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书·平帝纪》记载元始二年夏有“罢安定呼池苑以为安民县”之举。颜师古注以为其地在中山国。根据大量文献记载分析,颜注显误,安民县与呼池苑之属地,不在西汉中山国,而在安定郡安定县,即今甘肃华亭县一带。呼池苑是《汉书·地理志》失载的边郡六牧师苑之一,王文涛《西汉“罢安定呼池苑以为安民县”属地考》一文认为“安定属巨鹿郡”的考证,因对史料引用和理解有误,故结论无法成立  相似文献   

2.
杜甫陇右纪行诗《积草岭》的地理方位,是典籍、史料稀缺,古今释注者尚未开垦的一方荒地。对疑似积草岭的“马莲垭豁”、“老关庙梁”、“二垭子梁”、“银子崖”、“焦山沟梁”等去石峡石龛和到成县泥功山的古今通行路线、地理方位、地貌特征实地考察,发现西和县石峡镇“焦山沟梁”与杜甫笔下的《积草岭》诗意相契合,应该是当年诗圣经过的“积草岭”。  相似文献   

3.
诗圣旅陇纪行诗的当今地址大部分已有统一认识,唯独《龙门镇》、《积草岭》二诗尚在仁智互见之中。在前文《杜甫陇右诗<龙门镇>考》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查阅和实地考察.史料与实践证明:西和县石峡镇高河村的大石和小石与《水经注》记载的“龙门谷”相符,高河水为龙门水:页水为《水经注》所载的“东北穷溪”,并根据《河水注》对小榆水、契水、禄谷水等表述“文法一致原则”,确定页水是横水的傍流、斜支、测流,是横水的源头之一,二者不可分离;又据史料记载的一则战例和戍镇设置规模,判定今西和县石峡镇石峡街是杜甫笔下的“龙门镇”,其成县府城集与西和坦途关均与史料和《水经注》所载相左。  相似文献   

4.
成纪辑闻     
一、地理述略今秦安县城北三十里的阳兀川金城里(本地方言读音为“来”,即“里”字),为古代成纪县址.据《汉书·地理志》记载,成纪县属汉天水郡,始建于公元前118年(汉武帝元鼎三年).在未建县以前,于秦于汉,均属陇西郡.因其地正处于大陇山(也名关山)西北坡下的陇水(葫芦河)下游河谷地带,气候比较温和,宜于农业生产;且又正处在从关中越过大陇山通往河西走廊到西域的大道(即所谓的“丝绸之路”)上,所以在汉唐以前,其地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5.
南宋《王师雄题记》、《厍彦威题记》位于甘肃成县《西狭颂》摩崖石刻右侧.《题记》记载:“时金人方盗有两河及秦魏,成纪在北,同谷居南,每为战场.”真实地记录了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宋金第三次战争西北战场军事状况.在这次战争中,抗金名将王子直不仅与刘海等人以火攻战术收复秦州,还和刘忠等攻克治平寨,王子直“治平寨大捷”在抗金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隆兴和议”后王子直一直负责“关外四州”防务.张维《陇右金石录》认为《厍彦威题记》中的“王公”并非“郡守王子直”,而是指绍兴十二年前后知成州的王彦,此与史实不符.  相似文献   

6.
一九七七年,在秦始皇陵附近出土秦代编钟一枚,上镌秦篆“乐府”二字。这一秦乐府编钟的发现,为秦代乐府官署的存在提供了物证,从而解决了人们长期争论不休的乐府是否始立于汉武帝的问题。关于乐府的较为详细的记载,要数班固的《汉书》。《汉书·礼乐志》说:“至武帝定郊祀之礼……乃立乐府,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多举司马相如等数十人造为诗赋,略论律吕,以合八音之调,作十九章之歌。”唐代颜师古在“乃立乐府”句下注道:“始置之也。乐府之名,盖起于此。”一千年来,颜师古的汉武始立乐府的断语便成了中国文学史、音乐史上的传统说法。但是,史书在武帝以前,已有乐府这一名目的记载。《史记·乐书》说:“高祖过沛诗三侯之章,令小儿歌之。高祖崩,令沛得以四时歌午宗庙。孝惠、孝文、孝景无所增更,于乐府司常肄旧而已。”《汉书·礼乐志》也说:“房中乐,楚声也。孝惠二年使乐府令夏侯宽备其箫管,更名曰安世乐。”武帝以前已有乐府和乐府令的记载,那末武帝始立乐府之说,不是很难成立吗?尤其是《汉书·礼乐志》,前面说,惠帝时已有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是部政治思想性很强的小说。它产生在我国十八世纪的中叶,即所谓“乾隆盛世”。这个时期,社会生活表面上繁荣安定,实际上矛盾重重,危机四伏。《红楼梦》中所谓“偏值近年水旱不收,盗贼蜂起”,就是这种矛盾斗争的曲折反映。清朝统治者为了维护他们的政权,对反抗者采用了反革命的两手策略:一方面进行武力镇压;另一方面实行思想统治。他们在思想文化领域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特别是崇儒尊孔,提倡程朱理学,来加强思想统治。康熙就曾经提出“提倡理学,表彰程朱”的口  相似文献   

8.
一、序言 祭祀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过的一种现象,是现实世界的人们与鬼神世界相通的中介。《汉书·郊祀志》说;“祀者,所以昭孝事祖,通神明也。”人们实行祭祀的目的多种多样,归纳起来可以概括为三类:“有祈焉、有报焉、有由辟焉。”即祈求、报答和消弭灾祸。在科学不发达的时代,祭祀是人们与外界抗争的无奈的手段,在阶级社会里又是统治阶级进行精神统治的工具。 我国古代祭祀的历史非常悠久。从山顶洞人在死者周围撒赤铁矿粉,我们可以看到最早的灵魂观  相似文献   

9.
西汉是我国古典货币经济发展得最为鼎盛的时期。这个时期出现的本位币(标准货币)“五铢钱”,被货币史家誉为“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货币”。它不仅通行于西汉一代,而且直到唐代以前,一直是我国主要的标准货币,历时达700余年之久。其在经济史上的地位是不待言的。西汉五铢钱的发行量也十分惊人,《汉书·食货志》载:“自孝武元狩五年,三官初铸五铢钱,至平帝元始中,成钱二百八十亿万余云。”现在一般根据其他记载.以“元狩”为“元鼎”之误,而“亿”在当时指十万而言。就是说,自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至元始  相似文献   

10.
《清史稿·地理志》卷80“西藏·卫”条中,言“雅鲁藏布江,即大金沙江也”;而《清史稿·地理志》卷74“云南·永昌府”条中,又言“猛卯安抚司(驻今云南瑞丽)……龙川江自遮放入……西入缅甸,又西南那莫江,下流入大金沙江(即今伊洛瓦底江)”。这两条资料言“大金沙江”,一指雅鲁  相似文献   

11.
一、督修时间位于今陕西北部地区的延绥边墙,是明代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段边墙最初是由余子俊主持修筑的。关于余子俊督筑延绥边墙的时间,各书记载不一。如《明史·兵志》说,始筑于成化七年,《皇明九边考》卷七记载,筑于成化八年。甚至同一书中也有不同记载,如《榆林府志》卷廿六记此事在成化九年,而卷九却记为成化十年闰六月。诸说皆不够准确。督筑时间应当在成化十年上半年,竣工之时早于同年闰六月。《明通鉴》载:“宪宗成化十年闰六月乙巳,巡抚延绥都御史余子俊筑边墙成,上其  相似文献   

12.
《汉书·地理志》上党郡谷远县载 :“羊头山世靡谷 ,沁水所出 ,东南至荥阳入河 ,过郡三 ,行九百七十里。”谓沁水过郡三 ,至于过哪三郡 ,没有确指。历代学者对此有多种解释 ,而且对是否在荥阳入河观点不一 ,今梳理如下 :郦道元《水经·沁水注》曰 :“沁水……又东过武德县南 ,又东南至荥阳县北 ,东入于河。”认为沁水在荥阳入河。颜师古汉志注文曰 :“今沁水至怀州武陟县界入河。此云至荥阳 ,疑传写错误。”对沁水在荥阳入河的说法提出异议。清代学者汪远孙《汉书地理志校本》曰 :“‘过郡三’谓上党、河内、河南也 ,若仅至武德 ,武德故城在…  相似文献   

13.
武城,也叫武平城,是春秋战国时期秦晋边界上的一个重城。秦晋两国为了扩大国土,常交战该城下。你守我攻,我攻你守,武城遂成为一小名城,《左传》、《史记》等历史文献中有十几处记载同武城相关的事情。秦汉时武城置县,属左冯翊,东汉时县废。武城在什么地方呢?《史记·秦本纪》引《括地志》说:“故武城,一名武平城,在华州郑县东北十三里。”故郑城诸家均说在今华县老城北的郑村东边,是西周时郑桓公的封  相似文献   

14.
在通海,神僧李畔富的传说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见于记载的,有如下一些.《大明一统志》载:“相传昔水涝不通,有僧于县治东北石笋丛立之处,以杖穿穴泄其水,因名通海.”牟崇鑫《通海备征志》亦云:“传说昔时水涝不通,元代有神僧畔富于县之东北岳家营落水洞石笋丛立之处,以杖穿穴,泄写而成,因名通湖,即所谓无窍也.通海之名盖取此义焉.”  相似文献   

15.
司马迁与屈原均以宏文名垂千古,但屈原之“志”为“存君兴国”,即通过君王来实现其“美政”理想,把楚国的事情办好;司马迁之“志”是撰著《史记》,以期名垂后世。屈原“无我”,司马迁“为我”;屈原无心插柳柳成荫,司马迁则是有意栽花花盛开。  相似文献   

16.
明李贤等撰《大明一统志》 (三秦出版社1990年版 )卷 37《宁夏卫》载 :“汉伯渠 ,在黄河西南 ,分河水溉田二百余顷。”引文中“黄河西南”之“西” ,应系“东”之误 ,这由明及其以后的文献可以证明。明人朱旃撰修的《(宣德 )宁夏志》(吴忠礼《宁夏志笺证》 ,宁夏人民出版社 199  相似文献   

17.
《甘肃新通志》及州志等记载均相同 ,不再征引。唐代时析上县始置天水县 ,北宋至元初 ,天水县建置屡有变化 ,治地亦不固定。据上述记载可知 ,今天水市西南 70里即为天水县故地 ,这里为今天水市天水镇所在地 ,人们习称“小天水”。由于天水县系由唐时上县析出 ,唐之后上县建置不复存在 ,上故城亦不以“上”相称 ,故天水城易为人们误当上故城 ,顾组禹所记当属此例。如前所论 ,上城自北魏至唐末治今天水市秦城区当属无疑 ;而且 ,在北魏之前 ,还有一段时间上仍治今天水市城区。因为《水经注》除记有“上城”外 ,又有“上故…  相似文献   

18.
《滇海虞衡志》共有13志,其中,《志禽》《志兽》和《志虫鱼》三志专门记载动物。从环境史和动物史角度看,清代滇境动物与人的关系的本质可归结为一种“以人类为中心”的“对立关系”。首先,清代滇人对动物的分类并未摆脱中国古代动物分类传统,具有随意性特征;其次,他们对于动物的价值认知多在经济功用方面,认为动物与动物的关系存在互变和相克机制,对动物与气候的关系解读具有科学性与随意臆测交织的特点;最后,清代滇人将灾害文化中动物的角色大体分为三种:一是致灾因子,二是禳灾仪式的载体(或对象),三是诸多忌讳与习俗的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19.
轩辕谷简论     
轩辕谷,又名三皇沟,为轩辕黄帝诞生之地;儿时,祖父就这样讲。及长,阅《清水县志.人物志》(康熙版),证实老人所述并非虚言。《水经》云:黄帝“生于上邦轩辕谷,今城东南七十里有谷与溪焉。”《秦州直隶新志》亦有载。当今著名史学家范文澜先生在《中国通史简编》中谓:轩辕黄帝诞生于甘肃清水。”清水,古称上土■。余少年时,见城中央建有钟鼓楼,形同当今西安钟楼,上书“右上■”三个苍劲雄朴之大字,如今犹记忆颇深。《清水县志.舆地志》日;“清水为古成纪之一隅,夏商属雍州,周代沦于西戎,秦始祖开辟之。秦皇废封建,变郡…  相似文献   

20.
中华书局点校本《清史稿·地理志》第2093页西安府临潼县:“县丞驻关山镇。镇五:新丰、零口、交口、广阳、栎阳。”按:“镇五”前疑脱“又”字。《清史稿·地理志》西安府富平县:“县丞驻美原镇。又东北,道贤镇。”同州府大荔县:“县丞驻羌白镇。又坊头、船舍、潘驿三镇。”风翔府宝鸡县:“巡检驻虢川镇。又底店、阳平、马营、益门四镇。”汉中府洋县:“县丞驻华阳镇。又渭门、真符、谢村、堵水四镇。”鹿阝州直隶州:“州判驻王家角镇。又交道、屯磨、张村、隆益、牛武五镇。”宜君县:“马兰镇,巡检驻。又雷远、五里、杏头、石梯、偏桥、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