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关“比”与“分率”的复合应用题是分数应用题教学中的难点。解答此类应用题,首先要加强学生对“比”和“分率”的认识,经常进行转化训练。此类应用题有好几种解法,但有些解法学生理解较难,如果能根据分数与比的关系,把它转化为比的形式,用“归一法”解,学生容易理解。  相似文献   

2.
帮助学生掌握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判断解题方法,是突破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关键。怎样帮助学生掌握数量关系呢? 一、准确判断单位“1”。首先要让学生熟练掌握同谁比,谁就是单位“1”。如:去年造林是前年的1(1/5)倍,  相似文献   

3.
比倍关系的三类应用题.在统编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中,分散在第四、五册中讲授。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开始学“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时,解题正确率还高,当出现另外两类应用题时,学生就容易搞混,不少学生看到“倍”字就用乘法,错误较多。我认为比倍关系应用题教学应遵循整体原则,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间的联系和规律。具体作法如  相似文献   

4.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两种应用题都是求两数相差关系的应用题,它们共同反映了大数、小数、相差数三个量之间的联系。如果把两者结合起来教学,则便于及时对比、提前比较顺叙题和逆叙题。我们的具体设想是:一、精心设计准备题,理解基本概念教学“比……多”、“比……少”应用题,必须与“求相差数”应用题挂上钩,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同样多”、“谁与谁比”、“谁多谁少”、“相差数”等数学术语。为此,我们在教学中设计了以下三组题。  相似文献   

5.
一、数学作文教学的内容 1、写体会,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新知的探究过程。心理学认为,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动手,动脑又动口,积极参与新知的探究过程,能有效地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体味知识的奥秘,感受科学世界的真美。数学作文的内容之一就是让学生表述探究知识曲折过程的新发现,遨游数学世界的新体会。 如教学正比例应用题时,我让学生用多种方法(归一法、倍比法、比例法等)探究、讨论解答,并让学生畅谈解题思路,解题感受,课后组织学生把课堂感触最深的内容自拟题目写一篇数学作文,学生写出了“多种方法解应用题”,“巧沟通、多方法”等作文。  相似文献   

6.
转化思想在分数应用题教学中的运用江苏南通市十里坊小学曹斌一、整数与分数应用题的相互转化分数是在等分中产生的。分数的意义是“归一”思想的扩展,所以,简单分数应用题都可用“归一法”来解答。在分数应用题教学初期,应加强整数与分数应用题互相转化的教学,使学生...  相似文献   

7.
口诀列式法     
我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学生对常见的四种类型的分数应用题的列式区分不清,经常混淆。我根据这四种类型的特点,总结了如下口诀列式法,经实验收到了良好效果。一、口诀列式先定整体“1”,比谁把谁定为“1”。若知“1”的对应量,量率相乘莫迟疑。“1”的对应量为未...  相似文献   

8.
3.倍数关系应用题1.教师出示线段图,提问:“图中告诉了我们哪两种数量?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谁能根据图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编一道应用题?”2.教师出不例10(l):学校有6个足球,18个排球,排球的个数是足球的多少倍?引导学生对照线段图进行讨论:“求排球的个数是足球的多少倍就是求什么?怎样列式?这仅题是谁跟谁比,谁为一份数?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在18+6=3中,18、6、3各表示什么?”3.将线段目中第二个条件改成问题,将问题改成条件(如下图),引导学生看图编应用题。4.教师出示例10(2):学校有6个足球,排球的…  相似文献   

9.
有些学生,看到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就望而生畏,感到“老虎吃天——无法下爪。”为此,老师应教给学生一点解分数应用题的“窍门”。 抓关键——找整体“1” 我们知道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出整体“1”。整体“1”如何确定呢?一般来说,在两个比较量中,必须弄清谁与谁比,把被比的量看作整体“1”。具体来说,分下面几种情况: 1.整体“1”直接给出。  相似文献   

10.
拜读本刊 2 0 0 1年第 7、8期周满兰老师的《相差关系应用题字面分析例谈》 ,觉得它与我在倍数应用题教学中所采用的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由于学生常把求 1倍数和求几倍数的应用题相混 ,我就以题中表示倍数关系的句子 (我称之为关键句 )为切入点 ,引导学生首先依据关键句找准 1倍的量和几倍的量 ,再结合线段图进行分析 ,效果不错。现也举例说明如下。例 1 骆驼可以活 2 5年 ,乌龟的寿命是骆驼的 4倍。乌龟比骆驼多活多少年 ?1 抓住关键句“乌龟的寿命是骆驼的 4倍” ,判断谁是 1倍的量谁是几倍的量 ,并标注出来。关键句中有明显标志“的” …  相似文献   

11.
“求比一数多(少)几”的应用题,是低年级应用题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学生很难搞清谁与谁比和谁多、谁少,也不善于进行思维分析。因此,在复习课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对这种应用题的分析能力,理清其结构层次,明确它们的内在联系,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是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这类问题解法的关键。根据这一认识,并依据知识结构与学生认识规律,我们从“两数相差多少”的数量分析着手,设计了以下复习性练习,并已在教学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基本训练一着重于“谁和谁比”以及“谁多”  相似文献   

12.
教学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特别是较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时,指导学生学会找单位“1”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教学中通常的做法是,指导学生抓住带分率的句子进行分析,看是谁与谁在比,其中的被比量就是单位“1”。如“今年比去年增产1/10 ”,是今年与去年在  相似文献   

13.
“比多(少)应用题”在小学数学中虽然属于简单应用题,但却是以后学习复合应用题的基础。但不少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常出现一些错误,如片面理解“比多(少)”,尤其是间接叙述的题,更易造成概念不清。数量关系模糊,表现为见“多”就加,见“少”就减,不去具体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为此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掌握概念,明确数量关系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必须让学生掌握“同样多”、“甲比乙多”、“甲比乙少”、“谁多”、“谁少”、“求多”、“求少”等概念。上新课前可先复习一些旧知识,通过复习,找出两…  相似文献   

14.
低年级学生在练习了一定量的“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后,由于思维定势的干扰,以为“多”就加“少”就减,以后学习逆叙述题时,就容易混淆,发生错误。为了防止见“多”就加见“少”就减,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抓训练,理清基本数量关系教学“比多(少)”应用题,首先要让学生搞清“同样多”、“多”、“少”这些概念都是比较而言的,关键在于谁与谁比,谁多谁少,掌握其基本数量  相似文献   

15.
在一次教研活动中,听了一位青年教师讲“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时,引入了如下歌诀: 分数乘除应用题,首要关键是整体。题中若把“谁”等分,“谁”是整体要当“1”题中若有“是”、“占”、“比”,后边那个即整体。己知整体用乘法,除法为了求整体。由于引进了歌诀,课堂教学的气氛非常活跃,学生掌握了知识要点和解题方法。当然,在数学教学中,把歌诀引入教学,从某一部分知识的要点及计算方法上,能够提高学  相似文献   

16.
王碧琴 《辅导员》2013,(13):41-42
“倍比”关系的应用题,即几倍多几或几倍少几的应用题,此类应用题在小学低段常常是大数是小数的几倍问题,用算术方法并不难理解。然而进入五年级后,尤其是学习简易方程之后。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简易方程”一章以例题的形式出现了“倍比”关系的应用题、而六年级的分数应用题、  相似文献   

17.
加强实际操作建立“倍”的概念栾淑珍,慕淑清佳木斯市第五小学“倍”概念的建立,统编教材是在第四册出现的。义务教材把应用题进行分组教学,因而“倍”概念提前到第三册。统编教材中关于“倍比”应用题只有两种: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而义...  相似文献   

18.
有些应用题条件隐蔽,数量关系复杂,很难找到解题途径。如果把题中的倍数关系或比的关系转化为份数关系,用归一法求出每份数,就能顺利地求得问题的答案。这种思考问题的方法就是份数法。  相似文献   

19.
人民都这样说,解答应用题的关键在于分析题中数量关系。这话没错。可是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着眼点何在?有规律可循吗? 我想就解答简单应用题而言,分析数量关系的目的在于促成应用题向相应的文字题转化。而分析应用题的着眼点是表达数量关系的中心词语,如“一共”、“还剩”、“比……多”、“比……少”、“相差”、“倍”、“平均”、“几分之几”等等,也就是题中所叙述  相似文献   

20.
审查、分析应用题的条件,是解题的关键。为帮助学生过好这一关,可加强对学生进行看句看图的“说话”训练。现以“倍比关系”应用题的“说话”训练为例,将教法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