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教师如何把握课堂“退位”的度,在学生自主学习中教师又将发挥怎样的作用,如何正确地处理“讲”与“不讲”的辩证关系,这是一门艺术,考验着教师的能力和智慧.“讲”在关键处,是为“不讲”奠基反思传统课堂教学,各类问题集中表现在教师灌输得太多,将概念变成脱离实际应用、死记硬背的公式、术语灌得多,忽略了学生的个人感悟和体验.然而,老师灌输并非等同于学生学过。  相似文献   

2.
小语教学要强化“读”的训练,通过读来理解、积累和内化课文的语言文字,领悟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写作方法。实践证明,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获得,主要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而是通过学生自己的“读”而获得的。如何把“读”的训练落到实处,取得更佳的教育教学效果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浅见。一、“读”要到位“读”要到位,教师必须做到如下三个方面:一是要给学生读的机会。这就要求教师树立“讲”为“读”服务的教学指导思想。这样教师就会想方设法把课讲得精粹,讲到点上。即只讲课文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疑点,不讲学生已掌握了的…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许多学校每年都要举行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公开课比赛,许多教师为上好一堂公开课,钻研大纲,查阅资料,认真备课,有的还请专家反复“会诊”,花了不少力气,教学中也的确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但毋庸讳言,教学中也存在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教师讲得多,学生读得少;教师讲得细,学生悟得少。以讲挤读,以讲代读,把阅读课变成了“分析课”,似乎不分析就没法进行教学。有的教师分析求深求透,板书滴水不漏,练习防漏求全,满足于表面上的热闹,形式上的严谨,有限的40分钟就在这分析来分析去的问答中不知不觉地过去了。结果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不到培养,朗读、默读、背诵、复述的基本功得不到提高,陷进了“分析问答课”的误区。之所以出现“讲风不停,读风不兴”的怪现象,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五点:1.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忽视阅读能力的培养;2.注意了正确结果的得出,忽略了思维过程的感悟;3.学生的阅读时间得不到保障,被挪作做题或讲课用,使学生读书的机会减少;4.教师不研究指导学生如何读,而是让学生盲目地一遍又一遍地读,单调机械,削弱了学生读书的兴趣;5.一些领导在评议一堂课时,往往强调教师讲得如何,不问学生读得怎样,这在客观上为重讲轻读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读,是理解语言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教学之根本。如何在阅读课堂教学中把“读”训练到位,我认为: 首先,要给学生在课堂上读书的机会。教师要树立“讲”为“读”服务的教学指导思想。学生只有亲口诵读、亲自参与理解语言文字的实践活动才能获得真知。课堂上教师只讲课文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疑点,不讲学生已会的知识、不讲学生通过读书自己能弄懂的问题。 其次,要保证学生在课堂上读书的时间。须知,上阅读课不是搞阅读速度测试,是培养学生“自学”释“疑”的能力。“疑精于思。”对“疑”要做到“问”而后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一道椭圆中的定值定点问题为“点”,通过问题引领、问题深化和问题追问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变化过程中不变的量为“线”,逐层深化椭圆中的定值定点问题形成“面”,从而探究知识和方法的核心规律,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关键能力为“体”,构建“三维一体”高三一轮复习课模式.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推进。当教师们意识到要把“一言堂”转向学生的“自主学习”之后,容易走向谈讲色变的极端。因此,我们绝不能谈“讲”色变而少讲或不讲。其实“讲”不一定是满堂灌,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教师讲、学生听这一现象,而在于教师如何讲、学生如何听这一本质。  相似文献   

7.
目前,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仍是老师讲得多,学生听得多,老师太辛苦.经常听到语文老师抱怨:语文课难上,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作文难批,批得头昏眼花,学生对批语懒得看一眼;一学期语文课数量可观,学生能力却长进不大……笔者认为这是老师太“勤快”而使学生太“懒惰”造成的.因此,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学会“偷懒”,要给学生“勤快”的机会,做个“偷懒”的语文老师.  相似文献   

8.
本文想就在数学“评讲课”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谈一些自己的看法,供同行参考.一、注意鼓励启发.激发评讲积极性“评讲课”顾名思义,一要“评”;二要“讲”.“评”一方面由教师根据练习分析情况向学生作一简要说明;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自己对习题的解答情况作一客观的评述,以逐步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评”应以鼓励为主.“讲”应以启发诱导学生为  相似文献   

9.
定值问题的特点是在“变”中求“不变”,这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对知识规律的探索能力是有一定价值的。定值问题就中学的范围,常用以下几个方法进行探讨: (一)、特殊位置法“特殊位置法”就是从“特殊”入手,找出定  相似文献   

10.
《液压传动》课程的能力本位教学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能力本位”的教学思想、观念已成为职业教育领域的共识 ,但如何在各教学环节中加以有效的实施 ,却是教学改革的关键。学生能力的培养 ,不是仅仅以增加实践教学时间就能完全奏效 ,而必须辅之以科学的、现代的教学方式方法才能得以实现。本文以《液压传动》教学为例 ,对就如何将“能力本位”的教学思想贯穿于教改之中略作探讨。一 .精选讲课内容 ,以拓展培养学生能力的空间以往的教学模式是要求教师对教材“系统讲、全面讲”、“讲深讲透”,并能“当堂消化”,即使有些课堂提问 ,也是为了授课的需要。使学生在一堂课中 ,毫无自主的学习时间…  相似文献   

11.
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要从教学规律和学生实情出发,精心选择和设计好自己的“讲解点”。要使自己的“讲”能更好地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更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更能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人。所以,我认为,语文课中的讲尤为重要。而语文教学中的根本问题不在于“讲”还是“不讲”,“讲多”还是“讲少”,而是在于“讲什么”和“怎么样讲”。  相似文献   

12.
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要求对学生不讲“类型”、不出“结论”、不套“模型”。然而,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有的教师认为讲“类型”、出“结论”、套“模型”更能使学生明白所学内容是什么,了解这类应用题的解题规律;有的教师也知道应用题教学不能讲“类型”、出“结论”、套“模型”,但又不知道如何处理教材。《数学课程标准》不再有“应用题”这一独立单元,应用题与数学意义的运算一起出现,这不是取消“应用题”,而是更加强调应用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功能。那么,如何在旧教材中体现新理念,切实做到在应用题教学…  相似文献   

13.
从 2 0 0 0年江浙吉三省“3 文综或理综”高考看 ,高考文综试题出题基本上只讲知识点不讲覆盖面 ,只讲热点不讲重点和难点 ,这给高考内容多、知识面广的政治、历史、地理教学 ,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如何应对新高考 ?我的思考是 :1 宽基础。2 0 0 0年江浙吉三省的高考 ,针对热点只考了少数的几个或十几个知识点 ,让师生们普遍感到很多内容没有涉及到。现在的高考题以能力立意为主 ,纯粹考死记硬背和一般性理解的根本没有 ,但能力绝对是建立在“双基”的基础上的 ,学生如果没有建立和培养起系统而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能力从何谈起 ?因…  相似文献   

14.
当前教学上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如何提高差生的数学成绩。为此,我给差生七个方面的“优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优先”提问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原因很多,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差生在课内“问”得少,语言表达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思维能力的发展,造成算理讲不清,解题思路混乱。因此,我对  相似文献   

15.
有一次,语文试卷上一篇短文要求学生解释“诚然”一词,大部分学生没接触过这个词,这道题没有做,有几个做了的学生解释为“诚实的样子”。分析试卷时,我问他们当时的思路,回答说,老师曾给我们说过,遇到一个词语不会解释,可以把它拆开来理解。我想“诚”当“诚实”讲,“然”当“样子”讲,合起来不就是“诚实的样子”吗? 这几个学生虽苦苦思索,却得出了错误的结论。小学生由于知识储量和经验有限,还不具备抽象的概括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因此出现这类“合理错误”,不足为怪。假如学生与这种“错误”无缘,倒反而令人担忧了。  相似文献   

16.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如何让低年级儿童都能说会道呢?这必须要靠我们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想讲给同学听,把做与说结合起来,使他们不仅有兴趣说,也有话可说,促进了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读书报”的能力。这里所说的“能力”实际是说阅读教学通过教师对课文的讲解,使学生自己能够理解书面语言,由阅读过渡到独立阅读。任何能力的培养过程,都是要经过由讲到不讲,由教到不教的过程。学生理解书面语言也是这样。教师的讲应着眼于不讲:既讲语文知识,又教理解语言文字的方法;讲是“举一”,在“举一”的同时教会方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会“反三”。事实充分证明,中、高年级学生在不断提高语  相似文献   

18.
徐爱莲 《现代语文》2013,(12):129-130
新课程下的名著阅读教学有两种极端的做法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一种是重“读”轻“讲”,一种是重“讲”轻“读”。重“读”轻“讲”是指教师只要求学生阅读哪部名著,至于该如何阅读,需达到一个怎样的目标,一概不做出具体明示,学生只是囫囵吞枣地阅读,读完了事。重“讲”轻“读”是指教师代替学生的阅读,把名著的相关资料发下,如整理好的故事梗概,历来中考中常见的题目及答案,至于学生是否真正沉心阅读,名著到底给学生带来怎样的感悟,教者并没有关注。这两种倾向都不利于学生拓展课外知识、提升语文素养。那么,我们的名著阅读课该教什么,又该如何教呢?  相似文献   

19.
以发展学生智能为前提,以培养学生自读能力为目标的“语文导读法”有利于解决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教与学,讲与练,思想教育和知识教学,传授知识和发展智能这些基本矛盾.体现了“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基本原则.所谓“导读法”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读书的阅读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0.
儿子爱听故事,更爱讲故事,且自封为“故事大王”。起先给他讲故事时,我有意锻炼他的语言能力,偶尔“编不下去了”,就让他接着讲,且对其所谓的“情节”从不横加干涉,任其天马行空,任意“发挥”。后来干脆也要“讲讲条件”:我给你讲两个,你给我讲一个,怎样?小家伙每每还挺爽快地答应了。久之,便又迷上了讲故事,其实也就是编故事,居然慢慢地有了一点儿“逻辑”,表达上也有进步。这家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