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生产发展与生产力发展二者之间存在着多种情况的不一致性,主要表现为:第一,生产的根本目的不是发展生产力,而是为了获得一定的能满足人的生活需要的产品;第二,生产效率不变的生产、不注意协作分工的生产、不注意机器和科学应用的生产、不注意范围有限的知识和经验同劳动相分离的生产、建立在损害生产力基础上的生产、只注意现实生产力而忽视潜在生产力的生产,是不会提高生产力的;第三,社会属性不适合自然属性的生产,只能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深入思考,人们很自然地提出:“生产力中是否也包含着社会科学的因素及其作用?对此许多人持怀疑或否定的态度。究其原因,往往同片面夸大生产力的自然属性,而程度不同地忽视生产力的社会属性紧密相联系。笔者认为,正是生产力的社会属性,决定了生产力中必然渗透着社会科学的因素及其作用。 相对自然属性来说,社会性是生产力的主要属性 生产力是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种能力,是以自然界为主要对象的;而且,从一定意义上说,生产力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因为任何生产力都是一种既得的力量,”“人们不能自由选择自己的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从总体上说是表现为一种不以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不承认这一点,就不是唯物主义者。 但是,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指出的:“生活的生产——无论是自己生活的生产或他人生活的生产——立即表现为双重关系:一方面是自然关系;另一方面社会关系。”换一句说,生产又是一种社会的活动。而生产力正是表现人类这种活动的能力的,从而也必然是一种社会力量。正因为如此,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一谈到现实的生产力,往往是用“社会生产力”来表达的—— 马克思、恩格斯:“无产者只有消灭自己的现存的占有方式,从而消灭全部现存  相似文献   

3.
评课的标准,是衡量每堂课好坏的尺度,它能引导课堂教学朝一定方向发展.过去,不少同志惯于用凯洛夫的五环节以及教师讲述是否清楚、学生听讲是否认真等条件为评课标准.现在看来,那种只重教不重学、只注意传授知识不注意培养能力的评课标准显然是不适用了,为了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根据现代教育思想,我认为建立新的评课标准很有必要,并且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相似文献   

4.
当前,全国上下都在热烈地讨论着生产力标准问题,并普遍地认为,这是实践标准问题讨论的继续.可见,其意义之伟大、影响之深远,是不能低估的.在教育体制改革中,要不要坚持生产力标准?如何坚持生产力标准?这是教育界所关心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应该是肯定的.因为坚持生产力标准问题,是一个全局性问题,而不是局部性问题.无论是哪个行业,哪个部门,哪个领域,都要坚持生产力标准.赵紫阳在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富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繁荣,公有制和人民  相似文献   

5.
我国理论界广泛展开的生产力标准的讨论对于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在这场大讨论中,人们对生产力的重新认识和表现出来对发展生产力的紧迫感,令人欣慰.同时,人们众口一词地谈论生产力中物的要素,而忽略生产力中人的要素,只注意物的标准,而忽略人的标准,则又使人深为忧虑.正因为此,便引发了笔者对生产力标准与人的激励机制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在《怎样恢复农业生产》中指出"黄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本文简述了"猫论"的内涵,在分析了生产力内涵的基础上阐述了"猫论"与发展生产力的关系,指出不能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政策不是好政策,生产力不发展就不能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可以说"猫论"是邓小平关于发展生产力标准问题的最初表述.  相似文献   

7.
任何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不在事物的外部而在事物的内部。事物内部矛盾的运动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人类社会中,推动人类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是人类社会内部的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人类社会的历史从来不是生产力自然发展的历史。这是因为生产从来就是社会的生产,生产力是不能脱离生产关系而存在的。马克思说过:“人们在生产中不仅仅同自然界发生关系。他们如果不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共同活动和互相交换其活动,便不能进行生产,为了进  相似文献   

8.
从根本上来说,社会的进步归根到底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因此,一般说来,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低,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但在道德领域中却不能用生产力标准直接代替道德标准.本文就如何正确处理生产力标准与道德标准的关系,以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当有怎样的道德标准,谈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当前,中学生在解题时存在下列主要毛病:一是解题思路不广,只会照搬例题,做死题,若遇到变题,无从下手;二是解题方法不灵活,不会运用题型结构特征灵活选择解法,不是东拼西凑,乱用公式,就是滥用条件;三是解题不总结,只会就题论题,解之忘之,结果题山无顶,题海无边,收效甚微.为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解题总结,注意题后收获,深受学生的欢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本课主要围绕以下内容展开叙述:一个中心———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一个重点———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一个观点———个人利益观(强调社会利益、为社会做贡献和社会理想的重要性,但也要说明维护个人正当利益的合理性)。一、理解“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时应注意的问题1.人的本质指人类的本质,不是某个人的本质。2.人的本质是与动物相比较而言的本质。3.本质属性不等于惟一属性,人类还有其他属性。二、人的自然属性与其他生物的自然属性的关系区别:(1)人类的自然属性是指人的生存、活动和欲求等方面所具有的自然属性;其…  相似文献   

11.
自然经济是与商品经济相对应的一种经济形态。它不是为了交换,而是为了满足生产者或经济单位(如氏族、封建庄园)本身需要而生产的经济形式,即自给自足的经济。自然经济与外界完全没有或基本没有经济联系,它的生产和生活都是孤立的、封闭的。它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社会分工不发达的产物,以生产规模狭小、各个经营单位分散、生产技术因循守旧、闭关自守为特点。它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大多数时间里占统治地位,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分工的发展,到封建社会末期逐渐被商品经济代替。在学习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自然…  相似文献   

12.
我国理论界广泛展开的生产力标准的讨论对于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在这场大讨论中,人们对生产力的重新认识和表现出来对发展生产力的紧迫感,令人欣慰。同时,人们众口一词地谈论生产力中物的要素,而忽略生产力中人的要素,只注意物的标准,而忽略人的标准,则又使人深为忧虑。正因为此,便引发了笔者对生产力标准与人的激励机制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生产力标准,是我们党把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应用于社会主义建设得出的科学结论,是我们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那么,它和人才标准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呢?根据生产力标准选拔和使用人才应注意哪些问题呢?弄清这些问题,对于正确地、科学地选拔和使用干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生产力标准与人才标准的含义。什么是生产力标准?所谓生产力标准,就是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当作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它的具体内容是:一切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都是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因而是社会主义所要求的,或者是社会主义所允许  相似文献   

14.
资本的贡献不在于参加使用价值的创造从而协助价值的创造,而在于把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结合起来,迫使人类去为生产而生产,从而去发展社会生产力,去创造生产的物质条件,私营企业主的收入除少量来自经营管理的劳动报酬,主要来自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而不是资本的贡献所得;以雇佣工人数作为区分私营企业主与个体户的标准,既有可行性也有科学性,雇工8人以上的私营企业主的本质属性应是剥削者;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私有经济虽然会在公有制的影响下,发生某些特点的改变,但其根本性质不会变化,私营企业主的社会属性与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资本家不存在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在《怎样恢复农业生产》中指出:“黄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本简述了“猫论”的内涵,在分析了生产力内涵的基础上阐述了“猫论”与发展生产力的关系,指出:不能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政策不是好政策,生产力不发展就不能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可以说:“猫论”是邓小平关于发展生产力标准问题的最初表述。  相似文献   

16.
劳动者是社会生产力的主体,这本来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一个基本观点。但是长期以来,我们总是过多地强调生产力的自然属性,如生产工具的进步程度、劳动对象的开掘状况,等等,而对生产力的社会属性,即劳动者——人在生产力中的主体地位有所忽视。当人们谈论促进生产力发展时,常常不包括人的发展;讲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往往把人的利益和要求置之脑后;在具体的生产实践活动中,更是明显地离开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为生产而生产。理论上的偏颇造成实践上的重大失误,其  相似文献   

17.
10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历史的重大转折.今天重读全会公报,结合当前生产力标准的讨论,我认为公报中有三句话特别值得注意:“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我们党所提出的新时期的总任务,反映了历史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代表了人民的根本利  相似文献   

18.
教育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各个历史时期,社会生活归根到底是由社会所拥有的生产力来决定的,而生产力不能离开一定的社会形式,亦即不能离开生产关系而存在。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同时受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作用和影响。这里谈的是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生产中最活动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力主要包括生产工具和有一定劳动技能,会使用生产工具的人。生产力所以具有革命性和活动性,是因为人们为了提高物质生活水平,便去不断地改善生产工具,提高生产力。生产力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实现人类的希望离不开科学,第三世界摆脱贫困离不开科学,维护世界和平也离不开科学.”的确,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历史的行进.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它的地位和作用已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社会的关注.我们知道,科技是人类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得出的精神产品,是一种以知识形态存在的潜在形式的生产力.虽然科学技术发明、发现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生产力,但它自己本身不能直接给社会带来物质财富,须作用于生产中,进入实际生产领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之后,才会创造出巨大的物质财富.  相似文献   

20.
生产力标准是衡量评价一切社会制度是否合理、是否进步的根本标准。依此标准,资本主义从总体上讲有腐朽的一面;从局部上看,对生产力的发展又还有一定的容量;社会主义既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为前提,又面临着发展生产力的艰巨任务。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即存在斗争关系,替代关系,又存在继承关系、借鉴关系。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过程中社会主义因素的增长和社会主义创造性地利用、借鉴资本主义积累起来的生产力成果,表明社会主义生产力虽然落后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