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全球化的后殖民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教育全球化的普世主义观念基础不是真正中立的 ,这一历史进程所遵循的仍然是以西方为中心的后殖民的文化逻辑。这是早期殖民历史在今天的延伸 ,它借助于第三世界国家对西方教育模式的依赖而强化着西方的文化霸权。我们应当在全球化和民族化之间寻求一种历史发展的平衡点 ,努力促使人类社会迈向一个多样化的生机勃勃的未来  相似文献   

2.
文化殖民是政治殖民和经济殖民在文化领域的延伸和拓展。在资本进行全球扩张的不同阶段,殖民的主要形式也在发生改变。由西方国家主导的文化全球化显然带有强烈的文化殖民色彩。文化殖民采取知识与权力的融合,进行理性伪装下的知识生成,造就"内殖民"的文化陷阱。后殖民理论虽然对东方主义这一文化殖民理论进行了批判,但批判的软弱性决定了其必然要被后殖民国家所超越。后殖民国家要想防范西方国家的文化殖民,除了要完善话语防御策略,还要切换到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视角。  相似文献   

3.
比较教育学的立足点和方法论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立足点是比较教育学面对的除方法论以外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比较教育研究的运思逻辑必然包含立足点的问题。在这里不存在上帝的视角。比较教育学只有重新回归文化的视域,才能在主观性与客观性的辩证统一中实现其真正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4.
后殖民理论家霍米·巴巴在文化批评领域持续产生世界性影响。在解构殖民话语稳定性和同一性的书写策略下,霍米·巴巴揭示了西方现代性话语掩盖下的文化差异。霍米·巴巴的文化批评作为一种批判性的话语实践,不断冲击殖民话语和殖民文化逻辑的同质化存在。  相似文献   

5.
后殖民文学是对欧洲在亚洲,非洲,中东,太平洋及其他地方殖民的知识话语的回应。后殖民文学探讨一个国家或民族脱离殖民后带来的问题和后果,尤其是被征服的殖民地民族的政治和文化独立。该论文运用后殖民理论——杂糅来解读作品《耻》。除了讨论杂糅,作者也将介绍西方学术界的后殖民研究。  相似文献   

6.
后殖民文学是对欧洲在亚洲,非洲,中东,太平洋及其他地方殖民的知识话语的回应。后殖民文学探讨一个国家或民族脱离殖民后带来的问题和后果,尤其是被征服的殖民地民族的政治和文化独立。该论文运用后殖民理论——杂糅来解读作品《耻》。除了讨论杂糅,作者也将介绍西方学术界的后殖民研究。  相似文献   

7.
《子夜的孩子》是"后殖民教父"拉什迪的代表作之一。这部作品体现了作家实现文化殖民的消解和完成被殖民者身份的确认的后殖民主义思想。在殖民主义消失的今天,新的文化殖民正悄无声息地影响着现代民族国家。通过对《子夜的孩子》的解读,了解文化殖民对我们现代生活的影响和作者力求消解西方文化中心意识,从而使边缘的非西方的民族文化回归到应有位置的文学意图。  相似文献   

8.
随着各个国家以及种族的发展,已经阻挡不了"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全球化"也成为了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生的结果。当然,不同的文明之间是存在着一定的冲突的,音乐文化亦是如此,那如何面对不同国家间的音乐文化差异成了众人关注的问题,本文分为中西音乐文化间的交流、西方文明的殖民时代,后殖民文化批评时代三个方面来对多元文化世界的形成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殖民时期,西方文化传播下的港人存在身份迷惘;后殖民时代,中西文化冲突下的港人深陷矛盾之中;新时期,中西文化融合下的港人需要树立国家认同感.2010年,特区政府正式计划于两年后在中小学设置“德育与国民教育科”,旨在促进香港民众对国家的归属感,提高身份认同感,增进对国家民族文化的认识.然而,由于中西方国家意识形态的差异和教育传统的差异,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却面临着诸多的挑战与问题.其出路在于:了解冲突根源,积极寻求解决途径;关注学生诉求,避免“政治手腕”,加强文化交流;借鉴国外国民教育的相关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0.
后殖民理论旨在揭示西方的东方学是西方文化霸权的产物.本文采用文化分析的后殖民范式,揭示国际知识系统中的话语权力分配及中国大学教师文化殖民倾向的表现样态,提出中国大学教师须在主体与他者的互动、比较中实现身份认同,确认文化身份,而文化觉醒、文化批判和文化引领是中国大学教师身份认同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11.
比较教育学面临文化屏障和文化殖民两种文化上的规约,这种文化上的规约似乎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比较教育学的学科合理性和解释力.然而实际上,文化规约并不意味着比较教育学学科合理性的消融.超越文化规约的根本途径恰恰在于以主体间性哲学作为理论基础,以文化作为立足点和基本视野进行比较教育学研究;此外,比较教育研究者还须致力于提升自身国际化的文化素养和东西方话语转换技术,建立基于主体间性哲学理念的比较教育学话语言说秩序.  相似文献   

12.
论后殖民理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在西方理论从近代、现代到后现代的历史演变和西方当代最新理论流派———多元文化理论、第三世界理论、全球化理论、文化研究的互动中考察了后殖民理论的源流,认为后殖民理论的核心思想为逻辑相连的三点,即揭示学"后面的主义"实质、指出知识"后面的权力"性质、提出文化帝国主义思想;结合后殖民理论的讨论史讨论后殖民理论自身逻辑必然要引发出四个最基本的问题,即西方思想的二重性、什么是非西方文化的真实"、怎样定义非西方文化的自我、它者话语还是自我话语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球化和后殖民时代的到来,以及西方后殖民主义理论在世界范围的蔓延,对比较教育研究中的借鉴问题提出了质疑和挑战.我国比较教育研究不能以保护自己的文化免于西方侵犯为由,拒绝借鉴,借鉴仍是我国当前比较教育研究的首要目的.在后殖民主义的影响下,借鉴的主体、内容、对象、方式等应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14.
后殖民主义时期是英美等轴心英语国家向边缘或落后国家进行语言、文化渗透的时期。以该历史时期为背景,考察英语在中国的语言殖民、文化扩张及后殖民英语在中国的教育模式与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5.
集约型教育即"信息量最大、作用量最小"的教育,其核心是对称化教育,目标是对称化素质。对称化教育一方面根植于系统成长和运行的对称化机制,另一方面,对称化教育要素差别最大,联系最紧,产生最大的教育信息量,营造最大的教育信息势。由于教育学理论普遍的逻辑缺失,没有在信息相互作用的内在机制中研究人才成长的根本规律,所以西方教育学也不可能提出完整的集约型教育理论,但西方文化和社会生活的个性化和民主化意识,使得西方教育成功的有效路径就在于潜移默化地实施了集约型教育的逻辑。  相似文献   

16.
刘颖  刘霖 《科学教育》2009,(3):11-13
比较教育学已成为一门新型的颇有使用价值的学科,它通过教育科学的比较研究,对国家、民族的教育、文化、科学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为此对比较教育学的研究方法进行深入探讨,即多元文化研究和比较性教育研究两种主要运用的研究方法。以形成关于比较教育学研究方法相关概念的科学共识,作者认为,目前对比较教育学的研究,无论从其现实感性形态上说,还是从其实质规定性上看,都明显地存在着歧义性和含糊性。  相似文献   

17.
当今世界存在一种语言文化的歧视与逆歧视现象,这种现象在后殖民时代的西方与非西方国家大行其道。西方对东方数百年的殖民,形成“西方人文中心主义”的惯性思维,其结果就是在西方对非西方的殖民歧视的同时,非西方国家民族对自身语言文化的自信缺失。提高民族“文化自觉”意识。增强民族自信是消除这种现象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借鉴在比较教育研究中历来具有重要的地位,其作为当前中国比较教育研究的首要目的也无可厚非,但随着全球后殖民时代的到来,以及西方后殖民主义在全球范围的蔓延,后殖民主义的浪潮对第三世界国家比较教育研究中的借鉴问题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反思中国当前比较教育研究中的借鉴问题关系到中国教育发展的前景,因此通过对后殖民主义理论的探讨来反思中国比较教育研究中的借鉴问题就显得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19.
"和而不同"是比较教育研究的哲学基础和方法论关照。但在研究当中,"和而不同"却面临着理论的困境和实践中的尴尬,比较教育研究追求"同而不和"的局面不容忽视。究其原因,是由于文化殖民的影响导致很多比较教育研究停留在"器物"学习的层面,文化误读甚至是随意解读也妨碍了深层次比较的实现。比较教育学必须从"器物比较"转向"文化比较",加强研究者自身的传统文化修养,才能真正实现"和而不同"。  相似文献   

20.
宗教教育是西方国家思想教育的重要形式,在西方国家思想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宗教教育中的宗教仪式是西方国家实施思想教育的重要载体,通过对西方国家宗教仪式这一载体发挥思想教育的作用特点及其机制的研究与分析,有助于我们了解西方国家的思想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