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新时代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应立足于保障受资助对象发展的价值旨归,抓住资助育人、德性塑造、人的发展等三个方面,基于立德树人视角构建协同共育、以文化人、鱼渔同授等高校资助育人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在党的教育方针的指导下,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对高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落实高校立德树人存在现实瓶颈,协同育人观要求与育人主体的育人观、德才并育的现实需要与育人主体实际育人能力以及现存育人评价体系与立德树人评价标准之间存在矛盾,有损立德树人价值的彰显。因此,在高校教育实践创新中,树立以德育人的育人理念,推动“大思政”理念深入人心,改革高校教育评价体制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必要之举。  相似文献   

3.
“三全育人”是新时代推进育人理念和育人方式变革的重大命题,是全面提升立德树人质量、加强和改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举措。在“三全育人”视角下探析青年价值观培育机制,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与现实路径。高校要着力打通三个阶段全链条认同机制,构建“三位一体”全方位联动机制,完善多维立体全流程支持机制,明确全员育人责任,强化全过程育人流程,实现全方位育人新局面,绘制立德树人教育事业最大“同心圆”,为社会源源不断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4.
在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与立德树人的融合发展研究已经成为当前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构建思想认知、行为转变、价值塑造、榜样带动的“TAVE”循环模型,促进党建工作与立德树人深度融合,以有效解决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与立德树人二者在融合过程中所出现的规律性运用缺乏、融合成效不够显著、长效化和常态化的育人机制未形成等问题,从而实现党建育人与立德树人同频共振。  相似文献   

5.
"立德树人"理念下的高校协同育人机制是要通过整合教育资源,让各个育人要素协同合作,共同致力于"立德树人"目标的达成。分析"立德树人"与"协同育人"的概念,指出协同育人机制构建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九大强调,高校教育需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这种形势下,高校需要全面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开展立德树人教育来适应新时代发展。必须认识到开展研究生立德树人教育是促进个人全面健康发展,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推进社会和谐进步,适应新时代国内外复杂形势的要求。通过分析当前研究生立德树人教育所取得的成效和存在问题,拟构建研究生导师、研究生立德树人教育队伍、研究生主体协同育人模式。  相似文献   

7.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这要求教师自身的品德素质过硬,在教学过程中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将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为我国培养具有德行的人才;协同育人是党和国家对高校教育的最新要求,高校应该整合自身资源,促进协同育人的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协同育人工作机制,提升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提高我国人才质量。本文叙述了立德树人与协同育人的概念,探讨了立德树人的实现方法与协同育人工作机制的构建方案。  相似文献   

8.
文章探索了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路径,包括课程是高校“立德树人”的第一阵地;教师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领路人;文化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隐形路径;实践是高校“立德树人”的有效路径;制度是高校“立德树人”的保障;管理是“立德树人”的万金油;网络是高校“立德树人”的新阵地;资助和激励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刘峥 《船舶职业教育》2021,(2):68-70,74
劳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有之义。以劳动教育的育人模式为出发点,分析劳动教育与高校立德树人使命的基础关联,阐述劳动教育在高校立德树人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从而构筑劳动教育“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  相似文献   

10.
推进新时代高校“大思政课”协同育人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育人整体效能的重要举措。优化强化“大体系”,善用活用“大课堂”,建好用好“大师资”,共建共享“大数据”,构建“大思政课”协同育人新格局,进而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发展,合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1.
高校思政课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一个战略环节,是高校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项系统工程。“四史”既是承载着光荣历史、肩负未来希望的新时代大学生的必修课,也是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我们通过聚焦思政课建设任务,致力于构建系统有效的思政课实践育人共同体,以更好服务提升高校思政课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高校思政课实践育人共同体的基本内涵、实施原则和现实意义入手,基于治理理论的核心思想,针对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构建策略进行了重点研究,旨在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机制,开创多主体参与的人才培养新格局。  相似文献   

12.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高校要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抓好管党治党主体责任,积极探索“党建+”工作模式。高校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随着世情、国情、党情变化和我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推进,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面临诸多挑战与困境。通过构建“党建+育人”模式,抓牢教工党支部、学生党支部两个主体,建强课堂和课外两个阵地,以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为保障,扎实推进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13.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所有教职员工的共同责任。坚持党的领导是构建大思政格局的根本前提,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构建大思政格局的必然要求。探索大思政格局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路径,有利于确保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  相似文献   

14.
李东旭 《知识文库》2023,(24):163-166
<正>高校教育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教育阶段,其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等职能。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各种思潮交流碰撞,新时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成为高校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不仅为今后高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更为构建大学生管理体系、提升高等教育育人实效提供实践路径。本文从“立德树人”理念出发,在分析新时代构建大学生管理体系及其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积极探究以“立德树人”理念构建大学生管理体系的实施路径,以在提升高校管理育人实效的同时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5.
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研究生导师的基本职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关口,研究生导师应有更高的政治站位、历史担当和育人本领。针对目前部分研究生导师存在立德树人自觉性不强、科学性不够、有效性不高的现实问题,高校可以从“组织建设”“课程教学”“科学研究”“生活行为”四个方面出发,进一步创新和拓宽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的现实路径,从“组织领导”“能力提升”“评价激励”“选树推广”四个方面着手,进一步确保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落实。  相似文献   

16.
贯穿以“立德树人”育人理念为目标的高校体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全面阐释了“育体铸魂、德体兼修”的深刻内涵,是践行体育专业课程思政的本质需求,是助力学生成长、成才的现实目标,是弘扬体育精神、助推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使命。文章论述了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体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时代价值,提出了通过夯实专业化师资队伍的培育、重点突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与融合教育的思路以及“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体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践行路径。  相似文献   

17.
高校服务育人理念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指导思想,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特色。以学生为主体、服务为载体、育人为目标,构建高校服务育人的丰富内涵。文章立足于高校服务育人的实践困境,以“三全育人”思想为指导探索,探索建构高校服务育人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8.
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理念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十八大报告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完成这一任务,需有针对性地整合教学育人、校园文化育人、党建育人等有效路径,增强“立德树人”的整体效应,并通过德育管理系统、德育运行系统及德育评价系统的建立,充分激活各种机制要素,创新高校思政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9.
高校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强化理念意识,将立德树人作为检验高校工作的根本标准,打造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拓展立德树人实施途径,着力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健全立德树人协同落实机制,完善立德树人评价指标,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构建立德树人一体化工作格局。  相似文献   

20.
<正>“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这一关键课程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亟须破解的重大命题。重庆文理学院通过构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案例教学“双螺旋”模式,持续探索思政课育人之路,具有一定的可复制性、可借鉴性和可推广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