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有幸在某中学听了一节初中三年级的数学课,内容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虽然是现行义务教育教材,又是没有受过《课程标准》理念训练的学生,但这节课无论是知识的产生过程、数学思想的浸透,教学内容的呈现、课堂容量及教学方法的选择,还是体现学生是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合作者和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都是我们在实施新课程下一个优秀案例,现把这节课的教学片断和评析介绍出来,与大家共同交流学习。  相似文献   

2.
<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有一个为很多人所熟知的案例: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非常出色的公开课,课后,有人问他花了多长时间备这节课。那位历史教师说:"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不过,对这个课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一些课堂案例和实际课堂观察,得出一节英语课是否有效,并非指这节课的教学活动是否多样、新颖。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固然重要,但追根究底,还得看学生在这节课中到底有无发展或进步。其实只要我们注意一下各活动中的细节,很多时候就能从无效或低效走向高效。  相似文献   

4.
刘正平 《中学教育》2004,(10):19-20
要研究课堂、改进教学就必须进行公开研讨课,但目前有很多的公开课都是一些失去诚信的课,一些作秀的课。下面一堂公开课是摘自浙江省义乌中学学生吴铭发表在《科学24小时》上的作文——今天下午,我们班上了一节怪无聊的语文课。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一些课堂案例和实际课堂观察,得出一节英语课是否有效,并非指这节课的教学活动是否多样、新颖.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固然重要,但追根究底,还得看学生在这节课中到底有无发展或进步.其实只要我们注意一下各活动中的细节,很多时候就能从无效或低效走向高效.  相似文献   

6.
我现为北京市海淀实验中学的历史教师。从1988年到现在,我与赵亚夫老师已有20年师生情谊,他虽然没有为我们上过教法课,但却带了3年多的班主任,这期间我们得益于他的教诲实在比他上一门教法课要多得多。大学毕业后,我与老师的交往从未中断,学习也一直在继续。正因为如此,我对老师的历史教学研究在理解上就可能更敏感一些。  相似文献   

7.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有一个为很多人所熟知的案例: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非常出色的公开课,课后,有人问他花了多长时间备这节课。那位历史教师说: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不过,对这个课  相似文献   

8.
我现为北京市海淀实验中学的历史教师。从1988年到现在,我与赵亚夫老师已有20年师生情谊,他虽然没有为我们上过教法课,但却带了3年多的班主任,这期间我们得益于他的教诲实在比他上一门教法课要多得多。大学毕业后,我与老师的交往从未中断,学习也一直在继续。  相似文献   

9.
金晶 《中学教学参考》2014,(14):111-112
<正>一、主题与背景本学年我参加了南京市伯乐中学的校本教研活动——关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性"的研究。研究活动中葛雅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节题为《水的组成》的实验探究课。在这节课的准备、上课、研训的过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我们的学生身上潜藏着巨大的能量和难以预测的智慧,正等待着我们用知识去唤醒和开发。下面把我对这节实验探究课的一些感受和大家分享一下。  相似文献   

10.
<正>在美国的中小学校共听了46节课。我感觉,美国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在玩中做、在做中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关注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能力的训练,他们关注得很少;经历过程、掌握方法、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等,他们却关注得很多。——语言课,学生在游戏中学习。这节一年级的语言课的知识目标大概是识记一些单词。其他目标是教会学生交流。为实现教学目标,教师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一,唱歌《找朋友》,向小朋友介绍自己的名字。学会我是  相似文献   

11.
一、现象与观点 有时,我们可能会听到一些人对一节数学课作出如下的一些评价:"这节课注重了学生自己的探索与发现,强调过程,体验充分,但基础知识落实不够,基本技能的训练也不够到位.""这节课关注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来自于生活,但数学知识之间的结构强调不够,学生对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不够清晰."  相似文献   

12.
反思的途径很多 ,我选择的是作业附记 .作业每节课都有 ,把反思的内容附在作业后 ,可以督促学生对所学内容及时反思 ,也可以让老师及时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 ,好安排下节课的内容 .以下用案例说明作业附记对培养反思力的作用 .案例 1 学生A是位中等生 ,他在附记中说 ,本节课我虽然学得不深入 ,我会再认真看书的 ,只要努力 ,我会把几何学好的 .多么充满自信的话语 !我为之感动 .给他的批语是 :你说得太好了 !我相信你一定会把几何学好的 .不懂的地方请及时反映过来 .评析 此类案例反映了一部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念问题 .所谓信念 ,是…  相似文献   

13.
<正> 1 课堂教学案例的特点与类型1.1 何为课堂教学案例?什么是课堂教学案例?我们先来看一堂美国的一节“蚯蚓”课。这是一节美国小学的自然常识课。一上课,教师说这节课上“蚯蚓”,请学生们准备一张纸,上来取蚯蚓。学生们捏着纸片纷纷上讲台盛蚯蚓。许多蚯蚓从纸片上滑落下来,学生们推桌子挪椅子地弯腰抓蚯蚓,整个教室顿时乱作一团。教  相似文献   

14.
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就我们“新基础教育”而言,我认为一堂好课要达到的基本要求是:1.有意义。在这节课中,学生的学习是有意义的。初步的意义是他学到了新的知识;再进一步是锻炼了他的能力;再往前发展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他产生更进一步学习的强烈的要求;再发展一步,在这个过程中他越来越会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学习学生会学到新东西,学生上课“,进来以前和出去的时候是不是有了变化”,没有变化就没有意义。一切都很顺,教师讲的东西学生都知道了,那你何必再上这个课呢?所以第一点是有意义的课,也就是说,它是一节扎实的课。2.有效率。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面上而言,这堂课下来,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是有效的,包括好的、中间的、困难的,他们有多少效率;二是效率的高低,有的高一些,有的低一些,但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那么这节课都不能算是比较好的课。从这个意义上,这节课应该是充实的课。整个过程中,大家都有事情干,通过你的教学,学生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整个课堂是充实的,能量是大的。3.有生成性。这节课不完全是预设的,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的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的、能力的...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20,(8):91-92
《函数与方程》这一节课内容,既是高中数学必修一的重要内容,又是高考的热点问题之一。这节课内容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数学转化能力,以及数形结合等综合能力,所以这节课也是学生的一个难点。最近学校某位老师关于这个内容展示了一节公开课。笔者通过对这节课的教学案例实施的反思,得出一些感悟,在如何真正落实有效课堂发展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与体会。  相似文献   

16.
一、学情分析 笔者所任教的高一学生都是典型的“90后”,虽然有不少学生生活在农村,但对于农业生产比较陌生,毫无生活体验可谈。再加上学生关于这节课的学习基本没有前认知,同时这部分知识在教材呈现上并不生动,所以消除陌生感、激发学习兴趣是这节课必须考虑的因素。学生对乡土农业案例和图片资料比较感兴趣,通过引领学生搜集、整理乡土案例和图片资料,以此拉近心理距离、唤起求知欲;同时可降低教学的重心和难度,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7.
生成的风景     
案例:这是一节下午的语文课,虽然天气阴冷,但琅琅的读书声却使教室里充满了温暖,这节课我和学生们一起在学习一个文包诗故事——《母亲的恩情》。读通、读顺课文后,我把这节课的重点放在第一小节,借助插图让学生想象“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补着。”的场景,通过反复的诵读,让学生体会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对中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已经是一个刻不容缓的思想教育任务,为此,政治理论课开设了一门《法律常识》课。但是,单靠这门课进行这方面的教育显然还是不够的。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和科学性的历史教学,应该并且可能,在法制教育中起到它应有的作用。历史教学中涉及到法制的部分很多。但这方面过去我们往往不加重视,讲述时一笔带过,给学生的印象不深。其实,自从原始社会解体、国家产生以后,“法”这个概念就出现在我们中学历史课本上了,以后,随着历史阶段的演变,法的内容、实质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如果说我们的《法律常识》课是较倾向于帮助青少年学生获得一些法律基本知识,并对我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杭州市一位示范性学校的校长,曾先到省外某知名中学学习,再到省内的绍兴县实验中学参观。没想到,反倒是绍兴县实验中学——这所名气不大的学校,一下子吸引住了他:语文、数学等考试科目,在很多学校一周开7节课;可在绍兴县实验中学,严格按照  相似文献   

20.
1980年5月上旬,我们和在河南开封参加历史教学法科学讨论会的同行一道,经开封市教育局教研室安排,听了开封市一中傅洪老师的一节历史课.傅洪同志是1979年9月才成为中学历史教师的.他的课得到了听课同志的肯定.这节观摩课的题目是《明末农民战争》.听课以后,很受启发,深感有许多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现仅就我们感觉到的谈一些想法.一、关于如何处理教材内容多,授课时间少的矛盾问题.内容多,时间少,这是目前历史课老师共同感觉到的一个难题.《明末农民战争》这节课的教者在探讨这个问题上已经迈出了一步.这节教材见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