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双一流”建设是高校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重大举措,它需要一流的管理服务,而一流的管理服务需要高校机关干部的专业化能力作为支撑。高校需提高思想认识,通过科学规划、教育培训、轮岗+实践锻炼、学习交流等途径完善机关干部专业化能力培养机制,并健全考评体系,引导机关干部提升自身专业化能力,从而推动实现“双一流”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2.
“双一流”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当今世界,没有顶尖的高等教育难以培养出具有世界竞争力的人力资源.当“刘易斯”拐点到来,“人口红利”效益递减,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便成为国家的核心战略.“双一流”建设政策的出台,为建设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特色高水平大学提供了新的历史契机.面对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各地政府、各类高校蓄势待发,争取在新一轮高校发展格局中占据有利位置.在战略布局的关键期,高校决策者能否把握“双一流”建设政策脉搏,是关系到学校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3.
认识世界是改造世界的前提。正确理解“双一流”建设的要义对于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至关重要。近年来,伴随相关政策的实施,“双一流”建设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也面临许多的困扰。实践中,如何处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关系,如何理解“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涵义,如何通过制度学习和政策创新形成高等教育发展的中国模式等重大问题都需要从理论层面上作出回答。  相似文献   

4.
“双一流”建设“坚持以学科为基础”,将“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并列,凸显了学科建设之于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性。作为一项国家的长期战略,“双一流”建设不只影响那些“一流建设学科”,也不只影响“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学科建设,而是会对整个高校的学科建设产生深远影响。近年来,作为对“双一流”建设的应对,很多高校围绕学科的增减、学科布局、学科交叉与融合、学科的分层与分类等对学科建设的方略进行了调整。为保障“双一流”建设中高校学科建设的顺利推进,有必要对相关应对策略的合理性和局限性进行理论审视。  相似文献   

5.
"双一流"建设这一重大战略决策对地方高校力争建设世界一流特色学科提出了科研国际化的新要求,构建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是实现从"单纯的学术交流和项目合作"向"项目—人才—基地"相结合战略转变的一种国际科技合作新模式。结合福建地方高校的具体实践模式,地方高校构建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的模式主要有海外高端人才引进模式、技术援外推广模式、国际科技项目合作模式等。"双一流"战略下地方高校应努力凝练特色学科国际化合作方向、坚持先期培育国际化合作原则、构建学术特区国际化运行模式,积极构建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加快推动地方高水平大学和一流特色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6.
宣勇 《江苏高教》2021,(5):15-17
破除“五唯”以后,如何引导与评价大学的发展,是当下高等教育界共同关心的话题,也是“双一流”建设需要解决的根本性、导向性问题。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支撑的新的经济发展格局中,大学要避免“独善其身”式的内涵发展,从片面追求论文与排名转向以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目的,通过加强大学能力建设提升内涵的方式进行发展,实现服务国家和引领社会的价值。基于此,浙江工业大学现代大学制度研究中心提出了大学能力建设是我国“双一流”建设的未来走向这一命题,并从党的领导、政府治理、“双一流”建设、教师发展、国际化、区域互动等不同层面就如何开展大学能力建设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在建设“双一流”大学过程中,高校后勤同样需要匹配“一流”的文化建设水平。传统的后勤职能开始发生转变,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对于高校后勤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四川大学为例,从高校后勤文化建设的意义、现状、重点和难点分析出发,以“服务育人”为中心,提出“五个一流”的高校后勤文化建设的创新思路,并以具体的示例阐述其创新点。通过对高校后勤文化建设探究,真正体现四川大学后勤保障部“以改革求发展、以服务求生存、以管理求效益、以贡献求支持”的理念。  相似文献   

8.
“双一流”大学建设最主要目的就是力促中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变。而“最后一公里”服务问题却严重影响着“双一流”大学建设的内涵式发展乃至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整体成效。要解决服务覆盖面不够到位,不能满足差异化需求;办事方式灵活度不够,人文关怀有待加强;多头管理,办事效率有待提高;注重执行上级安排,关注师生满意度不够等“最后一公里”服务问题。必须采取建立以“大学章程”为核心的现代大学制度,落实办学自主权;扫清行政化障碍,大学行政回归以服务为中心的本位;完善监督与奖惩制度,及时解决问题;提高服务水平,实现双赢发展;共生共荣,打造学术命运共同体等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9.
“双一流”建设对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为高校学科建设和期刊发展带来重大的历史机遇。高校学科建设和期刊发展存在天然的互动机制,期刊建设引导和服务学科发展,学科建设为期刊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两者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建立学科建设与期刊融合发展机制,须构建学术共同体,搭建科研资源共享平台;建立人才共享机制,培育一流学术团队;打造科学的评价评估体系,建设世界一流期刊。  相似文献   

10.
创建"双一流"是国家战略,也是"十三五"期间高校的重大建设目标和任务。本文从特色立校、以生为本、制度创新、主动服务、大学文化及国际化等六个方面进行了探究,提出了一些理念和制度化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双一流"建设作为新的国家战略已成为新时代高校建设与发展的新使命与新动能。作为"双一流"建设的核心,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在新时代应该如何定位与发展,本文从家国情怀、创新意识、国际视野等方面阐述了建设一流师资队伍的时代定位,探讨与分享了建设一流师资队伍的关键要素及典型经验。  相似文献   

12.
国际流动是研究生建构国际学术网络的重要途径。以北京大学为例,探究“双一流”建设高校研究生通过联合培养、短期访学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等形式建构国际学术网络的特点与意义。北美和欧洲是“双一流”建设高校研究生建构国际学术网络的主要目的地地区,研究生国际学术网络建构以与一流大学交流为主,并且存在学科差异。国际学术网络建构有利于实现研究生专业社会化,提升研究生学术能力和国际化能力,并促进科研质量和生产率提高。推动研究生国际流动和国际学术网络建构,有利于提升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3.
经济待发达地区高校“双一流”建设面临如何实现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采取何种路径高质量组织学科建设促进学校快速发展的突出问题。笔者以地处我国西部地区的X大学为例,介绍了“双一流”建设5年来,学校组织路径和资源配置模式的改革历程,总结出“双一流”建设从行政力量主导学科群建设,向专家主导一流学科内涵建设,再到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开展“四大”建设的演变逻辑。提出未来经济待发达地区高校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要强化顶层谋划,厘清发展阶段和主次矛盾,因时、因地制宜制定政策,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服务导向、需求导向,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要深化改革,主动由“管理”向“治理”转变,提升治理能力;要统筹资源,优化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14.
地方大学推进“双一流”建设过程中,在准确把握国家有关指导性文件精神的基础上,要认清发展机遇和挑战,发挥优势和特色,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找准自身发展定位,优化协调结构布局,实现高质量跨越发展。地方大学在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中面临着办学定位迷失、学科间的失衡、学科与专业脱节、学科的带动作用有限等困境。地方大学在“双一流”建设中应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注重培育优势学科和特色品牌,加大人才梯队建设力度,着力推进成果转移转化,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努力培育新的增长点,并对未来发展思路进行了深入探讨,为地方大学推进“双一流”建设提供有效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5.
“双一流”建设是国家重大战略部署,评价“双一流”建设成效是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举措,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动态监测是信息化时代教育评价的新范式。首轮“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在理念、机制和结果使用等方面体现了动态监测的适切性和有效性。为了构建富有时代特征、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应以克服“五唯”顽瘴为目标,进一步强化建设过程监测理念;以加强评价诊断功能为原则,进一步优化动态监测体系;以落实“双一流”建设高校主体地位为重点,探索“监测—改进—评价”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方位。地方高校要特别注重从对接国家战略和特殊需求、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着手和发力,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激活内生动力,通过强化内涵式发展实现“变轨超车”,切实推动“双一流”建设。  相似文献   

17.
“双一流”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时期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有计划、有步骤的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好“双一流”工程必须要把握好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做好高校实验室的学生党建工作,提高大学生特别是理工科学生的思想觉悟,培养德才兼备的科研人员,对于助力“双一流”工程的成功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理工科专业学生的特点,以高校实验室为“战斗堡垒”开展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展开了一系列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双一流"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继"985工程""211工程"后又一项重大的国家战略。高素质、高质量的一流师资队伍是建设"双一流"建设的基本支撑。现行大学教师管理制度下,部分大学教师管理制度功利化价值取向明显,教师管理制度对象相对区分度不够,教师管理制度改革完善优化周期长,教师伦理道德管理监测制度亟待加强。这些问题制约了大学教师自我学术劳动力的解放,滞缓了"双一流"建设目标的实现。因此,"双一流"大学必须建立现代大学教师管理制度,秉持学术至上的教师管理制度设计理念,确保教师管理制度的价值正确;立足教师学术职业、学术劳动的基本特征,建立大学教师分类分层管理服务制度;参照学术劳动力市场供需变化趋势与特点,适时调整优化大学教师待遇激励制度;全覆盖从严大学教师道德伦理标准建设,坚守大学教师履行学术职业的最底线。  相似文献   

19.
自国家颁布《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来,为在“双一流”建设中抢占先机,很多省市纷纷“砸”钱,投入巨资支持有条件的高校争创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你追我赶,蔚为壮观.其实“双一流”建设需要钱,但是盲目“砸”钱、为了“一流”而“一流”却也是行不通的,并不是用钱就能够“砸”出我们需要的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  相似文献   

20.
赵婉  郑义海 《高教论坛》2023,(8):80-83+97
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我国“双一流”高校在国际化人才培养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本研究通过对全国36所“双一流”高校的国际化人才培养实践进行分析发现,“双一流”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为根本遵循、以多元化培养模式为运行方式、以高水平复合型人才为重点目标、以提升家国情怀为人才培养的逻辑构架,形成了以集成化的人才培养理念、国际化的师资队伍、融合式的课程教育体系、个性化的教学管理模式为主的全方位地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为我国地方本科高校深入开展国际化人才培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