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5年,我访问了美国几所大学的新闻学院.其间,我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新闻学院院长就“大学该培养什么样的新闻人才”展开了讨论,带给我关于新闻传播教育中矛盾与冲突的诸多思考.  相似文献   

2.
部校共建新闻学院,是当下的中国新闻教育界出现的一个新现象,本文对该现象进行了情况概述,认为它不仅是一股新热潮,而且是持续升温的新热潮。在此基础上,从动力、目标、方式三个层面对该现象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认为它是在全球新闻事业发展迅速、新闻教育事业面临重大挑战的大背景下,由我国宣传部门和教育部门主导,政策先行的结果。不同的主体给予其不同的态度:国家级媒体、参与共建的宣传部(媒体)、高等院校、新闻学院的领导层对此持肯定态度,部分新闻学者、教育学者、媒体人及参与共建的新闻学院的普通师生则持肯定、质疑、"顺其自然"等多元态度;对于"共建"目标的理解,不同主体也存在细微的不同:有的将落脚点放置在"学院建设"上,而有的则将其放置到"人才培养"上;在"共建"形式上,各级宣传部和各大高校是主体,从属于高等院校的新闻学院是客体,共建过程中,主客体分别履行各自职责。最后,本文简单介绍了研究中仍未解决的疑惑,以期同仁继续探讨。  相似文献   

3.
应深圳特区报业集团邀请,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院长恩迪·密尔斯教授一行四人,于10月28日至30日访问深圳特区报社。该学院是美国最著名的新闻学院之一,也是美国第一所新闻学院,建立于1908年。中国人民非常熟悉的埃德加·斯诺等许多著名新闻记者就毕业于该院。密尔斯院长一行在深圳期间,于10月29日与深圳特区报业集团的专家。采编人员进行了新闻业务方面的研讨和交流。美国教授们就媒体发展和新闻教育的前景、报纸电子版的运作与存在的问题、公共舆论与大众新闻学等热门话题进行了专题演讲。深圳特区报业集团采编人员与美国教授就一系…  相似文献   

4.
臧铯 《新闻实践》2006,(9):63-63
美国新闻学院的教育模式和中国基本相近,但也存在一些差异。美国大学的新闻学院,有的设立本科,有的不设本科,只设研究生院,后者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新闻研究生院为代表,笔者在该校进修期间,对美国大学的新闻教育方式,感受颇深。  相似文献   

5.
2008年4月7日,第92届普利策奖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揭晓.作为美国最权威的新闻奖项,普利策新闻奖的获奖作品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美国新闻界(尤其是报界)在过去一年里最杰出的新闻报道,也代表着美国舆论的焦点指向.  相似文献   

6.
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建于1908年,是世界上最早开设新闻专业教育的高等学府,素有"公立常春藤名校"的美誉,是公立学校里面的翘楚,在教学与研究方面声名卓著,被誉为"美国记者的摇篮",成立至今,培养了大批新闻专业人才。毕业于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新闻和大众传媒的博士、华人学者,他注重社会科学调查研究,既能比较中西方文化差异,又能在当今数字时代、信息时代媒体发展的趋势下,从理念和实践上阐述美国媒体向新媒体转型,分析科学性管理媒体,探索新媒体的经营模式,并先后在中国十余家报业集团、广电集团和大学讲课,学术造诣颇深,他就是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高级社会研究中心主任、美国堂纳德·W·雷诺玆新闻研究院科研副主任孙志刚博士。作为在美国著名新闻学院从事研究的华人学者,孙博士对美国媒体和受众有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并依据其调查数据和结果,探讨、揭示和展望未来媒体发展的特点、动向和规律。近期,本刊有幸邀请到孙博士做客我刊"前沿访谈"栏目,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位国际传媒人所展现出来的人格魅力和学术精神。  相似文献   

7.
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建于1908年,是世界上最早开设新闻专业教育的高等学府,素有“公立常春藤名校”的美誉,是公立学校里面的翘楚,在教学与研究方面声名卓著,被誉为“美国记者的摇篮”,成立至今,培养了大批新闻专业人才。毕业于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新闻和大众传媒的博士、华人学者,他注重社会科学调查研究,既能比较中西方文化差异,又能在当今数字时代、信息时代媒体发展的趋势下,从理念和实践上阐述美国媒体向新媒体转型,分析科学性管理媒体,探索新媒体的经营模式,并先后在中国十余家报业集团、广电集团和大学讲课,学术造诣颇深,他就是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高级社会研究中心主任、美国堂纳德·W·雷诺珐新闻研究院科研副主任孙志刚博士。作为在美国著名新闻学院从事研究的华人学者,孙博士对美国媒体和受众有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并依据其调查数据和结果,探讨、揭示和展望未来媒体发展的特点、动向和规律。近期,本刊有幸邀请到孙博士做客我刊“前沿访谈”栏目,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位国际传媒人所展现出来的人格魅力和学术精神。  相似文献   

8.
<正>主题:美国媒介融合最新进展及趋势数据新闻挖掘、报道和可视化战略传感器新闻实战内容管理系统CMS搭建美国客户端设计和创意理念讲授:迈克尔·麦金密苏里新闻学院副教授兼未来实验室主任彼德·罗伊波尔美国广播电视公司ABC新闻中心移动产品总监吴楠华尔街日报网站、华尔街日报亚洲版网站多媒体部编辑弗格斯·皮特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托尔数字新闻中心高级研究员,首席翻译:章于炎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中国项目主任翻译:顾怡恬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兼中国项目助理主办:新华网研究院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联合主办:方正电子、《中国传媒科技》时间:2015年6月11日-13日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2018,(8):68-77
我国新闻史学界有一种共识,中国的新闻教育是从美国横向移植过来的。这其中,"密苏里帮"之中国成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般认为他们是美国新闻教育移植到我国的实际操盘手。本文通过考察汪英宾、黄宪昭、梁士纯和马星野的教学实践和新闻实践,发现这种移植是有限的,他们只是将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具体的、也是最容易模仿的教学方法和课程体系引入中国,但美国式的新闻理念、新闻专业主义并未随着"密苏里模式"一同进入中国的新闻教育场域。  相似文献   

10.
12月16日,以新中国新闻事业奠基人范长江的名字命名的范长江新闻学院在其家乡四川省内江市挂牌成立。范长江新闻学院由内江市委宣传部与内江师范学院合作共建,旨在整合资源,创新新闻宣传人才培养机制,共同开展精品课程、骨干队伍、实践基地、智库及项目等。范长江新闻学院将建立地方新闻宣传干部培训基地,对地方新闻编采人员、宣传干部、新闻发言人等进行系统培训;同时,地方党委政府也会整合新闻宣传资源,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平台,并组织“名优记者进校园”活动。  相似文献   

11.
范东升 《青年记者》2017,(28):61-62
新闻学是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从世界范围来说,从1908年美国创办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算起,新闻教育已有110年的历史.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以新闻实务教学为核心课程,该学院创院院长沃尔特·威廉首创的办学方式,被称为“密苏里方法”,直到今天仍主导着世界新闻教育的主流,其教育思想的基本原则是:学新闻的最好方法莫过于干新闻.这句话至今还是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的座右铭.中国最早的新闻教育也是直接引进了密苏里新闻教育的模式.  相似文献   

12.
王荣 《青年记者》2016,(4):45-46
2015年,笔者参加了深圳市记协与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联合举办的"媒体融合战略发展最新趋势深圳高级研修班",了解到了一些美国媒体融合发展的新趋势、新理念、新潮流、新做法,深受启发。美国媒体的先行探索"移动新闻是新闻的未来!"这是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资深教授迈克尔·麦金的一句断言。移动新闻究竟是不是新闻的未来呢?大家可以争论。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当今的移动互联时代,移动端越来越  相似文献   

13.
3月26日,成舍我与民国新闻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行。中国新闻史学会名誉会长、人大新闻学院方汉奇教授参加研讨会并在开幕式上致辞,人大新闻学院新闻史论教学研究部副主任王润泽副教授、博士生孟鹏在研讨会上作了演讲,并同与会者进行了交流和探讨。方汉奇教授回顾了成舍我早年从事新闻活动的情况以及和北京大学的渊源。他特别指出,成舍我先生在中国新闻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为新闻事业付出了一生的心血:他办报时间最长,创办的报刊最多,从事新闻教育时间最长,他所主持的《立报》曾创下旧中国报纸发行量之最。方汉奇高度肯定了研讨会的意义,并  相似文献   

14.
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是世界上第一所新闻学院,其创建者沃尔特·威廉姆斯(Walter williams)确立的"学习新闻最好的方式是动手实践", "新闻工作是一个世界化职业"的教育理念,以及贯彻其教育理念的教学模式"密苏里方法",百年来在世界新闻教育界享有盛誉.对中国新闻教育事业影响深远.当下,其搭建多层面多样化实践平台,坚持全球化教育视野,建设理论与实践互为支撑的师资队伍,从细微处入手促使学生确立诚信意识遵守诚信原则的做法,值得国内新闻教育界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视听界》1986,(3)
美国苏里新闻学院已故院长莫特:“新闻是新近报道的事情。”英国伦敦《泰晤士报》:“新闻是变迁的记录”。美国威斯康新闻学院教授白来耶:“新闻是最近发生的,能引起兴味的事实。”  相似文献   

16.
林渊渊 《青年记者》2017,(18):100-101
美国高校的新闻与传播教育以重视专业技能著称,其中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的新闻专业技能教育尤为突出.该校是一所拥有一百多年办学历史的优秀公立大学,其新闻教育起步于1909年,多年来在美国名列前茅.2015年,笔者在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媒体与新闻学院(下文简称“新闻学院”或“学院”)做访问学者一年,回来后一直跟踪研究该学院新闻教育情况.本文以该学院为个案,分析其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体系,为我国新闻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据统计,我国目前20万新闻大军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出自新闻院校,今天的新闻专业学生,是明天新闻队伍的后备军。如何优化这支“兵源”,已越来越为新闻界和新闻教育界有识之士重视。今年9月9日,在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和中国新闻教育学会主持召开的首次“首都新闻教育座谈会”上,记协、新华社新闻培训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中国新闻学院、北京广播学院、中国记协职工新闻学院、国际关系学院新闻系和中央民族学院汉语系新闻专业  相似文献   

18.
美国新闻学教育:亚当斯教授一席谈□林木针对美国新闻教育的一系列问题,日前笔者访问了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大卫亚当斯(DavidL.Adams)博士。亚当斯教授是1997-1998年度美国富布莱特计划资助的访问学者,现在中国新闻学院任教。他曾获得...  相似文献   

19.
面对三网融合的趋势,中国领先的广电媒体正积极探索变革之路。近期由江苏广电集团和南京广电集团发起主办,南京大学金陵学院新传媒系邀请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著名学者和美国一流电视媒体的专家,来华进行了深入交流与研修。美国的专家学者带来了美国业界最新探索的理念和经验。专家包括美国广播公司《早安美国》节目高级制作人斯图亚特·施瓦兹;福克斯新闻频道知名记者威廉·拉·胡涅斯;美国有线新闻网知名新闻主播弗里德里卡·维特费尔德;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电视新闻副教授兰迪·里夫斯以及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中国项目主任章于炎博士等。他们分别就电视新闻的播出新形式和新闻节目主持人职责、角色和艺术;电视直播新闻的运作方法、技巧及对新技术的运用;电视娱乐节目对新闻节目的影响及新闻节目的应对措施等方面与中国的传媒人进行了充分交流。本刊将选择精彩内容陆续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威廉的新闻道德观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年代,在外国来华访问的新闻学者和著名报人中,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创建人、首任院长沃尔特·威廉(Walter williams)是最受中国人尊敬的。当时,中国的新闻学者称赞他是“吾人师表”、“世人模范”,“与之交际者,莫不佩其人格与学识”。①威廉不仅是美国新闻教育的开山祖,而且是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新闻理论家和新闻伦理思想家。他在新闻教育中最早重视新闻道德教育,开创了新闻教育重学生思想品德培养的优良传统。他亲手制订的《记者守则》是世界上最早成文的新闻职业道德规范,被译成50多种文字,在世界新闻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威廉曾先后两次来华讲学,当时,留美学习新闻专业并回国从事新闻工作的人都受过他的影响,其新闻学说和道德思想深为中国资产阶级新闻学者所推崇和接受。因此,在中国新闻史的研究中,非常有必要了解威廉及其新闻学说,尤其是他的新闻伦理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