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在李希贵老师的《学生第二》中有这样两句话:“在一个空气中都弥漫着火药味的校园中,大家一个个神经都绷得很紧,教师怎么能有幸福感呢?在没有教师幸福感的校园里,学生还会好到哪里去呢?”“对一位校长或者教育管理者来说,关注学生首先应该从关注教师开始。”的确如此。一所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是一种刚性管理,教师可以逐条对照以规范自己在教学中的言与行,制度造就了学校的刚性外框,使学校得以规范地前行。但学校又应是一个充满了人文关怀的地方,刚性管理筑起的是一所学校的“形”,而如何让教师充满幸福感则是一种柔性管理,构筑的是一所学校的“象”,是决定一所学校能否在规范前行中走得更快更远的动力。因此,学校管理者在学校管理中的柔性管理往往能以“绕指柔”助推学校制度这块“百炼钢”得以更好地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2.
从“刚性管理”向“柔性管理”转变“以人为本”是现代学校管理的一种基本理念,以约束人、制裁人为主要特征的“刚性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学校管理的发展趋势,现代学校管理应从“刚性管理”向“柔性管理”转化:以“民主型管理”为主,在尊重教师的心理特点基础上,关注人、研  相似文献   

3.
陆大有 《中学文科》2007,(7):127-127
人是学校管理中最基本的要素,学校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学校办学效益的高低最终取决于师生员工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程度。所以我认为学校管理的真谛在于追求刚性的“依法治校”的同时,也要追求柔性的“以人为本”,即法治与德治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金峰 《文教资料》2010,(22):171-173
本文在分析柔性管理本质与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要加强高校柔性管理的必要性。将柔性管理理论运用到高校管理中,有利于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特点,有利于推动教育体制改革.并激发广大师生共同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进而激发人才的最大潜能,从而实现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指出高校管理必须从“刚性”管理向“柔性”管理转变.因为推行柔性管理是构建和谐社会、创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5.
对教师管理,我一直坚持内在激励的方法。我深知,教师内在激励特征与学校管理中以“监管”为主要特征的教师评价、考勤、公开课等管理方式有较大差距,我也清楚地认识到要缩短内在激励与管理的外在性之间的差距,不能以简单抛弃外在管理为解决方案。在管理实践中,我重视教师专业化的因素,结合管理的外在性要求,形成了“以人为本,严谨治校”的管理思想。这一思想的萌生与提出,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6.
作为校长,管好了教师,也就管好了学校。长期以来,我国在管理教师方面是以刚性管理见长的,是以“严厉、规矩、纪律”作保证的。所谓刚性管理,又称硬管理,理性管理,是指学校领导者制定一定的规章制度和常规要求,需要教师遵守,教师的各类活动必须要合乎规范,严厉奖惩,纪律面前一律平等,没有弹性。对一个刚刚起步的学校来说,为使学校的一切工作迅速步入正轨,刚性管理是必要的。而当学校的各项工作走上正轨后,刚性管理就显得缺乏人情味,不够人性化。管理的最高境界,不是要把人管死,而是要管活,管是为了不管。要达到这种境界,需要刚性管理和柔性管…  相似文献   

7.
杜强 《辽宁教育》2011,(7):27-28
传统教育是一种“标准化”教育,与之相适应的学校管理是强调统一性的“刚”性管理;而现代教育是追求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自然发展和完美结合的教育,与之相适应的学校管理亦应是有较高理智水平的“柔”性管理,即“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那么,在现代的学校管理过程中,作为校长应如何在刚性制度的基础上恰到好处地发挥“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呢?这就要求校长在学校管理中体现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8.
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是现代文明管理的两个重要方面,两者相辅相承、缺一不可。如果说刚性管理是“骨架”,那么,柔性管理则是“灵魂”。从目前多数幼儿园管理的现状来看,在施行必要的刚性管理的同时,更应注重柔性管理。下面笔者将结合本园对柔性管理的探索和实践,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9.
正确认识教师的地位,把握中国现代教育管理的特征,更新观念,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在传统理性管理的基础上突出非理性管理思想,鼓励教师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教育教学风格;学校强调民主管理,突出“以德治校、以素质治校、以情治校”,真正形成一种和谐、民主的良好管理氛围,在管理上产生合力效应,最大化地发挥教育资源的功能,积极探索新型管理模式,成为新世纪教师管理理论和实践的一个创新。  相似文献   

10.
作为管理学中传统模式和现代模式的两种管理方式: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其特点各有优势和不足。高职院校师资的现状决定了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结合的必要性,实行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相结合,可采取如下措施:制度建设和人文关怀相结合;严格考核和激励机制相结合;规范管理和自我管理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正>学校人性化管理是一个动态的有生命的过程,是以学校管理资源中的人为主体来具体把握的,它的运行、操作由人进行控制和调节。如果一味地强调"从严治校、依法治校",过分刚性化,有失温情,很难激发教师工作的快乐感受,更难调动教师竭尽全力为学校贡献自己聪明才智的积极性,还会滋生抵触情绪。  相似文献   

12.
在大学,人们对“教授治校”的口号并不陌生。我对“教授治校”的了解,是10余年前从阅读冯友兰先生的《三松堂自序》中获得的。据冯先生回忆,我国大学的“教授治校”,发轫于蔡元培先生主政时的北京大学,而在清华大学得以完善。然而奇怪的是,无论在平时与中小学的接触中,还是从所检索到的文献资料看,都鲜有谈论基础教育阶段实行“教师治校”的。多少年来,我们也一直在谈论完善中小学校的民主管理以及鼓励教师参与学校管理,但就是缄口不谈“教师治校”。究竟是“教师治校”不适宜在中小学校施行抑或别有原因?当我将这一想法告诉有关人士时,得到…  相似文献   

13.
校长的柔性管理是相对于“刚性管理”而言,是校长采用非强制方式引导教师自觉自愿工作。校长要正确认识柔性管理的特征,积极实践柔性管理。  相似文献   

14.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根据现代管理对象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文化素质明显改善 ,竞争意识逐渐形成 ,公平心理不断增强等特点 ,吸收中华儒家“以人为本”的思想 ,实施柔性管理。这对加入WTO后的我国中小学教学管理的启发是很大的 ,尤其是在一些中小学校、“末位淘汰制”、“竞争意识”、“按量化分数定奖惩”等刚性管理口号喊得震天 ,把“刚性管理”当作“玉”的今天 ,中小学教学管理更有必要在柔性管理方面作一些有益的探讨。一、“柔性管理”之“性”中小学教学柔性管理 ,是在研究师生员工在工作、学习中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  相似文献   

15.
浅谈第五代管理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高举 《班主任》2003,(10):6-7
知识经济时代,第五代管理应运而生。第五代管理的中心是知识管理,核心是人本管理,特征是和谐管理。学校管理也应积极应用这种管理方式,将企业管理中刚性的“哲商”制度管理和柔性的“和商”亲情管理结合起来,创造一种家庭式的和谐气氛,充分调动和发挥教职工的积极性,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一、坚持“依法治校”的理念校长治校首先要“依法”。依法处理、协调涉校的各种关系或矛盾。学校作为一个单位,学校及学校师生是社会的一部分,不可避免地与社会其他方面发生关联,校长应善于运用法律,特别是教育法律法规来协调和处理各方关系,维护学校及师生的合法权益。制定《学校章程》,以“章”治校。《学校章程》是学校的基本法,是依法治校的内在要求,是校长依法治校的重要依据。依法管理教师。一方面要依法保护、落实教师的权利;另一方面要依法教育,督促教师履行义务。  相似文献   

17.
传统教育是一种标准化教育,与之相适应的学校管理是强调统一性的刚性管理;而现代教育是追求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自然发展和完美结合的教育,与之相适应的学校管理亦应是有较高理智水平的柔性管理,即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那么,在现代的学校管理过程中,作为校长应如何在刚性制度  相似文献   

18.
在班级管理中,究竟是实行“刚性管理”好,还是“柔性管理”好?近几年由于管理的人性化,越来越多的班主任更倾向于“柔性管理”。我认为应将“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刚柔相济。一、“刚性管理”在班级管理中有效地实施“刚性管理”,首先要在班级管理中做到一个“严”字。要求做好紧﹑快﹑准。“紧”就是要求跟班紧。学生管理无小事,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上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懈怠。学生毕竟年龄小,明辨是非的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所以班主任应该在每一节课间到班上巡视一圈,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责任心。“快”就是处理班上…  相似文献   

19.
李春霞 《河北教育》2014,(12):27-27
柔性管理是相对于刚性管理而言的,但它绝不应该是一种对立关系。无论是刚性的一刀切,还是柔性的一刀切,都过于绝对化,都是不合适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制度是刚性的,管理可以是柔性的。柔性管理是相对于刚性管理而言的,但它绝不应该是一种对立关系。如果没有制度约束的一味的“解放”“平等”,这样的管理虽凸显了对人的尊重,却容易造成一盘散沙,缺少凝聚力;如果没有对人的尊重与理解,而一味的靠制度约束,这样的管理则缺少“人情味”,弦绷得太紧,久而久之会有断裂的危险,甚至人心背离。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们的一些中小学校长还津津乐道于“末位淘汰”、“竞争意识”、“按量化分数定奖惩”等刚性管理办法,坚持把刚性管理当作管理之“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