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首流传广泛的《七步诗》,相传为三国时曹植所作。曹植生性聪明,十岁能诗,深得父亲曹操宠爱,因而受到胞兄曹丕的妒忌。曹丕即位为魏文帝以后,有一次故意为难弟弟曹植,限令曹植在走七步路的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首流传广泛的《七步诗》,相传为三国时曹植所作。曹植生性聪明,十岁能诗,深得父亲曹操宠爱,因而受到胞兄曹丕的妒忌。曹丕即位为魏文帝以后,有一次故  相似文献   

2.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相传,三国时魏国皇帝曹丕命令弟弟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否则就要杀头,曹植满怀悲愤写下了上面这首《七步诗》,最终感动了曹丕,保全了性命。仔细想来,考场作文与写此诗的情景有不少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3.
“七步成章”中的“七步”究竟几步江苏徐德培成语“七步成章”的典故记载:曹操长子曹丕做了皇帝后,欲害弟弟曹植,一天召见曹植.限他七步之内.成诗一首。曹植没走满七步.便做成一首诗“煮豆燃豆箕,漉鼓以为计.其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大急?”...  相似文献   

4.
《新作文》2006,(2)
1故事播讲站七步成诗曹丕是曹操的第二个儿子。他做了魏国的皇帝后,妒忌弟弟曹植的才能,想找个借口把弟弟杀了。一天,他把弟弟曹植喊来,说:“你不是很会作诗吗?我现在命令你走七步作一首诗。倘若做不出来,我杀你的头!”曹植明白,这是哥哥曹丕故意找借口想害死自己。事已至此,与他争执是没有用的,只有振作精神,运用自己的才能来战胜他,才能解此危难。于是他答应一声,便缓步慢行,未至七步,诗已作成。他高声吟诵道: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哥哥曹丕听了,深为感动,就让弟弟走了。2技法报告厅一篇文章怎样才能吸引读者?我…  相似文献   

5.
一、学习新课,了解写作背景师:带着这份学好语文的秘诀我们共同来学习三国时期著名诗人曹植所作的那首家喻户晓的《七步诗》。(教师板书:七步诗)师:课前,我们搜集并阅读了一些相关的信息,能简单地说说,曹植为什么作这首诗吗?生1:因为曹植和曹丕本是同根兄弟,但是曹丕却为了保护自己的皇位而迫害自己的弟弟,曹植非常地伤心,所以作不了这首诗。  相似文献   

6.
煮豆燃箕     
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愧色。(选自《世说新语》)锦囊小语:译文:魏文帝曹丕和弟弟东阿王曹植在争夺继承王位时,结下许多深仇,曹丕当上皇帝后,一天,将曹植找来,命令曹植在七步之内做出一首诗,如果做不出,就是空有诗人之名,是欺骗皇上,必须处以死刑,曹丕刚说完,曹植便边走边念诗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听完之后,不禁对自己所做感到惭愧,而前嫌尽释。手足相亲的兄弟,却因王位的争夺而惭行渐远…  相似文献   

7.
七步成诗者——曹植、李白曹植(192—232)是汉代末年大枭雄曹操的儿子,从小就聪慧过人,深得父亲疼爱。曹操认为他的政治才能和文字才能都超过他的兄弟,可以“定人事”,几次想立他为“世子”(继承人),后来因他太喜欢饮酒和不讲究礼节才作罢。因此曹植也招致胞兄曹丕的忌恨。曹丕建立魏朝当了皇帝(魏文帝)后,先杀掉了曹植的党羽丁仪及其家属,还想找个借口杀掉他。一天,曹丕突然下令,要他走七步吟出一首诗,否则处死。他果然不凡,刚走完七步就吟道:“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首诗,是曹植为了…  相似文献   

8.
三国时魏国的曹植自幼文思敏捷,才智过人,深受父亲曹操的宠爱。曹操死后,长子曹丕称帝,猜忌排斥曹植,令他七步之内成诗一首,否则处死。自幼敏慧的曹植镇定自若,特定的情境使他迅速捕捉到可供寄托的物象,诗句脱口而出:“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就是流传至今为世人熟知的《七步诗》,曹植因此得到“七步之才”的美称。据说曹丕听了此诗后面露惭色,曹植因而保命了性命。  相似文献   

9.
文贵创新,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开拓新题材;二是在旧题材中创新,反其意而用之,旧瓶装新酒。文学大师们在这方面给我们做了榜样。魏晋时,曹植有首《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诗中以“豆”喻己、用“萁”喻兄长曹丕,含蓄地控诉了兄长对己的残酷迫害,哀怨动人。据说此诗也曾使曹丕感动不己,诗人才得以逃生。当代文学大师郭  相似文献   

10.
三国时期的曹植写过一首著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对釜中之豆寄于深切同情,而对豆萁无不抱怨和指责。然而郭沫若先生却反其道而思之,反其意而写之:“煮豆燃豆萁,豆熟萁已灰。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一种非逻辑思维方法——类比。借助类比,常能创造性地解决一些十分陌生、十分困难的问题。可以说,能够有意识地通过类比解决问题,是解题能力有了质的飞跃的重要标志。 类比并不是什么稀罕的东西。在我们的日常交谈、文学创作和艺术表演中广泛运用的“比喻”就是类比。 相传曹操的长子曹丕十分忌恨才华横溢的弟弟曹植,想找个借口害死他,先是要求曹植按他的命题,行七步赋诗一首,曹植七步成诗之后,曹丕又说:“七步成章,吾犹以为迟,汝能应声而作诗一首否?”曹植说,行,你就命题吧。曹丕说:“吾与汝乃兄弟也,以此为题,不  相似文献   

12.
剥体诗说趣     
煮豆燃豆萁,豆熟萁亦灰。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一读这诗,就知道是仿拟曹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写就的。这首诗是当代诗人郭沫若先生写的,吟咏的是亲人之间相互体贴谅解成全之情,突出了“豆熟萁亦灰”,与曹植感叹骨肉相残“相煎何太急”的意思相反。这种有意识地仿照某首诗写的诗叫做“剥体诗”。也叫“剥皮诗”,有人还叫  相似文献   

13.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篇云:“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曹植)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诗以恰切的比喻,言“萁”和“豆”“生本同根”来暗示兄弟之间“相煎太急”。诗成,曹丕羞赧难言,大概是卞太后出面过问的缘故,遂以贬谪“安乡侯”了结此事。  相似文献   

14.
七步的距离     
魏晋南北朝时期,曹丕称帝后,嫉妒其弟曹植的才干,命曹植在七步之内做诗一首,否则赐死。——题记  相似文献   

15.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反复朗读古诗,不仅可以使学生理解诗词的意思,而且可以帮助学生体会诗词的意境,培养语感,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感受诗词语言本身的音律和谐美。
  1.了解作者、历史背景,促进理解
  许多古诗的创作与作者的身份及历史背景有相当关联,了解这些以后,有利于帮助学生对古诗意思的理解和诗情的悟出。如曹植写的《七步诗》,据古书记载曹丕因为嫉妒弟弟曹植,害怕他跟自己争夺王位,就命令他在走七步的短时间内写出一首诗来,如果写不出来,就要用残酷的刑罚来处治他。这首诗就是曹植在七步之内写成的,诗人发出了"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悲愤的责问。反映出封建统治集团内部互相排挤斗争的故事。了解这些历史背景更有助与学生理解诗的意思和主旨。  相似文献   

16.
周锐 《小火炬》2008,(3):10-13
曹操的大儿子曹丕整天心事重重。他最大的心事是:四兄弟中,爸爸会让谁来接班?一天,早餐吃的是烧饼和油条。曹操就对儿子们说:"谁能以《烧饼与油条》为题做一首诗?"老三曹植面无难色,出口成章:  相似文献   

17.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是《七步诗》的最后一句。《七步诗》是三国时期魏国著名文人曹植的名篇。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在朝鲜进行延坪岛攻击之后,有美国的核动力航空母舰"乔治·华盛顿"号参与的韩美联合演习宣告了朝鲜半岛  相似文献   

18.
苗夏梅 《现代语文》2006,(12):25-25
在中国历史上,曹植的“七步诗”家喻户晓。许多人年少时所学的《七步诗》只有四旬:“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而现在出版的《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中的“七步诗”却有六句:“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原因是,四句版的“七步诗”属于节选,六句版的“七步诗”才是标准的。其实,历史上的曹植在金殿上作的“七步诗”不是这首诗,而是另外一首七步成章的“斗牛诗”。  相似文献   

19.
<正>【技法阐释】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读过《三国演义》的人大抵都不会忘却这首《七步诗》,其作者曹植,乃三国时期的大名鼎鼎的才子兼诗人。诗中以同根而生的豆和萁来喻同父同母的兄弟,以燃萁煮豆来指同胞骨肉相残。它所负载的思想之沉重,情感之愤激,实在撼人心魄!于是,作者于七步之内赋出此诗,立即令其兄长曹丕"闻之,潸  相似文献   

20.
三国时,魏王曹操传位于长子曹丕,曹丕的弟弟曹植,名子建,文思敏捷,名播海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