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因办事需要,我拿着一堆证明资料去复印。走进店,店主汉子看了我好一会儿,嘴角似有一丝微笑。他没问啥就忙乎起来,我说复一张的,他给印俩,我说复俩的,他给印仨。我心里嘀咕着,该不会诈我吧?他多印了会收多少?只是他的眼神和嘴角的那丝微笑又似曾相识。  相似文献   

2.
管惟吾同志(以下直呼其名,1922—2004)在《足迹和心迹》(1991)—诗中写道:“我没有惊人的足迹,/也没有耀眼的心迹。/在黑暗通向光明的征途,/我只是路基里一颗沙粒。”其实,惟吾游击办学的足迹水存,一生的心迹鲜明,毕生的事迹长留,这在他《教育战线上的笔迹》(管惟吾文稿整理小组编,2005年5月出版)中都有生动的反映。  相似文献   

3.
张荣 《现代语文》2009,(7):11-12
经中的婚恋诗极具艺术魅力,以朴实生动的笔触,真实地展示了当时社会人们对生活极大的热情,对爱情美好的憧憬。《将仲子》一诗的主题历来争议颇多,本文从典型的历史背景、特殊的恋爱环境、羞怯含蓄的爱情表白、原生态的大胆追求四个方面分析,认为该诗是一首隽永含蓄的少女诗意的恋歌。  相似文献   

4.
一、有效教学是一种理念崔允漷先生在《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一书中认为“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他还认为“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5.
《诗经·周南·汉广》是《诗经·周南》十一篇中的第九篇,其成诗时代大概在周文王时代,写的是一个男子爱上了一个女子,想追求而又很难得到的故事,可以说此诗是华夏恋歌之祖。传《诗》的目的就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尤其是汉儒,更是认为此诗是起教化作用的。如《郑笺》"纣时淫风偏于天下,维江汉之域先受文王之教化"。然而今天读此诗,我们分明感到了诗中作者那种内心感情的强烈以及求之不得时所产生的压抑和苦闷,还有对未来的美好祈盼。  相似文献   

6.
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 ,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 ,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 ,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鲜明的辨别力。否则 ,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 ,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为了获得对别人和对集体的适当关系 ,他必须学习去了解人们的动机、他们的幻想和他们的疾苦。这些宝贵的东西 ,是通过同教育者亲身接触 ,而不是———至少主要的不是———通过教科书传授给年青一代的。本来构成文化和保存文化的正是这个。当我把“人文学科”(thehumanities)作为重要的东西推荐给大家的时候 ,我心里想的就是这个 ,而不是历史和哲学领域里十分枯燥的专门知识。过分强调竞争制度 ,以及依据直接用途而过早专门化 ,这就会扼杀包括专业知识在内的一切文化生活所依存的那种精神。使青年人发展批判的独立思考 ,对于有价值的教育也是生命攸关的 ,由于太多和太杂的学科 (学分制 )造成的青年人的过重负担 ,大大地危害了这种独立思考的发展。负担过重必导致肤浅。教育应当使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 ,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  相似文献   

7.
高朝俊 《语文学习》2010,(7):98-100
诗与散文都有较强的抒情写意的功能.它们常常选择容易动情的事物作为自己的描写对象。但是.诗歌和散文毕竟有各自不同的审美规范.这就决定了它们即使描写相同的题材.也会有各自不同的写法。例如。同样写别离、送行,诗歌常常选择最动情的一个短镜头、感情最强烈的一个饱和点,作高度的概括和浓缩:“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相似文献   

8.
袁月  徐敏 《小学生》2008,(5):29-29
《游子吟》这首诗很多人都知道,也是我最喜欢的一首诗,因为这首诗的一字一词都蕴藏着母亲对远方孩子的爱,这首诗把母亲为即将要出门的儿子密缝衣服的神情表现出来了,写出了儿行千里母担忧的一幅画面。  相似文献   

9.
商丽 《山东教育》2007,(7):88-88
我抚摸着他充满悲伤的大脑袋,有点后悔替他买回这两个脆弱的小生命,这对儿子的伤害太大,他满怀希望地替小鸡设想的“生活之路”才刚起步,就让他经历小鸡的死亡……不过,这似乎会让他对生命的认识具体一些,完整一些,也会让他对生命的爱更具体一些,完整一些。  相似文献   

10.
设计理念 古诗简练。但容含丰富。因此,古诗教学必须通过必要的途径,以展现诗中多姿多彩的形象世界、情感世界。《竹石》是一首好读易懂而又意蕴丰富的诗。诗面意思不难理解,关键是让学生领会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意蕴。诗中竹、石的形象显性呈现,通过咀嚼能体味出两者的精神。  相似文献   

11.
一个商人在山林里被山匪追得无路可走,钻进了一个山洞.山匪逮住了商人,商人遭到一顿毒打后,身上所有钱财,包括一只准备在夜间照明用的火把.都被掳去了。幸好山匪并没有要他的命,之后,两个人各自寻找洞的出口。  相似文献   

12.
郭名伟 《文教资料》2006,(30):157-158
史蒂文斯的诗以意义难解著称,被认为是美国现代诗中的朦胧大师。但是他的许多诗作围绕一个明确的主题:即艺术想象力与现实的关系,人的诗意想象力如何反照并改变现实。  相似文献   

13.
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他善于从不同的事物身上,体会到不同的印象,诗人创作的鲜明个性色彩,也就在这种对感情、形象的奇妙构思中,凸显了出来。因此,我们在学习、研读、欣赏李白诗歌的过程中,一定要抓住李白诗歌的感情、形象、风格的变化统一,统一变化。  相似文献   

14.
刘易斯·汉密尔顿,现在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鼓舞了许多生活在英国及其他地区的人。汉密尔顿的赛车生涯始于1993年,当时他只有8岁。在10岁时他第一次赢得了英国卡丁车锦标赛冠军。另外在1996年和1997年汉密尔顿又获得了4个英国卡丁车赛事的冠军。13岁时,汉密尔顿的才能被发掘并随后签约到了由迈凯轮集团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丹尼斯创办的迈凯轮和奔驰年轻车手支持计划。  相似文献   

15.
诗悟的核心在于悟,在于对诗歌的整体感悟。鉴赏诗歌,经历了感性、理性阶段后,我们还要讲究一种悟性,一种灵感。关于悟,明人陆世仪曾说:“人性中皆有悟,必工夫不断,悟头始出,如石中皆有火,必敲击不已,火光始现,然得火不难,得火之后,须承之以艾,继之以油,然后其可以不灭。得悟亦不难,得悟之后,须继之以躬行,深之以学问,然后悟可以常继。”如果说,  相似文献   

16.
【教学流程】A、激趣导人,感情奠基。通过一首小诗,认知毛泽东同志。他用平平仄仄的枪声,写诗,二万五千里是最长一行,轻易不朗诵,天安门城楼上只那一句,便成了世界的诗眼,嘹亮了东方……他就是会写诗的红色领袖毛泽东,他的诗词作品将古典高雅的旧体诗词同中国革命的历史风云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7.
英国17世纪玄学派代表诗人约翰·邓恩以其别出心裁的奇思妙想闻名于世。他的诗意象丰富而深刻,使人感到惊讶却又在情理之中。其中,“死亡”这一意象几乎贯穿他的全部作品。本文旨在通过一系列死亡意象的分析,探讨作者对爱情和宗教的认识和思考,以及他面对死亡的不同态度,并试图说明其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18.
《周颂·思文》是周代举行郊天礼时以后稷配天的乐歌。关于后稷配天的原因和目的,也即诗歌的主旨,迄今主要有“德配”、“郊稷稀其祖之所自出”、“冬至郊”、“祈谷郊”、“献祖”和“耕藉而先祭后稷”等六种观点。经考察《思文》的字词含义及诗歌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可知此诗是春季祈谷郊天时祭祀后稷,颂其功德并祈求农业丰收的诗。  相似文献   

19.
(一 )“腐败”一词原意指物质的一种化学运动状态 ,即物质由原初的纯粹状态而变质和腐烂。《辞海》将“腐败”解释为“腐烂”。《汉书 食货志上》‘太仓之粟 ,陈陈相因 ,充溢露积于外 ,腐败不可食。’也泛指败坏、堕落。《辞源》将“腐败”解释为“溃烂发臭、陈旧迂陋、腐朽败坏 ,一般用于对食物的描绘。”在现代社会中 ,“腐败”概念被引申为社会科学特别是政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范畴。泛指人类的道德行为或社会风气的败坏和堕落。腐败的概念目前尚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标准和界定 ,国内目前关于腐败的概念主要从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法…  相似文献   

20.
《中文自修》2009,(9):F0002-F0002
莱曼·弗兰克·鲍姆(1856-1919),生于纽约,美国儿童文学家,父亲到宾夕法尼亚洲开采石油并发财。鲍姆的童年是在父亲的大庄园里度过的,他从小体弱多病,受到家人的特别关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