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教师教育视阈下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问题应该是什么样的 当前教师教育视阈下,在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问题上至少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理论的价值是什么?实践的价值是什么?二是教师教育应该如何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客体关系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学中的根本问题。在“主体间性”理论视阈下.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以教育者为中心主导的“教育者主体”即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这种模式在现实中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主体间性”作为社会交往理论的一个重要思想,有着独特的理念和优势,在主体间性理论视阈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其内涵十分丰富,它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思路、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解决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可从教育理论的性质入手.教育理论分为科学理论、哲学理论和实践理论.其中,真正让"关系问题"凸显与拖沓的是哲学理论.它属于价值判断而非事实判断,因此,应该放入实践理性而非理论理性的视域中审查.在康德的实践理性视域中,"关系问题"体现为价值与事实的断裂.其原因是源自纯粹实践理性的哲学理论由于受到教师情感与欲望影响而无法转化为行动,故而,其解决方案在于提高教师的道德修养境界.  相似文献   

4.
探寻教育叙事的本义,全面理解教育叙事进入教师教育研究领域的由来,对于开展教师教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把教育叙事作为一种审视教师教育研究的新视角,通过教育叙事重构教师实践的基本结构,重构教育理论与教师实践的关系,将成为解决诸多教育问题的一种有价值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问题是一个老话题,但却是教育学必须重视的根本性问题。刘佛年既是一位博学多才的教育理论家,也是一位锐意改革的实践者,更是一位把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融会贯通的开拓者。他认为,应当追求教育理论的中国化、学术化和科学化,应当开展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和面向整体的教育实践。在理论与实践关系上,他强调理论工作者与实际工作者的关系和教育领导部门与教育科研机构的关系,强调教学工作中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主张大学要办成教学中心和科学研究中心。他还鼓励中小学教师开展一些教学研究,探索实验研究,撰写教学反思。这些教育思想对当前教育改革仍然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教师研究”是当前教育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背后支撑这一研究的基本理念是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的结构性转换,即从教育“理论中心”走向“教师实践中心”,相应地,教师教育及其研究也应从培养“技术熟练者”模式走向“反思性实践者”模式,从“规范”教师实践走向“服务于”教师实践。  相似文献   

7.
对话与融合: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试图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教育中:理论与实践、培训者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三对关系的理论分析以及“参与式培训”与“研讨沙龙”两种实践形式的介绍,提出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教育中建立新型的理论与实践关系,在培训者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建立“交互主体性”的交往对话关系。教师教育过程即是双方谋求视界融合,相互寻求意义建构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虽然众多学者在不同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下为教育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至今教育学仍饱受外界质疑,如教育学的科学性、独立性及其功能价值性等。伴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一线教师与教育学者普遍认识到教育理论对于教育实践的指导性不强。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上进行不断反思和研究,只有真正理清二者的关系,教育理论才能更好地指导教育实践,教育实践也才能为教育理论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教育实践工作者在教育理论学习和教育实践研究方面出现了认识上的偏差,严重地影响了自身专业的发展。尽管要求教育实践工作者要潜心于理论学习和教育研究这一问题有老生常谈之嫌,但根据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从教师专业化的角度来讨论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出现了不和谐的音符,甚至是断裂;关于"一线教师需要什么样的理论"的质疑、讨论也时常见诸于报刊、杂志.对于这个问题,笔者也想从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关系、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断裂、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对接三个方面谈一点自己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1.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的逻辑考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是教育学研究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本文从逻辑的角度考察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认为理解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关系需要考察二者不同的逻辑基础;教育理论具有逻辑理性,而教育实践具有实践理性;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统一不仅是观念上的统一,而且应是逻辑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正>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是长期以来困扰我们的"老大难"问题。诸多的事实表明,在理论和实践关系的处理上,我们越是期望努力,越会失望灰心,以致出现"教育理论越丰富教师的智慧越贫乏"这样的可惜现象。为了探寻问题的症结,人们可谓用尽了智慧,有不断挖掘理论和实践之间多种深层关系进而倡导二者结合的,也有给  相似文献   

13.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的问题是教育理论研究、探索中一个基本问题,也是一个至今仍然没有取得共识的问题。本文概述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分析了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的作用,及当前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存在矛盾的一些原因。  相似文献   

1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高师教师教育课程最大的问题是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教学效率低下,从教学方式到课程设置均不适应新课程的发展,同时当前高师教师教育的教学实践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因此借鉴国际教师教育经验—校本教师教育对改善我国高师教师教育有着积极的意义。实现校本教师教育实践需要政策予以支持和引导大学与中小学建立协作性伙伴关系,建立稳定教学基地。同时大学需要改变教师教育理念,由知识中心课程体系向情境中心课程体系转变,从而保证高师的教师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困境已经引起一些学者的关注.从教育理论自身来看,其来源、类型不同,不同性质的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不同的,但与实践之间都存在着逻辑上的鸿沟.由于教育理论总是具有普遍性和抽象性,教育研究者大多致力于普适性的原理、规律的研究,而教育实践追求具体、个别的丰富性,教师作为连接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中介:一方面对教育理论盲目崇拜;另一方面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行我素.为了摆脱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困境,提倡教师进行反思和研究,从而使教师成为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困境已经引起一些学者的关注。从教育理论自身来看,其来源、类型不同,不同性质的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不同的,但与实践之间都存在着逻辑上的鸿沟。由于教育理论总是具有普遍性和抽象性,教育研究者大多致力于普适性的原理、规律的研究,而教育实践追求具体、个别的丰富性,教师作为连接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中介:一方面对教育理论盲目崇拜;另一方面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行我素。为了摆脱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困境,提倡教师进行反思和研究,从而使教师成为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相似文献   

17.
我国职前教师教育实践经历了"萌芽发轫""坎坷发展""创新繁荣"三个阶段,教育实践观从理论上位观转向教育生态发展观,即科学理论理性主导下的教师教育实践逐渐向实践理论耦合实践取向下的教师教育实践变迁,基于这种转变,职前教师教育实践目标与内容、组织与教学途径等应发生相应的变革。  相似文献   

18.
教师教育与教师个人实践理论的更新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传统的师范院校口耳相传的教育理论知识教学和教育实践层面的师徒制培养,都忽略了教师个人实践理论这个至关重要的教师成长要素,因而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师教育的效果。教师教育中的教师实践理论更新问题显得极为迫切。因此研究教师实践理论形成与改善、更新的机制和促进教师个人实践理论的更新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关系问题,既是一个教育研究绕不过去的“老话题”,更是一个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者需要共同跨越的“鸿沟”[1]。刘庆昌教授最近出版的专著《教育工学:教育理论向实践转化的理论探索》,是其基于十余年对于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问题系统性思考的学术结晶,就如何“跨越教育理论与实际之间的鸿沟”提出了基于工学的理论探索。本书认为“教育工学是教育学与教育互动的必然产物,它的出现对教育学学科体系来说是一种补缺,对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和谐是一种福音。它要向与教育有关的人们传递一种信息,那就是困扰人们的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问题至少在理论上将不再是问题”[2]234,教育工学的出场意味着“大教育”系统观的形成和教育学科自身的完善,意味着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的理论终结。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困境已经引起一些学者的关注。从教育理论自身来看,其来源、类型不同,不同性质的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不同的,但与实践之间都存在着逻辑上的鸿沟。由于教育理论总是具有普遍性和抽象性,教育研究者大多致力于普适性的原理、规律的研究,而教育实践追求具体、个别的丰富性,教师作为连接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中介:一方面对教育理论盲目崇拜;另一方面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行我素。为了摆脱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困境,提倡教师进行反思和研究,从而使教师成为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