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8 毫秒
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长期依赖于西方心理学知识体系,在教育方法上难有突破,其中不乏对于本土文化开发有限的教育弊端。探究和合文化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持性,优化心理教育课程本身的适用性,是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心理教育成效的积极措施。基于此,结合学生一线授课经历,深度剖析和合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价值,以便为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授课方式及内容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杨民  杨立红 《文教资料》2006,(15):21-22
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是当前高校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状况和心理健康水平的主要教育手段。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实效性较低,制约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效能的真正提升。本文从课程教学目标、教育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对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中国教师》2014,(Z1):97-98
随着社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视,高校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向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近年来,很多专家和学者从课程的内涵、开设的必要性、目标、内容、实施过程、评价等方面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进行了研究。本文旨在对上述方面现有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以期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是各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形式之一,在该课程中使用获得亲身感受及情绪体验的体验教学,对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效果,提高大学生整体的心理素质,构建和谐校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贯彻落实有关文件精神,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黄山学院从2011级新生起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志着黄山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应急管理状态转向全体学生发展.但课程初期,存在主要问题如下:课程的实践性和操作性不强,专业教师队伍有待提高等.黄山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研团队在教学方法、师资水平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实践,取得了较大成效.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生满意度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生满意度研究的重要意义,以广西大学2005、2006年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教学评价为依据,分析了该课程学生满意度的相关因素:综合评价、教学效果、教师个性品质、教师知识能力、教师态度和价值观、教师精神面貌、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师生互动、和教学手段等,形成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重要性和满意度量表。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6,(68):147-148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与学生状况变化,教学手段应与时俱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高职院校的开展,更应该依据高职学生特点与课程特点,运用有效教学手段,保证对学生心理健康产生积极有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2011年5月28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通知,我校根据基本要求的规定决定从2011级学生开始,所有的大一新生必须学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公共课程,一周2课时,共36课时。在此新形势下,积极主动地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模式就显得犹为紧迫和重要。笔者根据新生心理问题的共性特点和多年的教学经历提出"以教师知识教育为引领,以学生活动体验为主体的理论教学与团体辅导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并在教材选编、课程教学等方面加以体现与尝试。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问卷调查反映的情况,了解当前大学生学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现状,从而提出相应对策,提高大学生学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积极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信阳师范学院华锐学院从2012级新生起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前课程存在问题如下:过分依赖知识讲授、学生被动等。结合问题分析,课程需在教学方法、内容和师资成长等方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1.
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教学是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对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优化心理品质、调节和完善自我、提升综合素质和促进高职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从课程开设、课程设计、教学设计和教学保障四个方面分析了基于素质教育的高职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  相似文献   

12.
李田 《成才之路》2022,(1):49-51
近年来,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愈发关注.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顺势而变,适应社会需求,创新教学方法.文章主要从职业导向入手,分析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面临的困境,并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可行路径.要探索建立心理协同育人体系,加强对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教育,探索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大学生...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已得到高校的普遍认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成败息息相关.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当前在定位、内容设计、评估上存在一定的问题,结合积极心理学倡导的理念,从构建课程体系的积极方向、丰富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模式、建立多元、动态的评估标准等几个方面来建立积极、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两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实施办法,旨在通过“两课”课堂教学的渠道进一步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日益关注,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本文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就如何改进心理健康课课程模式以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从课程特征和存在问题两方面展开论述,并提出改进课程机制的相关途径。  相似文献   

16.
左蔚琳 《科教导刊》2020,(2):170-173
新时代背景下,部分大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开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既有区别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应充分发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功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功能的实现一方面能够提升高校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其人格健全发展,另一方面将有效提高高校德育的教学效果,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新时代背景下应采用"医学+德育"混合双模式;心理发展和心理补救两手抓;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营造良好校园环境;做好心理危机干预、跟踪以及监控工作;加强心理咨询工作者队伍建设;做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调研工作的方式来保障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为了了解大学生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授课形式的认识,以及他们对授课教师能力与素质的要求,促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科学化建设,采用分层随机取样的方法对367名大学一年级至四年级学生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意识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心理健康教育需要面向全体学生,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不同的需求;体验活动和案例教学是大学生最喜欢的授课形式;大学生认为,丰富的心理咨询经验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最需要具备的能力与素养。  相似文献   

18.
为了考察发展性咨询理念指导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效果,采用课堂实验法,将被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别,对实验组采用发展性咨询理念指导下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模式,对对照组则采用原有的填鸭式心理健康教育课模式。课程结束后,通过学生对课程价值、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实际助益四个方面的反馈评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与填鸭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模式相比,发展性咨询理念指导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模式有明显的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19.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义务教育阶段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育人为本”的必然要求。国家和政府高瞻远瞩,启动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的修订。在“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框架下,新课程标准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设置主要围绕三个方面:一是围绕心理健康教学理念与目标,突出了思想性和发展性;二是围绕心理健康核心素养与教学内容,把健全人格、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放在首位,设置了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的教学内容;三是围绕教学活动与评价,强化了活动作为主要路径,要结合多主体(教师、学生、专家)评价促成育人效果的转化。在此基础上,开设心理健康国家课程和地方专门课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设计科学系统的教学活动等,这些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该课程标准的可操作性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现状进行了总结,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个贯穿大学4年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阶段式课程的教学设计,同时对实践操作提出了科学合理的构想——以面授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同步实施,在大学生中全覆盖且全程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