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6,(31):155-156
信息爆炸时代,随着现代通讯工具的不断完善和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人们在接受正面资讯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许多负面的网络传播,网络谣言便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项。网络谣言小到损害受害人的名誉、大到影响社会稳定。再具体到大学校园而言,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型的关键时期,网络谣言的泛滥会引致大学生的伦理道德迷茫、冲击大学生的行为甚至引发大学生的群体性事件。因此,探究网络谣言的特点及成因、了解网络谣言对大学生的影响程度、构建规避网络谣言的有效机制,对于促进社会舆论的健康运行和校园环境的和谐安宁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网络谣言的传播使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一系列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及客观真实信息的宣传,提高学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和能力,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台建设,建立针对网络谣言的动态监控和辅导机制。  相似文献   

3.
网络政治谣言对大学生思想造成了冲击,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准确把握网络政治谣言对大学生影响的原因,应从多维的视角发掘其生成机制:社会转型期存在的一些失范脱序现象是影响的宏观背景;独特个性及其对社会问题认知性特征是影响的主体内因;政治谣言本质及其网络传播、蔓延特点是影响的外在诱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说服力与引导力不足是影响的基础动因;网络技术高速发展、信息平台的广泛运用是影响的促进因素。  相似文献   

4.
面对泛滥的网络谣言大学生是主要的受众,同时一部分大学生还扮演了传播者和造谣者的角色,调查和分析大学生对于网络谣言的态度和行为,分析其中的特点,找到大学生相信并传播网络谣言的原因,有助于构建应对网络谣言的模型。  相似文献   

5.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网络谣言无孔而不入。网络谣言犹如网络社会上的毒瘤,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危害着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针对自媒体时代网络谣言频发的现状,在分析自媒体时代网络谣言定义及传播特征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对大学生传播网络谣言的现状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规避大学生网络谣言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
如今,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谣言”相伴而生,并且对网络文化建设具有极大的负面影响.大学生作为网络的最广泛受众群体,有责任有义务充当抵制网络谣言的生力军.只有正确定住自身角色,积极抵制并澄清网络谣言,才能为发展健康网络文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生活方式逐渐日常化,网民不断增加,大学生成为网民的主力军.然而,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给大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网络游戏、网络传销等问题.其中,网络谣言是一个非常重要、非常严峻的问题,给个人、国家、社会带来了严重危害.面对网络谣言,大学生应加强道德修养,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自己不造谣;应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辨别能力,使自己不信谣;应树立法律意识,争做守法网民,使自己不传谣.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在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建设方面下功夫、出实招,成为了弘扬和传播主旋律的有效抓手。在实践中,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建设面临着诸多挑战,应该精准定位,争取成为网络谣言的辟谣者、黑恶信息的智斗士、正面能量的宣传员。高职院校要以“学”为起点,设立网络文明志愿者学院;以“练”为基础,组建新媒体联动矩阵;以“做”为落脚,实行网络文明志愿者认证。通过这些有力措施,构建“学?练?做”为一体的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建设机制,为巩固大学生主旋律教育阵地作出积极努力。  相似文献   

9.
网络谣言在高校的传播给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严峻的挑战。只有政府、高校和大学生共同努力,才能阻断、消除网络谣言的影响,有效开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0.
网络谣言的治理需要我们多维思考。本文结合近年来的几起典型网络谣言事件,分析了当前网络谣言呈现出的新特点。同时,以宪法相关规定为基础,提出谣言传播不属于宪法规定的言论自由;网络谣言不仅对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诸多不良影响,也给政府公共治理带来了极大挑战,影响社会稳定。应当通过建立完善的网络谣言扩散预警机制、加强政府舆情监测和疏导、及时有效地公开发布政府信息等方式切实解决这一社会毒瘤。  相似文献   

11.
当代大学生中不乏有个别大学生整天沉迷于网络,在网络中听信不实的言论,转发、传播不实的言论,给社会、学校、自己带来负面影响。从网络谣言的典型案例、产生原因、危害、解决途径等方面对之加以阐述,力求为当代大学生网络谣言的思想教育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2.
该文分析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存在的问题,并从网络环境下教师角色转变、课堂活动开展、校园网络资源平台建设、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训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过程监控、评价、激励等机制指出如何培养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群体具有社会经验不足,血气方刚,容易跟风的特点,网络谣言很容易影响大学生的思维,导致其行为偏向极端。因此,客观分析网络谣言对大学生思想的危害,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是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网络谣言是指通过网络介质散布的没有事实根据的信息,具有虚假性、广泛性、快速性、破坏性特征。网络谣言对当代大学生危害体现在:主流价值观的偏离、责任感的缺失及网络行为的失范。防范网络谣言的有效模式是构建政府、学校和媒体三位一体的多元主体结构,营造良好的网上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已经成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但是,近年来网络谣言也在滋生蔓延,给受害人造成极大的精神困扰,影响社会稳定与和谐社会建设.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通过“社会观察”实践教学环节,培养与提高大学生辨别及抵制网络谣言的能力,不仅可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推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而且能够提高大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完成知识体系向信仰体系的转化.  相似文献   

16.
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大学生网络学习的一般状况和网络学习行为,对性别、年级差异等方面进行了比较。针对网络学习现状,通过提高大学生信息、媒体与技术素养水平;改进网络学习过程监控;强化交互式教学手段;完善资源建设和维护网络功能等四项策略,探索和发展大学生网络学习的教育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7.
温州高校高度重视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在发挥网络文化的正向作用方面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做法。但还存在着校园网络文化宣传阵地发展不够平衡、网络文化队伍人员配备不到位、学生网络自律意识较差、网络监控难度增大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社会各界要共同开展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工作,形成工作合力;建立健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督促检查和奖惩机制;加强网络平台建设,加大网络文化资源的开发;加强校园网络管理工作队伍建设,增强舆论引导的及时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实施"绿色校园网络"计划,促进大学生网络道德的自我提升。  相似文献   

18.
当前大学生网络舆情不容乐观,而高校在驾驭网络能力上尚存薄弱环节,未能适应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的要求。为此,应从监控机制、舆论导向、舆论引导队伍、培养学生"舆论领袖"、网络道德自律教育等方面构建和完善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机制。  相似文献   

19.
网络谣言泛滥,很大程度上是受众在现实矛盾中滋生的情绪和心理的反映。网络谣言给社会带来严重后果。针对这一现象,找出网络谣言形成的原因,对网络传播的主体和受众进行规范和教育引导,并且政府和有关媒介也要负起管制和监督的责任,以健全相关网络法律法规,完善网络谣言管理的机制。  相似文献   

20.
当前,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荣辱观严重缺失,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加强大学生的荣辱观教育。必须建立健全教育机制、示范机制、评价监督机制、社会实践机制和网络监控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