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惯用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本文以外国留学生使用惯用语的大量偏误为语料,从惯用语的性质特点入手,分析了留学生惯用语使用中的三种偏误现象,即语义偏误、语法偏误和语用偏误,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提高留学生的汉语使用水平。  相似文献   

2.
以62名留学生为被试,采用对多项选择题进行选择判断的实验方法,探讨了无语境、中语境和强语境三种条件下留学生汉语惯用语理解的特点。结果表明,在无语境和中语境条件下,留学生主要从字面意义方面理解汉语惯用语;在强语境条件下,留学生主要从比喻意义方面理解汉语惯用语。本研究结果初步表明,留学生主要从字面意义上来理解汉语惯用语,中语境对留学生理解汉语惯用语的比喻意义没有促进作用,然而强语境能促进留学生理解汉语惯用语的比喻意义。  相似文献   

3.
三字惯用语与四字成语一样,具有言简意赅、生动形象的特点。在常用的三字惯用语中,有很多与身体部位有关。可以说,“浑身”都是惯用语。一、与头部相关的惯用语冤大头(指枉费钱财的人)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结构的角度对《红楼梦》中两百多条惯用语进行全面的计量分析。结果显示,《红楼梦》惯用语单语节占多数,其中以词组形式出现的居多。从语音结构看,三音节和六音节的惯用语居多。通过与《金瓶梅》与现代汉语两个时期惯用语的纵向比较,认为汉语惯用语结构发展演变的基本趋势是:双语节惯用语和单语节句子型惯用语随时代的发展趋于减少,以三音节为代表的单语节词组型惯用语随时代发展逐渐增多,并成为现代汉语主流。  相似文献   

5.
本就汉语惯用语中所具有的化价值进行了浅显的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6.
汉语惯用语是一种具有比喻意义的惯用的定型词组.本文以<惯用语例释>和<熟语大全--惯用语集锦>为语料库,阐述汉语惯用语语义的重要特点--"表意的双层性",即字面义和比喻义;并进一步探究隐喻在惯用语双层语义形成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研究中日"手"语义的基础上,调查了中日"手"惯用语的结构特点及语义范畴,并结合实例对比了中日近似的"手"惯用语。分析结果表明,汉语"手"惯用语多由三个字组成,结构上动宾式较多;日语"手(て)"惯用语绝大部分为动词型惯用语。在语义范畴上,中日"手"惯用语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分析了日语惯用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提出在日语惯用语教学中应采取多种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8.
惯用语是汉语中一种常见的熟语类型,它有着独特鲜明的个性特征。本文从语义、语法、语用三个层面对汉语惯用语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处理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从固定性、灵活性这两个角度梳理汉语惯用语的语法特征,从双重性、变异性等两个方面分析汉语惯用语的语义特征,从浓烈的感情色彩、鲜明的口语色彩方面探索汉语惯用语的语用特征,希望进行一些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惯用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愈显重要。文章从对外汉语的角度来分析惯用语,并从惯用语的语法、语义、语用三个层面来探讨教学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汉日语中有许多与犬相关的惯用语。这些惯用语大多是以隐喻的形式来表达人们对周围事物的认识或看法。本文通过抽取汉日语中与犬相关的惯用语,分别从数量、所投射的目标域和隐喻意义的感情色彩三个角度,对汉日有关犬的惯用语的隐喻进行了对比,并简析了造成汉日有关犬惯用语差异的历史文化传统及意识形态等因素。  相似文献   

12.
所谓“熟语”,就是指常用而结构定型的短语或语句,它包括成语、惯用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关于成语,中学生对它非常熟悉,在此不作赘述。本文仅就熟语的其他几种类型作些简要分析。一、惯用语惯用语是人们常用的口语性很强的固定短语,有以下几个特点:1.结构上具有固定性,但固定性又不很强的特点。惯用语可以增减或改换词语,如“碰钉子”可以说成“碰了个软钉子”,“耍花招”可说成“耍花样”、“耍手脚”。2.意义上具有形象概括的特点。惯用语具有比喻义和引申义,它的实际语义是字面意义的“升华”。惯用语用来表情达意时,则具有形象概…  相似文献   

13.
根据认知语言学理论,惯用语块在句法和语义上并非是完全任意的,而是组构性的,可分析的,惯用语的各组成项的意义对整个惯用语的意义都有贡献,惯用语块是概念性的,其语义具有组构性、意象性和生成性的特点,其隐喻意义的形成具有系统的概念理据。  相似文献   

14.
惯用语比喻意义理解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惯用语比喻意义的理解受熟悉性、预测性、分解性、透明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探讨惯用语理解机制的过程中,研究者们对不同影响因素的重视程度不同,是造成理论观点分歧的主要原因。通过分析各种因素对惯用语理解的影响,结合汉语惯用语的语言学特点和汉语惯用语理解的有关研究,可以认为汉语惯用语在大脑中没有词汇化,汉语惯用语的理解是一个构造过程,汉语惯用语的成分字(词)时惯用语的理解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词汇、句法、语义以及语用这四个方面对韩语惯用语的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韩语惯用语的教学方法,希望能够帮助韩语学习人士更加充分地理解和掌握韩语惯用语。  相似文献   

16.
左云方言惯用语意义丰富、精练短小、幽默有趣,承载着深厚的人文内涵。笔者以收集到的《左云县志》、《古今俗语集成》等文献资料以及人们口头流传的左云方言惯用语为语料,从结构、语义及其与文化的关系分析、探讨左云方言惯用语的特点。这不仅将补充和丰富晋方言语汇的研究,而且有利于左云方言惯用语的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17.
惯用语族是现代汉语惯用语的一种特殊的存在形式.惯用语以某个共同的构成成员为中心词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既彼此区别又彼此相关的惯用语族群.本文拟对这一独特现象进行初步探讨,分析惯用语族的分类、特点及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8.
唐健 《语文知识》2000,(11):32-33
成语和惯用语的主要区别如下:一、定义不同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的特殊固定词组,惯用语是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惯用语。二、形式不同成语以“四字格”为主,惯用语以“三字格”为主。三、特点不同成语的主要特点是意义的整体性、结构的凝固性,一般有明确的出处。惯用语的主要特点是简明生动通俗有趣,一般无明确的出处。如“放空炮、磨洋工、开绿灯”等就能体现这些特点。  相似文献   

19.
在汉英语言中有许多惯用语用到了颜色词.但这些颜色词大多不能仅仅从字面意思来理解.本文运用Lakoff&Johnson关于惯用语产生的认知机制的观点,试分析概念隐喻,概念转喻和常规知识等三种认知机制在惯用语中颜色词的理解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了惯用语的预制语块特点及惯用语对留学生交际能力的影响,分析了作为预制语块的惯用语和心理词典的关系,以便能够在惯用语教学中为留学生构建心理词典,提高学生词汇存储及语言应用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