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地处北欧的丹麦是人们心目中的童话王国,童话所需要的旺盛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样表现在这个小小国家的各个领域中,包括教育和学术领域。丹麦有很多原创性的教育形式、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发挥着世界性的影响力。对于学习化社会的理论和实践,丹麦在世界上也是领跑者。随着席卷全球的终身学习浪潮,关于学习的研究在西方逐渐取代传统的学校教学研究,成为教育研究领域中的重中之重,学习理论成为显学。丹麦克努兹教授的学习论研究,是其中一株卓然而立的奇葩。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变革性学习理论开始成为一种主导性的成人学习理论。变革性学习理论关注变革,尤其是人们看待自身和周围世界的方式所发生的根本性变化。虽然教师的学习与改变同教育变革密不可分,但是在教师学习研究领域,教师变革性学习的逻辑与动力还没有得到充分研究。在这种情况下,变革性学习理论为教师学习研究,包括教师学习的指向、性质、动力、过程、条件、促进和评估等方面,提供了理论参照系。  相似文献   

3.
目前,有关内隐学习的相关研究已成为认知心理学领域的重大热点和前沿问题之一,它是指无意识获得刺激环境复杂知识的一个过程。近年来研究发现,内隐学习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首先介绍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的关系及其特征,进而阐述内隐学习在教育技术研究领域的应用,以期对教育技术领域内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帮助。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的教育人类学家明确提出了建立学习人类学的理念,并将其确定为教育人类学研究的重要议题.在美国,学习人类学的理念发端于文化传递理论,其理念在教育人类学领域中确立后出现了研究文化习得的转向,此后在情境学习理论和学习的社会理论推动下,迈向了实践本位学习的研究,成为西方学习理论的主流话语.学习人类学的研究为教育人类学研究学习问题提供了人类学经验,拓展了当代教育学科的文化和学习观念,充实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5.
内隐学习由于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已成为目前认知心理学领域的一大热.最和前沿问题。文章对近年来内隐学习研究在研究方法、学习机制和教育教学应用领域取得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因而“改变学习方式,倡导自主性学习”成为教育课堂改革的一个亮点。自主学习是指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发挥内在的能动性.向未来的领域探索的学习活动使学生不待老师教,而展卷自能通解。  相似文献   

7.
吴雪萍、刘辉在《比较教育研究》2008年第11期撰文指出.澳大利亚终身学习政策贯穿于该国整个教育系统.根据澳大利亚教育系统的特点.其终身学习政策指向的第一大领域是正规教育.包括小学、初中和高中组成的基础教育、技术与继续教育、普通高等教育这三大类别。终身学习政策指向的第二大领域是非正规教育.主要包括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  相似文献   

8.
基于学习风格的自主学习环境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主学习环境是除学习者本身之外的所有能刺激和支持学习者自主学习的客观条件 ,由信息银行、表现场所、建构工具包、任务管理者等构成。自主学习的环境设计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个人建构的重要方面 ,也是当前教育心理学中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创设适合开放教育学习主体学习风格的自主学习环境 ,有助于促进开放教育学习主体完成学习任务、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体验学习:促进学习方式变革的理论审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卫·库伯教授以其体验学习圈以及学习方式的精密研究在教育与学习领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体验学习不仅是一种经典理论,更是一个能使教育者结合认知、行为和情感三个领域的学习进行整合处理的优良教育方式。对体验学习内涵与特征的审思,可以为当今学习方式的变革提供更为广阔的视野。  相似文献   

10.
移动学习研究对远程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移动学习(M-learning)是继数字化学习后出现的又一新型学习模式,是教育技术领域研究的又一个新热点。如何充分有效的使用移动通讯技术来辅助各类教学和学习成为移动学习研究的中心。本文从移动学习研究的内容以及当前的研究情况等方面阐述了国内外在移动学习领域的研究状况和研究成果,并就移动学习对远程教育研究的理论意义进行阐述。旨在为从事移动学习研究和远程教育应用的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移动学习研究对远程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移动学习(M-learning)是继数字化学习后出现的又一新型学习模式,是教育技术领域研究的又一个新热点.如何充分有效的使用移动通讯技术来辅助各类教学和学习成为移动学习研究的中心.本文从移动学习研究的内容以及当前的研究情况等方面阐述了国内外在移动学习领域的研究状况和研究成果,并就移动学习对远程教育研究的理论意义进行阐述.旨在为从事移动学习研究和远程教育应用的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个别化学习的理论与实践虽不仅限于远程教育领域,但在远程教育领域,个别化学习却是最能大放光彩的地方,一方面个别他学习天然就是远程教育的学习形式,成为“远程教育的国有覆性”(Holmberg):另一方面在远程教育中.实践对个别化学习的支持又成为远程教育发展的一个挑战。  相似文献   

13.
专业体裁学习研究是西方专业学习领域的新兴研究热点。它以北美体裁理论、文化-历史活动理论、情景学习理论等为理论框架,着重探讨专业身份获取问题、专业教育课程效果问题,以及专业教育和专业实践之间的冲突问题。对我国专业学习研究的启示是:采纳专业体裁学习研究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把体裁作为新的研究切入点;把握本领域正在发生的"集体转向"、"逆集体转向"和"关系转向";开展合作性研究项目,建设跨学科研究团队。  相似文献   

14.
阅读了国内各类教育技术学学术刊物,笔者发现,关于诸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行动学习、研究性学习的概念及其应用类的文章比较多。这一方面反映了国内教育技术界对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学科领域研究动态的关注;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教育技术学界对于学科本身的基础理论范围或边界的认识尚处在一个探索的过程之中。本文试图对当前教育技术学领域中的学习理论研究做一个梳理,并对混合学习理论的重要性进行探讨。希望抛砖引玉,推动对教育技术学理论的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研究性学习是近年来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提出的一个崭新的研究课题。随着理论研究和教育政策的推进,研究性学习在教育实践中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为了充分发挥研究性学习的优势作用和先进性,推动这一崭新课题的研究向纵深发展,本文就研究性学习的内涵、特征、定位、实施和评价等若干问题进行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6.
进入21世纪,绩效问题已成为众多企业和研究领域特别关注的热点,人们普遍相信人员绩效对组织的竞争优势和个人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在教育技术领域,AECT2004指出教育技术目的“为了学习”扩展到进一步“促进学习”,扩展到学习之外的“提高绩效”,由此可见,绩效已经扩展到越来越多的领域,有关这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也在逐渐深入。  相似文献   

17.
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其他有关国际机构的大力提倡、推广和普及下,终身教育已经作为一个极其重要的教育概念而在全世界广泛传播。许多国家在制定本国的教育方针、政策或是构建国民教育体系的框架时,均以终身教育的理念为依据,以终身教育提出的各项基本原则为基点.并以实现这些原则为主要目标。丹麦奥尔胡斯大学教育学院亚欧会议终身学习教育和研究中心(The Asia—Europe Meeting Education and Research Hub for Lifelong Learning,ASEM LL Hub),主要支持亚洲和欧洲的大学在终身学习方面进行合作和比较研究。该中心致力于促进亚洲和欧洲国家之间的合作.是一个关于教育和劳动力市场机构的网络.一个关于新的基本技能、核心能力及其在教育体系和工作场所学习中执行情况的研究观测站。2008年12月.北京大学与该中心合作举办以“探索终身学习的支持框架”为主题的亚欧会议终身学习论坛。这个适时的议题延续了目前关于如何在多样的国家和区域背景中推行终身学习理念的讨论.而如何为亚欧两大洲的终身学习提供法律、财政和组织方面的支持,使其从理论转变为现实.则成为本次会议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关心和讨论的热点。为此,在北京大学国际交流处、教育学院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本期特辟“终身学习”专题研究,综述会议的情况.刊登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和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会长郝克明在会议上的发言以及中国驻欧盟使团教育文化处发来的介绍欧洲终身学习新进展的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2011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国际会议于2011年7月在香港举行。此次会议的主题是计算机支持协作学习的研究与教育政策和实践的链接,旨在促进CSCL研究对各级正规和非正规教育领域的政策和实践带来新启示。会议集中了全球学习科学、教育技术与协作学习领域的前沿科学家,是一次有关学习科学的盛会。除了在香港的研讨会,本次会议还增设了在广州、上海和北京的连锁会,因此在大陆也吸引了不少学者参与。作为2011CSCL会议的前奏,主办方在香港举行了一个小型的全球教育政策论坛,20位成员之中,一半是前沿的学习科学研究人员,另一半则是各国际机构的教育政策领军人物,他们就教育的微观与宏观研究,做了别开生面的对话。我们相信,有关学习科学的研究,必将成为教育领域的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9.
面向学习社会教育理论的嬗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理论受学习社会的理念和实践的影响已经发生了嬗变,具体表现在理论取向、研究重点和任务等方面。教育理论以关注人的生命价值,把人在学习过程中自主、自觉和自为的价值贯穿在教育原理之中;研究人的终身学习过程,围绕人与社会和谐的可持续发展来建立教育理论;强调教育理论要直接面向教育实践,加强与动态发展的教育实践的联系,进行事实研究为教育理论提供有力支撑。解读学习社会的内涵发展,审视学习社会对教育理论的各种新挑战,把握嬗变的动态,教育理论才能指导学习社会建设和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20.
教育领域与工作领域存在广泛的跨界互动需求,跨界学习正在成为人类普遍的社会性学习方式。然而跨界学习活动并不会自动发生,需要一定机制引发、维持和推动。因此,如何组织、维持跨界学习,已成为教育研究的新问题。借鉴第三代活动理论和邀请教育理论构建的跨界邀请学习,不同于传统的、松散的跨界学习,其特别强调建立明确的主题,提供有组织、有意义、有责任、有吸引力的交流情景,促进位于不同活动系统的参与者,跨越自己所属领域的边界,与其他活动系统的参与者互动,形成新的集体概念。"邀请模式下的学习环境"和"跨界共同体模式下的活动系统"是跨界邀请学习模型的核心,前者旨在使学习环境能够像磁铁一样将学习者吸引进来,让其在尊重、信任、乐观的学习氛围中感受到学习的价值和乐趣;后者有助于促成不同系统的参与者转换角色,深度、多元互动,创造新的理解和认知。开展跨界邀请学习要通过活动设计、机制建设,实现以"邀请为名"激励学习,以"互动为媒"促进跨界。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催生网络模式下的跨界邀请学习,其蕴藏的学习规律和问题,还有待研究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