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著《文艺复兴论》的丕特(water parten)有过一句话:“一切艺术都是趋向着音乐的状态。”诗歌是一种艺术,当然也趋向着音乐的状态。诗歌和音乐被称为“姊妹艺术”,所以,诗歌之趋向于音乐状态的程度更在一切艺术之上。 从中古以来,诗歌的演进完全是以音乐为根据(即趋向着音乐的状态),使诗歌完全音乐化,达到所谓“音乐的文学”。中国的词和曲就是与音乐融和的诗歌。最初的词,都是配合音乐来歌唱的,有的按词制调,有的依调填词,因此词称得上是真正的“音乐文学”。关于词之形成,元稹《乐府古题序》中说:“在音声者,因声以度词,审词以  相似文献   

2.
著名学者蔡尚思在《中国思想研究法》一书中,特别指出“辩论批评的重要”,专章探讨了“评论的方法”。他认为“一切方法和评论叙述,均随态度而转移,所以学者尤其是思想家和历史家,首要注意态度”,并对“评论应有的态度”分为二十点而约言之:勿慕名、勿畏势、勿贪利、勿徇情、勿故误、勿臆说、勿离题、勿异拟、勿当然、勿灰色、勿嫉妒、勿依附、勿太过、勿混谈、勿恋旧、勿执一、勿相对、  相似文献   

3.
对体育舞蹈音乐和美学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体育舞蹈与音乐体育舞蹈是在音乐伴奏下完成的一种运动形式。音乐和体育舞蹈的动作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每个舞种都有自己的风格以及与之相匹配的音乐,音乐使体育舞蹈有声有色,有神有形,成为神形结合的高雅艺术,在舞蹈过程淋漓尽致的表达不同舞种的文化与内涵。音乐在一切艺术中最纯洁,最崇高,贝多芬说:“音乐是比一切智慧及哲学还崇高的一种启示。”在中国《乐记·乐本篇》中云:“风音之声,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可见古人早把音乐作为一种表达内在最真实丰富情感的表现艺术。1.音乐能使舞伴的动作协调…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是一座真正的艺术迷宫。它把现实生活描绘得那么逼真,而又富有诗情和哲理的韵味。读之,可感、可触,而又令人遐想、迷醉。《红楼梦》为什么能达到这样一种崇高的美学境界呢?这是一个很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一文艺欣赏的实践告诉我们:倘能真正把握曹雪芹建造“红楼”的艺术手法,或许就找到了进入《红楼梦》美学境界的门径。这是因为:一切艺术表现手法的“最基本的目  相似文献   

5.
公孙龙(约前325~250年),复姓公孙,名龙,字子秉,战国时赵人.《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有“公孙龙字子石,少孔子五十三岁”。《集解》引郑玄曰:“楚人”,《正义》引《家语》:“卫人”。又《史记·孟荀列传》谓:“赵亦有公孙龙,为坚白同异之辩。”如此即有两公孙龙的问题。据近人考定,著作《公孙龙子》一书者乃战国末年赵人公孙龙。约晚于惠施,略早于荀子,大抵与《墨经》作者同时。为赵平原君门客多年,曾劝平原君勿以存邯郸而受封,平原君待之甚厚。提倡“偃兵”,曾一度游燕,说燕昭王以偃兵事,又曾与赵惠文王论偃兵事。晚年,齐使邹衍过赵,相与辩难,公孙龙遂被绌,后即卒。  相似文献   

6.
告子“不动心”境界乃为义理上的,孟子“不动心”是包含义理层面的人格修养境界。对于“不动心”之心,告子所指是情感心和认知心,孟子的则是道德理性之心。告孟“不动心”境界不同的原因在于孟子反对告子达到此状态的“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之进路,从而主张“知言”,义由心生,重在发挥心的德性和知性双重作用以明辨天下言论。告子主张以外在规范之“义”量度天下之言,认知心次于外在之义。告孟对于“言”与“心”之关系、“心”和“义”之内涵的理解不同,源于他们在人性论和“义”观点上的分殊。  相似文献   

7.
在学校诸多的审美活动中,如音、美、体、文学等,从表达情感的功能来看,音乐应放在首位。英国文学理论家佩特曾经说过:“一切的艺术都是趋向音乐的状态。”朱光潜先生译为“一切艺术都以逼近音乐为指归。”孔子也非常爱音乐:他向苌弘请教音乐,向师襄学习弹琴,欣赏音乐更是如痴如醉。“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万世传为佳话。作为教育家,孔子把“乐”放在教育科目“六艺”  相似文献   

8.
编者按:“天理人欲”之说本于《礼记·乐记》,乃孔门七十子之学。其说认为人类的行为有两条截然不同的走向,一为以人化物,一为以物化人。以人化物称之为人文、文明,以物化人则“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于是有悖逆诈伪之心,有淫泱作乱之事”,此为大乱之道,亦可以说是反人文、反文明之道。但我读宋儒“存天理,克人欲”、“存天理,去人欲”、“存天理,灭人欲”诸说,似觉并非对宋人言之,而恰是针对今人立言,似乎早已预见今日人欲横流之一幕。永州政协何明玲副主席近撰《存天理顺地利抑人欲——读周敦颐(太极图说)(通书〉有感》一文,先在永州红网“理论学习”发布,又在旗洲书院“国学论坛”宣讲,其阐发、解读大儒周子遗言,极中肯,极平顺,极尊崇,乃又切近时义。作者为在位官员,所论出乎胸臆而不假秘书、不套陈言,于今之世,岂易得哉?故亟为刊发。  相似文献   

9.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这样一段记载:“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对其中的“即”,高中《高文》第一册的注文是:“[即] 则,就。”窃以欠妥。 按“即”可通“则”原无疑义,盖上古时二者声母、韵部均同——皆为“精”母“职”部——符合音同义通的训诂规律。而且当后句顺承前句意义时,关联其间的“即”或“则”也的确可以训为“就”。如名儒赵藩题书武侯祠的楹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  相似文献   

10.
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神思》中有“神思”之说,笔者尝试从音乐实践方面进行探索。在音乐艺术的实践活动中,始终带有颇多的感性体验,无论是创作到表演,还是再到欣赏,都与“神思”息息相关,无处不显“神思”之妙。在这里“神思”是指而是指在物化于人、人又取化于物的过程中,人能够处于美感状态时的境界,贯穿于优秀的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之中。  相似文献   

11.
杜丽娘形象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显祖《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形象是对几千年传统观念的否定,是对“存天理,灭人欲”理学的大胆挑战。这一形象的塑造,无论从思想上还是艺术上都达到了当时的最高程度。  相似文献   

12.
《论语·雍也》“虽欲勿用”句中的“勿”字原为“物”。“物”字本义指杀牲牛,引中指杀牲,又引申指供宰杀的牺牲,后来再作引申,泛指万物。《论语》“虽欲物用”原句所用的是“物”的第二次引中义.指供宰杀的牺牲。“勿”本义为屠杀,后来音近假借为否定副词。《论语》在流传中,“物”同声假借为“勿”,后世误将“勿”作本字流传。  相似文献   

13.
11、辅(辅佐、辅弼、辅相、辅助、辅导、辅车) 辅字从车甫声,其本义应指称与车辆有关之器物。但,具体指什么?《诗经·小雅·正月》:“其车既载,乃弃尔辅。……无弃尔辅,员于尔福”《注》曰:“大车重载,又弃其辅”,《笺》云:“以车之载物,喻王之任事也”。《正义》曰:“《考工记》:车人为车有大车,郑以为平地载任之车,驾牛车也。《尚书》云:肇牵车牛,远服贾用。是大车驾午也。此以商事为喻而云既载,故知是大车也。又为车不言作辅,此云乃弃尔辅,则辅是可解脱之物,盖如今人缚杖于辐以防辅车也。”朱熹注承此说而云:“辅,如今人缚杖于辐,以防辐车也。员,益也;辅,所以益辐也”。所谓“益  相似文献   

14.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教育专家周大风先生曾说:“任何艺术品的产生,都是‘情之所至,艺之所在’。《诗经》中就有‘乐毋离情’的句子。这说明早在2400年前,先贤就懂得艺术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表现人的情感。”  相似文献   

15.
颜元实学教育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颜元(1635-1704),字易直、浑然,号习斋。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终身设席讲学,晚年主持漳南书院,在实践中通过对理学的批判逐步形成“实学”之说,该思想后为其弟子李恭(1659-1733)所继承并发展,成为当时名噪南北的一派显学“颜李学派”。他们提倡的“实学”既是“实行、实文、实体、实用”之学,也是相对于虚妄之学的学说。颜元所谓学问“宁粗而实、勿妄而虚”即是明证。颜元的思想集中体现于“四存编”,即《存治编》、《存学编》、《存性编》、《存人编》。其中《存学编》集中反映了颜元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6.
《论语·述而》(以下《论语》引文仅具篇名)云:“子不系语怪、力、乱、神。”此说影响甚巨。孟子说;“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孟子·梁惠王》)。不谈齐桓、晋文,意即反对暴力。清代袁枚曾将自己的一部志怪小说集题为《子不语》。连鲁迅也说:“孔子出,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实用为教,不欲言鬼神。”然而证诸史料,未谓信然。今人于此每存非议,惜未专题详考,本文试予缕析,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7.
鲁迅的《野草》与夏目漱石的《梦十夜》都存在“悟”的问题.鲁迅和夏目漱石一生都拒绝物质享受,简朴生活;他们的思想可以看做是对人生思想的批判继承.他们虽然都没有达到人生“悟”的境界,但也显示他们都己看透人生本相.看透人生本相赋予鲁迅“战士”的性格,赋予鲁迅不为名利所动的坚定立场、看穿一切的洞察力以及独特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18.
《孙子兵法》不仅仅是一部兵书,同时还是一部集中论“势”的著作。《孙子兵法》对后世艺术美学发展所产生的审美向度上的深刻影响,最鲜明地体现在对“势”范畴的论述上。孙子之“势”既指代“自然之形势”和“内在之气势”,更最终指向“战争之局势”,即综合利用自然之形势和内在之气势而自然形成的对作战形势的控制力与对敌人无形的打击力,并蕴藉着显明的本体美、辩证的理性美和流动的力量美。《孙子兵法》之“势”论在美学史上的影响突出地表现为对传统“势”论的多元化突破,并以“自然—人—社会(战争)”为其逻辑构架。以此为基点,后代的理论家们都不约而同地围绕“势”范畴进行理论阐发、体系建构和意蕴拓展,使“势”最终成为具有深刻审美蕴含和华夏民族特色的经典美学范畴。  相似文献   

19.
音乐治疗,文如其名,就是将音乐用于治疗之中,是一门集音乐、医学、心理学为一体的,并以其为强大背景的,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古有《论语·述而》载:“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昧,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说的是孔子在齐国听《韶》乐,三个月吃肉都不知道肉的美味,并说:“想不到创作的音乐竞达到这么高的水平.”今有一代词曲人高晓松,身陷囹圄,夜半听雨,对窗而作,拨琴而奏.  相似文献   

20.
拙文《〈商颂〉作年之我见》,提出了“《商颂》可能在商代就已具粗陋原形”,而“今存《商颂》五篇,必经春秋时宋人修润”的看法。近日重考《史记·宋微子世家》中“宋襄公之时,修行仁义,欲为盟主,其大夫正考父美之,欲追道契、汤、高宗殷所以兴,作《商颂》。”一段记载,觉得似亦可证成拙见,特补说于此。长期以来,《史记》中这段记载一直作为主《商颂》作于春秋说者的重要证据之一,然司马迁此处所言“正考父…作《商颂》”之“作”字,未必就是“创作”的意思。朱东润先生说:“现代人提到‘作’字,总会联想到‘创作’,其实,古人底‘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