩意象的角度印证了川端心目中"美的永恒=虚幻=死亡"的审美倾向。  相似文献   

11.
艺妓与舞妓     
艺妓是日本的一种特殊的职业,也是日本传统文化的活的载体。艺妓通常包括艺妓与舞妓两个阶段,目前相关论述对艺妓与舞妓关系的解释为:学徒中的艺妓通常被称为舞妓。实际上艺妓与舞妓的关系包含着深刻的日本文化。  相似文献   

12.
日本艺妓,作为一种衰落的文化形式,已经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可是随着好莱坞大片《艺妓回忆录》上映,它又重新回到公众人眼中。但人们所津津乐道的只是主人公的曲折的人生历程以及主人公的具有神秘色彩的职业,从而曲解艺妓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13.
歌妓与唐宋词关系密切。歌妓不只是接受者,更是传播者。柳永词“天下咏之”,除了其俗白易懂、情真动人外,歌妓的传播功不可没。歌妓作为第一传播者可影响整个社会的舆论导向和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4.
日语中存在着“女性语”这种较为特殊的言语行为,该语言现象有着深刻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女性用语在用词和语言表达形式上有别于男性用语和一般用语,其特点是优雅、亲切、有礼、体面。对“女性语”现象进行分析与研究有助于我们学习规范、得体的日语。该文将对女性用语的历史变迁以及各方面特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宋代的歌妓在抒写离情别绪、剖析个体性灵时,创作了许多相思离别、述情言志及寄赠酬谢的作品,呈现出别具一格的特色,体现了歌妓词在宋代词坛上的特殊地位。本文从产生宋代歌妓制度的原因出发,探求歌妓词的创作动机、创作内容及其创作地位。  相似文献   

16.
唐五代繁荣的歌妓制度以及歌妓与文人间的密切交往,不仅深刻影响着文人们的生活:而且影响着唐五代词的创作与传播。具体表现在对唐五代词“软美、艳化”词风的确立、对唐五代词实用功能的实现与强化以及对唐五代词传播的影响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梦窗情词本事考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英早年在临安曾经与一位歌伎有过一段将近十年的恋情,时间是1222-1232年间。这就是他一再提到的西湖十年。随着吴英进入苏幕和这位歌伎的去世,这段情事很快就结束了。梦窗情词基本上就是对这一段情事的追忆,因而濡染上了中年时期的沉郁悲凉色彩。  相似文献   

18.
柳永创作了很多歌妓词。幼时母亲的影响,唐宋词的书写传统以及宋代的社会世情都是其创作歌妓词的原因。依据这些歌妓情感心理诉求的方向,可以将其分为真爱痴情型、幽怨感伤型、自我放纵型三种心理类型。从这些歌妓类型中可以探究到柳永笔下歌妓的真实处境,能够还原柳永词中歌妓真实的悲剧人性风貌,探究歌妓生命历程,展现歌妓实现自我人生价值而最终失败的悲惨命运。这些歌妓词既是柳永对自己不平人生的书写,也表现出他对下层歌妓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9.
明治维新后,日本不断进行对外扩张,推行"大陆政策",期间新造了政治地理名词--"满蒙"。诸多日本女性作家旅行、旅居"满蒙"并以纤细笔触创作了众多相关文学作品。一些作品美化日本的殖民统治,丑化中国,渲染"五族协和",为日本的殖民统治服务,从中可以看出日本对外扩张政策在文艺领域的渗透。同时亦有作品对战争及殖民具有清醒的认识,批判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呈现中国人的善良与大爱,并表达了对日本民众战争认知及日本历史教育的忧虑。女性作家战争记忆中的"满蒙"叙事,从一个侧面透视了日本人的战争认识与历史认知。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设对于高职生心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构建相对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是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根本。结合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实际状况,高职院校应建立立体化的高职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包括具有“三维一体”的理念体系、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从未来展望的角度来看,心理健康教育还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