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新媒介的发展对大学生的阅读活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高校图书馆在阅读推广活动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新媒介阅读素养,对学生的新媒介阅读进行有效的干预和科学指导,同时构建数字化服务平台,用各种技术手段搭建阅读推广新平台,积极探索图书馆在新媒介环境下如何开展新的阅读推广模式,以实现阅读推广效果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2.
王超 《出版广角》2021,(12):94-96
全民阅读致力于将阅读活动融入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寓读于趣,寓读于法,寓读于序,能够有效地推动全民阅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媒介激趣是信息时代发展的大趋势;方法是破解谜题的钥匙,使用正确的阅读方法能更好地提高阅读效率;循"序"渐进,能让人的阅读渐入佳境,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创造能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3.
新媒介发展的迅速及其复杂性为社会生活带来的冲击是多方面的。简而言之,可以归纳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宏观上,新媒介的发展促使受众所处的媒介生态系统发生变化;微观上,新媒介对受众生活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受众对政治民主的参与、提高受众应对危机传播的能力以及建构新的日常生活方式等。  相似文献   

4.
在当下的中国社会,各种各样的新媒介类型不断涌现,人们参与大众传播的态度和角色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对新媒介在形成平等的价值理念、同向的传播价值、网状的传播路径、高速的传播时效上的期待日益加深。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研究报告和文本分析、个案研究的方法发现,新媒介语境下中国社会的传播失衡并没有发生本质上的变化,相反在地域层面、社会群体层面和媒介内部层面都呈现出了新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新媒介时代,阅读环境影响了儿童读物的特点,儿童读物各方面的发展呈现了新的特征,文章对新媒介时代儿童读物的特点和发展现状进行了总结,并从儿童读物创作方式、编辑队伍、分级阅读、阅读环境以及家长选择等几个方面,对儿童图书的良好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的传播媒介——新媒介的诞生以及网络新闻传播对网络传播媒介受众的阅读习惯、阅读心理和阅读方式等所带来的变化,结合网络新闻写作教学和研究实际,介绍了网络新闻传播的特点,阐述了网络新闻传播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论新媒介即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随着以博客传播为基础的互联网2·0时代的到来,新媒介传播已经从以技术为导向的独白式的传统线性传播模式,转向以关系为导向的、对话式的全息传播模式。本文比照“媒介即讯息”的麦克卢汉逻辑,大胆提出“新媒介即关系”的观点:第一,“关系传播”体现了新媒介的传播归属;新媒介作为“关系的居间者”,分别对人们的社会角色关系、文化关系和情感关系产生深刻影响。第二,“电子对话”体现了新媒介的传播特征,具体表现为合作、平等、接近和冒险四个面向第三,“梅特卡夫法则”体现了新媒介的传播效果。“新媒介即关系”的传播学意义在于,把新媒介的研究层面从传播技术层面提升到传播关系的层面;把新媒介传播研究从以技术性的信息传播,引导向以对话性的关系传播为主;把以网站为中心的“信息传播学”,导向以人为中心的“关系传播学”。  相似文献   

8.
当前,读者阅读趋势的变化加快,新媒介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传媒业市场的快速分化,这些因素都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在此背景下,传统媒体纷纷创新求变,在理念、战略、市场、技术等层面进行了诸多创新.  相似文献   

9.
随着技术的发展,新媒介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实践的一部分,人们的阅读介质、阅读行为、阅读空间也发生了变化,数字阅读生态逐渐形成,而数字书房则成为建设数字阅读生态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媒介学理论出发,在全民阅读的大背景下分析数字书房如何改变读者的阅读行为,从而重塑阅读文本内容,推动阅读模式变革,并进一步影响人们的日常阅读实践。  相似文献   

10.
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数字化媒介在资讯传播中受到大众文化的极大影响,新媒介在生产有关大众文化的内容产品时特点鲜明,具有时代特征.本文阐述了新媒介传播与大众文化心理之间的联系.媒体从业者除了要了解受众的阅读需求,也肩负着把握舆论导向、反思文化传播的使命和责任.  相似文献   

11.
Singapore teenagers are digitally-wired and mobile device-driven. Growing up digital, the question is how are their reading habits like?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state of reading for leisure in a highly digitally-wired country, the Singapore’s National Library Board (NLB) conducted the inaugural population-wide National Reading Habits Study in 2016 among Singaporeans aged 13 years and above. A mixed-method research design in the form of a quantitative survey and focus group discussions was employed for the study.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reading habits of teenagers between the ages of 13 and 19. The study ascertained that 71% of Singapore teenagers read any material for leisure frequently, i.e. at least a few times a week. Half of them (51%) indicated reading online articles on social media or websites, with the proportion for social media higher compared to websites. However, few of them had read news (35%) or books (32%) frequently. The study also found that the internet and digital devices are a double-edged sword, as they help them to read more, but at the same time distract them from reading due to their active connection to friends on social media. Strategies to better engage Singapore teenager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2.
1990年代以来,大众传媒和商业意识的崛起,彻底瓦解了传统的读者群,阅读成为一个分化的小部落行为,阅读趣味也发生了巨大的分裂。强大的大众传媒力量构建了一个权利的话语体系,读者的阅读行为也被纳入到这一强大的媒介话语的生产结构之中。在以电视传媒为代表的大众文化日益渗透的影响下,受众的阅读心理呈现出一种娱乐化的特征,读者的阶层呈现全面的分化。在电视的强大影响下,阅读开始以家庭或小群体为单位,随着电视的指针而选择同一种阅读类型。当影视文化建构起的消费主义意识形态深刻地引导着受众的消费——购买影视图书的时候,读者就成为马尔库塞所说的“单向度的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深入探究和学习习近平的读书思想,把握其与读书相关的思想精髓与思想价值,进而影响和推动阅读型、学习型、书香型社会的建设和发展。[方法/过程]根据习近平关于读书的系列重要论述,结合其自身长期不辍的读书经历,以人们普遍关注的关于读书的3个基本问题:"为什么读书""怎样读书"和"读什么书"为纬度,系统研究和阐释习近平读书思想。[结果/结论]习近平读书思想的分析与把握,对指导全民读书活动的开展以及阅读推广活动的深入推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人类已进入新媒体时代。新媒体不仅改变了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而且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阅读方式。针对新媒体时代读者新兴的阅读方式,图书馆采取对策以满足新媒体时代读者的阅读需求,可为图书馆的发展赢得更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6.
微书评因其灵动的语言、简洁的文体而受到广泛青睐,成为激发民众阅读兴趣、引领民众进行经典阅读的引玉之砖。它基于微博平台的书评文体形式,网络媒介为载体的传播方式也成为公共图书馆推广经典阅读的新方式。  相似文献   

17.
虚拟空间阅读的图书馆网络公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的普及吸引了大量的读者将眼光投向网络媒体,并使读者成为阅读消费的真正主导者。面对越来越多的人不再到物理的图书馆来阅读的局面,图书馆有必要迅速与网络化的发展相融合,挥起网络公关利剑,捍卫图书馆阅读大本营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在促进全民阅读的大背景下,文章围绕朱永新的“阅读三问”,即“阅读为什么重要”“中国人应该读什么”以及“今天我们应该怎么读书”,剖析了朱永新“新阅读观”的人文内涵;并就《造就中国人:阅读与国民教育》一书涉及的全民阅读理念基础和阅读话题,探讨了名著阅读的深度与国民素质的文化高度之间的关系,进而提出以全民阅读的深化提升国民素质水准、以中外名著的深阅读建构文化自信、以共读—分享方式提升学习力,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读书价值观就是人们在读书过程中,基于自身读书需求和内容而形成的,对读书的目的、意义和价值的认识与理解,简单地说就是为什么读书,读什么书,怎样去读书,如何读好书等问题。通过孔子的言行不难发现他一生最推重修身养性,以读书为自我道德完善和精神需求满足的人生方式,这也恰恰构成了他读书的核心价值观,也成为中国传统读书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的可概括为四个方面:下学上达的读书目的,文质统一的读书选择,安贫乐道的读书精神,四结合的读书方法。  相似文献   

20.
移动互联网用户阅读利用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阅读认知理论与阅读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移动阅读利用行为的框架。实证分析发现,当前的主要移动阅读方法是快速浏览,主要移动阅读内容是新闻、娱乐等轻阅读内容,移动阅读内容的主要加工形式是摘要、目录和综述,主要载体形式是文本+图和纯文本,主要出版形式是网页和图书;大部分用户阅读短篇内容更多;一半用户明确反对移动阅读内容中的广告;用户每次进行移动阅读的平均时长主要在30分钟以内,每天的平均时长主要在1小时以内;用户移动阅读的时间(地点)主要分布在交通途中、等候时、家中无聊时、睡觉前。基于调查分析结论,提出有针对性改进移动阅读服务内容和方式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