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应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为了更好地贯彻课程目标,情感教育应贯彻语文教学始终。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承担着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师应该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启迪、培养、完善学生情感素养,丰富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语文教育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就决定了其更利于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引领学生走进体验感悟的新课堂。本文基于语文教育的学科特点对小学语文情感教育进行初探并提出实施"熏陶感染"式教学策略的建议,通过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让学生"设身处地"地体验、合理地想象补白、换位体验等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以促进语文教学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十分注重阅读的个性化,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那么在学生个个性化阅读过程中,教师的评价,尤其显得重要。因为语文评价"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而更重要的是要"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尝到了个性化阅读评价的甜头。  相似文献   

3.
新课标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叶圣陶先生说过:“小学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可见,情感体验一直是阅读教学的灵魂与主线。在阅读中有了“情感”的激发,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使阅读教学区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个性化阅读已经被教师所接受,整体教学效率有待提高。现结合本人教学实践,谈谈促进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5.
周玉梅 《快乐阅读》2013,(10):20-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与思考,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个性化日益彰显。然而,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的独特体验”;在“课程目标”中提出“注重情感体验”:在“实施建议”中提出“在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在“评价”中提出“语文学习具有中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体验”一词成为了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核心词汇,“情感体验”、“实践体验”、“审美体验”等新鲜词汇在语文老师的口中更是频频出现。“体验”自然也就成为了学生新的学习方式的一个重要特征。虽然课改工作不断深入,但也不难发现,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体验性学习的许多操作问题值得三思。  相似文献   

7.
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本文论述了语文教学中加深学生理解和体验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阅读就是一种生本体验。新课标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有效的运用体验策略.有助于学生深度地体验文本的张力,体验情感的宣泄.体验灵魂的唤醒,体验生命的超越。精彩源于体验。  相似文献   

9.
王亮雪 《山东教育》2003,(25):29-3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的“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强调“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要注重情感体验”,“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的情感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所有这些,意在强调语文学科具有丰富的人文魅力,语文教学应人文化,贴近学生的心灵世界,让学生、教师、教本真真切切地对话,激活学生…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从中不难发现,新课程十分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它一语中的地指出语文阅读中体验的重要性,只有关注学生学习体验,让阅读成为“悦读”,学生在体验中学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与体验,有所感悟与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可见语文语言教学要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把作者之情、教师之情、学生之悟水乳交融地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13.
陈世娟 《考试周刊》2011,(53):50-50
一、问题提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还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因此,要体现和发挥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就要重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就要重视语文课对学生在文学,情感方面的熏陶,感染作用,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5.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生活中随处都有语文,这对语文的教学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课程标准中更明确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这就进一步明确了情感熏陶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标提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优美的作品是作者真挚情感的外化,只有真情最容易打动学生稚嫩而又单纯的心灵。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最能使其与作者产生共鸣的便是真挚的情感。语文属于人文学科,它对人的精神起着熏陶浸染的作用。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情  相似文献   

17.
陈雪芬 《教师》2011,(22):70-7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新课标大力提倡自主阅读、独立阅读、多元解读,强调:阅读教学不是学生单方面接受文本的意义,而是学生通过对话与文本、作者、  相似文献   

18.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相似文献   

19.
仇春兰 《青海教育》2003,(10):30-3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可见学生能否从文中读出自己的体验和感悟是阅读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关键。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应重视学生探究性阅读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以下三方面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20.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过程;阅读教学中的情感体验和思想感悟,像春雨一样滋润着学生的心灵,对健全学生的人格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有新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到第四学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