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纤啬”一词,修订本《辞源》注:【纤啬】琐屑、悭吝。《苟子·君道》:“材人:愿憨拘录,计数纤啬,而无敢遗丧,是官人史吏之才也。”《史记》一二九《货殖传》:“宛孔氏之先,梁人也,用铁冶为业……有游闲公子之赐与名。然其赢得过当,愈于纤啬。”[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传统教参对《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一文中贾雨村的人物形象评价颇多谥恶之词:“精于吏道,见风使舵,利欲熏心,老奸巨滑。”然而,笔者在教学中却滋生了疑问:贾雨村既然“精于吏道”,为何莽撞断了悬了一年多无人敢管的官司?难道他就没想到拖了一年多无人敢断的悬案背后会有什么大的来头和特殊的背景?既然“老奸巨滑”,那么他何不耍奸使滑.像我们现在一些官员那样“研究研究”再来“坐堂”?显然。如果我们再用脸谱式、公式化的方法来评价贾雨村。实在有失公允。  相似文献   

3.
传统教参对《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一文中贾雨村的人物形象评价颇多谥恶之词:“精于吏道,见风使舵,利欲熏心,老奸巨滑。”然而,笔者在教学巾却滋生了疑问。  相似文献   

4.
杜甫是我国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歌创作达到了现实主义的顶峰。他怀着忧国忧民的心情,把目光投向了安史之乱前后的唐朝社会,写下了《春望》、《兵车行》、“三吏”、“三别”等一系列不朽的名篇,后人常用“雄浑苍劲”、“沉郁顿挫”等词来形容其特点。其实他的名篇中也不乏清新自然之作,《绝句(其三)》就是如此:  相似文献   

5.
元旦诗话     
韦燕 《现代语文》2006,(12):93-93
“元旦”一词来源古代,非指公历新年,而是农历正月初一,亦即春节。宋吴自牧《梦梁录》中《正月》开篇话说:“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春三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孔雀东南飞》中“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廓”,课本注解说:“东家,泛指邻近人家。”其实不然。“东家”一词,原出自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东家”在这篇赋中确实是特指邻近人家,但后来随着宋玉《登徒子好色赋》的广为流传,“东家”一词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泛指专出美女的地方。如吴均《对房前桃树咏佳期赠内》:“相思上北阁,徙倚望东家。”王筠《春游诗》:“物色相煎汤,微步出东家;既同翡翠翼,复如桃李花。”梁鍠《观王美人海图障子》:“宋玉东家女,常怀物外多。”徐悱的妻子刘令娴《答外诗二首》:“东家挺奇丽,南倒擅容辉。”李白《轻薄篇》:“洛阳美少年,朝日正开霞。扬鞭还却望,春色满东家。”  相似文献   

7.
《现代语文》2007,(7):115-115
“中国”一词的最早出现,是在《诗经》中。如《大雅·民芳》:“惠此中国”。但《诗经》中的此类“中国”实为“国中”之例,毕竟还算不得真正指称国家的“中国”的出现。作为指称国家的“中国”一词,在战国诸子书中已屡见不鲜了。例如《孟子·滕文公上》云:“陈良、楚产地,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又“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庄子·田子方》:“中国之君子,[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俗语有“吃醋”一词,意指男女间怀疑对方不专一而心生嫉妒。这个词并不是近代才有的,如明传奇《燕子笺》有“他两个只管拈酸吃醋,不成个模样”之句。此后使用愈发频繁,《红楼梦》中便多次用到“吃醋”一词,如六十五回贾琏安慰尤二姐时便说:“你且放心,我不是拈酸吃醋之韭.”  相似文献   

9.
在文学史上,有评论家称:司马迁“述往事,思来者”作《太史公书》,继周公、孔子之后,第三次对中华文明进行整合,提出“法天则地”。在欧洲古希腊的普鲁塔克被尊为“世界传记之王”,但司马迂的《吏记》比普鲁塔克的《列传》早产生几乎两个世纪。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格才铸就了如此伟大的作品?本文谈谈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古代,“教育”一词被解释为:教者,上所施,下所效,先觉教后觉也;育者,生育、培养、培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也。《中庸》解释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可见教育着眼于人之本性,启发自觉之心灵,追求内在的觉醒与完美。  相似文献   

11.
比兴手法是诗经六义之二,朱熹的《诗集传》云:“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相似文献   

12.
《说文》:“霓,狡兔也,兔之骏者。”《说文·新附字》:“娩,狡兔也。”从“兔之骏者”入手,通过考察“兔”“狡兔”“娩”出现的语言环境、“狡”的训诂材料以及同源词“俊”“骏”“娩”,我们的结论是:狡,疾也;狡兔,良免,指跳跃迅疾的兔子。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与China     
《海外英语》2012,(12):54-54
《汉语大词典》解释:“中国”的“中”是“中间、当中”的意思。远古时代,华夏民族居于黄河流域一带,以为居天下之中,故称“中国”。“中国”一词最早出现于周代《诗经》,《大雅·民劳》中有“惠此中国”一说,但此中“中国”实为“国中”,不是真正指国家。国家的“中国”一词见于《孟子·滕文公上》“陈良产地,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  相似文献   

14.
南宋胡仔在其《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三“晁无咎”条下著录了一段论词之语,称“李易安云”。魏庆之《诗人玉宵》卷二一《诗余》条,在《晁无咎评》之后,亦引此文,题作《李易安评》,又另作《李易安云》,文字略有出入。清代《词苑丛谈》卷一《体制》转引此文,题作《李易安词评》。今人将之命名为《词论》。《词论》是李清照唯一的论词之作,也是词史上最早产生巨大影响的一篇词论。  相似文献   

15.
杨书平 《现代语文》2006,(12):13-13
《咬文嚼字》2005年第8期第14页有篇文章名为《“抢婚”抢错了对象》,指出《齐鲁晚报》上的文章《妻子提出离婚,丈夫执意不从法庭上上演“抢婚”闹剧》中“抢婚”一词用得不准确。事情是这样的:《齐鲁晚报》某日刊登了一篇题为《妻子提出离婚,丈夫执意不从法庭上上演“抢婚”闹剧》的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一四川女子和一山东夏津男子结婚后,关系一直不和,女方就借回娘家探亲之机一去不回。后来女方回到夏津,向当地法院提起离婚诉讼。男方召集了10多名亲戚朋友赶至法庭表示拒绝离婚,并强行将女方带回家中。《咬文嚼字》上的文章《“抢婚”抢错了对象》认为《晚报》上的这篇文章中“抢婚”一词用得不准确,并追根溯源地指出抢婚应该是在没有成婚的情况下,通过“抢劫”的方式逼迫女子成婚。  相似文献   

16.
同义复用,这在古书中颇为常见,古代学者称这种现象为“复语”或“重言”。顾炎武说:“古经亦有重言之者,《书》‘自朝至于日中昃,不遑暇食’,遑即暇也。”(《日知录》卷二十四),王念孙认为:“《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良工取之,拙者疑殆’的殆亦疑也,古人自有复语耳。”(见《读书杂志》卷三),王引之《经义述闻》中说:  相似文献   

17.
教师应该用什么去教书?这仿佛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我国古代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一文中明确回答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然而,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有些教师似乎并不明白这一点,照本宣科者有之,不求甚解者有之,急功近利者有之,混天过日者也有之。对于这类人,我只好用一个旧名词“教书匠”统而称之。  相似文献   

18.
文章就《苟子》中引《诗》和论《诗》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分析了《苟子》引《诗》中《雅》居多的原因;浅析了苟子论《诗》。即“《诗》、《书》之博”与“《诗》、《书》故而不切”是否真正矛盾,及何为荀子提出“善为《诗》者不说”的意会读《诗》法。  相似文献   

19.
所谓“一词经纬”,是一种写作、构思的方法,指的是用一个关键的词去谋划写作的方案、营造文章的结构、突出文章的主旨、抒发作者的情感等。例如《口技》中从“口技表演”的角度,一字立骨——“善”;《出师表》从“品读”的角度,一点深入——“情”,即“报先帝”的怀念之情、感恩之情、复汉之情,“忠陛下”的忧患之情、委婉之情、期待之情;《谏太宗十思疏》中紧扣一“思”字做文章;  相似文献   

20.
辛弃疾是南宋时期著名词人 ,其词作“大声镗革塔小声铿钅訇。”而其“禾农织绵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刘克庄《后村集·辛稼轩集序》)正所谓一体万殊 ,风格多样。但无可否认稼轩词的主要成就还在其抒发报国激情 ,表达抗金斗志 ,感叹英雄失路的豪杰之词中。王国维曾说 :“苏旷辛豪” ,以一“豪”字来概括辛词的风格 ,可谓得之矣。本文拟就辛词之豪试做论述。翻开稼轩词集便可感到一种昂扬悲壮、发扬奋历之气 ,这便是王氏所称之“豪”。刘熙载在《艺概·词曲概》中也说 :“稼轩词龙腾虎掷。”“稼轩豪杰之词也。”纵观稼轩词集 ,我们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