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的课堂中,很多教师都在尝试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去经历“合作、交流、对话”的过程.在课堂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的合作学习的形式松散;有的合作学习一蹴而就,学生一说即会;有的合作学习目的性不强,强调形式而忽视内容实质.由此,笔者认识到新的思想和理念.合作学习不是简单意义上的讨论、活动、说话,而应该是一种体现出生成性、产生新思想、促进个体发展的学习过程.换言之,合作学习的过程对学生而言应该是有效的,是能够提高其数学认识思维水平的过程.那么,教师在数学课堂中怎样组织有效的合作学习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作业一种在教学中广泛应用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道风景,教师经常会有意识地在课堂中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然而,由于认识不到位,有些仅仅停留在形式上,组织学生热热闹闹地搞几分钟小组合作,如同走过场一般,合作学习存在“重形式、忽实质,缺实效”的现象,暴露出不少问题,如何让合作学习的“合作”落到实处,真正发挥其作用,值得我们探讨。  相似文献   

3.
郭思乐教授认为,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会让学生乐学,教师乐教,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走进生本课堂,我们会发现,教师经常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组织教学活动。在《英语课程标准》里也提出:“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与其相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小组合作讨论”被越来越多地引入课堂。但教师在组织开展小组合作讨论时,课堂上往往会出现如下情形:有时满堂异口同声,轻而易举;有时满堂煮沸,不着边际;有时一堂寂静,无人问津,十分困惑、尴尬。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与其相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小组合作讨论”被越来越多地引入课堂。但教师在组织开展小组合作讨论时。课堂上往往会出现如下情形:有时满堂异口同声.轻而易举;有时满堂鼎沸,不着边际;有时一堂寂静,无人问津,十分困惑、尴尬。  相似文献   

6.
课堂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课堂合作学习是一种教育哲学和教学理念,倡导课堂合作学习不是为了追求形式上的“活动”。目前课堂中的合作学习普遍存在“有其形,而无其实”之嫌。科学课堂上学生的合作更加的广泛。咱们教师在课堂上应该传授必要的合作技巧,构建合理的课堂合作小组,建立有序的合作规范,才能实现有其形,也有其实的合作学习。学生在科学课堂上才会做到既学到了知识,更享受了合作的快乐。  相似文献   

7.
在几乎所有“课改”的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说明教师已经在有意识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但是,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唰地转过身去,教室里立即人声鼎沸。几分钟后,老师一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站起来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我怎么怎么看”,“我觉得如何如何”。教师在讨论过程中则东走走、西看看,无所作为。讨论完毕,则“哪个同学愿意来说一说”,“你说得很好”。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小组怎么样”;教师的评价和激励的主要对象仍然是个体而不是小组。专家认为,“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相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它要求“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上述的课堂中的讨论显然存在着误区。那么正确的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应该是什么样的?  相似文献   

8.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会合作是一种优秀的学习品质。但课堂上的合作一旦缺少指导,缺少训练,就会流于形式。目前在小组合作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现象:有的小组活动看似“热热闹闹”,其实是一种摆设;有些讨论的问题缺乏挑战性,没有合作的价值;有的小组分工不明确,降低合作的效果;等等。为此笔者在实践中进行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标倡导“合作交流”的学习理念,而课堂教学中的“合作交流”主要是通过“课堂讨论”的途径来实现的,通过相互间合作探究,学生相互吸收、相互完善,培养学生思维的广泛性和深刻性。一时间,科学课堂教学大量运用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的学习方式成为一股潮流、成为一种时尚。但仔细观察和思考当前课堂的讨论学习。我们发现很多教师对课堂讨论的认识还存在种种误区,把讨论作为一种形式、花架子的现象较为普遍,  相似文献   

10.
朱春明 《学子》2014,(12):52-52
考查课堂合作学习活动,笔者认为,有些环节内容不用小组合作讨论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例如:教学“氧气的用途”时,有老师设计小组合作讨论“氧气的用途有哪些?”其实,这完全可以通过阅读课本,自主学习来解决。而真正要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多数老师往往由于课堂时间紧迫,浅尝辄止,流于形式。  相似文献   

11.
症状篇《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体现“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一时代主题。于是,当前语文课堂一改往日“读书少、感悟少、提问多、分析多”的阅读教学怪病,而从学生个体发展的角度出发,以独立自主学习为主线,借助小组学习和全班学习的有效合作学习形式,成了最有利于学生个性张扬的天堂。然而,“物极必反”,笔者发现,由于过度强调“主体性”、“讨论合作”、“尊重学生”等,课堂合作学习出现了三大症状:  相似文献   

12.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目前正在被广大教师采用。然而,目前课堂上常常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小组合作学习以从学生口中得出标准答案为目的,只要有疑问,无论难易,甚至一些毫无讨论价值的问题都要在小组里讨论,有时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没有进入状态,小组合作学习就在教师的要求下草草结束了。表面上热热闹闹,其实师生、生生之间缺乏平等的沟通与交流,尤其是缺乏深层的交流和碰撞。照此下去,培养的学生将只会“鹦鹉学舌”。  相似文献   

13.
合作学习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个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组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合作学习,被《课标》定为三大学习方式之一。目前,小组合作学习已被广泛地应用于中小学课堂教学实践。究其原因,一是“时兴”,不用这种形式,不算一堂好课,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不能凸现;不用这种形式,课堂如死水,风急波不兴。二是“时宜”,采用这种形式的确凑效,难题出现时,学生交流一下,讨论一番,问题就解决了。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问题解决。持“时兴”观点的人把小组合作学习当成一躯美丽的外壳,持“时宜”观点的人把小组合作学习当成“问题解决”的工具。比较而言,后者为数不少,几乎成了教师的共识。举凡“问题解…  相似文献   

14.
作为新课程所积极倡导的三种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传统教学教师“一言堂”的模式,给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能力。目前,很多课堂上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合作学习。这说明,教师已经有了把新的课程理念、新的学习方式引入课堂的意识。然而,只要留心观察就不难发现,多数讨论不外乎这样两种状况:一是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只要教师一宣布讨论,学生就四人一组七嘴八舌地说开了,你说你的观点,我说我的见解,说完了,讨论就算结束了。二是为合作而合作。有些问题浅显直白,答案一目了…  相似文献   

15.
若不专门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理念和实际做法,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会停留在表面形式:教师先提出学生需要讨论的问题,接着学生立刻围在一起热烈地探讨问题,而后教师宣布时间到,讨论结束,发言的总是班中的语文成绩优等或敢于表现的“常客”,有时甚至待到该发言时竟无学生主动表达组内的意愿,课堂陷于瞬间鸦雀无声的尴尬境地。讨论时的热闹看似每个学生都发挥了主体作用,实则只有班中的几个学生确有所获。浮于表面的热闹不能突破传统的师生或生生的单向交流,不能体现每位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不是新课标要求的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合作学习。高中语文课堂如何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来提高语文学习效率是笔者一直思考的问题,在最近一年的实践中笔者有了以下一些粗浅的认识和做法。  相似文献   

16.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教学不是用于从外部控制人的行为,而应该用于创造各种能够促进人的独立自主和自由合作学习的条件。”课堂讨论,是学生合作学习的一种主要形式。随着素质教育的步步深入,课堂讨论和教学方法越来越被人们所采用,它能使学生精神振奋、注意集中、思维敏捷、兴趣高涨,同时又有利于教学,获得教学效果的反馈信  相似文献   

17.
在一节数学课中,合作学习并不是单独应用在整个教学系统当中,而是与老师的讲解、示范、提炼或概括以及学生的独立学习相结合。合作学习也不是作为课堂组织形式的点缀而存在的。如果作为点缀,小组合作便会走过场,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如果不分青红皂白,“随手拈来”“动辄合作”,则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独立学习的能力会大大降低。上述两种现象曾经在我们的一些课堂上出现过,都是由于教师对合作学习肤浅的理解造成的。合作学习只有根据数学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时机,才能很好地发挥合作的效率。实践证明:在下列情况下,小组合作学习将…  相似文献   

18.
巴班斯基曾指出:“小组合作学习,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过多使用小组形式,难免会把教学重担压在学生肩上,若长时间使用小组教学形式,教师就难于使班上经常保持紧张的学习状态,而缺乏这一点,学生就不能掌握新的知识、技能、技巧等等”。上述的一段话概括地说就是: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教学形式虽然好,但是使用的时机不恰当,就会走入教学误区,从而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相似文献   

19.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呈现出“合作”的特点。而这种特点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多向交流,呼唤人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美国科学进步协会在1989年的报告中指出:科技工作的合作性应该通过课堂的经常的小组合作活动去强调,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大多是以合作的形式去工作,而很少孤立地去作研究。同样,学生们也应该得到为相互的学习分担责任的经验……过分强调学生的分数竞争会歪曲掉其学习科学的应有的原始动机,  相似文献   

20.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学习形式,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协作能力、评价能力及创新能力的提高。那么,怎样才能使小组讨论“活”起来,更有效果呢?一、要注意问题的设计,科学地安排小组讨论利用合作小组的学习形式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发现、创新能力是否取得最佳效果时,关键在于教师的问题设计。许多专家对课堂提问提出建议:问题要难易适度,提问要先易后难;问题要周密设计,有计划有步骤提出;问题要有启发性,能激发求知欲,诱发出探究性的行为;问题要少而精,提问态度要平等;提倡学生质疑驳问等等。日本的一些教育专家把课堂提问分为“重要的提问”、“徒劳的提问”,并指出“重要的提问”具有以下特点:表现教师对教材的深入研究;与学生的智力和知识水平发展相适应;能诱发学习欲望;能有助于实现教学过程中具体目标;富有启发性并能使学生自省。怎样使课堂教学中的问题都成为“重要的提问”,使其既激发学生兴趣,又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探究知识呢?实践证明,准确抓住提问点提问是关键。1.选取兴趣点提问。“兴趣点”就是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阅读理解的知识点。它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挥非智力因素对阅读教学的促进作用。例如教学《新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