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论中国传统养生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研究方法,对中国传统养生的基础理论进行阐述,中国传统体育养生的基础理论主要来源于中国传统哲学和中医学的理论,并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这就是“阴阳平衡”、“天人合一”、“气一元论”等。这些基础理论不但对中国传统体育的发展起到了理论指导作用,而且对当今世界体育发展,拓宽对体育的认识,增强世人体质都具有重大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了深入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科学阐释新时代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论题,进一步推动体育科学研究和学科专业建设工作,武汉体育学院期刊社主办了“中华民族复兴与体育新使命学术研讨会”,会议围绕“如何肩负起新的使命,为努力将体育建设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标志性事业”展开了全面研讨。研讨会以体育治理现代化、先进体育文化建设、体育学科与专业建设、体育研究方法论创新为主要论题,围绕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运动项目协会自治、体育产业政策执行、竞技运动项目文化建设、中华武德文化建设、体育一流学科建设、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实践应用、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幼儿体育教育发展、体育人文研究哲学方法论、“自我民族志”与体育口述史的理论创新等具体论点展开了研讨,产生了一批高质量的学术观点,取得了高层次的学术效益和学术影响力,为丰富与繁荣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智力服务。  相似文献   

3.
对体育社会科学上位和母体概念以及体育社会科学自身发展的历史进行考察,认为考察体育社会科学的必要背景为体育科学的“二分”或“三分”,不同分类下,体育社会科学分别指向广义和狭义的方面;在体育社会科学(狭义)与体育人文科学的分化和统一中把握体育社会科学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和考察体育社会科学应在体育社会科学(狭义)与体育人文科学之间保持合理的张力;体育哲学社会科学在一定时期下指向体育社会科学,但其正在逐渐淡化;体育学和体育理论均有多种取义,在一定语境下与体育社会科学具有兼容;普遍意义下,体育人文社会(科)学也与体育社会科学具有同指意义.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十一五"期间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立项课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十一五"期间,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立项数量较合理但资助类型稍显单一;六大研究领域,口径宽泛、内涵丰富,但立项课题分布不均衡;立项地域分布的差别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科教人才流动去向以及研究基地的扶持和建设呈一定正相关;体育难点、热点研究日趋多元,但基础理论研究明显单薄,国际化视野尚需加强;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体育产业研究较为集中,数量明显增加,但青少年体育研究等明显不足.建议:提高青年项目资助比例,丰富和优化立项类型结构;拓宽研究的学科群视野,提升跨学科的广度和深度;重视课题申报前期审查,严把中检和结项的质量关;强化体育基础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5.
幸福体育课程模式建构是依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运动需求理论、具身认知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等基础理论,顺应时代发展需要而提出的。该研究从瞄准“急难愁盼”问题的突破,到助力“高质量发展”体育教育,再到服务“幸福人生”奠基的工程,较系统地分析了幸福体育课程模式建构的时代价值和意义,力求为深化体育课程改革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社会、经济等都处于高速发展变化中,体育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也将逐步重新定位。研究旨在厘清“体育公共服务”、“体育电子政务”两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并从转变理念、大力宣传、消除“信息孤岛”和“数字鸿沟”、网络平台建设、立法五个方面来探讨行政部门的体育电子政务建设。行政部门建设好体育电子政务能更好地为公众提供体育公共服务,加快我国体育发展转型的步伐。  相似文献   

7.
随着学科交叉与融合的推进,体育学研究在理论取向上跨越了学科界限。历史社会学的兴起,使体育学研究逐渐打破学科之间的藩篱,在理论与证据、叙事与分析之间不断交融。通过文献资料分析、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历史社会学的演进及其在体育学中的发展进行了系统梳理,并总结了其发展经验与路径。研究认为,历史社会学扎根于古典社会学,历经二战后的理论“阵痛”,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进入了主流学术界的视野;其在西方体育研究中的发展经历了关注、扩展、成熟3个阶段,逐渐凝结出三方面经验,即需厘清价值理念、认清理论与证据的关系以及把握可行策略,并形成了理论导向的体育文化研究与方法导向的体育型构研究两条路径。我国体育学研究中运用历史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尚处于起步阶段,呈现出“碎片化”“连续性”“融合性”的特征。随着我国体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建设的不断推进,历史社会学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为我国体育学的相关研究带来了一定启示,即在研究方法上,关注叙事融合;在研究内容上,立足中国体育议题;在研究思路上,立足理论本土化。  相似文献   

8.
经过国家体育总局专家评估组到我院严格检查评估 ,国家体育总局批准 ,2 0 0 1年末 ,我院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命名”表明了我院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处于全国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先进行列 ,标志着我院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命名”是国家体育总局对我院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坚持“体育发展理论与实践”的基本研究方向和“为体育改革和发展服务、为体育决策服务、为发展体育社会科学事业服务”的科研宗旨的肯定 ;“命名”是国家体育总局对我院多年为我国体育…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体育科研比较偏重体育自然科学。为了与国际上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接轨,我国应扩大体育社会科学研究的领域。因为体育社会学是一个兼有理论和实际双重意义的体育社会科学分支学科,与其它体育社会科学相比,它普遍受广大体育工作者接受和认可。建议加强体育社会学学科(专业)课程的建设,以提高体育社会学研究的广度与深度。  相似文献   

10.
熊文 《体育科研》2016,(1):46-51
从体育社会科学的3个元问题展开讨论,即体育社会科学存在身份不明、地位缺失和品格同化的三重危机。认为:(1)体育社会科学,尤其是其中体育人文科学的“科学”身份还未被认可。其纳入科学范畴可从多个方面因素予以考察,并统一于体育社会科学作为社会科学的分支等方面;(2)当前,体育社会科学的有关语境(对体育、体育科学的界定,体育科学性质及分类)未能反映、揭示或包容体育社会科学及其属性,其很大程度上不能与体育社会科学兼容;(3)体育社会科学内含的价值分析、宏观-抽象学说、经验定性研究、效度和信度问题使得其思维模式、研究范式与体育自然-人体科学存在相异,“规律”的诉求对体育社会科学不具有普适性,而应体现学科、研究差异,且与价值考量保持合理张力。  相似文献   

11.
黄俊伟 《体育学刊》2004,11(1):11-13
当前中西体育文化比较研究领域,不同程度的存在一种由盲目自信心态引出的“救世情结”。在理性点评、分析这类观点的基础上,以“真问题”、“真学问”为两个维度,归纳出3种“问题”类型,并就此提出了判断体育社会科学研究“真问题”的界限。  相似文献   

12.
中国体育社会科学界重大理论问题讨论回顾(1979~1992)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总结近十几年来我国体育科学理论发展的成就和进步,采用文献综述的研究方法,回顾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体育社会科学理论界讨论的七个重大理论问题。这七个理论问题包括:体育科学思想、体育概念、体育科学体系及属性、体育的本质和功能、体育与政治的关系、现代体育和体育现代化、体育协调发展方面问题的讨论情况和主要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3.
以文献法回顾了18年来我国学校体育的理论建设,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理论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些理论成就大体可分为;具有体育共性的基础理论;具有学校体育个性的基础理论和指导学校体育实践工作的应用理论等三个部分。对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起到了十分明显的作用:(1)学校体育改革的深化是学校体育理论发展的主要动力;(2)必要的学术园地和适宜的学术环境是理论发展的重要先决条件。也存在着一些需要的问题。如:一些理论观点的讨论不够深入彻底;理论探索和锤炼的意识不够强烈;总结和提练的,可称得上是理论的东西还不多,与丰富的实践相比,还有很大的反差;某些理论研究的延伸性不够,从而使理论应该对实践产生的指导作用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14.
针对体育及相关概念存在的交叉与混淆现象,应用概念定义的基础理论,论述了体育概念和定义中存在分歧的原因,并对科学与学科,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软科学与元科学,体育、体育学与体育科学,体育社会学、社会体育学与体育社会科学等相关易混概念进行了厘清.  相似文献   

15.
对杨文轩、陈琦教授著的<体育原理>进行评述,认为<体育原理>没有回避多年来积累起来的理论难点,能从国内外的理论研究中发现新的命题,通过比较鉴别找到新视觉和思维方式,是体育人文学科建设的新成果,是一本优秀的体育基础理论读本.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体育学课题为主要研究对象,回顾“十三五”时期我国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课题,展望“十四五”时期该领域的研究重点。“十三五”时期,我国体育哲学社会科学关注体育改革,聚焦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北京冬奥会、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重思想文化引领、强化体育史学研究,关注体育交流交往和提升国际话语权。“十四五”时期,需要关注与体育事业发展的方向性、协调性、融合性以及时代性相关的重点课题。  相似文献   

17.
我国体育社会科学理论研发模式的主要弊端评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传统文化中某些消极因素的影响、体育学科体系的稚嫩、体育社会科学理论体系的薄弱、体育科研队伍整体水平的偏低,以及体育科研体制的不健全等,导致我国体育社会科学在理论研发模式上出现了:研究主体的片面理性、研究目的的过度功利化、研究过程的肤浅与急进、理论构造上的根基薄弱等诸多弊端,这已严重阻碍了我国体育社会科学理论创新的能力。提出应抛弃肤浅、功利、低水平重复、“浮萍式”的理论研发模式,采用注重微观实地考察和社会实验、“扎根式”的理论研发模式之观点。  相似文献   

18.
以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产生的一个重要背景切入主题,在对体育社会科学地位与作用的一点再认识之后,从经费保障、经费来源、学术力量分层整合、基地评估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对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建设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体育利益基本上是沿着“政治功能”和“经济功能”两个层面同时体现。通过对国内、外体育利益及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进行评估,对体育利益的内涵进行了讨论;归纳分析研究体育利益的研究方法;介绍与体育利益相关的研究进展;展望体育利益理论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时晓莉 《新体育》2014,(2):89-91
在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如何尽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体育改革?在全面促进全民健身、群众体育发展方面,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围绕全民健身和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体制、机制的热点话题,本刊记者日前采访了上海体育学院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主任、体育休闲与艺术学院体育理论教研室李建国教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