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英美文学课是语言与文化一体化的教学。学生从中除了可以感受英美文化外,还可以在整个过程中锻炼提高听、说、读、写等语言交际能力。因此,英美文学课可以同时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学能力。  相似文献   

2.
认知理论认为,语言学习是一个信息加工过程,即语言学习是一个从语言输入到语言加工再到语言输出的过程(input-processing-output)。语言的输入与输出密不可分,输入是为了获得有效的输出,而输出是英语交流的最终目标。那么,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如何利用有效的策略,帮助学生畅通语言输入与输出的渠道呢?下面,笔者欲结合4位老师在“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中的具体课例,就如何畅通语言输入与输出渠道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思考。  相似文献   

3.
邓景茹 《陕西教育》2009,(10):68-68,67
精读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英语的认知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在任课过程中要力争拓宽知识输入渠道,通过外显知识激发内隐知识,提高语言输出能力。  相似文献   

4.
英语专业的文学课对于培养学生具有充分的语言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只有单项输入,语言结构分析以及外围输出型的教育。它忽视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具有的主体中心地位。作为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往往将语言结构从文学作品中抽离然后鼓励的从语言的角度来对其进行分析。这样的教学方法使语言和文学形成脱离,大大的影响了教学的效果。作为英语语言文学而言,其主要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以及应用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积极的发挥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在英语学习中能够理解日常语言的内涵并且充分的运用语言。  相似文献   

5.
精读课是英语专业重要课程之一,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在精读课堂大量的信息输出是培养交际能力的前提,信息量的输入则是其重要的保障。在精读课学习中,语言的输入与输出同等重要的,两者应该是同步进行。精读课堂输入与输出的衔接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保证。  相似文献   

6.
冷学宝 《江苏教育》2014,(18):61-63
<正>语文课既是语言学习课,也是文学熏陶课。语文课堂教学不仅要训练并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还应培养并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可以从培养他们的文学情感入手。没有对学生文学情感的培养,不管语文课上得多么"好看",也不管课堂教学效率有多高,都会偏离人们对语文教育的基本预期,背离语文教育的根本宗旨。在当下的语文课堂里,许多教师一味地注重对学生的语文知识传授和语言能力训练,侧重于教给学生具体的学习方法和必要的考试技巧,强化学生对分析问  相似文献   

7.
英语学习过程是语言输入和输出的过程。英语学习中的语言输入和输出相互影响、相辅相成。"输入假设"和"输出假设"在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正确处理语言知识"输入"的量与语言能力"输出"的质在教学中的辩证关系以及培养学生形成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势在必行。输入是输出的必要前提,输出是输入的目的,反过来对输入具有反拨作用。  相似文献   

8.
论英美文学教学与英语学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美文学课是英语专业学习中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知识课。它起着培养学生的语言修养和文学素质,塑造完美人格,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文化鉴赏能力,使之成为具备较高素质的英语人才的重要作用。在英语学习中,英语文学与文化、语言、人文素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9.
阅读课是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课型。培养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是阅读课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从充分利用文本插图、利用图示以及创设语言情景三个方面,探讨了在阅读课上让学生有更多语言输出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7,(90):1-2
文学课程是语言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文学作品本身所具有的时代意义及语言价值,通过对其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在提高语言能力的同时加强对对象语言国的认识,从而提升文化修养及学习能力。本文以洛尔迦的戏剧作品《贝尔纳尔达之家》为例,探究在对外西语教学中如何构建成功的、有意义的文学课堂,有助于向广大教育者阐明文学课堂的功能和意义,以及在语言教学中文学课最终的目的与成果。  相似文献   

11.
日本文学课的教学法,既不能一味地教授单词、句子、段落,把日本文学课变成精读课、语法课,也不宜一味地填鸭式教授作者生平、文学流派、文学概念等文学知识,而应该在日本文学课上通过文本细读来提高学生的日语语言能力,通过画面想象使学生认识日本文学的美,认识日本人的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12.
语言输出能培养学习者的话语能力,使学习者以积极的态度强化知识吸收的质量,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目前高职高专艺术专业英语听力教学仍是薄弱环节,可通过以下途径将语言输出理论运用到艺术专业英语听力教学中:以英文电影欣赏作为教学主要载体,将听力课上成能唤起学生兴趣的视听说课;英语听力教学与艺术专业学习相结合,开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语言输出活动;多渠道开展课外语言输出活动;改革传统的形式单一的测试模式。  相似文献   

13.
英美文学作为英语专业的必修课,是学好语言的最佳途径,不仅能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文学知识,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力和审美的敏感性,促进语言基本功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本文通过探讨目前该门课的教学现状,论述了有效实施教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英语写作是语言的输出。输出水平体现着输入质量的高低。大学精读课作为一门语言输入与输出并重的主干课,在传授英语知识和训练英语技能方面有着其他专业课无法取代的优势。加强精读课中的词汇语法知识以及语篇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方面发挥着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英语教学中的文学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一直是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针对文学能力的培养与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之间的关系作初步的分析,有助于了解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学能力。  相似文献   

16.
英关文学课是英语专业学生人文素质和语言基本功的专业知识课。多年来一直面临着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教学手段的改进等问题。根据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构建英美文学语料库。可以在教学中用来分析一些典型的文学模式,达到提高文学和语言修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当前大、中学生语言输出能力较弱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的语言结构能力很差。本文建议在英语教学中应抓好两个问题,一是向学生讲明英语的语言基本框架,二是采用以毒攻毒的方法,即经常让学生分析背诵长难句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感。如此,则输出能力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18.
英语视听说课程把传统的独立的视频课、听力课、口语课教学改革成为视听说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全方位、立体化的英语教学,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明确该课程的定位和侧重点,把大量的输入活动移到课前由学生自主学习,而宝贵的课堂时间应着重解决语言输出的问题,而课后也需要一些延续性的任务巩固和深化教学效果,让学生真正全方位,立体化地沉浸在语言的氛围中,得到充足的锻炼,实际有效地提升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9.
口语课是英语教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其目的是使学生学到的语言知识转变为口头交际能力,知道在什么场合下,对什么人该说什么话。口语要求通过读和听获得知识、信息和语言,经过思维,赋予新的内容,然后输出,从而完成交际过程。  相似文献   

20.
张国清 《沧州师专学报》2006,22(2):84-85,87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都离不开文学。在介绍文学课的性质和其设置主旨的前提下,分析了英语文学课的作用并提出了三种可行的学习方法:史选结合、理论联系实际以及识记、领会与应用相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