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孔子和柏拉图对于音乐的社会功能都给予了高度重视。柏拉图认为音乐教育是一切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项,孔子认为音乐的使命是教育人们达到精神上的和谐,培养人们的道德情操,陶冶人们的情感;孔子和柏拉图都强调节制,反对革新,在音乐美学思想上都具有一定的保守性。孔子音乐美学思想的核心是“礼”,而柏拉图的音乐美学的核心则是“理念”。  相似文献   

2.
音乐是一切艺术的灵魂。无论诗歌、舞踏、戏剧、绘画或建筑,都与音乐有密切联系,都要追求达到音乐的境界。“英国文艺批评学者丕德说过,一切艺术到精微境界都求逼近音乐;因为艺术须能泯灭实质与形式的分别,而达到这种天衣无缝的境界的只有音乐”(《朱光潜美学文集》第一卷)。散文也不例外. 我们先看两个例子。其一:李德裕《赠河北三镇诏》曰:“勿为子孙之谋,欲存辅车之势”.《新唐书》减去“欲”字,变成“勿为子孙之谋,存辅车之势”.  相似文献   

3.
著《文艺复兴论》的丕特(water parten)有过一句话:“一切艺术都是趋向着音乐的状态。”诗歌是一种艺术,当然也趋向着音乐的状态。诗歌和音乐被称为“姊妹艺术”,所以,诗歌之趋向于音乐状态的程度更在一切艺术之上。 从中古以来,诗歌的演进完全是以音乐为根据(即趋向着音乐的状态),使诗歌完全音乐化,达到所谓“音乐的文学”。中国的词和曲就是与音乐融和的诗歌。最初的词,都是配合音乐来歌唱的,有的按词制调,有的依调填词,因此词称得上是真正的“音乐文学”。关于词之形成,元稹《乐府古题序》中说:“在音声者,因声以度词,审词以  相似文献   

4.
孔子高深的音乐素养和他“成人”、“兴邦”及审美等思想对于他的音乐教育起指导作用,孔子是最早的音乐艺术教育的实践家和理论家。他的艺术实践和理论对于今天的艺术教育仍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蓉 《小学生》2010,(9):39-39
人们常说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艺术一切实践活动都依赖于听觉,音乐欣赏更是必须借助听觉而实现的艺术活动。其实我们学习音乐,不论是唱歌、听曲子、演奏、舞蹈表演等都离不开我们的耳朵,需要很好的与“它”配合,“听”在音乐学习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作为先秦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积极提倡音乐,一生不断地进行音乐艺术的实践___弹琴、击鼓、鼓瑟、咏歌。他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教育总纲领,认为具有“乐而不淫”、 “哀而不伤”的中和之美的音乐能够引领人们不断完善自我;主张用音乐育人,并且要合乎“仁”和“礼”。这些都对后世的艺术教育和音乐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历史上,音乐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门课程,始于孔子。他最早注意到音乐具有艺术感情特征,他认为音乐可以触动人们的心灵,对人的思想感情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孔子倡导的音乐精神核心是“仁”。“仁”具有伦理的意义,它首先体现在与“礼”“乐”的关系中。“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其中以“仁”的实现作为“礼”、“乐”实现的前提。“乐”作为感染人情、陶冶人性,以及培养“仁”的精神的最好行为方式(“成于乐”)在孔子的美育实践中占有重要地位。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的音乐审美教育功能认为:乐是实施“德”…  相似文献   

8.
“尽善尽美”是孔子的音乐思想,体现了他对音乐美的认识和欣赏,表明了孔子的治世思想。《韶》《武》之乐展现了音乐的艺术高度和道德感化的力量,但孔子谈尽善尽美,并非仅限于此。《韶》《武》都是孔子喜爱的雅乐,具备美善统一的标准,只是二者产生于不同的时代,自然代表着它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因此,从《韶》《武》乐本身探究“尽善尽美”的提出,会发现孔子的思想亦是立足于时代性的,他对《武》乐“未尽善”的不满也正源于此。  相似文献   

9.
对体育舞蹈音乐和美学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体育舞蹈与音乐体育舞蹈是在音乐伴奏下完成的一种运动形式。音乐和体育舞蹈的动作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每个舞种都有自己的风格以及与之相匹配的音乐,音乐使体育舞蹈有声有色,有神有形,成为神形结合的高雅艺术,在舞蹈过程淋漓尽致的表达不同舞种的文化与内涵。音乐在一切艺术中最纯洁,最崇高,贝多芬说:“音乐是比一切智慧及哲学还崇高的一种启示。”在中国《乐记·乐本篇》中云:“风音之声,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可见古人早把音乐作为一种表达内在最真实丰富情感的表现艺术。1.音乐能使舞伴的动作协调…  相似文献   

10.
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须依赖于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从事音乐教育这些年来,常听到这样的声音:“音乐欣赏怎么教?”,“为什么孩子们在欣赏音乐时表现出一付茫然的表情,要不然就是坐立不安,漫不经心?”音乐欣赏难道真的是如此令孩子们生厌?音乐欣赏课“有形”而“无神”,孩子们的心也离音乐越来越远。其实,同样都是“听”,“音乐欣赏”确实比“听音乐”需要更高层次的心理活动。如何“听”,听得“如何”,是音乐欣赏课的目标,所以音乐欣赏课需要引导孩子用心“听”,即用心去感知。  相似文献   

11.
孔子是中国古代先秦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和艺术家。他在音乐美学上所取得的成就与“百家争鸣”时期的其他学派是不一样的。孔子一生都在致力于音乐美学理论体系的建设。本文从孔子的生平和“仁”的思想、“尽善尽美”思想的提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审美准则的制定这三个方面来论述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以他的理论来反应先秦时期儒家音乐芙学思想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2.
孔子是中国古代先秦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和艺术家.他在音乐美学上所取得的成就与“百家争鸣”时期的其他学派是不一样的.孔子一生都在致力于音乐美学理论体系的建设.本文从孔子的生平和“仁”的思想、“尽善尽美”思想的提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审美准则的制定这三个方面来论述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以他的理论来反应先秦时期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3.
一、两人对文艺的本质看法不同:1、孔子将艺术与“善”相联,柏拉图侧重谈它与“真”的关系。2、艺术形式在孔子处只获得附庸身份,柏拉图则从本体论角度凸显其独立性。3、孔子提倡“表现论”文艺观,柏拉图认为艺术是“摹仿”。二、两人都对文艺的社会作用予以关注。但一个从仁学出发肯定情感,肯定艺术;一个依据理念论而否定情感,否定艺术。三、孔子“为人生而理论”,柏拉图除此之外也“为理论而理论”。由于中西文化精神的不一致,他们的思想在理论形态和特色等方面都体现出差异。  相似文献   

14.
孔子是春秋时期的儒家音乐思想的奠基者。他的音乐审美观不仅重视音乐的本身和音乐的外在表现形式 ,而且更多的是重视音乐的内涵。从而把艺术范畴的“美”与道德范畴的“善”联系在一起 ,提出了“美善合一”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15.
诗与教育有着天然的联系。在希腊艺术鼎盛时期,神话、史诗、悲剧、喜剧、诗歌、音乐是希腊教育的主要教材。诗人是公认的“教育家”“第一批哲人”,艺术和诗人都拥有很高的社会地位,中国是重视“诗教”的国度,、孔子说:“不学诗,无以立”诗与教育的渊源在今天继续受到重视,许多教育家都在提倡“诗性教育”,要让师生“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相似文献   

16.
音乐艺术与人才培养这一古老的命题,一直是人们探讨的问题。从孔子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育人思想,到亚里斯多德的“艺术净化”论,从席勤的游戏冲动”育人学说,到日本大学学者铃木先生的音乐艺术育人体系,我们不难看出音乐和其它艺术在教育中占有何等重要的位置。一、音乐育人的特性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声响的艺术,它是乐音的有序排列和组合,是旋律、节奏、速度等诸种音乐语言刺激人大脑,赏乐者经  相似文献   

17.
儒家音乐美学思想强调审判和艺术与社会伦理道德的关系。认为审病美和艺术无论具有怎样的特殊性都应受到社会和伦理道德的要求所制约。孔子奠定的儒家音乐美学思想在《乐记》中获得了进一步发展,从而使儒家的“乐与政通,乐通伦理”为宗旨的音乐美学思想被进一步普遍化,合理化,系统化。  相似文献   

18.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其感染力十分强烈,常以一种潜在的力量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节奏与乐调有最强烈的力量浸入心灵的最深处,如果教育的方式适合,它就会拿美来浸润心灵,使它也就因而美化。”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指出:“为政”必须“兴礼乐”,“成人”必须“文之礼乐”;将“兴于诗,之于礼,咸于乐”作为育人修养的格言;将“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作为治理社会的手段。事实证明,音乐在开启智慧、陶冶情操方面具有其他学科都无法替代的作用。一、名人与音乐音乐是开启人类智慧的钥匙。天文学家开普勒说,他发现行…  相似文献   

19.
孔子是儒家礼乐思想的奠基人。孔子认为音乐蕴涵着“仁”、“和”的要素,将乐音之和推及到整个社会宇宙,能使整个社会宇宙得到和谐化的发展,使人类仁道相处。音乐通过艺术的感化影响人们的心灵,可以移风易俗、善民心,最终促成人格的完美实现。从“仁”与“乐”的关系、“和”与“乐”的关系,分析了孔子的“成于乐”的艺术观及其现代启示。  相似文献   

20.
音乐艺术不能直接改造社会,但可通过对人们意识的教育,进而改造社会。古代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在向弟子传授“六艺”时,把音乐教育列为第二重要地位,并认为“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音乐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