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社会经济迅速发展需要高质量的卓越人才,人才的培养需要教育。教育要发展,教师是关键。改变"重教轻研"的传统教学理念,创立"教研一体化"卓越教师实验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内容,针对性设置教学课程,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更新教学管理理念,进行大胆探索,增强教育活力。培养"两高五强"的专业化高素质"教研"型卓越教师,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为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强大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相似文献   

2.
乡村教师工作室建设是乡村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中的一个良好平台。乡村教师工作室的建设应追求聚焦教研、打造卓越、强化辐射等目标取向,探索"U-G-S"协同育人模式、创新活动形式、借力"互联网+"策略等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3.
校本教研制度: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校本教研"是伴随课程改革的推进而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和重要的教学制度。它适应了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需要,形成了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全新的教研方式,已经成为教师基本的学习方式和专业发展方式。校本教研是一个正在探索与发展的新事物,在校本教研经验中呈现出一些共同的规律性趋向,即校本教研将从非常态化活动向规范化教学制度转变;教师将从非自觉状态向自觉状态转变;校本教研的专业引领将由临时性措施向常规型机制转变;校本教研将由单一的以校为本向校本校研、学区教研、网络教研相结合的教研网络转变。  相似文献   

4.
读罢《今日教育》2013年5期《永川:一座崛起的现代教育城》专题报道,精神为之振奋。自2012年10月永川区教委启动义务教育"卓越课堂"计划以来,教师在教研共同体里,思想碰撞、智慧交流、同伴互助、名师引领、资源共享。从这里,我们仿佛看到了永川基础教育事业光辉卓越的明天。身在共同体,多次参与片区教研活动,深感"卓越课堂"思想的前瞻性,它为  相似文献   

5.
沐春教研文化是基于沐春教育文化品牌建设的实践探索,主要从倡导阅读,锻造师德;赛研并举,提升师能;培训提升,追求卓越三个方面着手,探索如何打造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教师团队。  相似文献   

6.
<正>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教学设备相对落后,教研基础相对薄弱,时常听到教师这样说:我们的教学以分数为重,没有精力和时间做课题研究;我的年纪那么大了,没有机会出去学习,课程改革是学不了了;学校经费有限,教师外出学习观摩的机会不多,教学水平很难提高……面对学校的实际情况和部分教师的真实心态,如何组织教研活动和优化教研管理呢?我们通过查找资料、向专家请教、讨论交流、问卷调查等深入细致的调研,提出了"聚焦课堂以研促教以研兴教"的校本教研管理思路和体系。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它有效改进教师的教学和反思行为,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7.
《海南教育》2013,(8):14-15
<正>传统教研的形式有现场听课、观摩集体、备课现场研讨会等。传统教研模式在近几十年来都相对固定,教师和学校按照上级教研部门的统一安排和要求,以固定的活动组织形式,在固定的时间开展相对固定的教研活动,很大程度上都是为了完成上级的要求和任务。传统教研的方式主要是教研员及富有经验的教师在发挥他们的主导作用,带领  相似文献   

8.
受自身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局限,城镇幼儿园一线教师普遍存在教研能力相对较为薄弱现象,以福建省平和县实验幼儿园为例,在每班"两教一保"的师资配置前提下,存在集中教研时间难以保证、教研组成员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存在较大差异等问题。我园进行教师合作探究教研尝试,发现这样的实践和探索,不仅能够有力促进教师间的合作探究,也能有效提高教研质量。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利用"网络直播"开展教研活动;参与"网络主题"教研活动;参与"网络联盟"教研;参与"优课竞赛"教研活动;将"网络教研"培养成教学习惯五个方面,论述了如何通过网络教研促进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0.
<正>教育部日前发布《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要求高校与中小学、教研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等积极探索"协同教研""双向互聘""岗位互换"等教师发展新机制,并对高校教育类课程教师提出深入中小学等兼职任教、挂职实践每5年不少于1年的要求。推动师范院校深化教师培养机制、课程、教学、师资、质量评价等方面的综合改革,努力培养一大批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摘自2014年9月19日《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11.
王军 《教师发展研究》2021,5(1):109-117
教师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路径.对教师学习的本质、影响因素与路径特征等三个根本性问题的探究,是实现高质量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队伍建设的逻辑起点.采用文献分析法,对最近十年的93篇相关文献进行编码分析后发现,教师学习是"系统中的"和"交互下的",其本质是个体与系统多重互动中教师整体变化的过程,它受到教师所在整个系统的复杂影响,呈现出"三个面向"与"三重取向"的路径特征:面向复杂教育教学实践,实践取向的教师学习成为趋势;面向差异化教师,个性化教师学习正在发育;面向多变环境,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或将成为教师学习新常态.复杂性、整体性、系统性、交互性、实践性、差异性等是当前理解教师学习的关键词,日常化、校本化、团队化、高科技化等成为教师学习实践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评价标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缺少科学合理化的指标体系。从资格要求、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实践能力、实践教学能力、科研能力、职业道德与品行规范这六个方面探索构建了“双师型”教师的具体评价标准,形成了分层分类的“双师型”教师评价标准,提出了“双师型”教师认定规范流程和动态管理机制,全面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能力与素质,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体制外评价教师行为的种种误区,认为对教师职业道德认知泛化、将教师职业的“教育性”与教师本人的“人性”分离、对教师权利与义务理解失衡是体制外评价教师行为误区产生的主要原因,指出体制外对教师行为的评价应该遵循三个客观原则:范围原则,人性原则,检讨原则。  相似文献   

14.
荷兰莱顿大学的教师发展工作,以教学研究院为核心,协同人力资源管理部与教师委员会形成了“发展对话-教师研究-活动落实-质量评估”循环作用的教师发展工作运行机制:对话学校与教师发展需求,形成教师个性化发展契约与发展共识;研究教师发展规律,在教师理论基础上指向具体学科与教学法,提高研究的实践指导价值;落实教师发展项目,严格把好大学教师资格关卡,配套个性化可选择性发展项目;评估教师发展质量,在“校内评估、校外评估和政府监督”质量监控框架下,改进教师发展工作。在扩展国际研究视野基础上,借鉴莱顿大学有效的教师发展工作运行经验,反思中国高校教师发展的工作实践,有必要在“学校与教师对话”“教师研究主题”“活动设计落实”“发展质量监控”等方面进一步精细化相关工作,从而促进高校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15.
Rural teachers are a weak part of China’s teacher team. Over ten years, China has been continuously making up deficiencies in its policy, with the focus first on rural teachers, teachers of village schools and teaching sites, then further on the rural teachers in the contiguous poverty-stricken areas, national-level poor counties, and finally on teachers of areas of extreme poverty like the “three regions” and “three prefectur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ural teacher policy system has been continuously strengthened by refining supplement, enhancing security, optimizing management, and improving quality, which has effectively helped with the problem of “teachers are unwilling to teach, to stay, or to teach well in rural areas,” and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rural teachers and narrowing th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education.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deficiencies in the policies concerning rural teachers. Further investigation and monitoring are needed to consolidate the foundation for policy improvement research and reflect the rural point of view in policy making.  相似文献   

16.
信息时代,教师教学技术体系将从“信息呈现”范式走向“信息处理”范式,实现“精准培养”的功能旨趣,构建以“组织技术”为中心的基础结构并凝结教师“教学生学”的价值共识。“信息呈现”范式的教师教学技术体系将形成摆脱教师个体依赖和时空限制的语言技术体系,铺设学生个性化学习路径的设计技术体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有序进行的组织技术体系,监控教学过程和描述学习轨迹的教学评价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7.
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是逐渐完善教师知识结构,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学术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等专业能力,增强教师职业素养,使教师从“教育新手”逐渐成长为“教育教学专家”的过程,这一过程呈现出阶段性和持续性的统一、自主性和外在性的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的特征。高职院校实行“评聘分离”双轨制,制定可调的职务聘任标准、完善职务竞争聘任机制、健全考核激励制度,将有利于促进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可持续化和品牌化。  相似文献   

18.
构建"双元结构教师小组"教师模式,得到国家职业教育政策的强有力支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给出重要的政策信号:探索组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教师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教育部印发《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评选认定了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教育部等4部门印发的《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双师型’教学团队"的概念和建设的具体举措。这些政策的出台,为职业院校"双元结构教师小组"构建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9.
20.
The educational practice of pre-service teachers is an essential part of teacher training. As an important form of educational practice, volunteer teaching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er training and bridge the serving of basic education. Upon the literature review on existing volunteer teaching models, this paper develops a teaching community of teachers under “Internet Plus” and the prototype of a “relay” volunteer teaching model towards the integrated design of training undergraduate pre-teachers and improving the educational quality of small rural schools. The sound “relay” volunteer teaching model has been formed upon revisions around checking its completeness, optimizing its operability, and enhancing its stability using the design-based research paradigm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path of “planning-application-reflection-improvement.” The practice has indicated positive effects of the new model in promoting the academic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in small rural schools, enhancing the classroom teaching competency of rural teachers, and improving the professionalism of pre-service teachers.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the new model can be improved through initiatives such as providing timely and efficient technical support, establishing a favorable and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dopting guidance with double-qualified instructors for instant companionship, and implementing flexible incentives and restrai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