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共振是一种重要的物理现象,通过对共振现象演示仪器的创造性改进,使仪器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现象明显等特点,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对学生深刻理解共振现象的本质具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2.
项目化背景下专业课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常见的共振现象,本文对共振现象趋利避害的方法作了探究,从师生心灵共振,催化学习动力;技能共振,深化合作交流等层面提出了一些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3.
利用传统的共振实验教具(如图1所示)演示共振现象时,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共振现象不明显,共振现象形成时间较长,经常伴有“张弛”现象(即母摆 W 与共振摆球 D 交替振动的现象),甚至实验近于失败。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共振现象及影响共振振幅的因素,列举了历史上有名的共振危害事例,指出如何防止教室里的共振现象伤害学生。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随机共振的基本原理,通过数值仿真研究了对称双稳系统的随机共振现象,并将其应用于微弱信号的检测,仿真结果证明了基于随机共振的微弱信号检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周期矩形脉冲序列和噪声作用下的单模激光损失模型,将脉冲信号通过傅利叶变换展开为三角函数的形式作为输入信号,并运用线性近似的方法计算得到了输出信号光强的功率谱和信噪比.讨论了系统的随机共振现象,研究结果发现:不仅系统的信噪比随量子噪声关联系数的变化出现了传统的随机共振现象;而且信噪比随脉信号的周期T和脉冲宽度τ的变化曲线出现了新的随机共振现象,当周期T和脉宽τ满足τ/T=1/2时,系统共振最强;周期脉冲信号的振幅越大,共振现象越明显.  相似文献   

7.
陈伟孟 《物理教师》2013,(11):32-32,36
共振,是一个独特的物理现象.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第11章“机械振动”的“外力作用下的振动”是这样描述共振的:当系统做受迫振动时,如果驱动力的频率等于系统的固有频率,系统的振幅最大,这种现象叫做共振.我们常规意义上的共振主要指机械共振.物理里的共振可以延伸出去,在声学中称为“共鸣”,指的是物体因共振而发声的现象;在电学中,收音机通过天线频率调至和电台电波信号相同频率来引起共振的现象,称为“电谐振”;红外线具有的显著热效应以及原子核外电子对光子的吸收过程,也皆与共振有关.  相似文献   

8.
高级中学课本<物理>第一册(必修)关于共振现象表述为:在受迫振动中,策动力的频率跟物体的固有频率相等的时候,振幅最大,这种现象叫做共振;高中物理第一册(试验修订本·必修)中对共振现象表述为:驱动力的频率接近物体的固有频率时,受迫振动的振幅增大,这种现象叫做共振.同一现象,两种不同的表述,一些学生对此提出了疑问:"频率相等"时,振幅是最大吗?弄清共振的条件,才能面对学生的质疑.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5,(56):126-127
本文首先从波的共振和机械共振两个方面梳理了中学阶段关于共振的演示实验,并对它们的优缺点作出评述;其次介绍了一个新颖的,采用了自制教具进行演示的机械共振方面案例;最后从演示实验的教学入手分析了该案例的教具优势、操作的规范性、演示的合理性,以及如何帮助学生突破具体演示现象达到理解抽象的"共振"物理概念。  相似文献   

10.
速度共振现象及其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通常的教科书中,都把共振现象定义为振幅达到最大值的振动现象,其实这种共振,表明的只是位移达到了最大值的一种应该称之为位移共振的共振现象,而像速度达到最大值的受迫振动也应是一种共振,其物理意义明确,振动特征明显,可称之为速度共振  相似文献   

11.
洛阳铜加工集团公司由于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使得电力系统承载的负荷相应增大,从而对整个系统的电气参数产生了影响,导致在特定条件下发生了“谐振”现象。通过生产过程中的实例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并采取措施将问题解决。  相似文献   

12.
根据振动和力学理论,推导了梁构件在正弦扰力作用下共振时,梁上各点动应力的计算公式,为梁构件理论和实际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有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13.
J. S. Bagla 《Resonance》2009,14(3):216-225
Hubble’s name is associated closely with the idea of an expanding universe as he discovered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recession velocity and the distances of galaxies. Hubble also did a lot of pioneering work on the distribution of galaxies in the universe. In this article we take a look at Hubble’s law and discuss how it relates with models of the universe. We also give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of the discoveries that led to the Hubble’s law.  相似文献   

14.
《云笈七籖》是道家最大的一部类书,保存了《大宋天宫宝藏》的菁华,素有"小道藏"、"道教小百科"之美称。《云笈七籖》对宇宙的生成和演化进行了颇为系统和详实的思考,形成了富有创建的宇宙源起演化学说。《云笈七籖》中论述宇宙演化理论最为集中的当属卷二,特别是《太上老君开天经》,该作提出了宇宙生成的两个过程:一是宇宙未生之前的"混沌"状态,二是宇宙世界生成后的继续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15.
道家思想是中国神秘主义的重要源头,这种话语的逻辑前提是:相信世界(宇宙)有不为人知的、更不被人操纵的生命规律,亦即,世界是神秘的。世界的神秘性就是拒绝听命于人的变幻无常的意志。世界的神秘性就是它的不可利用性和不可操纵性。在哲学意义上,这是宇宙无限性和完美性的前提和证明,基于此理,老子用恍兮惚兮的"道"、庄子用逍遥的自由主义精神来把握世界的存在。西人史华慈亦用其独特的文化视角,来解读《老子》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6.
艾米莉·狄金森具有对自然、宇宙、人生最具独创、最具深奥的观察力,她以自由的灵魂书写出一个神秘而和谐的宇宙世界。死亡之谜作为宇宙人生奥秘的重要部分,则备受诗人关注。在她的“死亡”诗中,狄金森除了一如既往地使用突兀而大胆的意象、圣经隐喻以及为造成韵律上的起伏跌宕而使用短破折号外,她还有效地利用矛盾并置这一创作技巧,从而使其诗歌从内容到形式都反映出她的神秘宇宙人生观。  相似文献   

17.
唐君毅将读书和做学问的行为理解为是人获取宇宙人生社会之大道的行为,读书的道路、难易,做学问的阶段、方法,都体现着宇宙之大道.  相似文献   

18.
《理想国》中的正义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义观念在古希腊首先是一种宇宙的原则,随着古希腊的思想家们把思考的重心从宇宙转向人类社会,正义观念也就逐渐地实现了从天道到人事的转变,正义成为维持社会秩序的最高原则。柏拉图不仅继承了古希腊早期的正义观念,而且他又在现实中探求实现正义的途径。本文就《理想国》中正义问题的提出以及正义和理想国家的关系进行分析,说明柏拉图正义思想。  相似文献   

19.
认识老子“道”的思想,应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道是宇宙终极本体。道是天地万物的最初本源,万物皆由道所生;二是道之“无”与“有“。道既无始无终,也无边无际。就道的无形质、无限性而言是无,就道的实存性并含有万有而言,是有。无与有的统一密切联系于老子的体用观。三是道与自然。”自然“与”无为“历来被视为老子哲学思想的精髓与关键,道本身就是自然,而自然则是道及一切宇宙万物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20.
和谐的哲学宇宙观是中外哲学的一份重要理论遗产,也是科学发展观和建构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源头。《易》就以物质的“气”的有序运动来阐释宇宙的整体的和谐运作,明代《幼学》又以“七政”等具体天象知识充实了《易》的“和谐宇宙”论。康德的星云假说使古希腊原子漩涡宇宙结构说推陈出新,从“开放宇宙”的新视角解决了宇宙总体的和谐发展源泉。马克思主义和谐宇宙观吸纳了康德的和谐宇宙观,解决了达尔文主义者未解决的人的起源与社会本质问题。新诞生的宇宙循环往复理论,不只推倒了宇宙第一次大爆炸假说,且以宇航数字化实测信息,在高新技术基础上实现向马克思主义和谐宇宙观复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