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了加强全面育人的教育体系、贯彻劳动教育的实际意义,必须更加深度反思劳动教育的价值。当代的劳动教育具有六重价值:首先,劳动教育的核心价值在于培养并塑造学生的劳动观、劳动精神;此外,劳动教育是连接知识与实践的桥梁,也是个体习得并掌握技能的重要途径,具有知识与技能养成价值;劳动教育帮助个体强身健体、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具有身心健康促进价值;劳动教育可以引导个体了解、激发潜能,并以此帮助个体规划未来,具有自我实现价值;劳动教育可以丰富个体的内在世界的享用,而且也是个体生命关系多样性的体现,具有生命享用与滋养价值;最后,劳动教育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促进社会生态发展,具有重要的社会生态价值。  相似文献   

2.
技能本位的学习范式作为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源性力量,为建设技能型社会、培养高质量技能型人才提供重要支撑。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超越性、人本性与转基因为学习范式的变革注入新的活力,导致从知识本位到技能本位范式的必然转向。鉴于教育改革历程中知识与技能之争影响深远,文章从认识论立场出发,辨析知识与技能之间的关系,形成关于知识奠基的技能层次理解,进而明确技能本位学习范式之定位,即以技能学习为主线带动知识学习与态度价值塑造,以促进个体核心素养发展;从方法论视角勾勒技能本位学习范式的实践进路,即通过构建终生学习生态、研制技能组谱、设计个性化体验学习活动、打造开放学习空间、建立技能微认证体系等促进个体技能养成,以期回应教育数字化转型带来的认识论革命与范式创新。  相似文献   

3.
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理论为认识教育与社会各子系统之间关系提供了重要视角,该理论提到教育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个体的发展要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必须符合个体的身心发展规律。这一理论对于当前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转型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因素制约转型成效。地方本科院校要积极推进转型,建立价值认同,依靠创业型领导核心,系统开展制度创新;转型要处理好满足社会需求与促进学生发展、政府推动与院校推动、转型发展与保持特色三大关系。  相似文献   

4.
劳动教育在新时代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对培养智障学生劳动技能,提高劳动素养,锻炼意志品质,促进身心康复,增强生活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在《桌面清洁技能运用》教学中,教师融入了生本教育、个别化支持、团队合作和循证教学等理念,运用情境教学、协同教学、任务驱动和自我管理等策略,帮助学生习得职业技能、问题解决、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的职业劳动素养,培养学生成为独立劳动者。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在接受动力是由个体所感受到的外界客观存在的、支持思想政治教育个体接受并能推动个体践行各类社会规范的压力。它以社会需要为核心,通过社会推动、社会强制和社会反馈等方式使思想政治教育获得外部支持。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在接受动力是必要且重要的,社会应该通过制度建设等途径以保障适度的外在动力。  相似文献   

6.
“社会情感学习”是指个体在其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建立社会关系、履行社会义务、完成社会工作而进行的情感领域的学习活动,其主要内容指向从事这些活动所必备的情感行为和情感技能。社会情感学习伴随着一个人的整个成长过程。教育是人的社会情感习得的最主要的途径,环境适应和社会交往是社会情感学习的其他重要途径。在中国基础教育面临深刻变革和转型的今天,加强学生的社会情感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劳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J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实践的研究发现,该校立足双元制办学特色,坚持让学生深度参与,从职业生活、家庭生活和学习生活三个层面构建了以生活为本位的劳动教育实践路径。在实践中,初步形成了意识唤醒与行动自觉的自主机制、情感引发与责任联动的认同机制以及技能提升与个体成长的发展机制。这种具有生命力、可持续性推进和发展的劳动教育实践模式,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劳动教育的功能与价值。  相似文献   

8.
陈靖  赵斌  焦昆 《成人教育》2011,31(2):106-107
青年学生的社会化能力培养是为扮演未来角色做准备的社会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校教育非常重要,学校教育是学生获得信息的主要朵道。学校教育工作可以从促进学生观念的社会化、促进学生能力的社会化、促进学生职业的社会化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社会化能力,实现从“生物个体”成长为“社会个体”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正>教育是推动人类发展的发动机,社会经济的转型需要从教育开始,因此教育转型和改革涉及到许多人的未来。开展有质量的教育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就业机会,提升他们的创业精神和能力,继而推动社会经济的转型和增长,此外,有质量的教育还可以促进数字融入、培养21世纪技能和实现能力建设中。一、全民教育的内涵全民教育的内涵包括三点:第一,包括所有人的受教育权、素质教育和优质教育,以整体全面的方式来解决教育转型和变革的问题;第  相似文献   

10.
劳动精神是对劳动在个体和社会发展中重要作用的观念性表达。唯物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人通过劳动而自我生成的过程,这构成了劳动精神的理论前提。新时代劳动精神的提出既是对以往社会主义劳动观的赓续,又是对当代劳动新问题的回答。新时代劳动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主要包括:在规范维度上,强调以诚实劳动为准则促进社会对劳动的崇尚;在情感维度上,赞赏以辛勤劳动为基础激发对劳动的热爱;在审美维度上,推崇以创造性劳动为载体增进“美丽劳动”的审美体验。新时代劳动精神中深邃的价值内核要求我们通过具体行动将其发扬光大,对此,可以从主体性角度切入,通过教育、制度、情感、实践四个层面弘扬劳动精神。  相似文献   

11.
为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发展和回应社会关切,欧盟通过一系列政策系统布局可持续发展教育,在宏观层面提出构建欧盟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教育网络,在中观层面建议成员国加强政策落实、财政激励和文化宣传,在微观行动层面鼓励优化学校治理,创新教学方式,提升教师可持续发展能力素养。为引领这些教育政策行动的实施,欧盟制定了兼具目标导向和评价功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框架,提出四个领域的12项可持续发展能力,从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个维度阐述了各项关键能力的内涵。欧盟可持续发展教育政策体现了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有机统一,构建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共同理解和行动框架。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劳动技术教育成为一门重要课程。形成劳动情感、态度和习惯,掌握基本的生产技术和技能是劳动技术教育的根本任务。劳动技术教育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巩固德育、智育、美育和体育中所获得的知识、情感、态度、方法和能力,其实质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实践能力,它是实现个体与社会协调统一、和谐发展的纽带和桥梁。  相似文献   

13.
职业教育作为直接服务产业、面向市场、促进就业的教育类型,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可以更好地承担起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任务,促进就业创业,促进经济转型发展,助推技能型社会建设。具体到从社会、企业、个体三个层面观照其所产生的价值,产教融合有助于增强企业的技术技能积累与开发能力、回应产业转型升级需求,有助于构建起面向人人的技能型社会职业教育服务体系,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也可助力社会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针对当前产教融合助力技能型社会建设方面尚存的一些问题,在实践路径层面,需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技能型社会制度体系,增强产教融合对技能提升供给的支撑性,营造技能成才的良好社会氛围,为技能型社会建设赋能。  相似文献   

14.
自幼儿阶段开始培养儿童的社会情感能力,有助于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为其将来的学校学习做好准备。美国伊利诺伊州在制定和完善儿童社会情感学习标准、提供支持促进儿童社会情感学习标准落实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从霍尼格的政策实施理论分析伊利诺伊州的经验,可以发现其之所以能够成功,主要原因在于该州不仅有系统明确的政策,统一了各相关行动者对儿童社会情感能力的认识与发展期待,而且建构了不同相关机构与团体互动协商的实施机制,共同助力教师与家长不断提高支持儿童社会情感学习的教育能力。这使得伊利诺伊州形成了互相尊重与信任的文化,能够广泛调动各个层面的政策实施者的能动性,由此带来了政策工具的持续更新与相关资源的优化配置。我国若要进一步推动包括社会情感领域在内的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落实,应进一步清晰界定政策目标和工具,形成有序且灵活的标准框架;以信任文化孕育共识,发挥政策对象的能动性;提升系统间的协同性,改进标准实施的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5.
丁志辉 《文教资料》2013,(28):139-140
劳动能力的培养对于智障儿童有效融入社会非常重要和关键。智障儿童接受的以适应生活为中心的劳动技能教育,对其思想品德的形成和智力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对智障儿童进行劳动技能教育,可以使他们自理自立、自信自强,更好地适应家庭和社会,并终生受益。  相似文献   

16.
以提升学生就业技能为目标,通过各方协同提高生涯与技术教育质量,是近年来美国生涯与技术教育的重要特征。田纳西州的生涯与技术教育实践,体现出较强的协同性特征:在政府层面建立协同体系,增强生涯与技术教育贯通性;在政策层面强化协同引导,以标准化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教育机构层面开展协同合作,推动高等教育关口前移;在社会层面协同行业力量,并加强财政支持,帮助学生做好学术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准备。Cotton的就业技能理论框架,建立了基本技能、高阶思维技能和情感技能三个维度,为分析美国的生涯与技术教育协同机制提供了框架。美国在生涯与技术教育中发挥政府导向作用,加强政策保障,构建多方协同机制,提高学生就业技能的做法,对我国优化职业教育的制度环境、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高职继续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特殊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升  刘任熊 《继续教育》2009,(12):46-47
高职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份额已经过半,大力发展高职阶段的继续教育,对转移农村劳动力、帮助城镇人员就业、提升现有劳动者的技能、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具有关键作用。本文试对高职继续教育在培养新型劳动者、帮助现有劳动者更新劳动知识与技能,促进产业转型换代、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柔化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所起的作用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18.
<正>一、情感教育在散文教学中的意义1.情感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审美的需要。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在散文阅读过程中,只有有了审美的要求才会有审美的行动,可以说,散文阅读的动机就在于个体对美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教师从事着情感劳动已经成为一种共识。当前,教师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情感挑战:教育活动的不确定性造成了心理脆弱感和应对无力感;教育对象和交往过程的特点决定了情感劳动的三重困境;制度性考核与评价压力导致了不同程度的情感博弈。为了迎接挑战,教师很需要“情感韧性”。情感韧性是一种涵盖两个层面、三个向度的情感素养:在能力层面,它包括适时调节消极情感的情感抗逆力与恢复力、合理协调个体情感状况与社会文化规范的情感平衡力,以及在“关系”中寻求多元情感支持的能力在内的情感能力;在修养层面,它指的是形成稳定的教育情感内核。为了培养兼具“安顿自身情感”和“促进育人效果”功能的情感韧性,教师需要:做好充分心理预期,提升教育技艺,以增强克服脆弱感的底气;通过刻意练习转变认知方式和思维模式,以提升情感的张力;借助教师共同体丰富情感知识与实践,以使情感劳动更有智慧。  相似文献   

20.
冯宝晶 《教育与职业》2021,990(14):108-111
新时代高职院校加强工匠精神培育,是履行立德树人使命任务的需要,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也是促进学生个人成长的需要.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思政课融入"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的价值观教育,开展工匠精神情感体验式专题教学,构建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强化教师队伍的工匠精神培育能力来加强工匠精神培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