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矫正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时期,攻击性行为是反社会行为中最具代表性、最突出的一种行为。幼儿攻击性行为受到生理、家庭、环境和心理等因素的影响。要纠正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必须采取通过解决人际问题的认知智能训练,提高儿童的认知能力;转变家庭教育中观念的偏差;正确利用大众传媒对儿童的影响;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等有效策略,以便更好地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幼儿攻击性行为阻碍幼儿社会性、个性的健康发展,也影响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提高幼儿认知水平,注重幼儿体验,激起情感共鸣,从而预防幼儿攻击性行为.  相似文献   

3.
孩子之间的吵架、打架、抓伤等争执性行为是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尤其是当孩子三岁时离开父母,进入自己人生的预备"小社会"——幼儿园,有的争执性行为逐渐升级,导致成为攻击性行为,造成人际关系紧张、社交困难等,严重阻碍了儿童社会性、个性和认知的发展,也影响了教师教育工作的正常实施。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6,(77):191-192
幼儿的攻击性行为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家长和幼儿老师特别关注的问题,幼儿攻击性行为问题的正确引导和教育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作出分析:生物学因素、家庭环境影响、学校教育因素、学前儿童与个体攻击性行为、大众传媒的影响,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解决策略和引导方法,从而正确引导幼儿行为发展,促进幼儿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5.
游戏中的教师指导和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游戏这一最能体现幼儿社会性行为的活动为场景,运用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通过对游戏中教师指导和幼儿活动的观察记录,探讨教师指导对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影响,包括社会化语言使用、社会合作协同程度、社会认知能力、亲社会行为等方面的影响,提出了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非常复杂,包括生理因素;遭受挫折;认知偏差与敌意归因;愤怒情绪与移情水平低;攻击性行为受到强化等。要纠正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就必须采取各种策略措施,如创设良好的幼教环境,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提高幼儿的道德认知水平,帮助幼儿学会正确归因;实施幼儿移情训练,开展幼儿角色游戏;学会表达倾诉,合理宣泄攻击性情绪;依据强化原理,实施奖惩措施。  相似文献   

7.
幼儿纠纷现象的调查与分析邢少颖一、问题的提出纠纷现象是人际交往中人与人之间因认识、观念等方面不一致而导致的争执或攻击性行为。幼儿之间的纠纷现象是幼儿在生长、发育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正常的人际交往形式,它主要通过幼儿的行为表现出来。在幼儿的人际交往中...  相似文献   

8.
教室墙面环境作为幼儿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不合理的墙面环境是引起幼儿攻击性行为的重要原因.从幼儿园教室墙面环境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由幼儿园教室墙面环境带来的幼儿攻击性行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教室环境的科学创设减少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亲社会行为是个体为了他人的或社会的利益而自发作出的意志性行为,其中也包括利他性行为。它有助于人更好地与他人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适应社会生活的要求。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将发挥重要作用。在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的过程中,必须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因此,了解制约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各种因素,能为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提高其教育的有效性。   一、认知发展水平和移情是影响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内因   (一 )认知发展水平是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必要…  相似文献   

10.
一、测查目的通过对幼儿认知五个项目的测查,了解四岁六岁幼儿认知发展的水平和特点,探讨家庭及家庭外教养环境、社会环境对幼儿认知发展的影响,为国家修定幼儿教育纲要,深入进行幼教改革提供依据,并为家长、教师及教育工作者根据幼儿认知发展水平与特点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提供科学的依据.二、测查方法城  相似文献   

11.
攻击性行为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及同伴的成长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对于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家长要多管齐下,既要提升幼儿的认知能力,又要采取一些安慰、鼓励、利用媒体向幼儿传播正能量等具体措施,还要通过户外集体活动及移情训练等,逐步提升幼儿的自控能力。  相似文献   

12.
幼儿时期是个体性别认知发展的关键期.学前师范生是否具备实施幼儿性教育的正确态度和能力,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影响.然而现实中学前师范生普遍缺乏正确实施幼儿性教育的科学知识与能力,学前教育专业由此迫切需要加强幼儿性教育课程的建设.在确定目标的基础上,应从性的自然存在、男女两性特征、性与爱情及家庭关系等方面让学生掌握正确而系统的性教育知识,同时结合幼儿园见实习,让学生在课堂讨论、案例教学、撰写相关报告的过程中形成正确回应幼儿性问题与引导幼儿性行为的教育能力.  相似文献   

13.
研究表明,儿童的攻击性行为主要受生物因素、社会因素和认知因素的影响。虽然儿童攻击性行为的产生有其生理层面的因素,但它只是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后天的环境和个体的发展则促进或抑制了攻击性行为的产生。儿童社会性行为发展的研究也表明,儿童的攻击性行为不是生来俱有的,它是儿童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所以,对于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矫正,我们主要从社会因素和认知因素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黄如珊 《成才之路》2014,(17):56-57
正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是比较常见的,其发展状况影响幼儿人格和品德的发展,是一种不良行为。开学后的第一学期,是刚离开家庭融入集体的小班幼儿发生打人、推人、踢人等"攻击性"行为的高发期,不利于幼儿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也不利于幼儿社会性发展。为什么小班是幼儿发生攻击性行为的高发期,其影响因素是什么,小班幼儿都有哪些攻击性行为,对个体"攻击性"行为如何矫正,值得我们思考。一、发生攻击性行为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幼儿期是幼儿道德和人格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道德品质的培养是形成幼儿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品德并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需要教育者根据品德形成过程的规律对幼儿进行教育和指导。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是幼儿道德问题的突出表现,我们应该正确对待和分析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并可以从培养幼儿道德行为、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三个方面着手纠正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相似文献   

16.
情绪能力对幼儿的认知、个性和社会性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对262名大、中、小班幼儿的情绪能力发展特点进行调查,发现:(1)幼儿表达情绪的行为反应中,破坏行为占一定比例.(2)幼儿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较低,小班幼儿的情绪识别和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均低于中、大班幼儿.(3)幼儿在生气和难过时多采用消极调节策略.(4)能引发幼儿积极情绪的事件主要包括感官得到满足、需要得到满足和受到表扬等,而引发幼儿消极情绪的事件主要包括同伴争执、受到批评和需要得不到满足等.研究者认为,可从幼儿和教师两方面入手,培养幼儿的情绪能力.  相似文献   

17.
幼儿德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移情对幼儿道德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移情是强化幼儿道德认知的重要手段,是攻击性行为的抑制手段。家长和教师应利用日常生活情境渗透对幼儿移情能力的培养,强化幼儿道德认知,加强幼儿道德情感教育;组织角色扮演游戏,增强幼儿道德体验。  相似文献   

18.
幼儿同伴冲突是幼儿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幼儿较易以自我中心为主且缺乏语言沟通能力及协调技巧,因而同伴间常常发生冲突行为,如争论、争执及肢体动作冲突甚至攻击现象。幼儿同伴冲突的消极与积极作用并存:如果任凭冲突事件的发生而未适当疏导,可能对幼儿的人际交往互动产生负面效应,影响幼儿的发展。因此教师启发幼儿对冲突的认知及如何介入处理幼儿冲突行为颇有探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19.
丰力 《早期教育》2000,(1):10-10
课题名称:新时期幼儿社会性行为健康发展的教育研究。课题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庞丽娟。课题内容简介:该课题从为未来公民——幼儿奠定良好整体素质基础的根本目的出发。探讨使幼儿的社会性行为得到健康发展的问题。它主要研究新时期幼儿主要的不良社会性行为与特征;幼儿不良社会性行为的发展变化;幼儿不良社会性行为的成因与机制;幼儿不良社会性行为的干预方案与训练;不同地区幼儿的不良社会性行为及家长、教师的态度、观念和行为的比较;社会变化、经济发展与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个部分.元认知的使用能够帮助认知主体以积极有效的方式完成认知任务,实现认知目标.幼儿是有元认知的,对幼儿进行元认知训练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可以在具体活动中对幼儿进行元认知训练,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培养幼儿的良好人格、创设元认知学习环境、提供混龄交往机会等方式,促进幼儿元认知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