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读朱健国先生在《出版广角》1998年第5期发表的《20世纪中国杂文真相随想》之前,笔者还读过了朱健国针对姚春树教授和袁勇麟博士合著的《20世纪中国杂文史》而发的四篇文章:《治死历史》、《两点意见》、《20世纪中国杂文真相何在?》、《本世纪中国杂文之我见》。朱健国在上述的五篇文章中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杂文观,激烈地否定  相似文献   

2.
《人民日报》副刊杂文创办于20世纪50年代初,“文革”时期被迫中断,粉碎“四人帮”后恢复.当年,杂文被视为《人民日报》副刊的灵魂,发挥了一定的风向标作用,得到许多知名作家和学者的热心支持,同时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杂文作者.1990年创办的副刊杂文栏目“金台随感”,事实上成了全国报纸副刊的一个名牌栏目,刊发了不少精品力作,有力推动了杂文创作.我自1975年大学毕业起,30多年在文艺副刊编杂文、写杂文,亲历和推动了《人民日报》副刊杂文的繁盛.在30多年编辑生涯里,我经历了许多不平凡的故事.  相似文献   

3.
由河北《杂文月刊》、《今日浙江》杂志社组织的“全国首届报刊杂文编辑工作研讨会”,10月12日至14日在杭州召开。于光远、邓伟志、严秀、冯英子、何满子、邵燕祥、牧惠等来自26个省、市、自治区80余家报刊的杂文编辑和著名学者、杂文作家130多人参加了会议。中共浙江省委副书记周国富,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王国平到会看望与会代表。据称,这是近20年来杂文界人士一次较大规模的聚会。  相似文献   

4.
读了几十年的报纸,现在有时真有点读不下去了。为何?一句话:报纸上的文字差错越来越多了(电视字幕暂且不去说它)。夸张点说,简直有“连篇累牍”之势。大概我这个人爱“挑剔”,读报太认真,读着读着看到一个错别字,读着读着发现标点符号用错了……如是者三,便再也读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各种报刊上杂文的创作日渐繁荣,研究杂文的会议、文章也多了起来。1996年上半年,由郑州晚报社作东召开了一次杂文创作研讨会,紧接着由大河文化报社出面组织的省会杂文作家、编辑研讨会也在8月份召开。杂文的繁荣离不开理论的研究,这需要作者和编辑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6.
提起李峰,人们并不陌生。他从事新闻工作40余年。其著作颇丰。 李峰还是位杂文作家。1991年,新华出版社出版了他的杂文专集《热冷集》。新闻工作者兼杂文作家,这在我国目前还不多见。 那么,李峰是怎样巧杂文的?笔者访问了他。 李峰回顾了往事:“那是1958年,当时我看到社会上出现一些不良倾向、思潮,有些心里话想说出来,于是便采取了杂文这种形式,揭露、抨击不良现象。”  相似文献   

7.
苏瑗 《新闻导刊》2007,(3):13-15
报刊与杂文像两只蝴蝶,报刊对杂文说:亲爱的你慢慢飞,小心前面带刺的玫瑰……杂文配合道:亲爱的来跳个舞,爱的春天不会有天黑……于是她们缠缠绵绵翩翩飞呀飞,一百年过去了。这不是童话,在二十世纪的中国,报刊使杂文繁荣的同时也因杂文而打上了"中国气派"的标记。  相似文献   

8.
想好了再说,是本人出版的新闻评论集的书名。这部由浙江省记协编辑出版的浙江记者丛书之一的评论集,收入了本人近20年所写的评论、杂文、随笔120余篇,其中包括20余篇获浙江新闻奖和3篇获中国新闻奖的文章。2005年,应总编辑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历 史徐徐地行进到了一个新世纪———第二十一世纪。新世纪 ,为杂文的发展提供了新天地。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提高杂文的尖锐性、针对性、时效性 ,这个问题既是广大读者对杂文的期望 ,也是杂文自身发展的需要。2001年2月1日 ,为繁荣杂文创作 ,上海市作家协会和《文汇报》联合举行“新世纪杂文创作座谈会”。丁法章、邓伟志、丁锡满、林帆、徐开垒、张林岚、吴兴人、司马心、叶辛、刘金、沈扬、王建平、冯英子等30余位杂文家和杂文作者与会。丁法章作为东道主 ,对上海杂文家来文新集团聚会 ,表示热烈的欢迎 ,并希望多产高质量的杂文…  相似文献   

10.
好的言论,当从现实生活中撷取一朵朵一片片带着露珠的鲜花和嫩叶,编织成理性的花环,再奉献给广大读者。——这是我较长时间从事言论、杂文写作得出的一点体会之谈,是耶非耶?谨录于此求教于大方之家。纵观我20多年的文字经历,基本上搞的是言论,我把杂文包括到这里所说的“言论”之中了。因为依我之见,杂文就是以作者个人的  相似文献   

11.
杂文的议论说理除了寓理于事,还要寓理于形,即将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或者说是形象化的说理。因此,一个杂文作者是既善于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又善于通过描绘形象讲道理的。杂文作者大都着意形象化的说理,善于把深刻的道理寓于鲜明生动的形象之中。若干年过去了,某篇杂文的道理人们可能淡忘了,但其中所描绘过的栩栩如生的形象却常记忆犹新。杂文描绘形象主要表现在:运用白描手段简笔勾勒人物形象;运用历史典故和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运用日常生活中其他种种形象。一、运用白描手段简笔勾勒人物形象。杂文形象以人喻人者不少,学习杂文的形象描绘,首先要  相似文献   

12.
好的言论,当从现实生活中撷取一朵朵一片片带着露珠的鲜花和嫩叶,编织成理性的花环,再奉献给广大读者。——这是我较长时间从事言论、杂文写作得出的一点体会之谈,是耶非耶?谨录于此求教于大方之家。纵观我20多年的文字经历,基本上搞的是言论,我把杂文包括到这里所说的“言论”之中了。因为依我之见,杂文就是以作者个人的身份和笔触来“言”和“论”社会上的人、事、理,不过,杂文与通常的言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社论等等)相比,要更带着文彩、情感和哲理。更运用形象思维。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有一个观点:杂文“时评化”则杂文死,时评  相似文献   

13.
杂文写作谈     
进入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以来,报刊上发表的杂文日见增多,杂文创作逐渐走向繁荣。特别可喜的是,属于“鲁迅风”的革命现实主义杂文在杂文文坛占据了主导地位,鲁迅杂文的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杂文创作在吉林省的一些报刊上呈现出勃勃的生机。数量渐多,并时有可喜之作。杂文的兴旺,固然和时代的需求相适应;然而这也和杂文作者的辛勤耕耘,编辑、记者的大力倡导有着直接的关系。去年《吉林日报》、《长春日报》都开展了杂文比赛和评奖活动,今年6月,吉林省杂文学会和《杂文家》编辑部发起了省内10家报纸首届杂文专版联赛,10家报纸发了杂文专版,一下子发表60余篇杂文,比起杂文只占版面的一角,声势壮大了许多。多篇连缀,还配以醒目的插画,给人一种珠联璧合的感觉。这种联赛的形式对杂文创作的发展,无疑是一个有力的推  相似文献   

15.
武振平先生是我学习杂文写作的第一位"启蒙老师"和"开手师傅".从1958年至今,他当了我50年的老师.在半个多世纪前,武老师担任解放日报副刊<朝花>杂文专栏编辑.他当时以"马文"的笔名,名噪一时,发表了很多有见解的杂文.  相似文献   

16.
新世纪到来前夕———2000年11月7日至11日 ,人民日报在北京怀柔首次召开“金台杂文”和副刊研讨会 ,一批著名杂文家加盟 ,邀请北京、上海、江苏、陕西、天津、四川、安徽、山东等地共20余人到会 ,探讨振兴杂文。人民日报一贯重视杂文研讨会主持人、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蒋元明 ,首先介绍了人民日报文艺副刊上的杂文 ,他说 :人民日报一贯重视文艺副刊杂文。粉碎“四人帮”以来 ,副刊杂文更是有了大发展 ,已先后结集出版了《纵横谈》、《不惑集》、《阿Q真的阔了起来》和《同志颂·小姐辨》、《风云变·警钟鸣》几本选集。前两部…  相似文献   

17.
上面我们谈了“杂文三贵”的第一贵,叫作“有新意、有独到见解”。现在我们来谈谈第二贵、第三贵。二贵在有“杂文味”。杂文杂文,就该有“杂文味”。没有“杂文味”还算什么杂文?!现在,有些杂文并没有多少“杂文味”,什么叫“杂文味”?对这个问题,是有不同理解的。这里,我先介绍一下几位著名杂文家的说法。马铁丁认为,“杂文味”表现在五个方面:第一,最直接最迅速地反映现实;第二,可以理解为广博的博。要“厚今薄古”,从现实出发,又要“古为今用”,引用若干古典;第三,要构思精巧,  相似文献   

18.
《杂文九讲》是上海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林帆将其旧作《杂文与杂文写作》加以修订补充,重新出版的一本书。书中详尽分析了杂文的性格以及作为杂文必需具备的条件。每章之后加附文  相似文献   

19.
1982年复刊的《新民晚报》重辟《未晚谭》一栏,专门刊载时事政治杂文,由报社社长、我国著名杂文家林放(赵超构)任其主笔。几年里,林放在《未晚谭》这个栏目中发表了近三百多篇杂文。在人们的社会生活和实际工作中产生了较大影响。所以如此,除了其杂文内涵的深刻、尖锐、泼辣、敏感外,  相似文献   

20.
漫谈杂文     
报纸上需要杂文.杂文永远不会"消亡",一万年以后还有杂文.社会生活中存在革命和反动的斗争、进步和落后的斗争、正确和错误的斗争、革新和守旧的斗争,在文章上就要反映出来.反映的形式有多种多样,杂文就是其中的一种.报纸比杂志更需要杂文,这是为报纸的特点所决定的.报纸是阶级斗争的工具,它要求迅速地反映生活而又迅速地指导生活;报纸篇幅有限,要以短文为主,不可能像杂志那样发表许多较长的论文,这就决定了杂文在报纸中要占—个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