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T·S·艾略特与新批评派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S·艾略特可谓美国“新批派”的开山大师,他的文学整体论,非个性化理论和他的批评风格对新批评派的本体论和文本细读有直接影响,艾略特后期的批评重点转向社会文化批评,与新批评派趋向形式主义的文学批评不同  相似文献   

2.
谭献的论词倾向,主要体现在对浙、常两派的态度上。他批评浙西词派专主南宋,以姜、张为止境,这是有道理的。对常州词派,他追随张、周治词,又发展了张、周的比兴理论,这对繁荣词的创作和批评,功绩显著。但是他又不固守常派门户,能够洞察常派之不足和成、项、蒋的突出成就,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他取常而排浙,取决于他的重意格,主柔厚;而能洞察常派之不足并盛赞成、项、蒋之词,则透露了他欲使浙、常两派优势互补的意愿。  相似文献   

3.
谭献的论词倾向,主要体现在对浙、常两派的态度上。他批评浙西词派专主南宋,以姜、张为止境,这是有道理的。对常州词派,他追随张、周治词,又发展了张、周的比兴理论,这对繁荣词的创作和批评,功绩显。但是他又不固守常派门户,能够洞察常派之不足和成、项、蒋的突出成就,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他取常而排浙,取决于他的重意格,主柔厚;而能洞察常派之不足并盛赞成、项、蒋之词,则透露了他欲使浙、常两派优势互补的意愿。  相似文献   

4.
五四散文主要由社会派散文与人生派散文两大系列构成。社会派散文关注的是社会性存在,具有显见的意识形态倾向,其主旨主要在于进行社会批评与文化批评。这一类散文以杂感(随感录)为主要形式,它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相互动,具有重要的思想和文化史意义。  相似文献   

5.
李惠玉 《现代语文》2006,(10):88-89
在运用互性理论对以瑞恰兹所代表的语义学批评派的主要观点提出异议之前,首先简要提及一下该流派在20世纪四方论史上所做出的卓越贡献:“语义学批评对西方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新批评派、结构主义批评、早期心理学派批评等派别都受到了它的重要影响。尤其是新批评派,其基本方法论和不少观点都来自语义学批评,以至于不少西方学干脆把语义学批评的主要代表人物瑞恰兹直接作为新批评派理论家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6.
中国新感觉派是在日本新感觉派的直接影响和启发下形成的,但在中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异。中国新感觉派兼具日本新感觉派与都市文学两种特点。以保尔·穆杭为代表的都市文学虽然在表现手法上有印象主义和感觉主义的倾向,但与日本新感觉派在本质上是不同的。中国新感觉派文学与都市文学关系密切的主要原因有二:中国文坛将法国都市文学代表人物保尔·穆杭与日本新感觉派作家混同了;中国新感觉派小说的产生不仅受到日本新感觉派的影响,也受到了穆杭等人的都市小说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鬼趣 兵象──钱谦益论竟陵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竟陵派自明季产生以来。批评最力者当数钱谦益。钱谦益探源索流,勾勒竟陵派在学术渊源和诗学特征上与南宋刘辰翁的承续关系;进而批评竟陵派“幽情单绪”、“孤怀孤诣”的诗学宗旨;“尖新割剥”、“势尖径仄”的语言特征;以及评选诗歌教责古人以从我的标准。钱谦益的这些批评基本上是公允的,对明清之际诗风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国朝文派”语出元好问所编金诗总集《中州集》,当下学者一般将它理解为诗歌流派,而实际上它应是与诗歌相对的文章流派。国朝文派又名中州文派、唐宋文派。“国朝”主要体现其国家属性,“中州”主要体现其地域特征,“唐宋”主要体现其正统意识。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9,(32):188-189
广义上的艺术派或现代派,包括新感觉派、新兴艺术派和新心理派。其中,新感觉派是代表。本文主要从新感觉派的定义及代表作家、前人研究综述这两方面入手,对国内关于日本新感觉派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研究结果表明,国内对川端康成创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雪国》《伊豆舞女》和川端康成的美学意识。  相似文献   

10.
天心派是北宋初出现的新符箓道派,其法术称天心正法。天心正法最初在民间传播,北宋末年以后在社会上和道教内部广泛传播,并逐步与雷法相结合。天心派信奉"北极",认为"北极"是其法术天心正法的法力来源,天心派的"符"、"印"以及信奉的神灵体系也与北极有关。天心派的法术和神灵体系体现了天心派与唐代正一派深厚的渊源。  相似文献   

11.
学衡派是一个以文化批评著称的社团,新文化运动中的激进倾向在学衡派的批评和制约中有所纠正,但是学衡派重视传统的保守的文化立场使得其在理论与创作实践上缺乏实质性的建树,与新文化的历史主流相抗衡,终究难免被边缘化。从当前全球范围内的现代性浪潮中回望学衡派的文化保守主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贡献就显得尤为引人注目,对学衡派进行现代性的思考和重估也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2.
国粹派和学衡派与“五四”新文化提倡者在诸多问题上的对立虽是不争的事实,但他们的对立并不是一种向西方学习的“趋新”与回归中国传统的“守旧”的对立,在向西方学习这一点上,国粹派和学衡派与“五四”新文化提倡者一样也是“趋新”者,无非两者所“趋”之“新”有着显著不同罢了。当我们回首中国文化的现代性进程时,国粹派、学衡派与“五四”新文化派一样,作为中国文化现代性进程中的思想资源,理应受到我们的尊重。  相似文献   

13.
缘于对五四启蒙文化精神的共感,舒芜受到胡风的激赏和提携,跻身于七月派。舒芜在七月派刊物上的理论和杂文,表征了七月派的发展趋于自觉的态势及其内部建构的转型。他的理论批评彰显了胡风的“主观战斗精神”,所引发的论争强化了七月派的声势和品格。在理论批评中舒芜与七月派同人存在着互动性和协同性,他们共同对胡风的文艺思想和其他成员的创作实践做出了有力的呼应,但在畛域和路径上,舒芜是从哲学和接受的角度立论,有别于其他成员从创作和艺术层面的阐释。  相似文献   

14.
魏晋之际随着社会由乱世向相对治世的转变,礼法派开始取代名法派而登上历史舞台。在人才标准上,亦由重“才能”向重“德行”转变,这里的“德行”主要是指儒家学说所规定的“道德规范”。礼法之士在具体的人物品题中,重视“德行”标准,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重忠孝仁义礼信之美德;其二,重清廉节操之美德;其三,礼法派对放达违礼名士的批评与责难。  相似文献   

15.
单纯地把鸳鸯蝴蝶派视为“小说逆流”,是不科学的,鸳鸯蝴蝶派的贡献体现在三个方面,爱国主义思想;为翻译工作做出贡献;接受新生事物。该派得以长存的原由,可以从传统观念、市民口味以及新文学派等角度去论证。可否把当代的武侠、言情小说看作是鸳鸯蝴蝶派的一个延续,是值得探索的。  相似文献   

16.
产生于清末民初的鸳鸯蝴蝶派,主要活跃时期正是新学运动兴起之际。在守护阵地的同时,鸳鸯蝴蝶派隐然有由俗趋雅、雅俗合流的趋势,体现出了一定的现代性。但是鸳鸯蝴蝶派毕竟仍然属于守旧学,旧派痕迹依然明显。本主要通过鸳鸯蝴蝶派本中所表现的大团圆与衷情传奇、“问题”意识与媚俗趣味、新式的婚恋与才子佳人等方面的对比来阐述鸳鸯蝴蝶派的现代性与其矛盾。  相似文献   

17.
鲁迅与现代评论派、新月派,由于所持的政治立场不同,使得他们对社会、文学观念等问题持不同的态度,并发生论争.但作为文学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和团体,对对方的文学创作批评的同时也难以掩饰对对方的文学才华的赞赏.他们不同的自由人生观、民主政治追求、对民众的态度等,使得他们创作内容和政治倾向不同,鲁迅倾向于平民文学,而现代评论派、新月派大多倾向于贵族文学.他们的诗歌、杂文创作明显体现出各自代表的政治观念和文艺观念.  相似文献   

18.
新感觉派一直被学界公认为是中国第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它在借鉴外国现代派文学方面起到了先锋作用。但不论他效法西欧还是日本,新感觉派作家在文化积累和创作语境等方面都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并在创作上自然而然带有中国文化和文学的某些特点。总体说来,新感觉派小说在文化视角、性爱描写以及抒情氛围的营造等三个方面都体现出了明显的传统特质。  相似文献   

19.
关于表演艺术的创作方法,曾有过体验派与体现派的争论。本文试举了体验派与体现派两大派的代表人物及其观点和著作,进行了分析和剖解,并加以实例进行了证明,同时也指出了这两大派各自的正确观点和不全面的地方;最后论证了两者结合的正确理论,以及必不可分的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20.
永嘉学派是南宋孙子兵学研究的重要力量。薛季宣、陈傅良、叶适前后相继,是永嘉学派最重要的三位代表人物,他们对孙子的研究及批评对南宋孙子兵学产生了深刻影响,促进了孙子兵学研究的繁荣,同时也加剧了对孙子的质疑和批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