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认识尹劲老师是在本世纪初,他给我留下的印象是:热情、好学、好思、好动,仿佛在他的生命里涌动着一种无法:遏制的活力。后来由于工作关系,深入了解了他的比较阅读教学、戏剧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他在2007年参加成都市赛课时执教的别具一格的《窦娥冤》教学,真的是给我不少语文教学上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丁立梅 《课外阅读》2009,(14):50-50
一个自称叫陈小卫的人打电话给我。电话那头,他满怀激动地说:“丁老师,我终于找到你了。” 他说他是我10年前的学生。我脑子迅速翻转着,十来年的教学生涯,我换过几所学校,教过无数的学生,实在记不起这个叫陈小卫的学生来。  相似文献   

3.
江澎终于要把他对语文教学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作一个阶段性的了结出书了,这是他早就该做的事,也是我等待已久的事。我认识唐江澎是在1997年,我听课,他上课。一直到今天我还记得他那天开设的公开课是《邹忌讽齐王纳谏》,"借助工具书阅读"教学当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个时候,他虽然还没有公开提出"体悟教学"这个概念,但我现在知道其时他已经开始系统的思考。之后是2002年,我  相似文献   

4.
胡娟 《辽宁教育》2008,(5):27-27
随着清脆悦耳的下课铃声,我结束了本节课的教学,宣布下课。 当我走到楼梯拐角时,一个孩子匆匆跑到我的眼前.把一本书塞进我的手里,还没等我反应过来,他就扭头跑了。我急忙叫住他,问:“这是给我的吗?”他停了一下.使劲地点了点头,又不好意思地翻开其中一页,说:“老师,这是我妈妈在书店买的,你看看这页写得对吗?”我低头看了看书.  相似文献   

5.
张广娟 《课外阅读》2011,(10):155-155
假期又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已经有了二十年教育教学经验的我对这部书有了全新的理解和更深刻的感悟。苏霍姆林斯基在这本书里,用大量的实例阐述了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可以指导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教学实践。苏霍姆林斯基对教育的热爱付出、对学生的关注爱护、对教育教学的钻研思索、对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阐述总结,就像细雨一样滋润着我,启迪了我的教育教学智慧,丰富了我的教育思想,坚定了我研究探索教育教学的信念。它不断地启发引导我思考、实践、反思,再思考、再实践、再反思……苏霍姆林斯基伴着我成长,他给了我全新的教育理念,给了我直面困难和解决困难的勇气,让我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教育教学智慧和机智……他是我的导师,感谢他为我导航!  相似文献   

6.
震球先生是与我神交多年但迄今还无缘谋面的“老相识”了,十多年来,他寄了多篇文章及无数首(按:多得已无法统计)诗词、对联给我,要我“提出宝贵意见”。其实,我确实提不出多少意见,倒是经常从拜读他的大作中得到许多启示。不说别的,仅讲一点:他能在繁重的中学语文教学和行政领导(不久前他还一直兼任一所中学的党支部副书记和教导主任)之余,  相似文献   

7.
一位初中语老师曾让我给他复制哀乐磁带,说讲《周总理,你在哪里》时用,我当时的第一感觉是:课堂放哀乐,合适么?无独有偶,不久又读到一篇《(周总理,你在哪里)说课稿》(陕西师大《中学语教学参考》1999年10期),再次遭遇哀乐。教在“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运用”中讲述了他“创设情景”的方法:“上课时讲桌上铺着洁白的桌布,摆上一瓶淡雅的花,轻放低沉的哀乐,  相似文献   

8.
吴非 《中学语文教学》2007,(5):20-20,32
4年前,有个语文教学跨省交流会,邀我参加。那次交流主题是考察“网络作文教学”,我听了几节课,感到不太适应。据主办学校介绍:全校所有班级所有学生的所有作文,你想看哪一篇就能看到哪一篇,想写段评语也可以。我对此很惊讶。该校一位教师现场演示给我看,很快就调出了某年级某班某同学的全部作文。我问:“这位同学知道吗?”“不一定知道。”我问:“他会同意我们看他的作文吗?”教师奇怪地反问:“他为什么会不同意呢?”“那么同学之问也可以互相看吗?”“每个人都可以看全校任何一个同学的任何一篇作文。”  相似文献   

9.
写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怎样在低年级就训练学生写出一手好字,这是许多语文老师非常关注的事情。我和许多低年级语文老师一样,在一年级时就下大力气,在笔画书写和间架结构搭配上给学生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令我失望的是:很多时候,多数学生都不能努力去写,写出来的字离他所能达到的水平相差很远。  相似文献   

10.
吴汉平 《中国德育》2012,(23):63-64
都说现在的孩子不知道感恩。为什么会这样呢?在《月光启蒙》教学中,一名学生的发言给了我答案。他说:“孙友田的母亲真伟大,她给儿子唱歌谣、讲故事、猜谜语,在作者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而我们的爸爸妈妈只顾自己,从来不给我们讲故事、唱童谣……我就是觉得他们不爱我。”  相似文献   

11.
身为一名家长,我深知孩子在出生第三天再教育就晚了两天的深刻内涵;作为一名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师,我更深谙语文素养对一个人的成长是多么重要。于是,我琢磨着:能否在孩子尚未学会说话、识字时,就给他一些听觉刺激呢?于是,在孩子出生不久,我便购买了一些儿歌、故事录音带,这些录音带内容浅显,节奏明快,音质纯美,连大人听来都倍感喜欢。起初放录音时,由于他太小,所以一点反应都没有,我认为这是正常的,仍然信心十足地继续给他放,基本上无间断。可是近一年的时间里情况却不尽人意,根本看不出每一个富有动感的内容对他有什…  相似文献   

12.
一天,同事找我帮他截取几段视频以便插入到教学PPT中,我用一些小工具很快完成任务。后来我同事告诉我说上课效果挺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是啊,在课堂教学PPT中插入小视频可以给教学起到抛砖引玉.画龙点睛的作用。但是对于一般的老师来讲对剪切视频可能会感到无从下手。下面我就介绍几种便于使用的视频剪切小软件:  相似文献   

13.
钱伟 《贵州教育》2012,(11):25-25
近一段时间,上四年级的儿子常常向我炫耀他被老师表扬的事,看他那神采飞扬的样子,比我给他买一个梦寐以求的“溜溜球”还高兴。我问儿子:“是什么事老师表扬了你?”他说一次是他帮助同学扫地,另一次是拾到5角钱交给了班主任老师。听后,我非常钦佩儿子的老师不失时机地表扬和赏识学生的做法。同时,也引起我在教育教学中对赞赏学生这一课题的探究与思考。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2~14页。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师:今天,老师来给大家上课,上课的内容还和一个小朋友有关系。你先猜猜,他和刘老师会是什么关系?(屏幕显示一个在拼图形的男孩照片,旁注:我叫舒际乐)  相似文献   

15.
超越     
一曲悠扬的充满异域风情的音乐在教室里响起,顿时,全班沉浸在东南亚热带雨林的情景里。伴随着音乐,我缓缓地向学生介绍盛产大象、景色怡人的泰国首都———曼谷。按照事先的教学安排,在学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要让学生自己谈谈这篇课文给他们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根据我的设想和课文中提到的:学生应谈到小象乖巧、聪明。果然,学生们纷纷举手回答:“小象乖巧、聪明让我印象深……”几个学生回答下来,我暗自高兴,准备顺理成章地往下讲课,又一双小手举了起来。难道还会有不同的意见吗?我疑惑地看着他,“老师,我觉得这篇课文给我印象…  相似文献   

16.
高三地理教学给我最大的一个印象是:大容量,讲练讲。这也许是高三几乎所有学科教学的一个共性,我记得有这样一个笑话,有一次我在高一上公开课,下课后一同事说,刚从高三下来的老师都有一个毛病:滔滔不绝,满堂灌。高三地理教学同其他年级的地理教学有其相同之处,但也有着许多独特之处。所谓相同,即高三地理教学终究也是地理教学,其教学规律肯定寓于地理教学总规律之中。不同之处,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一、案例 五年级上学期,我们班转来一个小男孩。初次见面,他便给我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个子不高,瘦瘦的脸庞上架着一副金丝眼镜,给人感觉很斯文。当时我想:这一定是个各方面优秀的孩子。  相似文献   

18.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大难点:尤其犯难的是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们,不要说观察生活,描写生活,抒发真情实感,就是让他胡编乱造的“挤”出一篇作文来也很难。一上作文课,他们不是找作文选抄,就是咬笔头、撕本子,看到他们为难的样子,真有些不忍心。然而,作文还是要写的,怎么办呢?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注意给学生创设作文情境,通过自己活灵活现的“演出”,  相似文献   

19.
一、确定研究个案 他,眉清目秀,给人的印象纯真可爱。这是班上一个长得挺俊的学生给我的最初印象。可随着语文教学的开始,这种印象完全不复存在。他上课很少关注老师的教学,常常整节课自顾自地在课桌里玩一些小玩意儿。  相似文献   

20.
以学生为本、全面关注学生作为新的教学理念被广大教师认同和接受,但在操作层面的教师行为中,却又往往被忽略。一位教师在教学反思中写道:"记得有一次,教研员张老师来听我执教的品德与社会课‘迷人的金秋'。课后他给我提出了一个意见:课堂上有个孩子非常积极大胆地给你提了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