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古代经典小说源于生活,小说中所描写的人物服饰反映当时社会的特征。小说中刻画的不同人物通过不同服饰的映衬,更加突出地体现了作者对小说人物性格的刻画。《水浒传》囊括了社会各阶层中的人物,从社会最底层到最高层对其中许多人物进行了重点刻画。本文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女性服饰。从服饰文化研究的角度出发,更加深入直观地了解《水浒传》。  相似文献   

2.
当前,大众文化尤其是大话文化解构和重构了包括《水浒传》在内的文学经典作品。大话文化对《水浒传》的解构、仿写、戏拟、拼贴、混杂、戏说甚至歪说、恶搞等本质上都是当代文化消费主义在经典诠释过程中的反映和体现。人们从大话文化的视角对文学经典所作的阐释和改编,也是《水浒传》等经典作品在当下的一种存在方式,有其时代的合理性,所以不宜完全否定。当然,恶搞经典也带来了负面作用和不良影响,为了保护和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应该对文学经典的"恶搞"予以理性的指导。  相似文献   

3.
称谓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英汉语言中亲属称谓的不同,反映了中西文化的差异。从社会语言学和文化语言学的视角对英汉亲属称谓语的分析表明:它们在称谓系统、年龄划分、尊称使用、称谓习惯和泛化现象上都有相同点和不同点,并且不同点多于相同点。其中不同点主要体现在血缘关系中,相同点主要体现在类亲属称谓中,由此揭示出其隐含的文化底蕴。深化人们对称谓语这一语言现象的认识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4.
忠义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德的核心。忠义是《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两部小说的重要思想,但两部小说中的侧重点不同,《三国演义》侧重“义”,《水浒传》强调“忠”。“义”在《三国演义》和“忠”在《水浒传》中都具有复杂内涵,且两部小说中“忠”与“义”的思想倾向对形象塑造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
亲属称谓语有着非常丰富的社会内涵,比较不同民族之间的亲属称谓语是探求其民族语言和民族文化奥秘的一把钥匙,也是了解不同民族之间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背景的一个窗口。本文通过对比英韩亲属称谓语发现两种称谓语之间的差异并从文化视角探析这些差异形成的原因,以便于更好地理解不同民族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所展现出的特点,从而减少跨文化交际活动中的语用失误。  相似文献   

6.
2014年10月31至11月2日,山东社科论坛——《水浒传》与儒家文化全国学术研讨会在曲阜召开。会议的中心议题是"《水浒传》与儒家文化"。这次研讨会是《水浒传》与儒家文化最新研究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层次较高,规模较大。会议共收到论文44篇。与会专家主要就《水浒传》与儒家文化的关系、《水浒传》的文本分析及《水浒传》的作者、版本、传播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研讨。曲阜是儒家文化的发祥地,梁山是水浒文化的摇篮,而这两个地方从行政区划上看均属于今天的济宁市,会议在济宁学院召开,有浓厚鲜明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比较全面地汇编了《水浒传》一书中酒店、酒名、酒具和酒的作用等资料,进而分析《水浒传》酒文化的认识价值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语言与文化共生、共存.由于文化背景不同,英汉称谓语存在着种种差异.本文将英汉称谓语分为亲属称谓和社交称谓,分别从文化角度审视这两种称谓在汉语和英语中的差异,以期更好地了解英汉不同的社会文化,更好地促进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9.
梁山是《水浒传》故事以及水浒文化的发源地和载体,汇聚了黄河文化和运河文化的精华,传承了中华文明和传统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光彩照人的一块瑰宝。梁山武术是梁山好汉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为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满足身心需求,经过不断提炼而形成的武术活动。梁山武术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研究梁山武术对于弘扬民族传统武术文化,推动我国传统武术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水浒传》作为一部伟大的著作,之所以能魅力永存,感动着不同时代的广大读者,这要归功于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创造。燕青作为梁山好汉中的一名,具有梁山好汉的气质和独立的人物形象特征,本文试从燕青与招安一事的关联入手,分析燕青的具体人物形象,以显示其在《水浒传》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李静 《职大学报》2011,(4):47-49
《水浒传》里各位英雄豪杰都是因"义"而聚,但他们身上所透露出来的"义"大有不同,它包括正义、侠义、情义、道义、忠义、孝义等多重意思,本文试着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人物来分析《水浒传》中义的不同内涵。  相似文献   

12.
称谓可以分为两大类:亲属称谓和社会称谓。两者之间的关系很特别,社会称谓一般很难进入到亲属称谓中,而亲属称谓则一直在社会称谓中使用,这种现象被称为亲属称谓的泛化。固原方言中亲属称谓在使用中也存在着泛化现象,在社会称谓中起到一定社会交际作用,从中可以窥视出固原地区社会交际文化。  相似文献   

13.
《儒林外史》中许多武林人物的行为与《水浒传》中的人物有相似之处,甚至可以找到人物原型,但吴敬梓《儒林外史》中的武林人物却是不光彩的侠客形象。由此来看,《儒林外史》是吴敬梓对名著《水浒传》的"消解",对武侠精神的一种批判。《儒林外史》不但嘲讽了"儒林",还嘲讽了"武林",它不但是一部大的"儒林外史"同时也是一部小的"武林外史"。  相似文献   

14.
《水浒传》以往的种种主题说,都是当时社会意识形态的话语,其阐释都是历史的、具体的,因而也是相对正确的;不过,《水浒传》的当代阐释则是关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结合具体的历史情境,《水浒传》的主题思想就是“生存功名说”。  相似文献   

15.
《镜花缘》的结构是纵横交错、错综复杂的,作者不但从整体上构筑了一个天人合一的因缘结构框架,而且作品的内在叙事结构又与《西游记》、《水浒传》和《红楼梦》的结构颇为相似,或对这些作品存在不同程度地借鉴。  相似文献   

16.
谶纬文化深刻濡染了《水浒传》的思想与艺术。一是小说吸收、运用了谶纬中的感生说,通过宋太祖、宋仁宗的感生故事,引出梁山好汉为天罡地煞感生的情节,以为全书布局。二是小说较多运用谶言作为情节展开和人物塑造的艺术手段。三是九天玄女授书和天降石碣的情节,遥承、化用了汉代谶纬中神授天书的主题与故事。应客观分析谶纬文化与《水浒传》思想艺术之间的关系,既要看到它对表现忠义主题、结构全书的正面作用,也要注意其对小说艺术的某些消极影响,避免流于"封建糟粕"之类的简单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17.
英汉语言中亲属称谓不同,从侧面反映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英汉亲属称谓的差异有:复杂程度差异;关系表达清楚性差异;敬称和谦称的使用差异;对长辈称呼的差异。家庭类型、血缘关系、宗法观念、文化取向、礼貌原则、等级观念是造成两者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翻译时应注意:英汉亲属称谓词的词义不对等;对关键词进行解释;亲属称谓词的非亲属称谓用法解释。  相似文献   

18.
《水浒传》疑案试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水浒传》的文学性质疑案,本文认为《水浒传》属于民间文学,是说书艺人的口头创作。史有一个由艺人创作到文人整理、加工、补充的过程,这个过程在书名上有反映。《水浒传》是最后定稿时由文人起的书名。关于《水浒传》的作者疑案,本文认为,《水浒传》曾署名“施耐庵的本”。此话应解释为“施耐庵说话的原本”。既然必是施耐庵说话的本子,那作者就不一定是施耐庵本人。它有可能是书商为了招揽雇客而这样署名的  相似文献   

19.
翟和喜  晟楠 《阅读》2014,(47):30-31
<正>"路见不平一声吼哇,该出手时就出手哇,风风火火闯九州哇……"同学们,你们一定听过刘欢这首豪气十足的《好汉歌》吧,它还是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的主题曲。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不仅才华横溢、博古通今,还是武艺高强、见义勇为的好汉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全方位地了解他。  相似文献   

20.
《水浒传》的文化品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浒传》反抗封建社会秩序,揭示了造反不惟是官逼民反,也是人生欲求和怀才不遇文化母题促成的;其富于思辩的否定精神,有着深厚的思想文化基础。而且小说逞威炫力,其阳刚之气质也是对传统文化重文轻武、崇柔抑刚的反是,这对锻造中华民族刚强的性格有不容忽视的影响。同时,小说融入神话,再造神话,流露出肯定造反精神的厚重底蕴,对水浒英雄从人格到神格的塑造,展现了人民大众对他们的崇敬之情。这三方面的特征,都不同程度地冲击着以儒家为主导的传统文化,体现了小说固有的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