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县知事为民国初年县行政长官,而当任知县,“非市井无赖之徒,即党会强梁之辈,流品纷杂,吏治卑污”,为了强化“中央用人行政之权,涤荡地方滥用私人之弊”,更主要是为了强化袁世凯的专制统治,袁世凯的北洋政府“以考试知事实为澄清吏治之根本要图”为由举办知事考试,企图重建公开、刚性和程序化的选官制度。  相似文献   

2.
民国初年,为了改变吏治败坏的现实状况,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也是出于对县知事在地方治理中重要作用的认识,北洋政府决心以考试来选拔基层官吏,希望通过举办知事考试重建公开的、程序化的选官制度,并制定颁布了相关的规章条例,使知事考试录用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1914年2月,北洋政府举行了首届知事试验,使知事考试制度正式进入实践阶段。第一届知事试验已初具现代文官考试的特征,是北洋政府推行的一项具有建设性的措施。然而,第一届知事试验依然带有浓厚的科举残余色彩,尤其是保荐免试制度的存在,使知事试验制度的功效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3.
千年底蕴,百年积淀。西山观,素有"三岩毓秀,西山地灵"之美称。唐天祜年间(公元904——907年)校书郎王贞白建"山斋"和清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知县詹广誉建"丰溪书院"及1912年本县知事汪鲲南  相似文献   

4.
民国初年革命者主要是吸收了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原则,初步建立了议会监察体制的雏形。袁世凯夺取民国政权后,破坏了议会监察制度,重新建立了一套具有专制性质的监察体系。总的来讲,民国初年由于社会混乱,政治不稳定和袁世凯集权制度的建立,使民国初年的监察制度运行效能低下,作用甚微。  相似文献   

5.
1923年,安徽公学在南京创立,陶行知任校长,他特别主张教育务须崇实。他请人写了一个大大的“实”字,刻在石碑上。陶行知强调“实至名归,实事实是”,以崇实的精神求德智体全面发展。为了培养学生实际能力,搞好学生自治,学校宿舍不要校工打扫,由学生轮流负责。每排宿舍有十间寝室,每间房住十个学生。寝室由安徽省的县名命名,值日生称为“县知事”。每天宿舍门口挂着今天“县知事”的名字。学校还派人检查评比,大家戏称为“县知事扫地比赛”。有人来参观,问为什么值日生叫“县知事”,陶行知说县知事就是一县的公仆,公仆就是为人民做事。在学校…  相似文献   

6.
民国初年,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曾经以极度虔诚的心情引进了以两党制和多党制为基本表现形式的竞争型政党制度,在封建政治体制的废墟上进行了西方政党政治的艰辛实验,但结果却是昙花一现,很快以悲剧而告终。探析民国初年竞争型政党制度的兴起与夭亡,对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7.
民国初年的司法体制在制定法律法规以确保法院法官独立审判、严禁司法党化、重视法官队伍建设、律师制度的实行及大理院造法确保司法统一等方面,有促进司法独立的进步性,同时也存在兼理司法法院、特别法院等对司法独立的反动性,但民国初年仍进一步发展了清末已经开创的司法独立体制,其进步性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8.
民国初年,政治事件频发,京师总商会也逐渐从"在商言商"卷入到"在商言政"的游涡中。在壬子兵变、五四运动等重大政治事件中,总商会一方面要求参与国家政治活动,改革有碍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旧制度和弊政,但另一方面又害怕革命引起社会剧变。这从某种意义上体现了总商会在政治参与中趋新性与保守性的两面性。  相似文献   

9.
晚清民初,伴随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步伐,传统行业在转型调适,新兴工商及服务行业裂变求生.与此相应,职业市场与职业分化亦加速前行.在民国初年,现代会计师制度正式建立,而在此前后,市场、知识与制度的转型已渐为此新兴职业奠定根基.在市场层面,社会对于财务核算及财务信用之需求推动记账与审计职责的分离;在知识层面,引自西方的复式借贷簿记使会计师职业的专业能力得到学术支撑;在制度方面,政府、工商界及会计界将推进会计科学化、建立独立的会计师制度作为共同目标,使会计师制度得到法律及市场的认同.在民国初年,职业会计师虽然数量仍有限,但此一职业化进程却关乎市场信用、会计学术及职业制度建构等议题.早期职业会计师既是市场、知识与制度进化之结果,自身参与职业化进程之中,其职业行为、职业伦理、社会参与和近代社会经济转型具有深切关联.  相似文献   

10.
民国时期,北洋政府与国民政府先后确立了辛亥革命的纪念制度,兴建了相关的纪念设施,成立了一系列的纪念组织,使纪念活动不断地得以开展。湖北省作为"首义"之地,其纪念意义愈加重大,纪念活动愈加具有代表性。通过历史档案的梳理,对民国初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抗战胜利后这三个重要历史阶段湖北省纪念"双十节"活动做出解读,探讨民国时期湖北省纪念武昌"首义"的内容与特点,还原"首义之区"对辛亥革命的认同与支持,对今天纪念辛亥革命、保护辛亥文物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闽侯人许珌亲历了明清政权的鼎革,身为崇祯十二年乡试取得功名的待售士子,清初仕途多磨难,屡不得去谒。康熙四年方被选授安定知县,二年余旋被罢官。后因贫寓居安定及临洮二地,终生未能回归故里。许劝亲眼目睹了康熙初年甘肃地区社会经济状况,并在其诗文中多有载录,这些诗文多收录于其诗文集《许铁堂诗稿》中。结合该诗文集对许珌宦寓陇上之事略进行述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行政诉讼制度与现实的需求之间存在着差距。文章以行政诉讼法修改建议稿中的“告县官不由县法院管辖”为切入点,对行政诉讼中的级别管辖现状和解决方案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陈仅,浙江鄞县人,清中叶以后历任紫阳、安康、汉阴等地知县。作为地方官员,他关心民生,有政绩;作为诗人,他写有记录在各地做官心路历程的诗集《继雅堂集》;作为学者,他潜心研究古代经学、诗学而有独到心得;同时他也是著名戏剧作家李文瀚的知己并为其剧作正谱和评点。对陈仅先生年谱的考订,有助于我们全面研究其政绩、学术和文学成就。  相似文献   

14.
从里耶秦简可以看出,秦代县与县下各级部门小吏之长官皆可称“守”,以表示“长官”之义。同时,“令”和“啬夫”,是当时并存的行政长官称号。就县佐官而言,里耶秦简中的“守丞”出现非常频繁,似不能简单以“试守”来解释;秦代县尉有置吏权,且无需征得县丞的同意。另外,秦代县下小吏的设置异常复杂,且职权划分不很明确,反映出秦代县廷小吏行政职能不太分化、县行政科层化程度不太高的状况。  相似文献   

15.
在晋城市区北部,有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村庄,名叫古书院。这里是940年前,北宋大理学家程颢在晋城当县令、办书院渐渐形成的村落。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程颢调任泽州晋城县令,在晋城县四年,很有作为。刚满40岁的他退出仕途,与兄弟程颐专心研究理学,奠定了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16.
金满县址考     
清初,在北庭都护府城内发现残碑两块,因其上镌有“金满县令”等文字,后人多称之为“金满县残碑”.但是对残碑的出土地点却说法不一。有的说位于奇台,有的说位于阜康,也有的说在吉本萨尔,本文将在各种文献史料的基础上,对这一问题进行考证。  相似文献   

17.
闽南素称“佛国”,为多元宗教聚集之地。朱熹初仕任泉州同安县主簿,晚年出知漳州,与闽南多元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仕泉之前,朱熹所学杂驳,既受孔孟学说和二程理学的熏陶,又曾问禅学佛,访道焚修。同安任初,朱熹也曾沉浸于佛道。然而,通过从同安一县及泉州一郡透视整个南宋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现实,使其接受李侗之教而“逃禅归儒”。泉州之“胡贾建层楼”(伊斯兰教寺)事件为朱熹应对禅佛教、摩尼教的挑战提供了借鉴。朱熹对于摩尼教(明教),仕泉偶涉,知漳则禁。总之,朱熹之于闽南多元宗教,兼融而不宽容。  相似文献   

18.
张能鳞,生于明末,入清后考中进士,历任浙江仁和知县、江苏提学、四川巡道等官。任官期间,以教养为先,禁异端,崇孝弟,兴教化,颇有政绩。治学以程朱为宗,著有《儒宗理要》、《诗经传说取裁》、《孝经衍义补删》和《青齐政略》等。一生所做官职不高,学问也没有多少独创之处,但他将自己的理学思想运用到治民的政治实践中,“以经术饰吏治”,可谓是称于职守的“循吏”。  相似文献   

19.
县级政府行政成本问题研究在整个行政管理问题研究中属于比较薄弱的环节,由于县级政府在我国行政管理体系中所处的独特位置,其行政成本畸高问题由多种原因导致。选择“强势”政府、“万能政府”行政体制,这是我国行政成本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应适时推进制度创新,形成新的制度平衡。根据市场化的进程、比重,选择政府介入经济活动的范围、深浅和规模,从而确定必要行政成本的支出。  相似文献   

20.
一个有高度负责任的政府应该积极主动承地担政府应有的责任。然而,在我国,传统的"官本位"行政文化、现行行政问责制及政府回应机制都阻碍了责任政府的建设步伐。为此,在构建责任政府的过程中,要大力培养责任型行政文化的"软环境",要不断完善行政问责制,同时要积极、及时回应民众的利益诉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