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1 毫秒
1.
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书写了一个美国南方没落贵族的后代——艾米莉的悲惨一生。作为旧南方没落势力的代表,艾米莉身上承载着光荣与梦想,是旧秩序、旧道德标准的化身;同时,她又是南方传统规范的叛逆者。这种双重性决定了她命运的悲剧性。  相似文献   

2.
威廉·福克纳是美国南方文学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浓浓的南方情结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其中尤以《献给艾米莉的玫瑰》表现地最为突出.本文试通过对福克纳的生平、背景说明及对《献给艾米莉的玫瑰》的介绍、分析和评价,期待更好得解读福克纳及其作品中对南方深深的眷顾之情。  相似文献   

3.
艾米莉的悲剧是由旧南方的传统、父权主义、清教主义和人性的多重矛盾和冲突造成的。福克纳在文中采用隐喻、象征及歌特式艺术表现手法,暗示着旧南方正在衰败及美国内战后南方人的复杂心态:一方面,北方现代文明的崛起和入侵使他们清楚地意识到南方衰败的事实;另一方面,他们深深依恋着旧南方的传统、价值和信念。这篇短篇小说也流露出福克纳对旧南方的复杂感情:对旧南方社会罪恶的憎恨和深深的乡恋情结。  相似文献   

4.
从语言象似性角度解读文学作品,有利于读者理解诗性语言安排所体现的作品内涵及作者的话语意图。在《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作者通过运用特殊的语音效果、第一人称复数视角、时序倒错的故事结构、简洁与拖延句式的对比与具有隐喻意义的人物与事件,揭示了美国南方内战后新旧社会秩序的矛盾与冲突,表达了作者对旧南方社会道德对人性摧残的憎恶以及对女主人公悲惨命运的同情。  相似文献   

5.
《献给艾米莉的玫瑰》是真实反映父权社会下女性形象的一部短篇小说,威廉·福克纳通过该小说向读者展示了昔日美国父权社会吃人的现象。通过对小说文本的解读与分析以及对当时父权社会的剖析,艾米莉的形象不再仅呈现出僵化的没落南方贵族形象,而是被赋予了鲜活的反抗精神。虽然最终不可避免地成为了父权社会的牺牲品,但是艾米莉最后挣扎中所体现的悲剧美是感人至深的。  相似文献   

6.
朱春梅 《海外英语》2014,(18):234-235
《献给艾米莉的玫瑰》是真实反映父权社会下女性形象的一部短篇小说,威廉·福克纳通过该小说向读者展示了昔日美国父权社会吃人的现象。通过对小说文本的解读与分析以及对当时父权社会的剖析,艾米莉的形象不再仅呈现出僵化的没落南方贵族形象,而是被赋予了鲜活的反抗精神。虽然最终不可避免地成为了父权社会的牺牲品,但是艾米莉最后挣扎中所体现的悲剧美是感人至深的。  相似文献   

7.
福克纳在短篇小说<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运用大量反讽表现手法,分别通过人物的两极对照、情节发展与主观预想的倒错,使同一人物前后形象以及不同人物形成鲜明的对比,并推动情节的发展,更加引人入胜,让读者深思人物的命运与当时的历史潮流;同时,反讽也可延伸至文本框架之外,体现在作者的心理矛盾上:作者福克纳对艾米莉是既怜又悲,对南方文明的败落既想忘却又很眷恋,所以<献给艾米莉的玫瑰>既揭示了旧南方不可挽回的落没,又借此为它献上一枝带刺的滴血玫瑰、一曲动人的挽歌.  相似文献   

8.
威廉&#183;福克纳的著名短篇《献给艾米莉的玫瑰花》,自发表以来就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从二元对立的角度分析《献给艾米莉的玫瑰花》,用艾米莉的悲剧故事来剖析当时的文化冲突和社会裂痕,控诉了对南方的旧势力和社会习俗,揭示艾米莉悲剧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9.
"孩子的一无所知往往意味着知根知底"——罗伯特.潘.沃伦通过孩子的视角展现给我们一个20世纪初真实的南方:传统家庭,种族矛盾,自然环境。文章通过解读小说中孩子眼里的美国南方农村,探寻沃伦在《黑莓之冬》里想要表达的主题。  相似文献   

10.
语言文字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象征。中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要想解读它必须先从语言文字开始。解读的结果表明语言文字的背后都可发现中医的身影,中医理论和经验的流传需要通过语言文字,而学习和研究中医同样离不开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11.
从女性主义角度,用心理分析的方式来剖析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女主人公爱米丽,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解读这篇充满恐怖色彩的哥特式小说,窥视小说的魅力。小说叙述了一位深受父权制社会压抑的女性人物——爱米丽的人生悲剧。她的一生是孤独的,身心长期受到压抑,在恐怖的氛围中实施了她的疯狂行为。主人公的孤独人生和悲惨生活揭示了美国南方社会旧传统、宗教和社会势力对人性特别是对妇女的摧残。  相似文献   

12.
威廉·福克纳是20世纪美国文坛巨匠和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的许多作品都以战后南方的缩影,虚构的约克纳帕塔法县为背景,揭示了南方传统价值观的衰败.而他著名的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所表现的人物形象被视为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体系人物形象的一个缩影,几乎涵盖了福克纳南方情结根源的方方面面.文章分析了该短篇小说中的父权制度、性别歧视和种族压迫三个方面,希图破译福克纳的南方故土的情感符码.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威廉·福克纳最富盛名的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玫瑰花、老房子、艾米丽这几个象征意象的具体分析,可以更好的理解这篇小说以及福克纳的其他作品。  相似文献   

14.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的死亡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威廉.福克纳的小说常以其特殊的时间观为架构。在他的第一篇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中,福克纳采用死亡这一手段重新建立并阐释了时间观。通过对爱米丽父亲之死、荷默之死以及爱米丽之死进行解读,可发现福克纳的死亡哲学以及它与其时间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正>The short story A Rose for Emily by William Faulkner described the story of Emily who was regarded as a symbol of the tradition by people.In the novel,there are a lot of things contradictory to each other.Emily was born in a traditional family and had received good education since she could give lessons in China-painting.However,regarded as a symbol of tradition,there was also  相似文献   

16.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是美国文学大师福克纳的一篇重要作品。作者运用独特的艺术手法描述了爱米丽这一复杂的艺术形象,展现了美国南方内战后社会历史的变迁。文章简要分析了这篇小说的主题和写作技巧,以期对福克纳的作品起着管中窥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威廉·福克纳的《献给爱米丽的玫瑰花》是二十世纪最出色的短篇小说之一,反映了女主人公爱米丽悲剧的一生。本文拟用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理论对其进行解读,认为在《献给爱米丽的玫瑰花》中,福克纳对小说的结构、情节、语言等进行了“陌生化”处理,增加了作品的审美难度和价值,体现了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  相似文献   

18.
从英美新批评角度切入,对福克纳最著名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进行深层解读,以便更好地了解作品的价值,揭示作品的意义,领略作品经久不衰的魅力。  相似文献   

19.
论《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的哥特式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克纳的名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运用了哥特手法,该小说的哥特式特征主要体现在主题与情节构造、人物形象、场景与肖像描写、神秘性与幻觉四个方面。作运用哥特手法,通过对爱米丽悲剧一生的描写,深刻揭露了南方社会历史上与清教密切相关的旧传统、旧体制,强烈谴责了非人道的传统道德与清教对人性的摧残。  相似文献   

20.
《献给爱米莉的玫瑰》是福克纳最著名的短篇小说,除了故事情节本身的因素外,福克纳在小说中采取的种种叙事手法也是小说成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