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拙文《专业化:班主任持续发展的过程》2004年8月在《人民教育》第15-16期发表。文中论述了班主任是学生的精神关怀者的思想。此后,有朋友发表文章《质疑班主任是学生的精神关怀者》(见《中国教师》2004年第11期),文章中提出9点质疑或商榷意见。我认为能提出质疑是很好的事,有助于促进我们思考,深化对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提出质疑”在报刊上出现的频率较高,可遭到的质疑也较多。据笔者狭隘的视野,就有4篇文章涉及它。它们是:1.戴婉莹《报刊语病若干例》(《汉语学习》1983年第2期);2.罗永久《“提出质疑”之我见》(《咬文嚼字》1995年第10期);3.文非《质疑“提出质疑”》(《语文天地》2001年第6期);4.张士先《“质疑”何须“提出”》(《读写月报》写作版2002年第7期)。这4篇文章,从时间跨度看,连头带尾是20年。然而,20年的“围剿”,“提出质疑”不仅没有退出“历史舞台”,而且越战越勇,从使用频率上…  相似文献   

3.
2004年第3期《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点”燃智慧的火花》和2004年第3期《小学语文教师》中的《课堂竟能如此美丽——特级教师孙双金采访记》两篇文章都列举了孙双金老师执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的一个教学片断:孙老师让学生质疑,一位学生(黄菲飞)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燃烧弹烧着之后,为什么只烧邱少云而不烧‘我’和其他战士呢?”孙老师不作正面回答,而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4.
2004年第3期《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点”燃智慧的火花》和2004年第3期《小学语文教师》中的《课堂竟能如此美丽———特级教师孙双金采访记》两篇文章都列举了孙双金老师执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的一个教学片断:孙老师让学生质疑,一位学生(黄菲飞)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燃烧弹烧着之后,为什么只烧邱少云而不烧‘我’和其他战士呢?”孙老师不作正面回答,而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学生自主探究后仍“举步维艰”之时,孙老师从“风”这个角度予以巧妙点拨,学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下子豁然开朗:“我知道了,可能邱少云趴…  相似文献   

5.
李微 《班主任之友》2008,(11):28-29
“班主任是学生的精神关怀者。班主任最根本的教育理念、最重要的教育品质就是对学生精神生命的关怀。”精神关怀主要是指对学生的心理活动、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关怀,即关心他们的精神生活质量,关怀他们当下的精神生活状况以及他们未来的精神发展。关心、理解、尊重、信任是精神关怀的基本表现,也是学生基本的精神需求。  相似文献   

6.
互动平台     
《班主任》2013,(3):12-12
《班主任》让我明白班主任不能把自己仅仅定位于一名普通的教育教学工作者,而应当是学生成长的人生导师,是学生的精神关怀者,是学生生活的楷模。  相似文献   

7.
李凤杰 《中国德育》2006,1(8):85-86
读了《班主任》2006年第3期袁慎彬、张燕合写的《一堂“生成”班会的启示》一文,笔者深深地被作者勇于对班会课进行思考与探索的精神所打动,但对文中提出的“真正对学生有教育意义的班会主题是‘生成’的”这一观点不敢苟同。笔者以为,生成的班会主题对学生有教育意义,预设的班  相似文献   

8.
也说“比”     
《班主任之友》2001年第9期发表了洪方煜老师的《说“比”》,读了很有启发。这篇文章列举了学生中间种种不正常的“比”,并提出了从  相似文献   

9.
《现代特殊教育》2005,(3):38-38
韦渊在2004年第12期《中国教师》上撰提出: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中首要的一条是确定“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新型的目标结构。  相似文献   

10.
向容宪同志在本刊1989年第4期上,发表《“侔式推论”质疑》 (以下简称《质疑》)一文。读后我得到一点启发,也产生三点疑问,特提出请向同志及方家指正。 先谈三点疑问。第一点,《质疑》对“是而然”的侔的分析,是否合理? 《质疑》把“是而然”的侔  相似文献   

11.
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班主任主要从事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的精神劳动。“精神关怀”更深刻、更准确地反映了班主任教育工作的内涵,体现了班主任以人为本的教育精神,表达了对学生的情感和态度。因此,班主任必须学会精神关怀。诚然,班主任必须全面关心学生的发展,包括关心学生的生活、健康、学习、心理、道德等。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关怀学生就是关怀生命。班主任应是全面关怀学生生命发展的人,即包括关怀学生的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包括价值生命)。就心理过程而言,班主任是学生主要的精神…  相似文献   

12.
建设民主型班级的系列技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班级管理五层境界(维持班级秩序、营造学习氛围、形成班级合力、学会自主活动、提升精神品质)为参照系(李伟胜:《辨析班级管理境界,追求学生的发展》,《班主任之友》2008年第7期),我们提出追求最高境界的班级应该是“民主型班级”。为此,班主任可以尝试运用系统的工作思路,这包括三个层次的班级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朱彦体 《教师》2010,(13):37-38
2009年8月,教育部出台了《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有关负责人在解读该《规定》时表示,该《规定》有四个亮点:一是明确了班主任工作量,使班主任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来做班主任工作;二是提高了班主任经济待遇,使班主任有更多的热情来做班主任工作;三是保证了班主任教育学生的权利,使班主任有更多的空间来做班主任工作;四是强调了班主任在学校中的重要地位,使班主任有更多的信心来做班主任工作。虽然“亮点”带来叫好声,但也有针对个别条目的质疑,权可当作“见仁见智”罢了。而笔者的“兴趣点”是,该《规定》中的第十二条:班主任要“经常与任课教师和其他教职员工沟通,主动与学生家长、学生所在社区联系,努力形成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教育教学中,班主任不仅是班集体的组织者、管理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同时还是学生主要的“精神关怀者”,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他人”。可见班主任工作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笔者在师范学校担任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现结合自己的体会与大家交流。  相似文献   

15.
《天津教育》1991年第12期刊载了李镇西老师《权威转化:学生自理的良策》的文章,作者认为,班主任的权威应渗透并转化为班级学生的集体意志,以此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这一基本观点我是赞同的。但其中关于实现这一转化的一些做法,本人却不敢苟同,现提出来,与李老师商榷。《权》文就实现班主任权威转化提出四种方法,其中之一便是“规范集体”,即班主任与学生共同制定班级法规,并使法规具有“广泛性”、“可行  相似文献   

16.
写到班主任应有的素养,有两个问题困扰着我:第一,能否把班主任的素养和一般教师的素养区别开来?第二,现在谈班主任素养的文字实在是汗牛充栋,我如何谈出我的切身体会? 已经有人提出了"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这是一个有争论的话题.质疑者认为班主任的所有素养都是教师必备的素养,比如,班华教授说:"精神关怀是班主任专业化的核心内容."有人便追问道:"难道其他老师就不关怀学生的精神了吗?"我认为,班主任的素养和一般教师的素养是交叉的,同时又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17.
拜读了2004年《小学教学设计》第3期、第6期和第10期中有关分数应用题单位“1”教学的几篇文章,笔者认为还有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即“补全法”,能够帮助学生较快确定单位“1”。例如,“食堂有45吨煤,烧了47,剩下多少吨?”(引自2004年第3期《为学生架起学习的天桥》),含有分率的  相似文献   

18.
班主任是学生主要的精神关怀者.学生精神生命层面的关怀已逐渐成为班主任的主要职责。关怀学生的心理健康、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等方面及其成长与发展.关怀他们当下的精神状况和未来的精神发展。关心、理解、尊重、信任学生.是对班主任专业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拉近与学生情感距离的有效途径。做好班主任工作,在沟通师生情感方面,必须做好下列工作。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教育》2009,(19):48-49
班主任是学生主要的精神关怀者 班主任是全面关心学生发展的老师,包括关心学生的生活、健康、学习、心理、道德等等。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关怀学生就是关怀生命。班主任是全面关怀学生生命发展的主要的教师,即包括关怀学生的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包括价值生命)。就教育是文化——心理过程而言,  相似文献   

20.
冒亚琴 《成才之路》2014,(16):16-16
当前,有的五年制高师高职学生自信心缺乏、心理逆反,因而给班主任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班主任不再是旧时管家婆,而是学生人生成长的使者,是学生的“精神关怀者”。班主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中坚力量,是沟通学校与家庭的桥梁,在促进学校与社会交流、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协调社会各种教育力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