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杂剧中的婚恋剧,题材各异,情节多变,有自身的婚恋模式,即才子佳人大多都经历了相知相恋、相思受阻和团圆相守的爱情婚姻过程。本文以篇幅短小的《张生煮海》为例,从戏剧情节角度加以浅谈。  相似文献   

2.
作为四大南戏之首的《拜月亭》是一部爱情剧,奏于乱世。本文试从取材角度、爱情程式及构剧方式等方面将其与元杂剧中存在的大量才子佳人戏进行分析与比较,以见其描写青年爱情方面之特色。  相似文献   

3.
马利文 《文教资料》2007,(34):58-59
《倩女离魂》作为元杂剧四大爱情戏之一,以离魂这一特殊情节的创作成为区别于其他三大元杂剧,历来为人们所喜爱。元杂剧《倩女离魂》取材于唐传奇《离魂记》,但又不拘泥于《离魂记》所叙述的内容,它巧妙地结合元代特有的社会思想背景,在人物塑造、情节开拓、结构关系等几个大的方面作了合理的创造,使《倩女离魂》焕发出与其他三大爱情剧迥异的光彩。  相似文献   

4.
历史题材剧《赵氏孤儿》,最早被改编为元杂剧《赵氏孤儿》,此后又陆续被改编为京剧、潮剧、豫剧、晋剧、话剧等,后又改编为电影、电视剧。而对主人公程婴的刻画也是丰富多彩、各不相同。可以说不同的程婴形象对于剧目主题的表现或许是最有力的支撑点。  相似文献   

5.
元杂剧中,婚姻家庭戏占有显著的位置。科举又常常是导致打破婚姻恋爱关系中的平衡,构成戏剧冲突,从而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动因。通过科举戏中的夫妻离合与科举之间的关联,来考察婚姻家庭关系变故中的法律问题。《墙头马上》、《潇湘雨》和《渔樵记》三部元杂剧均涉及到科举和夫妻分离与破镜重圆,超出了单纯的爱情剧的范围,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的婚姻家庭及其相关的社会、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6.
王实甫《西厢记》是元杂剧中的珍品,我国古典戏曲名著。其题材虽是“前人已见之事”,但“尽有摹写未尽之情,描画不全之态”,作者“设身处地,伐隐攻微”,“以生花妙笔,蕴秀之肠”,通过精心的艺术再创造,“制为杂剧,使人但赏极新极艳之词,而忘其为极腐极陈之事”,“虽观旧剧,如阅新编”,给人以新的思想启示和艺术享受。《西厢记》是自《莺莺传》起,崔张爱情这一题材的发展史上,思想和艺术的最高成果和最后总结,几百年来博得了高度的赞誉和广泛的的欢迎。在中国戏剧史上,《王西厢》评价之高、  相似文献   

7.
崔莺莺是著名的元杂剧四大爱情剧之一的《西厢记》中的女主角,是作者王实甫倾尽心血着力塑造的一个反封建礼教,追求幸福的爱情生活,争取婚姻自由的封建礼教叛逆者的光辉形象。在崔莺莺身上反映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抑和摧残,体现了人性的复苏和觉醒,寄托了人民群众对美满幸福的爱情生活的美好愿望,成为千余年来,广大青年男女追求爱情幸福的楷模。  相似文献   

8.
崔莺莺是著名的元杂剧四大爱情剧之一的《西厢记》中的女主角,是作者王实甫倾尽心血着力塑造的一个反封建礼教,追求幸福的爱情生活,争取婚姻自由的封建礼教叛逆者的光辉形象。在崔莺莺身上反映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抑和摧残,体现了人性的复苏和觉醒,寄托了人民群众对美满幸福的爱情生活的美好愿望,成为千余年来,广大青年男女追求爱情幸福的楷模。  相似文献   

9.
《音乐世界》2012,(16):149-149
《嫁给谁都幸福?》其实无关爱情 上海满艺文化的小剧场新作温情喜剧《嫁给谁都幸福?》8月7日起献演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娩剧沙龙,这是沪上当红青年编剧王庐璐自口日光励志剧《好好先生》、黑色幽默剧《绝代双“熊”》、骗术揭露剧《不骗你骗谁》系列后,酋度回归到都市青年情感题材。  相似文献   

10.
元杂剧中贯穿着一股浓烈的生命意识,它体现在公案剧、水浒剧、文人剧及历史剧等各种不同题材的剧作内容中。本文在与前代文学的比较中显示元杂剧中生命意识的特点与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元杂剧的爱情剧和家庭伦理剧中,出现了一批行为意识上具有极强主动性的女性形象,元杂剧作家对此表现出热烈赞美和大力批判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传统的男权主义观念以及元代这一特殊时代背景下的现实遭遇造成了元杂剧作者的双重判断。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唐传奇与元杂剧(着重于爱情方面)的比较,论述了元剧的文化特征及其成因,说明了市民文化对元杂剧艺术成就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一 元代与关汉卿齐名的戏曲作家王实甫所写的《西厢记杂剧》,是一部以男女爱情为题材的杰作,是我国古典现实主义的巨著之一,金圣叹以之与《楚辞》、 《庄子》、《史记》等名著并驾齐驱,号称“十才子书”。全剧共五本二十折。有的版本把第二本开头的《楔子》也作为一折,那末总共二十一折,是元杂剧中的大型剧本,突破了元杂剧通常由四折组成一个剧本的体制。它以唐代元稹《会真记》(又名《莺莺传》)的崔莺莺与张珙(君瑞)的恋  相似文献   

14.
唐代皇帝李隆基和他的妃子杨玉环之间众说纷坛的故事,是许多诗歌、小说、戏剧描写的一个传统题材。文人们在各自的作品中对这个题材的主题表现和评定各抒己见。清初戏剧家洪(1645-1704)广泛参考前人作品,用长达10余年的时间,三易其稿,于1688年完成了《长生殿》一剧的创作。洪在《长生殿》中既批判了李、杨爱情所带来的政治上的严重后果,同时又歌颂了他们的真挚爱情,并对这一爱情的悲剧结局寄于深切的同情。因此,从作品描写的现象上看,《长生殿》的主题思想复杂而难定。联系到李、杨故事的历史真实及作者写作的背景,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15.
孙薇 《华章》2012,(16)
白朴的杂剧《墙头马上》所塑造的艺术典型李千金,有别于一般元杂剧中的女性形象,勇敢率真、刚毅泼辣,执着追求和捍卫自己的爱情和人格尊严,彰显了一种妇女要求解放、把握真爱的权利和具有民主意识、女权成份的爱情观.  相似文献   

16.
书报之窗     
《电影艺术》八○年第六期刊登了题为《对于爱情题材影片创作的看法》的文章。作者走访了团中央、《中国青年报》社和《中国青年》杂志社,请这些单位负责青年宣传教育、文化生活等方面工作的同志,谈了对于爱情题材影片创作的看法。他们指出,爱情是一门学问,也是青年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近几年来,我国拍摄出一批表现青年爱情生活的影片,大部分是受到青年们的喜爱和欢迎的。为了进一步提高爱情题材影片的质量,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元杂剧纪君祥的《赵氏孤儿》是中国戏曲史上著名的悲剧之一,也是最早传入欧洲的戏剧。其本身具有非常丰富的文化蕴含,后代的各个历史时期都有对其改编的题材剧以偏离其真实的面貌出现,使其在文化蕴含上的差异性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8.
元杂剧四大爱情戏中,女性在追求平等自由的爱情婚姻时表现出大胆、果敢的强势倾向:男性在婚姻爱情问题态度上体现出怯弱、优柔寡断的弱势状态.两者构成了一种独特的"阴盛阳衰"的现象.本文试图从四大爱情剧入手.具体分析女强男弱的格局,从审美角度来探讨其中蕴含的深层次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9.
神仙道化剧是元杂剧作家在全真教理念指导下,本着“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创作思想来选取题材、塑造人物、设计结构、安排情节的.全真教对神仙道化剧题材、结构、情节、人物形象等打上深深的烙印.  相似文献   

20.
元杂剧里历史剧占的比重很大,究其原因首先是由于我国深厚的史官文化意识使剧作家更偏爱历史题材,故写出大量的历史剧。其次是剧作家“曲笔”反映现实的需要,同时,我国丰富的史料也为剧作家创作历史剧提供了丰富的题材,以及中国观众对历史剧的喜爱也促使剧作家乐意写历史题材的剧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