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现代新儒学研究公认的大家,方克立先生以坚定的学术立场和独到的思维方式,力求厘清现代新儒学发展线索,全面把握其丰厚内涵。方先生不仅发起现代新儒学研究思潮、主编现代新儒学丛书、发表综论现代新儒学文章,还对现代新儒家进行深刻细致的个案分析,极大地拓宽了现代新儒学的研究视阈。在一定意义上说,现代新儒学研究是透视方先生思想体系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2.
李翔海先生是现代新儒学研究的知名学者,其学术成果不乏真知灼见,自成一家之言。先生对现代新儒家概念的辨析、对现代新儒学理论特质的探索、对现代新儒学发展历程的研究,深化了人们对现代新儒学的理性认知。从一定程度上说,现代新儒学研究成为理解先生思想的一个基本点。  相似文献   

3.
景海峰先生是大陆现代新儒学研究的著名学者,以坚定的学术立场、开阔的哲学视野和独到的思维方式,力图揭橥现代新儒学的发展轨迹和精神风貌。他对儒学近现代转型的深思、对现代新儒家学术思想的评判、对儒学未来走向的探究,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现代新儒学的研究视阈。在此意义上说,现代新儒学研究是解析景海峰学术思想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中国和平崛起并出现儒学复兴趋势的时代背景下,具体论述了儒学复兴的十大标志。进而评析了现当代儒学的几种理论形态,展望了当代儒学复兴的发展方向。作者认为,在新世纪儒学复兴运动中,新儒学的理论形态将不是一家独大,而是百花齐放、多元并存的。现代新儒家的新心学、新理学、新经学固然有其发展空间,但很难突破经院哲学的藩篱而为普罗大众所接受,世纪之交兴起的"新儒教"虽然将在民间聚集信徒,但不可能像倡导者期望的那样成为中国的"国教"。而面向生活实践的"生活儒学"与重视道德人文精神的"民主仁学"则提供了一个有可能深入社会生活与大众理性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儒学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先后经历了先秦儒学、两汉儒学、宋明理学、清代实学和现代新儒学等阶段。每一阶段儒学所呈现出的新特点,都与当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的改变有密切的关系,也与儒学自身理论的嬗变及对佛道思想挑战的回应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6.
不久前,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方克立同志的《现代新儒学与中国现代化》(以下简称《现代化》一书。该书从总体上对现代新儒学研究内对象、范围以及现代新儒学的产生背景、阶段划分、理论特征、历史评价等方面的问题,作了系统深入的分析,对现代新儒学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错误倾向作了中肯的评论。该书立论精审,资料翔实,是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现代新儒学的重要成果,同时也记录了十多年来大陆学者开展现代新儒学研究的曲折历程和总体风貌。它的出版,不仅对儒学的研究,而且对中国现代思想史、文化史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该书…  相似文献   

7.
梁漱溟是20世纪新儒家的开山人物,新儒学即是对儒学的复兴,也是一种崭新的诠释。他试图通过"援西入儒"、"援佛入儒",严格区别真假儒学,深刻凸显儒学在现代社会中的精神价值。这是梁对中国传统儒家所进行的有力的改革。梁漱溟想通过儒学的现代化来实现自己的社会理想,化解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内在紧张。这些都有力地推动了新儒学的诞生。梁先生的新儒学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也有利于当今中国的文化重构。  相似文献   

8.
在儒学意识形态化的过程中,我们往往只注重董仲舒的重要作用,而忽视了陆贾的应有地位,陆贾实则是汉代尝试建构儒学形而上宇宙论支持系统的第一人,也是汉代尝试以儒学统一思想(独尊儒术)的第一人,同时也是汉代促使儒学与王权政治磨合并产生深远影响的第一人,因此,其书《新语》实则是汉代儒学意识形态化的先声。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景海峰对现代新儒学予以较多关注。他认为,正是汉学的没落和宋学的复振,导致儒学身份的裂变和形上意义的迷失;而新的学科定位,又为被迫转型的儒学提供栖身之所。关于现代新儒学的发展,他着重剖析了梁漱溟、熊十力、唐君毅和牟宗三的学术思想,然由于海外新儒学尚处于发展中,故而没有从学术层面上给予评定。对于儒学的未来前景,他虽然没有指出具体的发展路径,但从时间坐标和空间坐标上作了宏观审视。总的来说,景氏之论对于人们了解现代新儒学,探索和思考当代中国社会思潮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景海峰对现代新儒学予以较多关注。他认为,正是汉学的没落和宋学的复振,导致儒学身份的裂变和形上意义的迷失;而新的学科定位,又为被迫转型的儒学提供栖身之所。关于现代新儒学的发展,他着重剖析了梁漱溟、熊十力、唐君毅和牟宗三的学术思想,然由于海外新儒学尚处于发展中,故而没有从学术层面上给予评定。对于儒学的未来前景,他虽然没有指出具体的发展路径,但从时间坐标和空间坐标上作了宏观审视。总的来说,景氏之论对于人们了解现代新儒学,探索和思考当代中国社会思潮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儒学复兴思潮在中国大陆的泛起已是无可争议的事实。与现代新儒学不同,当前的儒学复兴不是一家独大,而是众说纷呈、多元并存。基于现代新儒家之困境与传统文化研究思潮的勃兴,人们为儒学的未来前景提出一系列独到见解,其中影响较大的有蒋庆的“政治儒学”、黄玉顺的“生活儒学”与干春松的“制度儒学”。总的来说,虽然这些理论并非均有现实可行性,但它们标志着儒学研究路向的新展开。  相似文献   

12.
梁漱溟的新儒学是对儒学的复兴和重新诠释,他试图通过"援西入儒",对中国传统儒家进行改革,凸显儒学在现代社会的精神价值,化解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内在紧张。梁漱溟通过儒学的社会化来实践自己的社会理想,他严格区分真假儒学,援佛学入儒学,这些都对新儒学的诞生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梁漱溟的新儒学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于当今中国的文化重构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关系的研究呈纵深多极化展开。有选择性地对马克思主义与传统儒学,马克思主义与现代新儒学、大陆新儒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儒学现代化三个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分析和探讨,可以为今人审视其丰富而复杂的关系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4.
激进主义思潮的冲击与现代新儒家之偏误,共同促进了"制度儒学"的形成。基于现代儒学研究之缺失,干春松主张以儒家思想与社会制度相结合的方式重新审视儒学的本来面目和未来的发展空间,并对制度化儒学的基本形态、解体因缘及近代重建作了周详深湛的剖析。"制度儒学"是近年来"儒学复兴运动"之一种,它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标志着儒学研究路向的新展开。不过,总的看来,"制度儒学"学理上不够圆通,理论构建的意义也不大。  相似文献   

15.
近代以来的新儒学思想立足儒家传统,试图融通西方文化以改造中国的思想体系,虽然存在许多不足但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新儒学在文艺领域影响了文艺理论的构建和文艺创作的实践,总体来说也是得失参半.在当下儒学越来越受重视的大环境下,新儒学如何存续并继续在文艺领域产生积极的影响,有赖于新儒学本身的理论改造与创新  相似文献   

16.
自2013年以来,尼山圣源书院的一群志愿者们一直坚持在周围的乡村进行乡村儒学实验。他们建立乡村儒学讲堂,形成了固定化、常态化和定期化的儒学讲堂制度,进行各种群众性的儒学教化活动,深受村民欢迎。他们的目的,是从乡村开始,重建儒家教化体系,为荒漠化的乡村重新注入文化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禅的东传以及新儒学对日本禅发展兴盛所产生的作用,同时分析了禅对于新儒学在日本传播所起的作用,以及禅儒在相互影响过程中对日本中世文化形成所产生的影响.认为禅借助新儒学传入日本,而禅又为新儒学在江户时期成为反映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一门显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鸦片战争以来的新儒学谈起,采用"新儒家三代说"的观点,通过对所选取的有代表性的人物思想进行梳理来对新儒学的发展历程进行简单介绍,简述了现代新儒学在不同时期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9.
本对儒学的演变轨迹及其发展前景作了系统论述,并对儒学概念、儒学演变的历史进程及其理论形态,对新世纪的新儒学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由于新儒家对于传统和西方文化存在某种程度的误读,加之社会参与性差,儒学的现代化并没有取得应有的成功,反而面临着种种困境.新儒家现在所做的大部分工作集中在学理层面的儒学现代化上,其主张将制度化儒学从儒学中剔除出来,这使儒学的系统性大受影响,儒学面临被肢解的危险;由儒学开出民主、平等的努力,新儒家做的根本不成功.因此,现在的儒家面临两条路一是进行将儒学融入现代性的尝试,一是在时代精神下重铸儒学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