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郁达夫散文创作风格在《故都的秋》中体现极鲜明朴素亲切,舒卷自由,以第一人称叙事抒情,给人亲切之感。能使读者引发艺术的共鸣;又以独特的审美视角,以自然细腻的描写笔法抒发了自然真情。  相似文献   

2.
李枫  刘慧敏 《教书育人》2009,(7):111-112
萧红和迟子建的小说在文体上都呈现出散文化特征。散文化小说,是介于散文和小说之间的一种文体,用散文和诗的笔法写成、具有诗的韵味和意境、着重于抒情的小说,亦称为散文诗式小说或诗化小说。与传统小说相比,在题材的选择与处理、人物的刻画、环境景物的设置描写、结构的形态、语言的运用及作品的主题表现等方面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3.
萧红和迟子建的小说在文体上都呈现出散文化特征。散文化小说,是介于散文和小说之间的一种文体,用散文和诗的笔法写成、具有诗的韵味和意境、着重于抒情的小说,亦称为散文诗式小说或诗化小说。与传统小说相比,在题材的  相似文献   

4.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之一。它淡化情节,细腻地描摹自然和人的内心世界,注重环境和氛围刻画。将中国传统的抒情笔法和现代白话小说相结合,创造了新的小说形式和表现内容,并作为乡土抒情小说流派经典文本在中国文坛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抒情”是《边城》最大的艺术特色,也是其魅力之所在。它和叙事方式相结合。通过情感体验内容的确认、情感物化的审美过程,产生了独特的情感张力效应。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文学史存在一种新的小说样式——诗化小说。冯至的《伍子胥》具有这种诗化小说的典型特征:诗化的语言、结构的散文化及浓郁的抒情氛围、象征性的意境。浓郁的诗情与哲理的契合,给诗化小说的创作提供了新的审美特征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6.
在文学观念和创作实践上,乡土文学作家一方面以西方先进的文学为参照系,师法欧美,输入新潮,逐步实现文学的现代化、科学化,明确界定了各种文学体式的特性,区分了诗歌、小说、戏剧、散文之间的差异,析定出它们各自的艺术功能;另一方面,又创造性地使各种文学体式相互交叉、渗透、融合、幻化出一些新的带有综合特点的边缘交叉文体,散文化抒情小说就是其中一种(另有散文诗、诗体小说等)。散文化抒情小说的艺术特质是以抒情为主导的艺术功能,这是与一般的规范小说——写实小说审美差异的关键所在。由于这种差异,二者必然在小说的组织结构方式、形象塑造方法和艺术表现手法与技巧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途径。下面我们将逐一讨论和比较。  相似文献   

7.
诗化小说即用诗和散文的笔法写成、具有诗的意境和韵味、着重于抒情的小说,也被称为散文化小说或散文诗式小说。它体现了小说与诗歌、散文的相互渗透,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这种小说在现代文学中曾经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许多著名的现代作家如鲁迅、郁达夫、沈从文、废名、老舍等都写过一些意味隽永、优美动人的诗化小说,他们并不是编织故事的能手,却无一例外地是抒情的高手。建国初期,诗化小说也曾繁荣一时,孙犁、刘绍棠、茹志鹃等都是当时著名的诗化小说作家,创作了好些胜炙人口的诗化小说。但50年代后期起,在写英雄主义和重大题材…  相似文献   

8.
30年代前后,我国的散文创作出现了一个新的高潮,各种类型的散文作品得到了蓬勃发展。丰子恺是这一时期作品较多、艺术上独树一帜的抒情散文作家。他的散文创作始于20年代中期,1931年出版了散文集《缘缘堂随笔》,以后陆续成集的有《车厢社会》和《缘缘堂再笔》等。本文仅就其抒情艺术谈点管见。  相似文献   

9.
萧红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是中国现代散文化抒情小说杰作,由于作者独物垢创作思想,创作方法,这部小说呈现出散文化抒情化的艺术体式和寂寞,感伤的风格。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郭保林散文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对其审美价值作了客观的评判。本文认为郭保林散文是具有较高审美品位的抒情艺术。他的散文融豪情于历史和现实之中;在哲理与真情中去求得审美的升华;在人物与背景中去蕴含神韵。郭保林的散文能给读者多维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1.
杨录 《考试周刊》2015,(25):21+41
运用诗学理论的相应原理解读散文,无疑能使我们深入领会文本的审美意义,达成对文本的整体审美观照,是散文鉴赏的重要视角。用中国传统诗论中的"境"这一审美范畴对《荷塘月色》予以解读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荷塘月色》抒情艺术的成功,就在于作者精妙地创造出了美之物境、乐之事境、真之情景与浑然之意境,达成了美、愉悦、自由,亦即造境、达意、游心的内在统一。  相似文献   

12.
宗璞是当代著名的女作家,她的散文写得细腻又抒情,流畅而又有韵味。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宗璞散文的艺术特色:用传统笔法写游记散文,用真情实感写抒情叙事散文,用广博学识写文化性散文。  相似文献   

13.
滕金芳 《文教资料》2007,(25):67-68
汪曾祺的小说打破了小说和散文的界限,并将散文引入其中。汪曾祺的散文化派小说具有诗意描画民俗风情、审美理想淡泊和谐、浑然天成的章法结构、丰厚绵长的艺术渊源等特点,对后来作家的创作影响至深。  相似文献   

14.
陈凯歌导演的电影《和你在一起》是一部艺术和票房都不错的影片。影片塑造的余教授是一个性格复杂的人物形象,对这一人物的细致解读。可以发现陈凯歌在重视影片审美功能和社会教化功能的同时,也在有意迎合电影市场化经营运作的现实。《和你在一起》是陈凯歌对电影如何真正实现寓教于乐的艰辛尝试。  相似文献   

15.
苏东坡的两篇《赤壁赋》,是脍炙人口的传世名篇。然而,它属于哪一类型的散文呢?是侧重于写实的、再现客观景物美的散文,还是侧重于抒情的、表现主观审美理想和审美情感的散文呢?如果是前者,那么作者采用的就是以现实主义为主的创作方法,因此,当然要以是否艺术地再现了真实的景物美来衡量它的价值,反之,如果作者采用的是浪漫主义为主的  相似文献   

16.
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赞美了大堰河的美好品质,倾诉了大堰的悲惨命运。在诗歌艺术上表达了艾青诗歌独特的审美风格,并且运用排比来抒情,达到了叙事和抒情的完美融合,体现了艾青对于散文美的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17.
欧阳修作为一位对古代朝鲜文人产生较大影响的中国作家,其辞赋受到了古代朝鲜文人的推崇与拟效。古代朝鲜文人模拟其《红鹦鹉赋》《病暑赋》《秋声赋》创作拟效次韵之作,不仅承袭其主题、结构、句式、语言等外在的东西,也学习欧赋的散文化笔法,以散文入赋,不拘韵律。同时,古代朝鲜文人在拟效次韵欧赋的过程中也表达了作者自身的思想与情感,有的在深度上还要高于欧赋,在形式上也不完全拘泥于欧赋,表现出了古代朝鲜辞赋偏好骚体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三国人物和三国故事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也是影视导演们所经常关注的创作题材。2008年放映的《赤壁(上)》和2009年放映的《赤壁(下)》是一件重头戏,这部由吴宇森导演的影片号称华语电影史上空前的大制作,不仅创造了当时华语电影的票房最高峰,同时在口碑上也收获了国内外一些主流媒体的赞誉。本文介绍《赤壁》取得的成就和吴宇森其人其事,从史诗笔法说起,结合文本从人物个性、战争场面、女性视角、人文精神、象征含义等五个方面分析史诗笔法在影片中的成功运用。  相似文献   

19.
议论性散文的特点:议论文的框架,散文化的笔法。在高考中,由于议论性散文便于联系话题,形式较灵活、自由,能广泛地选取材料,融情感、哲理、形象于一体,彰显文学色彩与文化底蕴,因此,往往易获得较高的分数。一般说来,写议论性散文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0.
主旋律电影以弘扬社会主义时代旋律为主旨,肩负着宣扬国家意识形态的责任。在电影市场化、商业化的今天,部分有所创新的主旋律电影抛弃了"高大全"的模式,在叙事策略上有了一定革新。本文从典型人物性格的平民呈现、时代精神的平民阐释、散文化的叙事手法这三个方面分析了农村题材主旋律影片《卒迹》在叙事策略方面的创新及其给中国主旋律电影创作提供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