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正>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教育强国建设和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目标任务。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性工程,教育强国建设是实现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建设教育强国旨在形成高质量的教育体系,进而支撑服务国家的高质量发展。无论是从类型定位的本质特征来看,还是从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来看,作为肩负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都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2.
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将建成教育强国列为2035年我国发展总体目标的重要内容,并做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部署。2023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设教育强国进行第五次集体学习,会上习近平强调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要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2023年6月,教育部成立教育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组织《教育强国规划纲要》编制工作。2024年1月,在刚刚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强调把组织实施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作为工作主线,并提出把握教育的三个属性——政治属性、战略属性和民生属性,强调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基于教育强国建设的大背景下,本刊特向北京师范大学顾明远先生就相关问题进行访谈,以基础教育相关领域为主,重点围绕着教育强国建设的聚焦方向和发力点、优质均衡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双减”政策实施、教育评价改革的推进、教育数字化在教育强国中的作用以及教师发展相关的问题等进行了深度访谈。顾明远,现为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国...  相似文献   

3.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实现由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的转变,将是今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但是,因为某些原因,目前高等教育发展中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问题,突出表现为教育敬畏感的削弱和丧失。要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实现由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的转变,必须重建教育敬畏感。教育敬畏感源于教育的外部认同和教育内部的神圣,其中教育内部是前提基础和关键。教育敬畏感的削弱和丧失首先源自教育内部核心因素———课堂敬畏感的削弱和丧失,因此,要重建教育敬畏感、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必须首先重建课堂敬畏感。  相似文献   

4.
现代化视域下,教育强国的内涵本质在于通过强大的国家教育能力,全面确保教育中人的现代性增长。从其内涵特征来看,教育强国是指教育综合实力、教育创新能力、人才培养和教育服务贡献能力、教育治理能力、教育国际竞争力和教育影响力强大且显著的国家。在决策导向分析框架下,从构建的教育强国建设指数的测算结果来看,中国得分为74.56,在世界主要的60个国家中居第24位,处于准教育强国的前列。基于中国教育强国建设指数的"低投入、高产出"类和"后发外生"型国家的综合判断,中国推进教育强国硬实力建设应借鉴同类型教育强国经验,充分利用好后发优势,聚焦教育过程性指标监控和教育产出性指标提升;在软实力建设上应坚持"绿色协调"、"不唯速度"原则,坚定走中国式教育强国新道路;在推进策略上应着重激发国家高等教育能力。  相似文献   

5.
党的二十大提出了加快教育强国建设和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目标任务。从内涵上说,教育强国既指“教育强的国家”,也意味着“通过教育使国家强盛”,这两层意思具有统一性。从性质上说,教育强国不是一个单纯描述性概念,而是一个带有比较强烈价值预设和指向的理论命题,一个有关教育与国家功能性关系的理论命题。教育强国命题的提出是对历史上“教育救国”“教育建国”“科教兴国”等不同时期教育与国家关系命题的继承和发展,客观上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教育需求和教育价值取向,是对当代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所担负的国家责任和使命的高度概括和凝练表达。建设教育强国要提高政治站位,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强国建设;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夯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树立“大教育“的观念,在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的衔接、贯通、融通和一体化上下功夫;突出高质量发展这个主题,坚持问题导向,着力破解影响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根本问题和重大问题;增强文化自信,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  相似文献   

6.
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是教育的时代责任。支撑强大的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是教育强国的核心特征。教育强国建设的核心是高等教育,建设教育强国关键是建成高等教育强国,服务是高等教育的本体使命和根本方向。在教育强国建设过程中,产教融合获得了新的时代意义,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7.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和引领中国式现代化是我国当前发展的重要战略和目标。教育强国建设,必须找准一系列战略支点,即具备引领性、全局性、关键性、有效性的大方略、硬措施和关键点。值此全国两会之际,根据部分代表委员的提案建议,本刊对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性支撑进行梳理,主要集中在:总体规划和战略布局上,必须体现教育优先;面对人口变化契机,系统优化教师资源管理体制,加强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推动高等教育发挥龙头性作用,形成更加完备、协调、多样、开放、高质量的现代化高等教育体系;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以社会与情感能力教育为抓手,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加快编纂教育法典,提升教育法治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为教育治理提供权威性、全局性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和引领中国式现代化是我国当前发展的重要战略和目标。教育强国建设,必须找准一系列战略支点,即具备引领性、全局性、关键性、有效性的大方略、硬措施和关键点。值此全国两会之际,根据部分代表委员的提案建议,本刊对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性支撑进行梳理,主要集中在:总体规划和战略布局上,必须体现教育优先;面对人口变化契机,系统优化教师资源管理体制,加强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推动高等教育发挥龙头性作用,形成更加完备、协调、多样、开放、高质量的现代化高等教育体系;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以社会与情感能力教育为抓手,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加快编纂教育法典,提升教育法治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为教育治理提供权威性、全局性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和引领中国式现代化是我国当前发展的重要战略和目标。教育强国建设,必须找准一系列战略支点,即具备引领性、全局性、关键性、有效性的大方略、硬措施和关键点。值此全国两会之际,根据部分代表委员的提案建议,本刊对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性支撑进行梳理,主要集中在:总体规划和战略布局上,必须体现教育优先;面对人口变化契机,系统优化教师资源管理体制,加强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推动高等教育发挥龙头性作用,形成更加完备、协调、多样、开放、高质量的现代化高等教育体系;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以社会与情感能力教育为抓手,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加快编纂教育法典,提升教育法治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为教育治理提供权威性、全局性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教育强国是教育综合实力、培养能力、国际影响力与竞争力具有突出地位和强大影响的国家。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是世界教育强国,各自发展历程不同而又殊途同归。因其文化同根、价值同源,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和相近性;因其历史背景、国家利益不同,表现出差异性、多样性和竞争性。以历史脉络为线索,结合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及各国教育发展的关键要素和关键事件,从教育强国形成的核心要素、实践路径、演进机制和典型经验四个维度,从前期酝酿、集聚能量、创新成长、实现超越四个阶段,对教育强国形成演进和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典型经验、战略优势和风险应对进行深度研究分析,探寻揭示教育强国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学理逻辑和未来逻辑,以期更加准确科学地把握教育强国形成演进的规律特点和追求卓越的未来向路,为加快建成中国式现代化教育强国提供经验与模式借鉴。  相似文献   

11.
基于国家认同教育分析框架,对我国1902至2020年中学化学课程标准进行内容分析,发现我国百年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中国家认同教育的演变主要体现在认知层面,由早期对国情教育中特产与资源、国家建设的重视,转向新课改后重视国情教育中现状与问题、历史与文化以及政治认同三个方面,其历史发展大体归结为"初显期""波动期""恢复发展期""呈现新态势"以及"重视发展"五个历史阶段。基于此,提出从理念上高度重视国家认同教育;从历史维度认识化学课程标准中国家认同教育;继承国家认同教育经验,不断建构新时代化学课程标准中国家认同教育。  相似文献   

12.
教育强国建设是教育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的统一,既要服务于人的现代性成长,也要支撑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需要。基础教育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基点,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关键主线。区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既要围绕国家战略和人民需求,也要主动应对和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国家战略转型,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升民众获得感和幸福感。区域基础教育要坚持“公平”与“优质”并重的价值导向,以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为基本主线,以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为基础支撑,以科学有效的考试评价制度改革为牵引,以激活教育治理体系活力为保障,以教育数字化赋能为动力引擎,加快形成基础设施完备、教育资源充足、教育质量优良、育人成效显著的高质量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3.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发展目标,研究生教育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具有高端引领和战略支撑作用。回顾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取得的成就,要坚定建成研究生教育强国的战略自信;同时又要认清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现状,增强建设研究生教育强国的战术自觉;在坚定战略自信和增强战术自觉的基础上,从加快建设高质量研究生教育体系、深化博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强化关键领域人才培养、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深化创新国际交流合作、优化教育教学评价、完善研究生教育治理、发挥“双一流”建设高校主力军作用等方面,踔厉建设研究生教育强国的行动自强。  相似文献   

14.
党的二十大报告吹响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号角,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这是新时代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擘画和行动指南。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要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建设教育强国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是一个系统性跃升和质变的伟大教育工程。聚焦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等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既有对“坚持和加强党对大学知识创新工作的全面领导”“服务高质量发展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等的宏观思索,也有对“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夯实教育强国之基”“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等的中观考察,还有对“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教育强国中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的微观研究,上述探讨有助于引发学界对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给予更多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5.
刘泓 《职教通讯》2023,(12):18-20
<正>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如何落实好党和国家提出的教育强国战略,以职业教育之为贡献教育强国之力,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和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6.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明确提出,以治理现代化为教育强国建设基本路径。教育治理现代化是我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治理本质是教育权力的科学配置及其有效行使。面向2035教育强国建设战略的教育治理现代化,在教育治理主体、教育治理手段、教育治理对象、教育治理效能等要素结构上呈现出一系列新变化。治理主体更加强调多元参与、治理手段更加强调依法治教、治理对象更加强调主体自治、治理实施更加强调内在自觉。以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支撑教育强国建设,迫切需要以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深化党在教育治理中的根本制度建设;加快教育立法、修法,深入完善内部治理结构,优化教育治理体系纵横向权力配置,重视社会参与教育治理常态化机制建设,提高教育决策和政策调整的适切性、科学性;深化教育治理工具创新。  相似文献   

17.
普惠、公平与效益是形成教育强国政策框架的三条主线。通过对教育指标的国际比较和对教育强国政策框架的分析可以看出,教育强国政策框架包括四类增长模块——高中阶段毛入学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新型教育经费资助政策及每万人口拥有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数。这四类增长模块是我国迈向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所不可或缺的基础支撑和发展驱动力。  相似文献   

18.
学校是开展国家认同教育、促进学生形成国家认同感并外化为国家认同行为的重要阵地.反思当下学校教育中的国家认同教育存在的问题、探索微观具体价值取向的国家认同教育路径.构建基于积极体验与真实体验的国家认同教育模式,能够有效地促进国家认同感的形成和持续发展,最终实现对国家的忠诚.  相似文献   

19.
建成教育强国是我国当前教育发展的宏伟目标与必然方向。基于对教育强国内涵的理解,构建教育强国评价指标体系,系统考察中国及全球教育强国指数变化趋势。测算发现,2012—2022年,各国教育强国指数整体呈现增长趋势,其中排名前十五位国家整体表现更优且名次相对稳定,这些国家均属于极高人类发展指数国家,除俄罗斯外均为高收入国家;2012—2022年,中国教育强国指数排名由第四十九位上升到第二十三位,是全球进步最快的国家,中国教育强国建设在教育质量水平与服务能力方面取得巨大进步,但在高中阶段教育普及与完成、高等教育普及、高技能岗位就业人员占比、研究人员相对规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等方面还有明显短板。借鉴世界主要教育强国成功经验,结合当前发展进程,中国教育强国建设,要推进更高水平的教育普及,切实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以高等教育引领国家急需紧缺人才队伍建设,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更加强有力的保障,不断提高中国教育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构建教育强国建设的理论体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理论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阐释了教育强国建设理论体系建构的运行机理、逻辑基础、基本原则,揭示了教育强国理论体系建构的各要素关系,是指导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的纲领性文献。讲话阐明了建设教育强国的根本性质、根本遵循、核心课题、本质要求、重要任务、基本布局、思维观念、世界意义,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架构,初步构建了教育强国建设的理论体系。构建教育强国建设的理论体系具有深远的价值意义,体现在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